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ny80231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分子式: CS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理化特性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熔点(℃): -110.8 沸点(℃): 46.5 相对密度(水=1): 1.2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64 饱和蒸气压(kPa): 53.32(28℃) 燃烧热(kJ/mol): 1030.8 临界温度(℃): 279 临界压力(MPa): 7.9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86,1.93,2.16 闪点(℃): -30 引燃温度(℃): 90 爆炸上限%(V/V): 60.0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 强氧化剂、胺类、碱金属。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硫化氢:1.理化特性无色有恶臭气体蒸汽压 2026.5kPa/25.5℃闪点:<-50℃熔点:-85.5℃沸点:-60.4℃溶解性:溶于水、乙醇溶解度:1:2.6(溶于水)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1.19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C50618毫克/立方米(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0.01mg/L,2小时/天,3个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气管、支气管粘膜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出现病理改变。小鼠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氟,有小气道损害。污染来源:硫化氢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以及某些天然物的成分和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如采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开采、提炼,橡胶、制革、染料、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印染、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粪便等作业,还有天然气、火山喷气、矿泉中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氨:主要化学性质:1、NH3遇Cl2、HCl气体或浓盐酸有白烟产生。2、氨水可腐蚀许多金属,一般若用铁桶装氨水,铁桶应内涂沥青。3、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产物是NO,是工业制HNO3的重要反应,NH3也可以被氧化成N2。4、NH3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有刺激气味,无毒。二氧化硫: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可以在硫磺燃烧的条件下生成S(s) + O2(g) → SO2(g)硫化氢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硫2H2S(g) + 3O2(g) → 2H2O(g) + 2SO2(g) 加热硫铁矿,闪锌矿,硫化汞,可以生成二氧化硫4FeS2(s) + 11O2(g) → 2Fe2O3(s) + 8SO2(g) 2ZnS(s) + 3O2(g) → 2ZnO(s) + 2SO2(g) HgS(s) + O2(g) → Hg(g) + SO2(g)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氢气:高燃烧性,还原剂,液态温度比氮更低a. 可燃性: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氢气在空气里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2H2+O2=2H2O(点燃)这一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热放出,是相同条件下汽油的三倍。因此可用作高能燃料,在火箭上使用。我国长征3号火箭就用液氢燃料。不纯的H2点燃时会发生爆炸。但有一个极限,当空气中所含氢气的体积占混合体积的4%-74.2%时,点燃都会产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范围叫爆炸极限。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到试管口,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声,表明氢气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然后才能再收集氢气(或另取一试管收集)。收集好后,用大拇指赌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看是否有“噗”声,直到试验表明氢气纯净为止。b. 还原性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实质是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水,使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金属铜。CuO+H2=Cu+H2O(加热)CO+3H2=CH4+H2O(催化剂)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氧化铜被还原了,即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夺取含氧化物里的氧,使它发生还原反应是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根据氢气所具有的燃烧性质,它可以作为燃料,可以应用与航天、焊接、军事等方面;根据它的还原性,还可以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方面。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氟、氯、氧、一氧化碳以及空气混合均有爆炸的危险,其中,氢与氟的混合物在低温和黑暗环境就能发生自发性爆炸,与氯的混合比为1:1时,在光照下也可爆炸。氢由于无色无味,燃烧时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向氢气中加入乙硫醇,以便感官察觉,并可同时付予火焰以颜色。氢虽无毒,在生理上对人体是惰性的,但若空气中氢含量增高,将引起缺氧性窒息。与所有低温液体一样,直接接触液氢将引起冻伤。液氢外溢并突然大面积蒸发还会造成环境缺氧,并有可能和空气一起形成爆炸混合物,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吃货的晚宴
31050 CAS号 75-15-0 中文名称 二硫化碳 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别 名 分子式 CS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分子量 76.14 蒸汽压 53.32kPa/28℃ 闪点:-30℃ 熔 点 -110.8℃ 沸点:46.5℃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26;相对密度(空气=1)2.6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人造丝,杀虫剂,促进剂M、D,也用作溶剂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种气体麻醉剂。生产中以呼吸道吸入为主。经皮肤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个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个月,引起血清胆固醇增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淋巴细胞10200µ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变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0mg/m3,8小时(孕1-21天用药),引起死胎,颅面部发育异常。 污染来源:二硫化碳主要作为磺化剂用于制造粘胶纤维和玻璃纸,也用于硫化橡胶的轧制,以及制造橡胶加速剂、四氯化碳、黄原酸盐等,作为油脂、蜡、漆、树脂、樟脑、橡胶等溶剂,羊毛的去脂剂,衣服去渍剂等。 由于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于脂肪的特性,故其对血的亲和性显著地高于水;对组织的亲和性又高于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饱和,这时只有一小部分进入组织。