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4

花栗鼠花栗鼠
首页 > 英语培训 > 玛雅文明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520美食吃货

已采纳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玛雅文字最早出现於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於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於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於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於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著,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蚀、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灿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月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佐尔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致有人变为,“佐尔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订的。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人和欧州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们还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的数字演算可沿用到噶400万年以后。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只有在现代星际航行和测算星空距离时才用得上。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刀耕火种,用树叶遮体,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换物,这样的数字演算他们用得着吗? 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然而在这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文明诞生之前,玛雅人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这样的原始部落怎么能突然产生这么高度文明?即使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在布满古迹遗址的尤卡坦半岛上看到的印第安人,还是以树叶,住泥巴糊的茅屋,以采集狩猎勉强糊口。显然那种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数学,那种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艺术,都远远超出了当地印第安土著那几近原始生活的实际需求。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消声匿迹? 1952年6月有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变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 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变为,在遥远的古代,美州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变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玛雅文明英文

120 评论(15)

兜里五块糖

The Maya civilization is a Mesoamerican civilization, noted for the only known fully developed written language of the pre-Columbian Americas, as well as its art, architecture, and mathematical and astronomical systems. Initially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reclassic period, many of these reached their apogee o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lassic period (c. 250 CE to 900 CE), and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Postclassic period until the arrival of the Spanish. At its peak, it was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nd culturally dynamic societies in the world.The Maya civilization shares many features with other Mesoamerican civilizations due to the high degree of interaction and cultural diffusion that characterized the region. Advances such as writing, epigraphy, and the calendar did not originate with the Maya; however, their civilization fully developed them. Maya influence can be detected as far as central Mexico, more than 1000 km (625 miles) from the Maya area. Many outside influences are found in Maya art and architecture, which are thought to result from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rather than direct external conquest. The Maya peoples never disappeared, neither at the time of the Classic period decline nor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Spanish conquistadores and the subsequent Spanish colonization of the Americas. Today, the Maya and their descendants form sizable populations throughout the Maya area and maintain a distinctive set of traditions and belief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the merger of pre-Columbian and post-Conquest ideologies (and structured by the almost total adoption of Roman Catholicism). Many different Mayan languages continue to be spoken as primary languages today; the Rabinal Achí, a play written in the Achi' language, was declared a Masterpiece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in 2005.来自wikipedia.com 很棒的英文百科

293 评论(13)

沧桑小脸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著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玛雅文字最早出现於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著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於提卡尔。从此以后,玛雅文字只流传於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著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於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於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著,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蚀、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州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灿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自玛雅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依照神奇的玛雅历法周期建造的。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月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佐尔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因为这种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观察到的任何一种天体的运行为依据的。以致有人变为,“佐尔金年”历法是玛雅人的祖先依据另一个至今我们尚不知道的星球制订的。 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人和欧州人都早了800年至1000年。他们还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的数字演算可沿用到噶400万年以后。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只有在现代星际航行和测算星空距离时才用得上。而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刀耕火种,用树叶遮体,用可可豆作媒介以物换物,这样的数字演算他们用得着吗? 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他们有自己的文字,那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他们有着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然而在这个登峰造极的高度文明诞生之前,玛雅人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这样的原始部落怎么能突然产生这么高度文明?即使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在布满古迹遗址的尤卡坦半岛上看到的印第安人,还是以树叶,住泥巴糊的茅屋,以采集狩猎勉强糊口。显然那种精确的天文历法和数学,那种令全世界景仰的文明、艺术,都远远超出了当地印第安土著那几近原始生活的实际需求。 这使任何人都不能不产生深深的:古代玛雅人是怎么得到了那高深的知识?灿烂的玛雅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后来又怎样消声匿迹? 1952年6月有5日,人们在墨西哥高原的玛雅古城帕伦克一处神殿的废墟里,发掘出了一块刻有人物和花纹的石板。当时人们仅仅把这当作是玛雅古代神话的雕刻。但到了六十年代,人们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那些参与过宇航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们才恍然大悟:帕伦克那块石板上雕刻的,原来是一幅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行器的图画!虽然经过了图案化的变形,但宇宙飞船的进气口、排气管、操纵杆、脚踏板、方向舵、天线,软管及各种仪表仍清晰可见。这幅图画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宇航专家们无不惊叹,一致变为它就是古代的宇航器。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确凿的事实。 于是,有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看法:他们变为,在遥远的古代,美州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他们被玛雅人变为是天神。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帕伦克石板上的雕刻,也是玛雅人对外星宇航员的临摹。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追求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并未重新返回。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也许人们会指责这种看法带有过多的假说意味。但即使否变了这种说法,也仍然无法圆满地解释玛雅文化那神秘的内涵,那众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以及它突然消失的原因。

