济南别墅装修
《学前英语教育研究状况及建议》
摘 要:校园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模式后,校园中的英语老师的知识结构从原本的单一语言的结构向多元化知识结构,我们结合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介绍对幼儿园英语老师的文化知识结构的培养。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研究;状况;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本科四年制和专科三年制的学生。从历年英语课程的设置来看,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完成大学专科英语的教学要求,一直是在全国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指导下,有统一的教学目标、规格与模式,但这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英语能力的要求有很大偏差。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走向了大众化,各高校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的教育产品,学生毕业后也实行了学校推荐就业、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根据我院学前教育大专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发现许多幼儿园都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幼儿英语教学,幼儿园英语的日益普及和双语教育的推广,学前教育大专毕业生被寄望成既能掌握良好的幼教专业技能,又能流利地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中就遇到了英语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合的状况,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和英语专业的中职生相比,哪个专业的学生就业更有优势?如果单从英语教学技能上选择的话用人单位还是倾向后者,这暴露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首先,在教学结构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从学生的职业导向上设立培养目标,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其次,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只停留在完成大学英语学习,通过高等学校英语考试,而没有体现在专业上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三,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短缺,也是导致教师在讲授中没能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创新的问题所在。针对以上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幼儿英语教学,应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满足社会对幼教英语人才的需求。为此,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英语教学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注重教学中的职业导向,教学多元化,使学生在三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能胜任未来的幼儿英语教学工作,在求职中增加筹码,满足社会对幼教英语人才的需求。
二、语言学知识、语言教学法知识与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教学知识指的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英语的知识,这其中就囊括了单词、语法结构、发音、用法等等。我们在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中,因为幼儿还没发育完全和认知能力差,幼儿很难接受知识,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的环节中,要学会让孩子们在做游戏和进行活动时获取知识,并且让他们学会用学以致用。
英语的教学方法内容不但要非常熟悉各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还要发现其中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切实根据幼儿的不同、幼儿的水平、教授的知识等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和最好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环节。
三、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职业导向的确立
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大学生对英语掌握的要求,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大学英语基础课、学前英语专业课以及幼儿英语教学法课。
大学英语基础课开设在第一学年,两个学期,每周3-5学时。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各个学校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大学生对语言基础的掌握和听说写译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又要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掌握的个性化需求,以满足他们将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于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提供多种渠道,扩大学生英语输入途径,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我院各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选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其主体部分按照话题和功能、课文学习、综合练习和写作训练进行编排。课程强化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要素,由浅入深,梯次渐进。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力争通过一年的学习,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并且拓宽各种渠道,扩大学生英语输入途径,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同时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考试的要求及应试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和对策,具备一定的应试能力。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了相应的水平,从而能顺利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测试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四、结语
职业技能教育面向的是社会就业、面向社会的行业市场,教学的内容应当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符合个人需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幼儿的英语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一般是根据学生以后的职业定位来进行设定的,以就业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英语教育分阶段教学的提出,让我们在幼儿的英语教育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以幼儿英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基本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为指导思想,强调新方法的感受和实际效果,获取对新方法的体验不单单靠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教学,而是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取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幼儿英语教育的创新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通过对幼儿英语教育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高峰高师学前教育类专业英语教学刍议高教论坛2008年05期
[2]李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悠游肚肚熊
探讨洋泾浜现代英语教育论文
一、中国现代英语教育的现状
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英语教育成为近几十年中国多数学校和培训机构英语教育的首选阶段,随之各类选拔和考试便将英语作为重要参考科目。所以,学生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或从业人员能否取得某项职称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英语成绩。因此,为通过考试,中国人背单词,练语法,吃尽苦头,好不容易通过了考试,却在某天遇到外国人时既听不懂又对不上话,成了地道的“聋哑英语”。英语再次成了国人心中的痛。为此,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不禁反思:中国的英语教育怎么了?经过前一阶段的教训,反思后的英语教育有了明显转变。为了提高学生“说”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加入了很多情景对话;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也会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条件反射式会话,但这只是模拟式的训练,却依旧缺少英语的应用。
所以,这一阶段的模式化训练虽以交际作为主要目标,但是固定的情境使学习者单纯地去“背”英语而非“用”英语,以至英语学习者在真正的英语应用场合中因“死记硬背”而闹出了不少笑话。此后的英语课外辅导和培训机构打着“脱口而出说英语”的口号,试图突破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英语学习者,训练他们自信满满地用夸张的口型,地道的发音,把英语口语的练习推向前所未有的热情高潮。然而,由于其中不少英语机构的教学内容安排缺乏阶梯型,没有充分考虑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有的英语机构甚至教学内容安排杂乱无章,致使整个教学或培训过程流于表面化。最后,从这些英语培训机构“毕业”的学员所学的英语也仅限于在相似的情境下,用固定的语句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如打招呼、问路、点菜等,然而遇到了外国人,除了问对方姓名、国籍和职业,就是问对中国的.印象如何,再多一些的交流和讨论,如在饭桌上研究中国菜的做法,在职场上讨论专业领域的问题等还是会进行得比较吃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能否摆脱“生搬硬套”式和“中英互译过程”式的英语学习方式的束缚,能否真正将英语作为工具,像学中文那样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学科英语学习语言、学科英语思维以及未来领导力,将会成为衡量中国现代英语教育的真正价值标准。
二、洋泾浜英语的传播对中国现代英语教育的启示
洋泾浜英语作为一种以做生意和进行交流为目的而由中国人自创的“破碎”英语,在其应用和传播的过程中对中英双方语言的影响被列文森经典地总结为“西方给予中国的是改变了它的语言,而中国给予西方的是丰富了它的词汇”。对洋泾浜英语传播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洋泾浜英语的人际传播即同外国人直接接触是当时多数中国人习得并提高洋泾浜英语的主要有效途径。洋泾浜英语的空间传播,即除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传播,还向太平洋地区的传播使得洋泾浜英语的某些成分被成功应用于标准英语,甚至成为后来美国英语的日常用法。从中国人最初对洋泾浜英语的反应即用自己的母语标注外国语言的读音以便诵读和记忆到熟练自如地应用洋泾浜英语的过程表明: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自给自足的,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是人们约定俗成和公认的。语言的并存并用、融合衍生由它们的社会功能决定,不为行政命令或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左右。
所以,我们对待一种语言的正确态度是让其发挥社会功能,与其他语言并存共用,和谐发展。一直以来,我们的英语应试教育为了实现试题的“标准化”,把一门用来交际的鲜活语言变成了语法比拼和做题竞赛,英语学习者投入很多却收效甚微,从而使中国现代的英语教育陷入到被质疑的尴尬境地。而洋泾浜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像一面历史的镜子,从镜中我们领悟到我们的现代英语教育既不应盲从也不应排斥,我们不仅要摆脱题海战术的模式化束缚,还要创造条件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学科思维,真正将英语的教与学引入到应用的轨道上来。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