约2小时血中达到完全饱和。此后体内的二硫化碳进入组织,最后使组织饱和,组织中饱和度与接触时间成正比,随着时间增加,在各组织中分布趋于均衡。 水中浓度为0.0026mg/L时,有微臭。 代谢和降解:在人体内,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与血中的甘氨酸结合而生成具有以游离-SH基为特征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与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也发生同样的反应。经气相色谱和光电比色的研究证实,二硫化碳与人体内带有一对自由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有较大的亲和力,能与其开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别与氨基酸和膘的反应产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体内脱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并进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转 化的其它最终产物是各种硫酸盐,主要是无机硫酸盐,而二价硫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残留与蓄积:吸入是人体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径,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硫化碳含量约在1至2小时内达到平衡,此时约有40%-50%在体内存留。皮肤吸收比呼吸途径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径则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随血流分布于体内,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摄取比例为2:1。它易溶于脂肪和脂质中,并与氨基碳和蛋白质相结合,因此它易从血液体中消失,而对各种组织和器字具有很大的亲和力。由于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于1%从尿中排出,其余的70%-90%二硫化碳进行生物转化后,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体内的残留时间不长。 迁移转化:二硫化碳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纤维,二硫化碳的释放量取决于生产过程,生产1kg粘胶释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产粘胶短纤维和粘胶薄膜中,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70-100kg和1800-2000kg,释放二硫化碳量分别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大气扩散时进入空间,也有部分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中,部分被动植物吸收。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铜指示剂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GB/T14680-93 空气 二乙胺醋酸铜分光光度法 GB/T15504-95 水质 色谱/质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国家商检局编 粮食 5.环境标准: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皮]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4mg/m3(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 一级2.0mg/m3二级3.0~5.0mg/m3三级8.0~10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5~97kg/h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0mg/L 前苏联(1978) 渔业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1.0mg/L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017~0.88 pp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灰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废料在安全距离外燃烧。若排出的废料量大,应考虑蒸馏回收。(所有装二硫化碳废米的设备及接触面应接地,以防静电着火。)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或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21006 CAS号 7783-06-4 中文名称 硫化氢 英文名称 hydrogen sulfide 别 名 氢硫酸 分子式 H2S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恶臭气体 分子量 34.08 蒸汽压 2026.5kPa/25.5℃ 闪点:<-50℃ 熔 点 -85.5℃ 沸点:-60.4℃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密 度 相对密度(空气=1)1.19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618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0.01mg/L,2小时/天,3个月,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气管、支气管粘膜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出现病理改变。小鼠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氟,有小气道损害。 污染来源:硫化氢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以及某些天然物的成分和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如采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开采、提炼,橡胶、制革、染料、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印染、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粪便等作业,还有天然气、火山喷气、矿泉中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硫化氢库仑检测仪、硫化氢气敏电极检测仪; 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铅检测管法、醋酸铅指示纸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T14678-93 空气 碘量法 GB/T11601.1-1998 天然气 亚甲蓝法 GB/T11601.2-1998 天然气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世平编 空气 5.环境标准: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1mg/m3(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3) 一级0.03;二级0.06~0.10;三级0.32~0.60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0.33~21kg/h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23003 CAS号 7664-41-7 中文名称 氨 英文名称 ammonia 别 名 氨气(液氨) 分子式 N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分子量 17.03 蒸汽压 506.62kPa(4.7℃) 熔 点 -77.7℃ 沸点:-33.5℃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ppm,重度刺激。 亚急性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0µg/m3,16周。 污染来源:在石油精炼、氮肥工业、合成纤维、鞣皮、人造冰、油漆、塑料、树脂、染料、医药以及制造氰化物和有机腈的生产中都有氨的使用和排放,氨系用氢和氮在触媒作用下合成,为制取各种含氨产品的主要原料。