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和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
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2,第二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文: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
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3,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4,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
埃塞俄比亚)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5,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因为是海湾战争的延续,
又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脂肪君绝缘体
在南昌行营主楼的西面,有一棵在局促空间里成长了150年的广玉兰树,这棵10多米高的树是一棵宝树。何振作称,主楼的左边还有一棵柏树,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亲手栽种。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称,省公立图书馆落成仅两个月,蒋介石刚刚结束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的中原大战,便亲临南昌策划指挥“围剿”工农红军活动。因此,省公立图书馆成了“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三年后,蒋介石在楼顶架设省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南昌行营广播电台。为了将百花洲建成蒋介石的“行宫”,省长鲁涤平还将省内第一家电影院———乐群电影院(今百花洲电影院)改为南昌行营礼堂。蒋介石为何看中省公立图书馆,并将其作为大本营?何振作主任解释说,当时的百花洲四面环水,要进入百花洲,只有通过与中山路相接的两座桥。如果封锁桥面,百花洲就是一个小岛,因此极有安全性。另外,百花洲四面临水,树木林立,无论白天黑夜都静谧无比。加上百花洲地势较高,通过高楼还可观察四周环境。诸多原因使省公立图书馆的馆员们不得不将馆内所有藏书运往环湖路南34号和29号,腾出洋楼给蒋介石。红军长征以后,1935年初,南昌行营被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撤销。同年,省立图书馆迁回百花洲,这幢洋楼恢复了其真实身份。 在南昌行营旧址的南楼墙面,“文革”时的标语仍旧依稀可见。推门进了南楼,两厢是对称式的布局。左手边的房内留着扶手和部分新铺的木质地板。喻师傅说,这间近百平方米的房间在几年前曾经是国标舞训练班。梅联华称,抗日战争时期,南楼被日军的飞机炸毁,南楼是抗战胜利后重新修建的。根据他提供的图片资料,如今南楼的外貌与原先相比,已有所改变。“新生活运动”在此发起烈日下,记者看到,南昌行营西面的一幢楼的一楼外墙上还挂着一台空调机。喻师傅说,这也是民国建筑,只不过已归市少年宫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昌行营还是省图书馆的书库。据梅联华称,南昌行营二楼东边,有一间是蒋介石的住房,五楼老书库也有他住过的房子。而少年宫则是原来的宪兵团。在中国历史上,1934年3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与南昌行营打了一个难解的结。至今,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在南昌行营发起的这次运动,因为说法不一,仍旧是当今专家学者蹙眉的课题。有些人认为是蒋介石为贯彻“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理念;有的说蒋氏夫妇决心铲除贪污、受贿、不卫生和不礼貌。而“新生活运动”的口号实际上是把儒教的价值标准合为一体:礼义廉耻———被译成英语就是“礼貌、公正、诚实和自尊感”。梅联华说,有学者认为“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偶然受触动而成。福建战役期间,蒋介石在把司令部迁到南昌时,看到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正在街上抽烟,蒋介石震惊之余,批评男孩的父母放纵自己的孩子。他认为,这种有害身心的习惯使中国人不断落后,中国社会需要一种讲究“礼义廉耻”的行为规范。因此,“吸烟的男孩”成了照亮运动的火炬。另一说则是1933年盛夏,美国传教士在庐山牯岭对宋美龄说,在中国实施社会福利计划,可以使蒋介石获得外国政府的支持和贷款。因此,便有了“新生活运动”。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举行10万人的扩大总理纪念周上,宣布“新生活运动”开始。蒋介石自任新生活促进会会长。那天,蒋介石站在台上正要讲话时,看到一个不修边幅的年轻人在以不同的角度拍照,蒋介石便用手指着这个摄影师说:“看那个人!他就是典型。对这种人来说,运动的格言———秩序、整洁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宋美龄自任妇女新生活促进会会长,推行“新生活运动”。这个运动历时3年多便宣告结束。南昌行营至今身份不明,打开南楼东面阴暗的地下室,喻师傅说,这里已经被省图书馆隔成了7间10平方米不到的单间,用作职工宿舍,其中一间就是何振作的“窝”。借着打火机的光线,记者看到了地上一块断裂的,刻着“百花洲”三个大字的大石碑。这就是何振作寻找百花洲真实原址的证据。“现在的院子已经开辟为停车场。”站在院内的喻师傅说。与停放着烤漆讲究的豪华车相比,这幢曾是南昌行营或者省图书馆的洋楼,在败落中依旧张扬着当初宏伟气派的个性。提到洋楼将何去何从时,喻师傅称,他不好回答。
螃蟹横走
