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缤纷彩虹
其实画英语思维导图还是很简单的,看你选择什么画了,手绘还是软件制作的,我通常会选择画图工具绘制思维导图,还是比较简单的。这是我用Mind+思维导图制作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xuexue1535
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surface grammar and depth grammar ) 维特根斯坦用语。他对“语法”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指词在语言中的用法,即词被使用的方式。广义指一般的规则,合乎一定规则就是合乎语法。他在使用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这对概念时,是就“语法”一词的广义而言:表层语法指语言表达中的表面现象,深层语法指语言活动的逻辑。 人们心理上的认知(深层结构),演化成具体的语言形式(表层结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知、情、意心理过程。把心里的意思转换成语言,从"深层"到"表层",深层结构投射、衍生、变化而成表层句子,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语句的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 哲学问题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们不了解日常语言游戏的惊人的多样性,根据语言的表面情况错误地以为不同的词似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于是把不同的语言游戏混淆起来。通过表层语法和深层语法的区分,把握语言的深层语法,就能排除语言混乱,把哲学家引出哲学困境。 维特根斯坦其思想发展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表征,提出语句是事态的逻辑图像(即语言图像论)观点,认为语言可被视作一种符号,如同图像一样来反映事态。试图构造种语言与现实的对应关系,认为名称代表对象,名称和名称组成基本命题,基本命题表现对象和对象之间可能的逻辑关系(即基本事态),复合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 《逻辑哲学论》提出的中心问题是划分可说的和不可说的界限,认为图像可以描绘实在,即作为事态的图像的语句可以说出事物是怎样的,但图像不能描绘它作为事态图像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是无法言说的。语言只能描述那些在实际上或逻辑上可能的事态。超出语言描述范围的东西是无法思考的。故认为确实有某种我们说不出来的,“语言的界限正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所以哲学的任务在于逻辑地阐明思想,使本来似乎是含糊不清的思想清晰和界限分明。 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一书中否定了前期的语言图像论,认为描述实在只是语言的一种功能,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却有许多种功能,从理想的人工语言观点转向摩尔的日常的自然语言观点。认为语句的意义在于它的用法,在不同情况下使用,语句的意义也不同,因此“语言是工具,语言的概念也是工具”,故正确使用语言,要分清什么情况与什么目的。把语言视作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强调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游戏”概念,认为:“语言游戏”在这里主要强调“语言是一个活动或一个生活形式的部分”。 与前期不同,规定哲学的任务是使语言离开其形而上学用法而重新回到其日常用法,哲学家就像正在治疗我们疾病的医生一样,“在他能达到健全的人类理智的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理智中的许多疾病”。在逻辑学上,对逻辑语义学和逻辑语法学的研究有积极的贡献。 分析命题的逻辑性质,指出基本命题是一切命题的核心,其他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明确提出采用真值表方法解析切命题,定义各种命题。在用真值表方法分析命题真值的基础上,区分并定义了“永真命题”和“矛盾命题”。由此又说明了必然、可能和不可能等模态概念,指出:“一个永真命题的真实性是必然的,一个命题的真实性是可能的,一个矛盾命题的真实性是不可能的。” 与哲学思想相对应,其前期还把美学、伦理学排除在能说的范围之外,认为“美”、“善”都是不能用语句说出的,是人们看待世界的情感体验。