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3

会舞蹈的兔子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文小说介绍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素手宛花

已采纳

在纳撒尼尔·霍桑最好的短篇《小伙子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里,霍桑写了早年的新英格兰,故事主人公去出席在半夜举行的魔鬼聚会,发现在座的不仅有镇上所有德高望重的人,甚至还有他的妻子费思... 书的主题包括人性的好与坏(似乎每本小说都提到这个)。 正如霍桑的大部分小说一样,《小伙子布朗》这部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晦暗、神秘的意象。本文对这种神秘、晦暗的意象进行了双重解读:一方面,这体现了霍桑深受清教思想和超验主义哲学影响的矛盾思想;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霍桑的创作倾向与写作特色。 霍桑(1804~1864) Hawthorne,Nathaniel 美国小说家。1804年7月4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世家,1864年5月19日卒于新罕普郡的普利茅斯。4岁丧父,1821年由亲戚资助进入博多因学院。1825年毕业后回到塞勒姆从事写作 。曾自费出版长篇小说《范肖》,发表很多短篇作品,出版短篇集《古宅青苔》、《雪影》等。他的短篇小说大都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着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 ,带有较浓重的宗教气息和神秘色彩。名篇《小伙子布朗》、《教长的黑纱》等揭示人人皆有的隐秘的罪恶和人的必然的孤独处境。一些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怀疑�少数作品正面表达了他的理想,如《石面人像》。 1836年和1846年两度在海关任职 ,1841年参加超验主义者创办的布鲁克农场。1842年后结识了作家爱默生、梭罗等。1848年因政府更迭失去海关职位,后专心写作,完成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小说取材于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生活,主人公是因犯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标上红字示众的少妇白兰。作者细致深入地揭示人的内心冲突,探讨了种种有关罪恶和人性的道德、哲理问题,对几个主要人物,如在磨难和赎罪中走向自新的海斯特·白兰,被良心、信仰和爱情苦苦折磨的狄姆斯台尔牧师,以及白兰的丈夫、一心谋求报复的罗杰,都有入木三分的描写。小说以监狱和玫瑰花开场,以墓地结束,充满丰富的象征寓义。随后发表的《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讲述品恩钦家族的祖先谋财害命而使后代遭到报应的故事,反映了早期美国社会中的血腥掠夺,以及作者对人的罪恶(特别是祖先的罪过)的异常关注。另一部小说《福谷传奇》以布鲁克农场的乌托邦尝试为题材,表达了一种失望情绪和对狂热激进的改革者的厌恶。 霍桑于1853年被任命为驻英国利物浦的领事 。1857年后他侨居意大利,创作了另一部探讨善恶问题的小说《玉石雕像》。此后他回国定居康科德,1864年去世时留下4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霍桑把自己的小说称为心理罗曼史。他潜心挖掘隐藏在事物背后的不易觉察的意义,作品想象丰富,结构严谨。新英格兰的清教传统对他影响极深。他思想保守,对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有抵触情绪,对社会改良持怀疑态度,对当时蓬勃开展的废奴运动不很理解。霍桑思想和艺术中“阴暗”的一面在现代西方人中唤起了很大共鸣。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不幸,在学习生活中,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肉体上的受罚和心灵上的催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 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逊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英文小说介绍

268 评论(13)

