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2

卢卡与凯丽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考研经验分享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aling612

已采纳

考取中传上岸之后,我就在思量着写一篇经验贴。由于我当时备考阶段,可以参考的消息实在太少太少,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参考,少走一些弯路。

一、考研择校与定专业

关于择校和定专业,我当时想的是先定专业,再定学校。脑子里想到考研的时候,我首先问自己考什么专业,要不要跨专业。我的第一意向专业是跨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和课程,我和同学计划着去旁听法学专业同学的课程,听了一节课,我就退却了,专业风格完全不是我喜欢的,于是第一个意向专业就这么搁浅了。第二意向专业是师范类。我对自己要求是,既然考师范,那就必须考最牛的北师大或者华东师大,但是查了这两所学校很多相关信息后,又放弃了(北师大的英语学科教学在珠海校区,不提供住宿,华东师大难度系数有点难驾驭)。

学校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8年更名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划转教育部管理。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9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设有6个学部、20个学院,84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1972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6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1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300余人。

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知识技能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意向专业是英语播音。当我查到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专业的时候,两眼放光,觉得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中传211、位于帝都、英语播音等等因素让我无法再转移目标,于是买来资料准备。英语播音是英语语言文学下设方向,需要准备语言学、英美文学、二外等科目。大三寒假,我开始复习法语,一直到大三下学期的四月份,得知中传取消了英语播音专业,简直犹如晴天霹雳,我不得不再次调整。距离考研只剩下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重新调整院校和专业,会是非常繁琐艰难的事情。因为我很喜欢中传这个学校,所以没有打算调整院校,只是在同一所学校里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后来定了英语笔译。原因是不用跨考,考试科目容易准备,且我觉得自己基础不错,最终敲定中国传媒大学。

下面介绍一下中传MTI 的相关情况。英语笔译下设两个方向:新闻翻译和影视翻译。考试科目和其它学校一样,专业课是自主命题。学校从211年开始改革,不再以初试成绩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复试,而是综合考生在本科阶段的表现,进行量化,来决定考生是否适合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考试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相比其它外语类院校,中传的竞争稍微小些,但是从近年来招生人数看,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将目光放在中传MTI这个专业上。211、帝都、传媒等特点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考生。2020年,初试390分+排名在第六左右,2021年,初试390分+排名到了二十名左右。由此可见,竞争程度是在上升。

二、初试复习经验

翻硕考试除了政治之外,另外三门都是专业课,211翻译硕士英语、357英语翻译基础、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其中英语翻译基础是耗时最长的一门,这门课从备考开始就要提上日程。翻译除了需要记忆特定的表达方式,还需要对翻译技巧有个消化吸收再运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即使你能在一周把左右翻译技巧做完,甚至能够记住大量的翻译表达方式,但若没有亲手练习,没有一定时间的理解和感受,翻译水平是不会提高的,同样在考试中也不会取得很高的分数,因此,每天保持一定的翻译量,保持手感很重要。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简明英汉翻译教程》、《英汉对比研究》。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第二重要的是翻译硕士英语,总分值100。翻译硕士英语相当于其它专业考生的英语一、英语二,但是考察要求不同,难度也会随着高校自拟题目而变。翻译硕士英语和翻译基础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准备翻译基础的同时,准备翻译硕士英语,可以迅速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且保持对英语的熟悉感。这两门课如影随形,单从长远利益来看,翻译硕士英语比翻译基础更重要。这门课考的是实打实的能力,基础有多少,这门课能考到的分数就是多少。建议211和357同时服用,效果更佳。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外研社专四的语法1000题、星火专八改错、星火专八阅读、经济学人、翻硕黄皮书。