后期则从日常语言哲学出发,主张对善、美和艺术的实际用途作逻辑描述,否定善、美有统一的本质。要理解价值判断语句的意义,就要看这个语句在何种具体的环境、场合中被使用。 由于语言联系着主体与客体、本体论领域和认识论领域,因此哲学的语言学这一转向并非真正与传统哲学异质,而只是从一种新视角来重新探讨传统哲学面临的各种问题。所有的语言论哲学家都通过叙述确切的语言来叙述世界,构成了语言学的转向,语言成为日常语言哲学家与理想语言哲学家在方法上的基本出发点。 从横向看,"语言学转向"直接源自数理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从纵向看,"语言学转向"实际上是现代哲学方法论转向的一个结果,无论是第一、第二代实证主义的经验归纳还是现象学的本质直观,都意味着现代哲学的方法论转换,语言学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的出彩并取得中心地位。 以上内容来自《英语思维》(石海浪著)课堂学习笔记
牛牛1223
口语完全攻略口语完全攻略 起步篇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最自然的过程, 就像我们从小学母语一样. 所以学英语也该先从听,说入手. 这里先不谈听力,, 单谈“说”. 首先, 需要选一本好的口语教材. 大家不要小看教材的作用. 我所居住的大学已为该校教师开办多期口语班, 均由外教授课, 但几乎没有一期是成功的. 原因就在于高估了该校教师的口语水平, 从来没有采用基础的口语教材系统教授. 可怜这些硕士博士, 包括GRE高分者, 到现在还不会开口说英语. 外教就更不幸, 每次问“Any volunteer?” 大家都低头“沈默是金”, 可怜这位白胡子老头竟然要抛球决定由谁回答! 与“沈默是金”相反, 有人非常敢说, 随便逮个人就乱说一气.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 经常会问我“Do you want to talk to me tomorrow?” (他以为他是周润发?!) 时间他是花了不少, 英语沙龙更是每晚必到, 说得也很流利了(语速够快), 但他的口语怎么听怎么别扭. 为什么? 就因为他只愿意与人聊天, 而从不肯好好背一下他买的那一大堆口语书中的句型. (他嫌太简单!---却一句也背不出!) 英语绝不是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 很多表达都有其固定的方式, 因此想要学好口语, 就至少要学上一套系统的口语教材. 怎么才算“系统”呢? 它应该是按情景分类, 告诉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象李阳的教材就不宜作为入门教材, 句型是够丰富了, 但没说清楚该怎么使用. 口语教材最好是附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介绍, 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大, 同样的场景, 用中式思维表达很可能会闹笑话. 详见“胡敏老师谈学英语的六大策略”. 若所选教材未配有文化背景介绍, 可另外读些相关书籍弥补. 最好选用由英美人士撰写的经典口语教材. 如<<走遍美国>>, <<英语九○○句>>等. 象现在热销的<<实战英语>>, 错误百出且不说, 其中居然有这样的对话 A: You are making me very disappointed! B: What makes you say so? 我专门就此请教我的外教, 他们说即使是上级对下级, 这样说话也是非常rude. 口语教材应配有磁带, 以便模仿, 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那些与中式思维不同的表达方式. 比如说, “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a push?” 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Yes, of course”. 其实回答应该是“Not at all.” 我曾亲耳听到北大外语学院院长在Out Look 节目里, 当主持人问他是否认为<<甜蜜的事业>>与<<小字辈>>里男女主人公表达感情方式太含蓄时, 他说:”I think they are not traditional.” 要不是亲耳听见, 我是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典型的chinglish会出自北大外语学院院长之口. 另一方面, 这说明一个人的思维定式是多么难以改变, 这也是学英语需要下大力气的地方. 口语教材选定以后, 就要反复跟磁带模仿直至能完全背诵. 如何检验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呢? 李阳介绍的方法还是不错的, 即把句型的英文遮住, 对着中文说英文, 再把中文遮住, 对着英文说中文. 能流利做到这两点, 就算过了背诵这一关了.