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晓桐
又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亚非会议。由缅... 这次会议后来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清清河中
万隆 印度尼西亚。万隆,这座城市散发着曾让异想天开的旅行家们称其为"东方巴黎"的那种已经消退的魅力,大大小小的街道点缀着现代化的装饰。但在万隆,令人不快的都是细微之处,假如你能够在这个钢筋水泥丛林中好好搜索一番,从宏伟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到JeansStreet大街上那些离奇的玻璃纤维塑像;从周日早晨的斗羊活动到巽他文化,这座印尼的第三大城市与周围吞云吐雾的火山一样,很有个性。万隆是"万隆精神"的发源地。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亚非会议 在万隆举行,史称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大规模国际会议,共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十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准则。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强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人们称之为"万隆精神",万隆也因此驰名于世。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爱妃朕累了
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Bandung Conference)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5国发起,邀请阿富汗、中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埃及、菲律宾、尼泊尔、伊朗、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也门、沙特阿拉伯、越南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利比亚、利比里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叙利亚、日本、南越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