第三门要提到的是百科考试。

试卷会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百科知识50分,考查方式一般为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中传选择题更容易拿分,考察内容为人文常识、新闻等等,2020年中传选择恰好都是我看过的热门新闻,比较幸运。第二部分是汉语写作100分=应用文40+大作文60。应用文比较容易准备,也是百科这门操作性最强,最容易拿分的一题。大家可以自行查找各种文体格式,比如演讲稿、通讯、邀请函、致歉函等等。中传近年来只考察过两种:通讯和演讲稿。大作文类似于高考作文800字,说是如此,但还是有区别的,毕竟这是研究生考试,不是高中生考试,对于学生的眼界、生活体验、思维逻辑有不同要求。选择题主要准备新闻时政,名解可以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学类知识。

最后是思想政治理论。因为我是文科生,所以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政治。如果你是理科生或者哲学部分比较差,建议再早一些准备,因为哲学内容需要消化。(不过完全没必要一开始就搞政治)。我是先用肖秀荣精讲精练将高中学的知识全盘复活,然后主要攻选择题,各种选择题都要做,都要记。想要在这科和别人拉开差距,搞定选择题是唯一的方法,因为大题就那么几个,大家都会背。政治参考书用肖秀荣系列就完全可以。

初试准备过程比较漫长,压力也大。不过我建议大家保证充分的睡眠,不建议起的过早,睡的过晚。另外,一定一定不能放弃!到11月份,我们班好多女生都放弃了。当时正是秋招火热的时候,每次去自习室,都可以看到很多企业的招聘讲座,我也会忍不住去看看。不过这里要说一点,去听讲座并不是放弃考研或者耽误复习,做两手准备是没有坏处的。虽然这个时候最容易动摇,但是一定要坚持住!

三、复试准备

中传2020年复试线为375分,过线的有40人左右,录取的有30人左右,报录比其实挺高。疫情原因,中传这两年复试都是线上进行的,相对来讲,线上复试比线下会简单一点。首先,视译部分的考核取消了,因为线上进行视译能力考核不太现实。接下来我说一下,线上复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流程:进入会议室之后,先抽签(回答常识类英文问题),然后进行英文自我介绍。后面就是专业考核。视译变成了听译,分别听中英文的文本段落,然后进行口头翻译。接下来,老师会根据提交的个人资料进行提问,包括提交的简历、本科毕业论文等。这里提一下,老师提问的问题和考生的本科专业、本科论文有很大关系。因为我的论文写的是和笔译相关的,所以问了我很多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问题。

专业面试:我准备了个人简历+获奖证书复印件装订起来,还要交入学设想(我吭哧吭哧背了那么多理论,最后根本没人提问这个,进去后自我介绍,之后读一段文章并翻译,然后就是针对你选的方向提问,比如我被问了“之前有自己翻译过电影吗”“你对电影翻译有什么了解”,还有一些专业问题如“怎么翻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分析一下XX和XX的翻译最大不同”“你想从我们学校学到什么”。复试呢大家水平都差不太多,好心态更重要。老师挺和蔼的,不会就谦虚承认,不会为难我们的。

四、最后寄语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不论开始的早与晚,只有坚持到最后,写完最后一张试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资格取得胜利的。考研过程中的心酸与崩溃,是每一位考研学子都会经历的。你可以难过,可以流泪,可以崩溃,但唯独不能放弃!走着走着,你会发现,身边好多人已经掉队,但要想做最后胜利的那个,就要咬咬牙,一直走下去。最后,相信各位学弟学妹们都能坚持到最后,成功上岸!

英语考研经验分享

330 评论(9)