口语完全攻略 之 我是菜鸟我要飞 光是背口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不见得会有那么好运气:每次与人交流时对白都会跟书上一模一样。所以在熟背句型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把这些句型消化吸收,化为己用。 很多人都会说:多开口!其实他们无法想象这对那些从未开口说英语的人来说是多么困难: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有的人会老半天一个字都憋不出,“开口”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折磨。因此信心屡屡受挫,造成畏难心理。 如何才能把所学化为所用呢?复述就是一个好办法。找一些简单短小的故事来复述。 这个过程对有的人会很简单,而有的人就会觉得很难。你让他“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他同样也会老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因为他还没能把所学的句型融会贯通为“自己的话”,这时不要硬来(那样会觉得自己又笨又没用, 更加不想学),要降低难度:选取那些后面附有问题的文章或课文(如新概念2,3),照着问题回答总该会了吧?新概念的问题设计得很合理,把问题答完也就相当于把课文简要复述出来了,而且问题易于回答(都可从文中找到答案,但与原句又不尽相同)。一定要大声回答,光是写在纸上或在脑子里想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练习一段时间,逐渐过渡到不须回答问题,但允许看着课文复述;再到不看课文直接用自己的话复述,然后逐渐增加课文难度与长度,限时完成, 一次完成不好就再来一次,直到通顺流利为止。用表计时,就可看到自己的进步。当一看完文章就立刻能流利地复述,恭喜你!你已经超额完成起步阶段任务了。.实战篇 之 初试身手 句型也背了, 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了, 现在该走出家门, 到英语角或英语沙龙去试试身手了. 这一阶段的要诀是: 脸皮要厚些, 厚些, 再厚些!!! (难怪baobab学口语快, 天生的好本钱嘛! 真是得天独“厚”啊!!!) 不要去想什么语法, 不要怕自己说错-----如果你总在担心出错, 恐怕你永远也说不出”正确”的英语. As Liyang said “enjoy losing face!!! The more mistake you make, the more progress you make!!!” 鼓起勇气,厚起脸皮,说!说!!说!!! 说什么呢?在英语角交新朋友,自然从自我介绍开始: 叫什么名字, 什么专业(工作), 兴趣爱好, 闲暇怎么度过….. (跟相亲差不多! 不妨把它想象成与美女或帅哥相亲!) 同样问题你也可以问你的新朋友, 不时插入些“Why…?” 或”how interesting!” 一旦开了好头, 接下来就顺利了. 假如你运气不佳, 到了英语角正碰上大家围着老外或沙龙主持人热烈讨论, 没人理你. 不要傻乎乎地等人家来关照你这个新手(不是没有可能, 但可能会很久, 那样会让你感觉很糟糕). 这时你先找个位子: “Is this seat taken?”(搭讪第一句) 坐下后接着问: “Excuse me, what’s today’s topic?” (搭讪第二句) 接下来你可以开始听, 可以参与讨论(可能对新手来说有点难), 也可以跟周围的人交换看法. 下面谈谈在英语角练口语的一些常见误区: 一:不懂装懂. 练口语最忌不懂装懂. 很多人明明没有听懂, 却不好意思让别人重复, 就总在点头微笑. 那样什么也学不到. We learn English for self-improvement, not for showing smiles. 其实没有人会介意, 因为每个人都是从初学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所以都能理解初学者的困难。只要你肯开口问,就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Baobab到现在还保持这样的习惯:第一次没听清,会说“Pardon?”,还是没听懂,就说”Sorry,but what is …?” , 还不懂就说, “Could you please change another word?”…….一直换到她听懂为止!(看! 脸皮够厚吧?) 二忌由始至终查单词. 与“不懂装懂”相反, 有的人特认真, 碰到生词不弄清誓不罢休. 于是从一到英语角开始就一直忙着查词典, 记生词一直到离开(因为生词总是层出不穷的), 把英语角当成单词课堂,忘记来英语角的目的是练习的了-----没时间说也没功夫听. 那碰到生词怎么办呢? 不是不能不懂装懂吗? 那要看情况了: 如果是集体讨论, 不影响理解大意就继续往下听, 确实有碍理解就问一下旁边的人, 弄懂意思就继续听; 如果是一对一交流, 那就可以请他为你写下来, 最好请他告诉你一个相关句型或造一个句子, 让你明白它的用法. 回到家里再把当天记下的生词整理出来.