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7

侯丹丹0518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俚语来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tella1135

已采纳

:一个外宾想上厕所,便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somewhere?”(我可以方便一下吗?)而翻译却把somewhere误解为“某处”,因而回答道“Yes, you can goanywhere in China。”(行,中国你哪儿都可以去。)外宾不禁愕然。可见,如不了解英语中“厕所”的一些表达法是会误事的。1.Public lavatory 意为“公厕”。在公共场所,厕所门上都标有Gent's(男厕),或Ladies'(女厕),有时也标有 Men's, Men's room, Gentleman's, Women's Women's room. 例如:Where is the Gent's?(厕所在哪儿?)If you would like a wash, the Gentleman's is just over there。(如果要上厕所,男厕就在那边。)2.toilet 是最常用的一个词。可指“公厕”,也可指“私厕”。例如:I wonder where the toilet is。(我想知道厕所在哪儿。)3.lavatory 是个客气的词,但不如toilet常用。4.bathroom 是书面语。5.loo 是一个口语词,在英国用得很普通,主要指私人住宅中的厕所。例如: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请问,厕所在哪儿?)6.powder room 是美语,女士常用。例如: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就表现了美国人的幽默。7.wash room, washing room, restroom 常用于美国英语。8.W.C。是water closet 的缩写,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有抽水没有设备的厕所”,有时也可用手势表示,即拇指和食指圈成圆,其他三指向上,模仿成英文W和C的形态。9.John 是俚语。例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趟厕所。)10.go and see one's aunt 是俚语,常用于英国英语,表示“上厕所”“去大便”。

英语俚语来源

119 评论(15)

落落晓婷

不一定有什么特别的来由, 可能忽然有个人随口说说就被传开了, 像中国人也总说去毛阿姨家

161 评论(13)

bigbig米米

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目前一般所接受的说法是根据美国字源学家Allen Walker Read 对该字词的研究。他认为OK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有趣的缩写,并曾于西元1963及1964年间发表六篇相关的文章,摒除来自Choctaw 语的观点,相信OK 可能是来自于"all correct" 的不同拼法的缩写,例如"Oll Korrect"、"Orl Korrect"、"Ole Kurreck等等。

他还说明在西元1830~1840年代,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一种幽默且滑稽的方式,将新闻中的片语或词句,写成一个英文缩写,有时还故意拼错字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来自于西元1839年3月23日的波士顿时报:"He...would have the 'contribution box', et ceteras, ok--all correct--and cause the corks to fly, like sparks, upward." 然而他却忽略更早出现于西元1815年,一个波士顿商人曾使用于日记中的证明。

还有一个说法是来自于非洲语,因为早期美国的黑人多半是非洲本土抓来的奴隶,发音似"waw-kay"的用语,"kay"的意思是"yes","waw"则是加强语气的用字,所以"waw-kay"是用来强调"yes"的意思。然而西元1919年美国总统Woodrow Wilson 强调OK 这个美国语汇是来自于北美原住民Choctaw 族语okeh,意即它是如此(It is so),但该理论缺乏历史文献的证明。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说法,但是难以考证其正确性。一说是来自于橡树(oak),因为殖民时期的英国海军,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用以建造军舰的原料木材都是来自于橡树(oak)。橡木在英国被认为是最坚实可靠的木材,所以有可能是军士间的谈论军舰时,口音上的误传。

其他诸多的说法,例如:来自于德文Ohne Korrektur (No changes之意);来自古希腊文Ola Kala(Good之意);来自英文hoacky(the last load of the harvest之意);来自芬兰文Oikein (that's right之意);来自苏格兰文och aye;来自法文Cayes 或au quai;来自其他西非语言中有"all right"之意的文字等等。

OK一词的普遍使用出现于西元18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原本OK 拼法上有句点,以表达是缩写(OK),然而美国总统Martin Van Buren 于西元1840年再次竞选总统时,使用OK 当作竞选标语,因为他出生于纽约州Kinderhook,所以他的外号又叫做老金德霍克(Old Kinderhook),缩写就是OK 。

当年他的支持者四处高声呼喊着"OK! OK!" 同 ,一篇社论就论及有关OK 标语别针的收据,并给予一个评论:「骇人的文字,意谓老金德霍克的出生地,也是近来民主选举竞选核心价值的集合"all right" 。那些别着OK别针的人应该铭记在心是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事情作到OK。」后来老金德霍克选输了,但是OK 一词却被人拿来使用于文件和帐单上。

参考资料:OK--百度百科

149 评论(13)

玥玥285966231

lǐyǔ [slang; slang expression] 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俚语——定义 俚语(slang),非习惯用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俚语是粗俗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撒丫子,开瓢儿。 俚语就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通行面极窄,较生活化。

360 评论(14)

怡安宝贝

Okey-dokey第一次出现是在1932年由美国方言学会出版的《美国口语》中,它是OK的变体。

不久后,Okey-doke第一次在1934年录制了《美国俚语词典》。

OK在1839年首次出现在波士顿报纸上,这表明它是“all correct”的一个故意拼错的缩写。

拓展

俚语(lǐyǔ),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王彦章传》中记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俚语亦作里语、俚言。外语中俚语:slang; slang expression 指的是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参考资料柯林斯字典

27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