221 评论(10)

康康是逗逼

玛雅文明The Tzolk'in is the sacred calendar of the Maya and is based on the cycles of the Pleiades. The cycle of the Pleiades uses 26,000 years, but is reflected in the calendar we are using by encompassing 260 days. Their calendric year began when the Maya priests first remarked the asterism rising heliacally in the east, immediately before the sun's dawn light obliterated the view of the stars. In the beginning, the Maya understood that they came from the Pleiades, or “Tzab-ek", (Rattlesnake's tail), as they are known by the Maya.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leiades and the Mayan world is written in the sacred books of the Maya. It is i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grandmothers and grandfathers who had it passed on to them. It is an important record.[/size][/color]The elders say the universe comes from the Pleiades. With the Hubble Telescope, it was discovered about ten years ago, that there is a place where stars are born in a great spiral that originates at the site of the Pleiades. At the outside of the spiral is complete empty space.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galactic precession, the Mayas also look at the precession of time through the Pleiades. Alcyone, the central star of the Pleiades, is located at 30 degrees from Taurus, near the constellation Orion. Alcyone, in Taurus, represents the Earth Goddess. The lessons from Alcyone are those dealing with compassion, higher wisdom and vision, and Earth consciousness.Much has been channeled from the Pleiades. Alcyone figures prominently in Mayan astronomy. The Mayas believe it is the home of their ancestors. The Pleiades star system is referred to as the seven sisters and our sun aligns with Alcyone every 52 years. In Mayan cosmology the precession of the Pleiades is tracked using the Calendar Round (52 years) and the New Fire ceremony. In the Early Preclassic Site of Ujuxte, the central plaza appears to have a celestial alignment that coincides with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leiades. The present-day Maya in Guatemala, make use of the Pleiades to begin their planting for the year. However,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length of the 260 day component of the Calendar Round cycle is defined by a 260 day period from one zenith transit of the sun until the next. In the zone between theTropics of Cancer and Capricorn there are days on which the sun passes directly overhead at local noon. Vertical objects at that time cast no shadow. On the Tropic of Cancer there is a single such day, June 22, the summer solstice. On the Tropic of Capricorn the day is December 22, the winter solstice. On the equator the zenith transits of