大中型战争主要有一战1914-1918,二战1939-1945,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从48年第一次到80年第五次),阿富汗战争(79-89),马岛战争(82年)还有海湾战争具体的如下:1900-1901 八国联军之役 又称庚子拳变。清政府策动义和团进行排外活动,引发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战争 1903-1906 第二次西藏战争 不列颠入侵西藏的战争 1904-1905 日俄战争 日本与俄罗斯争夺满洲和大韩的战争 1905-1906 第三次坡尼战争 尼德兰敉平坡尼布吉斯人和望加锡人抵抗的战争 1906 第四次巴厘战争 尼德兰征服巴厘岛上巴东、塔巴南等国的战争 1906-1910 义兵运动 大韩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起事 1910-1917 墨西哥革命 墨西哥人反对迪亚斯独裁统治的革命及其后的内战 1911-1912 意土战争 又称的黎波里战争。意大利从奥斯曼夺取的黎波里地区的战争 1911-1929 第一次抗意战争 昔兰尼加地区塞努西教团政权反抗意大利入侵的战争 1912-1913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同盟脱离奥斯曼控制的战争 1912-1915 孔特斯塔多* 巴西南部孔特斯塔多异端教派领袖若昂.马利亚发动的起事 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各国反对保加利亚的战争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集团(其后改称中欧强国)与协约国集团(其后改称盟国)间之战争 1915-1916 护国运动 中国南方军阀蔡锷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战争 1917-1918 第一次护法运动 中华革命党反对北洋政府的运动 1917-1921 吉朗起事 波斯森林军与革命民主联盟在吉朗地区的起事 1918-1922 苏维埃国内战争 俄罗斯(苏维埃政府)肃清白卫军和击退盟国干涉的战争 1918-1933 巴斯马奇运动 中亚之巴斯马奇封建武装联合白卫军反抗苏维埃政权引发的内战 1919 第三次英阿战争 阿富汗争取脱离不列颠的战争 1919 第一次武装干涉 盟国策动西伯利亚进攻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19-1920 第二次武装干涉 盟国策动高加索地区白卫军进攻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19-1922 基马尔革命 奥斯曼军官基马尔反对盟国占领军的民族解放运动 1919-1922 第二次希土战争 希腊在盟国支持下入侵奥斯曼的战争 1920 直皖战争 中国直系和奉系军阀联合反对皖系军阀的战争 1920 粤桂战争 中国广东军阀陈炯明与桂系军阀争夺广州的战争 1920 第三次武装干涉 盟国策动克里米亚白卫军进攻俄罗斯(苏维埃政府)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20-1921 苏波战争 盟国策动波兰进攻俄罗斯的战争,为苏维埃国内战争的一部分 1920-1922 第二次护法运动 中华革命党反对北洋政府的运动 1921-1926 里夫部落起事 西属摩洛哥里夫地区12个部落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事 1922 第一次直奉战争 中国直系军阀击败奉系军阀,独掌北洋政府的战争 1924 第二次直奉战争 中国奉系、皖系军阀种国民军联合推翻直系军阀的战争 1925-1926 反奉战争 中国奉系将领郭松龄联合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反对奉系首领张作霖的战争 1925-1927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巴西起事军普列斯特斯纵队转战各地的战事 1926-1927 护宪战争 尼加拉瓜自由党反对保守党的战争 1926-1928 北伐战争 中国(国民政府)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6-1933 桑地诺运动 尼加拉瓜军官桑地诺反抗美国入侵的战争 1929 蒋桂战争 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与桂系军阀的战争 1929 中原大战 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与反蒋派的战争 1930-1933 萨耶.山起事 缅甸咖龙会首领萨耶.山发动的反不列颠起事 1931-1932 九.一八事变 又称沈阳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战争 1927-1937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中国***反对国民政府的起事 1932 一.二八事变 又称上海事变。日本进攻中国上海的战事 1932 制宪派战争 巴西制宪派反对总统瓦加斯的起事 1932-1935 查科战争 又称格兰.查科战争,亦译作大厦谷战争。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争夺北查科地区的战争 1935-1941 第三次埃意战争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其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36-1939 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右翼军人佛朗哥推翻人民阵线政府的战争 1937-1945 抗日战争 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其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盟国反对轴心国侵略的战争 1939-1940 苏芬战争 又称冬战。芬兰与苏联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 法兰西战役 德意志军征服法兰西的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1941 不列颠战役 德意志空袭不列颠的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1943 北非战役 盟国与轴心国争夺北非的战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0-1941 泰法战争 泰国侵占法属印度***之老挝、柬埔寨部分领土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1 十三天战争 不列颠推翻伊拉克首相盖拉尼的战争 1941-1944 续战 芬兰入侵苏联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1-1945 太平洋战争 盟国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1-1945 德苏战争 又称苏联卫国战争。