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①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氨气敏电极检测仪;②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溴酚蓝检测管法、百里酚蓝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空气)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4679-93,空气)5.环境标准: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20mg/m3(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3) 一级1.0二级1.5~2.0三级4.0~5.0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4.9~75kg/h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纸、纺织、肥料工业中的含氨废料回收使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23013 CAS号 7446-09-5 中文名称 二氧化硫 英文名称 sulfur dioxide 别 名 亚硫酸酐 分子式 SO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 分子量 64.06 蒸汽压 338.42kPa/21.1℃ 熔 点 -75.5℃ 沸点:-10℃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43;相对密度(空气=1)2.26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11(氧化剂) 主要用途 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 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6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眼:6ppm/4小时,32天,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DNA损伤:人淋巴细胞5700ppb。DNA抑制:人淋巴细胞5700ppb。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4mg/m3,24小时(交配前72天),引起月经周期改变或失调,对分娩有影响,对雌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25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胚胎毒性。 致癌性:小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500ppm(5分钟),30周(间歇),疑致肿瘤。 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仪器法;气体检测管法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8970-88,空气)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空气)5.环境标准: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5mg/m3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0mg/m3(一次值);0.15mg/m3(日均值) 中国(GB3092-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一级0.02;二级0.06;三级0.10(年平均)一级0.05;二级0.15;三级0.25(日平均)一级0.15;二级0.50;三级0.70(1小时平均)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550~960(表2);700~1200(表1)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二级2.5~170(表2);3.0~200(表1) 三级3.5~270(表2);4.1~310(表1)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0.40(表2);0.50(表1) 中国(GWKB3-2000)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260mg/m3(小时均值)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21001 CAS号 133-74-0 中文名称 氢(压缩的) 英文名称 hydrogen 别 名 氢气 分子式 H2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味气体 分子量 2.01 蒸汽压 13.33kPa/-257.9℃ 闪点:<-50℃ 熔 点 -259.2℃ 沸点:-252.8℃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0.07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火箭燃料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水。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窒息性气体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C站队丶肥皂
CS2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化学性质:极度易燃,具刺激性。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铝、锌、钾、氟、氯、迭氮化物等反应剧烈,有燃烧爆炸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H2S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化学性质: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遇明火会引起回燃。NH3 危险特性:氨气吸入人体,少部分为二氧化碳说中和,余下的进入血液,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运氧功能。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2)跟酸反应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 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SO2危险特性: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严重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可以在硫磺燃烧的条件下生成S(s) + O2(g) → SO2(g)硫化氢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硫2H2S(g) + 3O2(g) → 2H2O(g) + 2SO2(g) 加热硫铁矿,闪锌矿,硫化汞,可以生成二氧化硫4FeS2(s) + 11O2(g) → 2Fe2O3(s) + 8SO2(g) 2ZnS(s) + 3O2(g) → 2ZnO(s) + 2SO2(g) HgS(s) + O2(g) → Hg(g) + SO2(g) 应用:二氧化硫尤适用于酒精的防腐剂和干果,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可以使水果可口,它还是一个很好的还原剂,在水作用下它可以使物品褪色,是一种漂白剂,常用于对纸张和一些像布一样柔软的物质漂白。但这种漂白作用不会持续太久,可以被转化为三氧化硫。H2危险特性: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实际上,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化学性质:a. 可燃性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氢气在空气里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2H2+O2=2H2O(点燃)b. 还原性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实质是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水,使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金属铜。CuO+H2=Cu+H2O(加热)CO+3H2=CH4+H2O(催化剂)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氧化铜被还原了,即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夺取含氧化物里的氧,使它发生还原反应是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