the sun divide the year into two equal halves. Between the equator and the Tropic of Cancer, the zenith transits of the sun divide the year into a longer portion with the sun transiting to the south of the zenith, and a shorter portion with the sun transiting to the north of the zenith. The zenith transit days are always equidistant from the summer solstice. A 260-day zenith transit interval occurs at a latitude of 14°47’21”. The transit dates are April 30 and August 13. That August 13 is one of the classic Maya creation days lends credibility to this interpretation.Perhaps the most famous star cluster on the sky, the Pleiades can be seen without binoculars from even the depths of a light-polluted city. Also known as the Seven Sisters and M45, the Pleiades is one of the brightest and closest open clusters. The Pleiades contains over 3000 stars, is about 400 light years away, and only 13 light years across. Quite evident in the above photograph are the blue reflection nebulae that surround the brighter cluster stars. Low mass, faint, brown dwarfs have also been found in the Pleiades.([i]Editors' note: [/i] The prominent diffraction spikes are caused by the telescope itself and may be either distracting or provide aesthetic enhancement, depending on your point of view.)古远的玛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是一个谜一样“失去了的”文明,它的种种秘密都深隐在神秘莫测的热带丛林之中。在玛雅地区尚有大量未被发现的古代城市,当某一天偶然遇见这样的城市建筑群落之时,它带给人们惊讶、神妙的景观。玛雅的建筑物,那些金字塔、天象台、宫殿、球场、纪年碑林,还有种种各异的雕塑,无一不带有异域情调,无一不给人离奇古怪的遐想。而一种难以破译的象形文字体系,仿佛是艰涩而又诱人的谜面,深藏著如此之多往昔的奥秘,给我们制造了更为玄妙的心理效果。带著某种独特的精神效力,那些镌刻著象形文字铭文的玛雅碑石,自己站立在热带丛林的深处,静默而庄严。它们的形貌使人陌生,它们的雕刻精采巧妙,它们的装饰丰繁多样,与其他民族的作品迥然不同、大异其趣。它们坚守在沧桑巨变的土地上,要向人们昭示怎样的历史呢?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印第安先民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相互隔绝的条件下,独自创造的伟大文明,它是哥伦布抵达之前新世界人类成就的最杰出代表。它在科学(天文学、历法、工程学、数学)、农业(玉米、番茄、可可、烟草种植)、文化(象形文字、编年史)、艺术(雕塑、绘画)等许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西半球这片广袤疆域的另两大文明——阿兹台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不足与玛雅文明抗衡。单举文字这一项,玛雅人在公元前后就已经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成熟与精致,仅在一座金字塔的台阶上就刻有2500余个大字,而印加人还滞留在结绳记事的原始阶段,阿兹台克人则跟在玛雅人后面亦步亦趋、由桔变枳地模仿。如果说,衡量野蛮与文明的最佳尺度就是看一个民族是否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文字符号体系,那麼,这一文化学理论将清楚地证明玛雅人所达到的智慧程度。通常我们只是说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表述。近几十年来,国际史学界倾向於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即东地中海文明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等)、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印度及其周边地区)、东亚文明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玛雅、阿兹台克、印加)。我们看到,埃及、巴比伦合并到了一起,它们相距不过一千公里,互相影响,共同特徵颇多,印度和中国仍居不可动摇的地位,而以玛雅为首的印第安文明却在人类文明殿堂上获得了重要的“常任理事”席位。可以说,玛雅为首的中南美文明成为人类智慧的另一支巨大的源流,汇聚成我们这个物种曾赢得的所有光荣。