萌萌萌萌瓜

英语作为每个考研人必考的学科,一直与高数并列成为考研的两大巨山。如果说数学是决定你能上什么样的研究生,而英语就是决定你能不能上研究生。19年的英语国家线大涨,很多人就仅仅因为英语一科,就直接无缘研究生。复试时又有哪个导师不关心你的英语成绩,所以英语对于每个研究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1、单词单词就像是中文的字,若是一个字不认识再多技巧也无济于事,所以单词至关重要。单词软件是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工具,而且大多的单词软件都结合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单词一定要重复,千万不可以只背一遍,一般一本单词书到最后都是要背3-5遍。计划好时间,保证能在考前至少背3遍。真题中背单词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后做真题时要多积累,把不认识的单词整理并背诵下来。2、阅读阅读是考研英语最重要的题型,分值占据考研英语的一半,做阅读一定要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和错误选项,慢慢你就能找到规律了。到最后虽然你没看懂文章,但也能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最终做对题目。考研阅读的干扰选项,很多都是相似的几个套路。多做题多总结,阅读就越来越顺手。阅读一定要多做题,这很重要!不过也不要什么题都做,市面上的模拟题参差不齐,大多与真题有较大的出入,现在做做还可以,就当拿着练手熟悉熟悉单词。但6月份以后就不要做模拟题了,毫无意义!做真题,不要怕真题浪费了,想留着以后模拟。大可不必,就几套就可,英语真题也要像数学真题一样,多做几遍。一遍往往是不够的。3、长难句长难句是阅读和翻译的重要难点,是拿高分重中之重。长难句顾名思义,大多是句子又长又难,如果英语基础不好有没准备挑战高分的话,这一部分并与需要那么认真对待,多下功夫在单词和阅读上。但要是想拿高分,长难句则是不得不啃的硬骨头。4、翻译翻译,很多人都不注重翻译,直到最后才开始翻译,结果发现学不完了。虽说翻译确实不必过早开始,但也别拖过9月份。做阅读时,也可以将阅读当成翻译来做,将阅读都翻译出来,可以加以练习。5、完型这几乎是性价比最低的一个题型了,很多时间不多的同学都直接放弃复习,其实完型的复习还是较好得分的,很多老师在课上都会有很多小技巧去做完型,很多题可以一看看出答案,拿高分不易但是4-6分还是比较容易就能得分的!

141 评论(11)

玉皇小帝

我不属于英语特别突出的学生,四级六级都是低空飞过,考研英语考了60多。但是自己觉得还是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大三过完年我就上了英语辅导班,严格按照新东方老师的要求学习英语。我先把英语考研英语单词背了一大半,然后买了解析详尽的真题。按老师教的答题技巧做真题只是开始,分析真题才是重头戏。先把真题里所有的生词都掌握。阅读题每个选项我都认真分析,正确的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为什么错误,都搞明白,而且阅读里面的长难句都做好分析。

新东方老师要求每天早上晨读一小时英语,我读的是真题原文和单词。背单词,我的方法是一遍一遍过,第一遍,肯定基本上都不会,把没有掌握的单词做一个小标记,第二遍再过的时候直接看带标记的词。仍然没有记住的,再做另一种标记。第三遍,就只看第二遍时记了标记的。如此一遍一遍地过,到最后时期,每一遍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因为只需要看很少数的词了。

考研作文,我背了几篇范文,同时也准备了几条万能好句。比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类的,正面的话题有几条可以套,负面的也有几条可以套。这就是作文的点睛之笔。

除了做真题,还需要自己做模拟题。我买的张剑150篇,它的难度感觉比考研英语要难一点,所以做这个多了再做考研英语也会更顺手一些。模拟每天都要保证做一篇,卡着时间做。做完和真题一样去研究。

最后祝你考研成功!

168 评论(11)

粉红猪大大

东北大学英语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择校问题:

我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考研问题,选学校之前看过许多学校资料,考虑因素包括学校专业排名,报录比,地域,师资等,选学校查资料是一个很繁琐烦人的过程,曾经短暂决定过考北京的某几所学校,也有过跨考的想法,但通过咨询老师与学姐,考虑难易程度之后决定放弃,我是一个求稳妥的人,所以还是选择了跟自己实力差不多的学校(这里说一个听起来不太靠谱又有道理的方法:你想报考的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你当初的高考成绩高的不离谱,那么你考这个学校就不是高攀,这是我妈跟我说的,送给求稳妥的宝宝)