苏联抵抗轴心国军侵略的战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1946-1949 第二次国共内战 中国***推翻国民政府的战争 1946-1949 希腊内战 希腊***反对王朝政府的战争 1946-1954 第一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一次越南战争。[北]越南反抗法兰西的战争 1946-1958 暴力时期 哥伦比亚保守党和军人罗哈斯.皮尼利亚高压统治引发的国内起事 1947 第一次警卫行动 尼德兰企图恢复在东印度群岛统治的战争 1947-1949 第一次印巴战争 又称克什米尔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查谟和克什米尔的战争 1948-1949 第二次警卫行动 尼德兰企图恢复在东印度群岛统治的战争 1948-1949 第一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一次中东战争或巴勒斯坦战争。阿拉伯各国反对以色列建国的战争 1950-1953 朝鲜战争 又称大韩战争。[北]朝鲜入侵[南]韩引发的战争 1950-1955 第一次老挝内战 老挝左、右派间的内战 1952-1956 茅茅运动 肯尼亚部落反对不列颠统治的起事 1954-1962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争取脱离法兰西的起事 1955-1972 第一次苏丹内战 [东]苏丹南部反对中央政府的内战 1956-1957 第二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不列颠、法兰西、以色列入侵埃及的战争 1956-1959 古巴革命 古巴各左派革命组织推翻总统巴蒂斯塔的革命 1960-1965 [东]刚果内战 [东]刚果的地方分裂活动和左、右派间之内战 1960-1975 第二次老挝内战 老挝人民党反对右派政府的战争,其后成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60-1996 危地马拉内战 危地马拉游击队发动的反政府起事 1961-1975 第二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二次越南战争。美国支持[南]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右派政府镇压左翼游击队的战争 1961-1965 特种战争 美国支持[南]越南政府镇压左翼游击队的战争,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61-1975 安哥拉民族解放战争 安哥拉人民争取脱离葡萄牙的战争 1961-1997 尼加拉瓜内战 尼加拉瓜之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反对索摩查家族独裁统治及其后右翼游击队反对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政府的内战 1962-1970 [北]也门内战 [北]也门共和政府与保王派之间的内战 1964 第一次欧加登战争 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争夺欧加登地区的战争 1965 多米尼加共和国内战 多米尼加共和国左、右翼间之内战 1965-1966 第二次印巴战争 印度与巴基斯坦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 1965-1970 比夫拉战争 又称尼日利亚内战。尼日利亚东区和中西区脱离中央政府引发的战争 1965-1973 局部战争 美国派军至[南]越南镇压左翼游击队的战争 1966-1990 乍得内战 乍得民族解放阵线推翻总统托姆巴巴耶的起事及其后起事军各派间之内战 1966- 哥伦比亚内战 哥伦比亚各派游击队的反政府起事 1967 第三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或六.五战争。以色列侵略多个阿拉伯国家的战争 1969 足球战争 又称百时战争。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因移民问题引发的战争 1970-1975 第一次柬埔寨战争 高棉劳动党反对美国和右派政府的战争,为第二次印度***战争的一部分 1970-1992 萨尔瓦多内战 萨尔瓦多游击队发动的反政府起事 1971-1972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度支持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引发的战争 1973 第四次以阿战争 又称第四次中东战争或十月战争。埃及与叙利亚联合进攻以色列的战争 1975-1990 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基督徒与穆斯林(其后加上外国占领军)之间的内战 1975-1992 莫桑比克内战 莫桑比克全国抵抗运动反对解放阵线政府的战争 1975-2002 安哥拉内战 民族解放阵线和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反对人民解放运动政府的战争 1976-1991 西撒哈拉战争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反对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占领的战争 1977-1978 第二次欧加登战争 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争夺欧加登地区的战争 1978 以色列第一次入侵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并占领黎巴嫩南部的战事 1978-1993 第三次印度***战争 又称第二次柬埔寨战争。