可以说,今天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认识,研究玛雅人的智慧成就,也就是在了解我们人类智慧本身。现代考古学已经以某些方式多少驱散了弥漫於玛雅世界的罗曼谛克气息。人们不厌其详地罗列发掘出来的玛雅古代器物,科学顶真得机械、冷漠;对宏伟建筑物作平淡乏味的铺叙,仿佛是在讨论我们今天某个施工项目;对玛雅地区生态环境的分析讨论,也似乎是某本地理学和生物学概论教材的章节;对古玛雅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用较轻率的理论框架简单地复原。如此说并非指责考古学。这只是反映了目前尚不充分的玛雅文明研究还有待於进一步展开。考古科学的方法,是我们所能利用的最有效手段;对於它不断摧毁人们浪漫的逻想,驱散神秘的迷雾,我们非但不该抱怨,而应感到实实在在的欣喜。我们必得经过繁琐、冷静的客观描述,才能掌握玛雅文明的基本事实。只有真正掌握其基本事实,一个文明所包含的智慧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人们有时会有神秘主义的倾向,不知不觉地去追求某种“距离美感”。是的,当我们对玛雅文明的基本事实一无所知时,那一鳞半爪、吉光片羽的东西,就会被我们自由无拘的个人想像力以及以讹传讹的社会传播效应,弄成一幅神秘兮兮、浪漫兮兮的画卷。这时候,玛雅金字塔形坛庙就被说成人力无法企及的“另一个世界” 的馈赠(遗留),玛雅人极高的天文、数学知识就被说成外星人带来的福音,……如果我们拒绝走近玛雅世界,拒绝真切的观察,那麼,我们就会连“民吾同胞”(玛雅人是我们人类骄做的一支)已达到的智慧,当作“非吾族类”(外星人、上帝、平行的神秘世界的超自然力量)的显灵了。走近玛雅应当感谢考古学者、文化学者的不懈努力。他们也是受到罗曼谛克遐想的驱使,但他们却是用科学理性的手段和步骤进入一个充满神秘之谜的世界。他们得到的结果不是神秘感的加强,而是对人类神奇的智慧真正的礼赞。玛雅文明的神秘化是因为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自从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把它摧毁后,它的仅存硕果也只能掩埋在丛林之中、泥土之下。热带雨林疯长的草本不用多久便吞噬了一度繁荣昌盛的城市,这是绿色的沧海桑田巨变。当300年之后19世纪的旅行家们将信将疑地踏进这片莫测浅深的绿色海洋时,玛雅文明似乎已成了神乎其神的久远传说了。我们今天已经十分了解的古代玛雅保存最完好的遗址蒂卡尔城(Tikal),在1848年时还一无所知。当年有个叫莫德斯托‧门德斯的探险者苦苦搜求这座传说中的神奇城市,结果无功而返;直到1956年,美国100多名考古专家经危地马拉政府同意前往考察发掘,这座130平方公里、布局十分合理的古代玛雅城市才重见天日。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发掘,清理了500多个建筑,成吨的文物,才从逝去的往昔找回一座神奇的城市。考古学家“住棕榈茅屋、睡吊床、吃玛雅人的食物(玉米小饼、豆类),从玛雅先民设计建造的水库裏汲水,用斧子、短刀砍去树枝,清理场地,然后观察、摄影,为那些依然完好的金字塔、祭坛和道路绘制图样,并把所发现的物品进行登记”。单在城市中心区就有大型金字塔10余座,小型神庙50余座。这座城市从公元前6世纪起就建有金字塔坛庙建筑群,延续的时间长达一千六七百年,直到公元10世纪才因某种缘故突然由盛而衰,变成废墟。(参见本书《谜一样的消逝》一节)这座典型的玛雅城市在8世纪时至少有4万多人口,按照文化学家的某种定义,人口达到5000就算文明城市的指标之一了。当时的蒂卡尔居民有著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从家庭住宅的占地、形式等方面可以得到说明。遗址中发现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公元前6世纪使用过的煤块!包括玛雅人最先用於宗教目的而后成为近代橡胶工业技术灵感的树胶!还包括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贝壳以及贝壳包藏起来的墨西哥产绿宝石这样的远来贡物(从古玛雅政治上著眼)、珍宝(从古玛雅经济贸易交流上著眼)!还包括古代玛雅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艺术创造等集中体现的实物证据——石器制造匠、陶器生产者和雕刻艺术家的石刻人像……像这样的城市在玛雅地区还发现了不下百座。古玛雅先民是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的一群!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创造出既现实又神奇的生活样态。他们不是蒙昧的蛮夷土著,当然也不是外星来客;他们是以人的才智创造人的业绩的玛雅人。这就是考古学家打破科学与神秘的情结所能给予我们的基本事实。以这样的眼光,我们走近玛雅,看到了玛雅先民不朽的智慧!谁是玛雅人既然玛雅地区并不能十分严格地确定,那麼,它的主人呢?谁是玛雅人? 传世的雕刻、绘画中,玛雅人都有著夸张的面部特徵:扁平额头、鹰钩鼻子、厚厚的嘴唇。今天的玛雅遗民虽说也略有这些特徵,但决不那麼鲜明。他们是相貌不错的蒙古人种(Mongoloid),但与他们的中美洲邻居并没有太多的生物学差异。所以,没有必要过多去研究他的身高、肩宽、臂长、颅指数、血型之类的项目,在这些方面得不到直截了当的“血统证书”。 玛雅人是按著他们的语言来定义的。在今天,仍有数百万人说著他们祖先的语言。尽管玛雅语族系众多,这是多样的地理环境使他们分处各地导致方言变异的结果,但是统一的玛雅语族无疑是他们最好的种族和文化的纽带。说玛雅语的人可能正是这一地区最早的定居者,作为真正的主人,他们在这块领地上留下了数千年文明遗迹。从文化的统一性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曾有任何其他民族控制住这一地区。