我的复习过程

大三期末考试后开始着手复习差不多是七月初。

政治:备考资料:肖秀荣1000题

肖秀荣精讲精练

肖秀荣八套卷、

肖秀荣四套卷

风中劲草

腿姐四套卷

备考过程:

7月初-8月初

时间表大概是早8点-11点40,下午2点半-5点四十,晚7点到9,10点(晚上比较随意,因为是复习初期,时间也没有严格遵守)

在学校进行了一轮专业课复习,语言学由于课本不同,跟着视频过了一遍胡壮麟,这一阶段不要图快,认真细致地过一遍,不会的不理解的常思考常问问题,把所有的知识不求能记住,但求你遇见了能理解,当然胡壮麟书上的某些章节我个人认为不是考研重点,可以略过,考研重点可以参考星火圣才,看看各个院校都喜欢考啥;文学课本学的和考的也不一样,不过文学不论是谁的书,都是那些作家和他们的著作,因而可以先把指定书目过一遍,可以看看网上流通的一些视频课(看了一个男人讲的常耀信美国文学,我觉得不咋好,又看了一个女人讲刘炳善,看了一半放弃了,不过因人而异)看看这本书的重点在哪些人身上(哪位作家介绍的篇幅长那位就重要!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判定方法)我有的时候会看完一个作家回去看看有关他的真题,可以自己做点小笔记。文学复习不像语言学那样快准狠,就像文学本身那样比较随意浪漫,所以,不要着急~ 还大致过了一遍最新英美概况,时不时的做做阅读,看看作文

8月初-8月底

这个时期我很不行的禁受不住诱惑回了家,在家效率自然比不过学校,时间观念也很不强,通常是早9点-12点,下午3点-6点,晚7,8点-10点多,

真的,不自律的同学千万不要在家学习,在家学习太过佛系,也没有紧迫感

这一时期我基本上没怎么看语言学与二外,基本都在看英美文学,东大有一个优点是初试考题喜欢考各个院校考研真题,或者类似的题目,因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看看星火圣才的考研真题,整理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笔记,这很重要,而且文学复习不外乎是结合背景分析作品分析作家,真题看多了,将一些分析内化成自己的,答题才有话可说。总之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都在看文学,课本啊,视频啊,真题啊,每天也抽出一定时间看看语言学和二外,不过时间不太多。我计划在家时间整理一个文学笔记,但由于我的懒惰计划失败了。

9月份-11月份

我回了学校,开始了集中复习阶段

早7点-11点40 下午2点-5点40 晚6点半-10点半 (晚上时间很自由,你要不困又有心情你可以学习到天荒地老)

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将学习时间分为几大块,

我的是早上去了背语言学,将近11点之后写一套的德语题,或者背单词,或者看一下英美概况,吃了午饭之后的时间比较随意,(零星时间)想看啥看啥;下午时间学文学,晚上二外,政治,练一练基础英语做阅读,看作文啥的

这里说一下政治,因为是文科生,所以开始的比较晚,差不多是九月中旬,当时听说有人已经过了一遍了,心里很着急,学政治的时候发现自己高中学的都还给老师了,不过!政治开始太早也没用,选择题尽力而为,主观题全靠最后背诵!学太早或者学的太多容易给你造成一种完了我政治都不会的错觉。

政治比较热门的有肖秀荣徐涛腿姐,很多人都是肖秀荣的大书+徐涛视频过第一遍(当然我也是),然后刷选择题查漏补缺,(我刷了很多题,刷到吐,选择题分数忽高忽低我很无奈,但是最后考了78,跟比我做题做得少的同学也没差多少)背知识点小册子,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腿姐的视频也很不错,全程跟腿姐过一遍怎么也能上70我觉得,这三位大拿有啥书可去淘宝搜索,没钱的去拼多多,不过最好支持正版。(喜马拉雅有徐涛腿姐的小音频,舍友告诉我的,如同宝库,没事可以下来听听)不过我觉得对政治一窍不通的理科生可以提前跟着视频过一遍肖老师大书,有利无害。