实战篇 之 狂练口语班 上口语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老师教授, 有同学交流, 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语言环境与氛围。不过假如你运气不佳, 上了一个草台班子(不幸的是,大部分培训班都是骗钱的草台班子----所以baobab从不花一分钱上任何培训班----她只会混课!!!) 老师水平很臭, 发音也是烂得一塌糊涂, 同学们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时你也不要气馁. 既然钱都交了, 就算为了这些学费, 你都要学下去. 老师发音糟糕, 就不要跟他学, 跟磁带学好了:同学经常缺课,人少上课,发言的机会就更多了. 不过再好的培训班, 你也不要指望每周几个学时的课堂会点石成金。口语班只不过提供一种学习氛围或者说只是让你提高兴趣而已。想要掌握口语,还得多下力气,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上课之前一定要预习,最好是先熟记要学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学习新句子的时间节省下来练习,课后一定要熟背所学的内容。下面谈一谈课堂练习: 我们都知道学口语一定要多练,但在口语班,很多人都不敢开口,这除了口语还不熟练以外,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不习惯在公众面前发言。李阳的疯狂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的训练是让学员从在公众面前说话或演讲开始,而一旦能成功地在公众面前发言,自信心就会获得极大的提高, 这种成就感会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李阳把学英语与自我激励结合起来,这与卡耐基的训练法则是一致的。(当初卡耐基就是从他的演说班的成功获得启示,才逐步发展出后来的以社交技能为主的成功学教育) 但是在没有李阳的指导下,自己怎么才能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那只有多作准备了, 胸有成竹就没那么胆怯了。课前预先把当天要讨论的话题自己先练习几遍,有必要的话可以先写下来。课堂上的即席话题,可以在别人发言时先把自己观点写下来,(刚开始时可能需要写全,逐步过渡到只写要点,最后不需写也可以流利地陈述。)然后在心里念一下,就大胆起来发言吧。 归根到底,要争取抓住机会多发言。想想你交的学费吧,沉默一分钟, 就浪费一分钱。练得越多才越划算。想想像baobab之辈一分钱都不交只管混课的无耻之徒都在狂练,你还有什么理由保持沉默呢?口语完全攻略 之扩展篇:厚积方能薄发 英语角也常去了,口语班也上过了,接下来的任务是继续扩展句型, 提高听力, 并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这一阶段可以看些像李阳疯狂英语之类的口语书,他的教材特点是句型比较时尚,还有很多地道生动的超级短句,是扩展句型的好教材。 还有就是提高听力。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学口语时开口难于听力,开口说了一阵后,又发现听力落后于口语。原因很简单:因为“说”的都是自己掌握的词汇,而“听”别人说,词汇就不一定会在自己掌握的范围内。想要口语听力同步提高,还要加强练习。 最好的办法是跟录音复述。既练听力,又练口语。它的难度比阅读后复述要难多了(注意复述之前不能看文本,否则对听力锻炼就不够)。 还是沿用“难度递减法则”:即先听完全文(可反复听几遍),然后试着复述全文。若难度太大,则听一段,复述一段。一句一句就免了罢(想要每一句都变化表达方式难度更大,很容易变成跟读)。尽量不要看文本,那样对听力提高不大。宁可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选些简单,语速稍慢的小故事,那些只有句型的口语教材是不合适的。 还有就是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听起来很抽象噢,很多人往往不知从何“思”起。其实很简单:比如说,你要去英语沙龙或口语班之前,若事先知道话题,就预先在脑子里想一下。或你知道会在那里见到某位朋友,就想一下要跟他聊的话题。当你从英语角或英语班回来后,就回想一下刚才你跟别人的对话,看看自己有什么地方说错了,有那些句子会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今天从别人那里又学会什么新的句型……. 此法同样可以用于打电话. 慢慢习惯这样的思维方式后就可以在脑海中模拟与朋友的对话(不妨交一位异性学友, 以“激情联想”) 想当初baobab就因为英文信写的差, 每天都在心中“写”和“修改”她的英文email, “英语思维”就这样练出来了, 好几年没去英语角练口语了, 口语不退反进. 全靠“激情联想法”啦!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