即使是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以后,除了少量殖民城市据点之外,近乎500年的殖民统治也未能改变这一事实:说玛雅语的人民占据著这块土地的大部分地区。这一群玛雅人从古到今都在这裏繁衍生息。他们的语言和他们的文化部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稳走性。他们是很特殊、很不简单的一群!在玛雅地区的西界,原墨西哥阿兹台克文化地区,早就被大西洋对岸来的欧洲“文明人”给“文明化”了。在玛雅地区的东界,今洪都拉斯以东的地区,当地土著文化也没能像玛雅人那样较成功地抵挡住欧洲人的文化冲击。玛雅人尽管在政治版图上从属於殖民统治(他们的文化传统中,比较缺少国家疆域概念,较能容忍外来人建立互不相扰的殖民“飞地”,从前他们各部族间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在文化上相当顽强地保留自己的传统,从语言到宗教。除了那不可搬走的城市被毁坏以及无法抗拒的军事压力下的经卷被焚、祭司被杀以外,留在他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留在他们唇齿间的语言、传说,都与他们民族的生命相始终。就是到今天,假如我们走进西班牙人强制推行天主教而到处建立的教堂裏,我们将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天主教牧师冷清清地坐在他的讲坛边,而玛雅“教民们”却热闹非凡地在另一边焚香祷告,默念他们世世代代信奉的天神、雨神、羽蛇神等等神灵的圣名,一派“异教徒邪教”色彩!这就是有著悠久文化传统、辉煌古代文明的玛雅人。玛雅先民在这裏已经至少有三四千年的文明史。今天我们所说的中美洲所有古文化的共同源头奥尔梅克文明(Olmec),其实就是玛雅文明在那个较早阶段的代称。这好比我们说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一样的意思,它们正是中华文化在上古的一种名称。奥尔梅克在公元前1150年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拉文塔(LaVenta)等遗址,祭祀中心的祭坛、雕像等实物证实,当时奥尔梅克人的社会结构非常复杂,他们的文明成果直接由玛雅文明和阿兹台克文明接续下去。其实,创造这一地区伟大文明的先民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已在今天被叫作“玛雅人”。玛雅这个称谓乃是近500年的产物。10世纪以后,尤卡坦半岛上有三个强大的城邦,其中之一叫玛雅潘(Maya pan),它曾一度成为尤卡坦北部最具政治主导力的中心。在12世纪至14世纪它的黄金时代之后,正巧来了西班牙人。是西班牙人把这个城邦的威名加在整个玛雅地区头上,这才有了玛雅地区、玛雅民族、玛雅文明的提法。这与我们中国人叫“汉人”,中国叫“支那”(秦帝国的音转),移民区叫“唐人街”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在宽泛的意义上说,这一地区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叫作“玛雅文明”。而有时候,人们囿於概念,又把奥尔梅克人和玛雅人作了过份的区分;甚至有时只把公元3至9世纪危地马拉低地的古典文明视作“真正的”玛雅文明,把这一地带文明的衰落和转移称作“玛雅文明消失”。一般说,玛雅文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在玛雅地区裏有明显不同的地理分布,大致是由南向北迁移。公元前1000年或可上溯至3000年前,直到公元后3世纪,这是玛雅文明的形成期;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是玛雅文明的古典期(Classic Period,又称古王国时期,OldEmpire),这是一个全盛期,主要集中在中部低地,在巅峰阶段突然衰落;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初,后古典期(PostclassicPeriod,又称新王国时期,NewEmpire),集中在尤卡坦北部平原,因西班牙人入侵而告中断;16世纪后就是殖民统治时期,玛雅文化受到严重摧残,玛雅民族大部避迁偏远地带。 以上是玛雅人文化轨迹的一个基本框架。对古典期、后古典期这类术语稔熟,将有助於了解玛雅文明和玛雅人。 对我们今天来说,玛雅人又是哪些人呢?根据语言族系和地理分布,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1)尤卡坦玛雅人,居住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并扩展到伯利兹北部和危地马拉东北部;(2)拉坎冬人,人数很少,居处在墨西哥南部乌苏马辛塔河与危地马拉之间的边境地区,一小部分居住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3)基切诸民族(凯克奇人、皮科莫西人、波科曼人、乌斯潘特克人、基切人、卡克奇克尔人、除图希尔人、萨卡普尔特克人、西帕卡帕人)居住在危地马拉东部和中部高地;(4)马姆诸民族(马姆人、特科人、阿瓜卡特克人和伊西尔人),居住在危地马拉西部高地;(5)坎霍瓦尔诸民族(莫托辛特莱克人、图赞特克人、哈卡尔特克人、阿卡特克人、托霍拉瓦尔人和丘赫人),居住在危地马拉韦韦特南戈省及相邻的墨西哥地区;(6)佐齐尔和策尔塔尔诸民族,居住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7)乔尔诸民族,包括恰帕斯州北部和塔瓦斯科州的琼塔尔人和乔尔人以及危地马拉东端的乔尔蒂人;(8)瓦斯特克人,居住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北部及其相邻的圣路易斯波托西州。这是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玛雅遗民。在拉美文化一体化的巨大压力之下,但愿他们能够长久地生存延绵下去,作为他们光荣祖先的见证人。自己根据后面的汉语做相应的删减