语言学其实复习很简单,背星火圣才就行,不再赘述

文学,不知为何爱文学却觉得她复习起来很难,也许是我想得太多,在文学上耗费了许多时间,所以学弟学妹,时间够得可以自己有规划,不够的,去看真题吧!背是不可能背下来,不像语言学更有规定性,文学很灵活,考场上发挥的情况占很大比重,所以平时重在积累吧。

240 德语:《新编大学德语》1-4 册 朱建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年;

241 法语:《法语》1-2册 马晓宏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最新版;

二外不要担心,德语法语还是日语,语法一定要会,单词必须要背,作文最后整理,然后也是要背。(不要担心比大学四级简单)

243 二外俄语:《东方》1-3 册 丁树杞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版本不限;

244 二外日语:《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初级下、中级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合作编写 最新版;

基础英语:阅读平时经常做着,作文也时不时整理一些,英美概况我个人根据考点整理了笔记,最后就是看看背背。基础英语的难度也许是专四上下浮动吧,我个人感觉。

基础英语:

《英汉翻译教程》 杨士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英美概况》 张奎武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8年;

《欧洲文化入门》 王佐良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

综合英语: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

《语言学教程》 胡壮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1中-考研

进入11中,我的学习计划就有大的调整了,具体的看你个人学习进度,这个阶段是冲刺阶段,所有专业课必须全部过一遍,有时间再把重点部分重复看一遍加深印象,政治也会陆续出押题和背诵,这个阶段就是背背背,无限重复。

再有我觉得考研复习最关键的:效率

跟效率相关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心态,先说方法,这个其实因人而异,你可以跟同学交流借鉴,合适的用,不合适的调整,不过学习方法都是自己的,你找到了最适合你自己的那个,效率就上去了(就拿文学来说,我变换过许多方法,比如背着写一个这个作家的小作文,笔记的整理方式也换了好几种,我对自己很无语,每个都有优缺点,根据考研时间不断调整)制作学习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学习计划分为一个周期和一天两种,都算不上严格的计划,通常一个周期是一周或者10天,比如在几号之前看完美国文学,一天的计划就将今天要学的东西大致列出来,一件一件完成,所以我每天的学习大多数不是根据时间计划,而是任务计划,导致我有的时候语言学直接看到下午,文学挤到晚上,不过这样有利有弊,自己权衡。

劳逸结合,这个很重要,一个人疲惫死了,你学啥也不进脑子,所以当你累了困了,你别看见别人还学着呢你就使劲坚持,果断回宿舍睡觉或者娱乐~不要在乎别人,保持自己的节奏,我个人平时就有点散漫,高密度学习几天就得有那么一天放松一下,然后第二天又活力满满,不过这个劳逸节奏因人而异哦!

心态,考研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也许你今天状态不错,第二天你状态就崩了,你觉得自己学不完了,考不上了,真是歇菜了,但是,回宿舍睡一觉或者趁宿舍没人你去唱一下午歌(个人排解方式)第二天你会发现世界又美好了,这个名词解释一背你就记住了。在考研冲刺阶段,心态更重要,很多人努力了一年,却在最后关头崩溃,这是最可惜的,所以这时候,一定要稳住,知识不可能学完,心态不好遇到困难多和同学交流请教,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发泄,反正最后了,管他呢,保证每天都学了,计划完成了,你就可以!