rosebonbon

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那你知道有哪些英文小说是很好看的吗?下面我就来为大家推荐的经典好看的英文小说,欢迎参阅!经典好看的英文小说 1、《狼厅》 希拉里·曼特尔 英国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创作的历史小说,作者花费了五年时间研究此书的创作。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狼厅》收视率超过《神探夏洛克》、《罗马》创造BBC十三年以来最高收视。 小说以都铎王朝为背景,从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的离婚案为切入点,讲述了红衣大主教失势、凯瑟琳王后遭废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主人公托马斯·克伦威尔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终于成为第一权臣。克伦威尔的生平与亨利八世的宫廷为两条交织的线索,编织出一张反映16世纪初英格兰政治、宗教及经济图景的巨网。 2、《钓鱼的男孩》 奇戈希·奥比奥玛 尼日利亚作家奇戈希·奥比奥玛处女作。透过九岁男孩的天真之眼,窥见原始人性的罪与罚。被《纽约时报》《观察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英国GQ杂志等17家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 故事讲述了四个男孩趁父亲不在,外出钓鱼。他们在那里遇见一个疯子,疯子预言大哥将会死在其中一个弟弟手中。怀疑的种子被种下,信任因此破裂,兄弟四人被无情的分离。一个无理的预言改变了四个男孩、一个家庭的命运…… 3、《辛德勒名单》 托马斯·肯尼利 美国导演史蒂芬·史匹柏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自这本小说,共获七个奥斯卡金像奖与其他多个奖项。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也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形象之一。 本书是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的作品,改编自真实事件。辛德勒目睹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4、《长日留痕》 石黑一雄 本书是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小说以不同凡响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一战后英格兰的一位尽善尽美之典型的男管家史蒂文斯及其颓废乖戾、偏执保守的内心世界。他的文体以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 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尽力使自己成为男管家中的杰出人物,追求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尊严”,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比如说不得不冷漠地处理父子亲情,盲目忠实于其主人达林顿却无视后者一度与纳粹交往甚密、甚至帮助极右势力的现实。这种盲目使他甚至失去了与心爱的女管家肯顿小姐的情感。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兰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男管家为主角,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英格兰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的思想意识。 好看的中文小说 《大染坊》 《大染坊》讲述的是陈寿亭这位印染业奇才的奋斗故事,清朝末年,山东周村。十五岁陈六子父母早亡,以讨饭为业。但他心存善良,天资聪明,胸怀大志。要饭之余,爱去书棚听说书,身受民间传统文化浸染。在他要饭过程中,常常受到同样穷困潦倒的琐子叔的照顾,寿亭铭记在心,又偶然结识了苗海东…… 他虽不识字,却勇于创新,智计百出,深明大义,忠心爱国。可以说陈杰的《大染坊》既是个人奋斗的深情礼赞,也是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 清朝末年的一个风雪之夜,乞丐陈寿亭佯装冻昏,混入周村通和染坊。寿亭靠巧言令色,从刘师傅那里偷学手艺,然后辞掉了高傲的师傅,自己出任主槽兼经理,是年十五岁。通和染坊有了商界奇,才便渐成霸主。 七七事变之后,政府不事抵抗,济南顿为孤城。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虽是才力非凡,但面对国家覆亡,只能付诸绝望的微笑…… 小说在抓住陈寿亭艰难创业这条主线的同时,还描写了封建社会的芸芸众生。诸如奸商的狡诈,娼妓的诌媚,洋奴的卑下……都刻画得入骨三分,惟妙惟肖。至于家庭纠葛,伦理道德,亲情恩怨……也写得淋漓尽致,颇见功底。本书既是个人奋斗的深情礼赞,也是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 经典的外国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于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1942年,苏联根据原著小说拍摄了一部同名的电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新人成长历程和揭示新人优秀品质的优秀小说。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发: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可以这样来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的一生应当像保尔那样去度过。 猜你喜欢: 1. 一生必读的英文经典美文 2. 一生必读英语经典美文 3. 学习英语20本必读的英文书籍有哪些 4. 优秀经典英文美文欣赏 5. 豆瓣评分9.0以上的英文名著排名 6. 关于经典英文美文欣赏

352 评论(12)

步步惊心生活

1、 《傲慢与偏见》

图书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本书屡次被改编为电影。

作者简介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奥斯丁小传:奥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于斯蒂文顿乡一教区牧师家庭。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丁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的六部小说《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后出版的《诺桑觉寺》(1818)和《劝导》(1818),大半以乡镇上的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风貌。作品中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三个火枪手》

图书简介

《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侠隐记》,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曾五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故事主角为达达尼昂,三个火枪手分别是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文学界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作家。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为黑白混血。同为著名作家的小仲马是其与一个情妇所生,其晚年时曾说,儿子是其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其自学成才,一生所著主要以小说和剧作为主(达300卷之多)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其小说的特色。

维克多·雨果评价大仲马时说:“他就像夏天的雷阵雨那样爽快,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他是浓云、是雷鸣、是闪电,但他从未伤害过任何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像大旱中的甘霖那般温和,为人宽厚。”其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是马克思“最喜欢”作家之一。

3、《雾都孤儿》(本人最爱)

图书简介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本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世界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于2005年也曾将此书拍成电影。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

最后,奉上

[整理版]适合初中生看的英文小说

14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