170 评论(10)

秋日偶语

The Maya are probably the best-known of the classical civilizations of Mesoamerica. Originating in the Yucatán around 2600 B.C., they rose to prominence around A.D. 250 in present-day southern Mexico, Guatemala, northern Belize and western Honduras. Building on the inherited inventions and ideas of earlier civilizations such as the Olmec, the Maya developed astronomy, calendrical systems and hieroglyphic writing. The Maya were noted as well for elaborate and highly decorated ceremonial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emple-pyramids, palaces and observatories, all built without metal tools. They were also skilled farmers, clearing large sections of tropical rain forest and, where groundwater was scarce, building sizeable underground reservoirs for the storage of rainwater. The Maya were equally skilled as weavers and potters, and cleared routes through jungles and swamps to foster extensive trade networks with distant peoples. Around 300 B.C., the Maya adopted a hierarchical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 rule by nobles and kings. This civilization developed into highly structured kingdoms during the Classic period, A.D. 200-900. Their society consisted of many independent states, each with a rural farming community and large urban sites built around ceremonial centres. It started to decline around A.D. 900 when - for reasons which are still largely a mystery - the southern Maya abandoned their cities. When the northern Maya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oltec society by A.D. 1200, the Maya dynasty finally came to a close, although some peripheral centres continued to thrive until the Spanish Conquest in the early sixteenth century. Maya history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cycles of rise and fall: city-states rose in prominence and fell into decline, only to be replaced by others. It could also be described as one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guided by a religion that remains the foundation of their culture. For those who follow the ancient Maya traditions, the belief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cosmos on human lives and the necessity of paying homage to the gods through rituals continues to find expression in a modern hybrid Christian-Maya faith.

27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