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战争 1979 中越战争 中国与越南因边境纠纷引发的战争 1979-1989 苏阿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1979- 乌干达内战 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反对总统阿明的起事及其后的派系斗争 1980-1988 两伊战争 伊朗与伊拉克因领土争端引发的战争 1982-2000 以色列第二次入侵黎巴嫩 又称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以阿战争或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黎巴嫩南部、驱逐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战事 1982- 索马里内战 索马里反对总统西亚德的内战及其后的军阀混战 1983-2005 第二次苏丹内战 [东]苏丹南部反对中央政府的内战 1988-1994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争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战争 1989-1991 埃塞俄比亚内战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发动的起事 1989-2001 阿富汗内战 阿富汗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内战 1989- 利比里亚内战 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反对总统多伊的起事及其后全国爱国阵线的派系斗争 1990-1991 海湾战争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战争 1990-1994 卢旺达内战 卢旺达爱国阵线夺取政权的战争 1991 斯洛文尼亚战争 斯洛文尼亚与南斯拉夫的战争 1991-1992 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与南斯拉夫的战争 1991-1993 格鲁吉亚内战 格鲁吉亚人民反对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的战争 1991-2002 塞拉利昂内战 塞拉利昂革命联合阵线发动的反政府起事 1992-1996 波斯尼亚战争 波斯尼亚境内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内战 1992- 塔吉克斯坦内战 塔吉克斯坦反对派的反政府起事 1992- 阿尔及利亚内战 阿尔及利亚***拯救阵线发动的起事 1994 也门南北战争 也门社会党割据南方引发的战争 1994-1996 第一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镇压车臣独立运动的战争 1994- 恰帕斯农民起事 墨西哥恰帕斯州农民的反政府起事 1998-1999 科索沃战争 南斯拉夫镇压科索沃独立运动的战争 1998-2000 几内亚.比绍内战 几内亚.比绍军人马内发动的起事 1998- 第一次非洲大战 [东]刚果民主联盟反对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统治,其后引发中、南部非洲多国介入的内战 1999-2000 第二次车臣战争 俄罗斯敉平车臣独立运动的战争 2001 反恐怖主义战争 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清剿恐怖组织盖达的战争 2002- 象牙海岸内战 象牙海岸爱国运动发动反政府起义 2003- 伊拉克战争 美国和不列颠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战争
度兰度兰
Emperor
【读音】:英[ˈempərə(r)] 美[ˈɛmpəɚ]
【释义】:皇帝。
King
【读音】:英[kɪŋ] 美[kɪŋ]
【释义】:
1、(常大写)王,国王,君主
2、(某范围内)最有势力者、大王
国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国的国家元首,但国王和皇帝有区别的:
emperor早期是特指罗马帝国的皇帝,而King则泛指国王。
扩展资料
英 ['empərə(r)] 美 ['empərər]
n.(名词)[C]皇帝,君主 the ruler of an empire
名词
名词 n
1、(常大写)王,国王,君主
They made him king of England.
他们拥戴他为英国国王。
2、(某范围内)最有势力者,大王
He is a steel king.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king
北京飞猪
1921年2月11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发生叛乱,中国驻军战败后彻底撤出外蒙古。1921年7月10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北洋军阀因忙于彼此之间的战争,无可奈何。作为一种外交形式,北京徐世昌政府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鳗鳗小公主
二战1939-1945,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两伊战争中东战争(从48年第一次到80年第五次),阿富汗战争(79-89),马岛战争(82年)还有海湾战争
就爱装修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战争、日俄战争、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2、八国联军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
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3、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英语:Russo-Japanese War;日语:日露戦争;俄语: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属非正义战争。
4、辛亥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5、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