总之这三样你维持好了,你的效率会比很多人高很多,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也有许多大神就是持之以恒的学习方式,令人膜拜。

初试过了就是复试啦!不过今年我们是网上复试,明年也许疫情过去就线下了

面试分为了专业面试(原复试笔试),就是考察专业课问题,你报的啥方向就只考啥方向,我还是看的初试资料,不过我复试遇到了一个自己不会的,那个名著我没见过,让我讲讲大概情节,我很无奈,从初始到复试我都没见过,编不出来,悔恨死了,20分呀!所以复试除了看那些“耳熟能详”“人尽皆知”的作家作品外,也要看看一些作家不那么著名的作品,知识面不仅要深,也要广。

综合面试,考察英语综合能力,回答一些问题,我遇到的是谈写过的成功或者不成功论文以及原因,谈谈那你对搞研究的看法,还有个啥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尴尬的口语!(哭)

二外

大多数学校二外都是很简单的,而且大三才学,所以大家都一样,都被新编日语4本书吓到了,不是一个两个人。个人观点是,至少要拿下3本书,这样才能上70分。单词课文课后练习,都要看,其实看了课后练习就会非常明白本课的重点难点,比参考书还好啦。特别是对我这中完全自学的人来说,但是,还是以本为本!日语作文要重视!平时多写,会用句型。(包含在综合面试里),今年我们不太难,德语是一些小问题(你从哪来,住哪,在哪学习,多高..唯一有点难得就是谈谈你的学习经历吧好像,反正我就说了一句话~)然后是朗读一篇文章,德语朗读嘛,会拼就会读,然后就读了,读完也不知道讲啥

复试

复试等的时间比较长,但我准备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试听力部分不难,因为一直练BEC和雅思的真题听力,感觉还可以。翻译部分时中译英,题目不难,但是翻译这种东西很难讲,大家多练习吧。专业术语好好背,相关的都要记记。写作比较简单,平时练练就没问题。面试个人觉得挺简单的。只要不要太紧张,就没什么问题,即使你真的很紧张,只要不要表现太明显影响发挥就可以。先阅读一篇短文,我的说话速度本身要比一般人要快一些,所以在念的时候就刻意放慢了速度,途中没有差错,很顺利。Q&A阶段就更简单了,老师问你答,问题和文章有关,另外又问了一些你自己的观点。其实我自己觉得问答部分做得不够理想。老师最后说了句SEE YOU,面试就完全结束了。【写在最后】

其实考研英语其实并不是选拔人才的一门考试,只是英语能力是国家认为作为一个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英语想拔高太多很难,性价比也不是很高,但是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英语阻断我们的考研上岸之路。

对于那些英语差和讨厌学英语的人,我想多说一句:我们无法改变国家选拔研究生人才的体系,我们既然选择了考研,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去学,天道酬勤。

94 评论(9)

小能喵尉哥

英语一和英语二的考试内容都分为四个部分即: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尽管难易程度不同,但是至少从三月份到暑假结束前,两者的复习节奏和内容是一样的。无论是单词、长难句还是阅读理解,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同学都可以同时复习,甚至通用一本辅导书。拿阅读理解真题来说,英语二的同学可以做英语一的真题,因为英语二的阅读理解相对容易,如果你前期就练习了较难的英语一真题的话,那么后期再做英语二就会轻松很多。因此两者前期复习并不冲突。2、阅读VS新题型很多人说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主要是体现在阅读理解当中。英语二的文章比英语一的稍微简单点,主要是选项要比英语一的简单一些,但从文中的生词量来讲两者是差不多的;其次新题型也是一大不同,英语一的新题型主要是七选五,选小标题和排序,英语二是选小标题,正误判断和多项对应,两者难易程度差别不大。3、作文VS翻译作文和翻译是有较大差异的,英语一的两篇作文,小作文是以写信为主,大作文以图画(议论文)为主;英语二的大作文是以图表为主,因此在备考中两者的作文句型会有很大差异。其次是翻译,英语一是一篇文章中选出五句话来分别翻译,而英语二是全篇翻译,虽然是全篇翻译,但是文章中的句子普遍简单,是考生们的普遍拿分题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论你选择的是英语一还是英语二,英语作为考研的一个高门槛,一定要认真复习,针对不同题型整理备考策略,做到稳中求胜。其次要不断的做真题,前期英语二可以做英语一的真题。后期针对个人情况进行有计划的复习,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让自己在考研中脱颖而出。

14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