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15

Melinda麒儿
首页 > 英语培训 > 夺冠电影英文影评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面包超人311

已采纳

真实感,用摄人心魄来形容毫不过分,皮哥观影时下意识地全身颤抖,吴刚超强的台词功力也一览无遗。而他语气里的刚硬、坚定,也感召着每一位女排队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片训练场上

翻阅了很多这样的评论后,《夺冠》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它的真实质量又到底如何呢?

01、真实感

整个观影过程中,皮哥最大的体会,就是强烈的“真实感”,这也是影厅观众聊的最多的。

影片以一种“半纪录式”的手法,捕捉着中国女排三十多年来的点滴,对女排队员们赛场内外的训练与生活,做了逼真的还原。

赛场上的女排

在片中重大赛事叙述上,导演使用的是“真实观众影像”与“比赛电影镜头”相结合的方式,在赛事震撼还原上下了功夫。

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那场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影片完全按照当时的比赛实况进行还原,连当时的对手巴西女排,都被片方特意请来参演。

14-13,决胜局的第二个赛点,巴西球迷山呼海啸的加油声连绵不断,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

随着朱婷的一记重扣,巴西女排接发失误,中国女排终于拿下赛点,那一刻,女排姑娘们激动相拥。

球员面部表情的特写,扣球那一刻的慢镜头处理,在极富感染力的画面前,即便我们早已知晓比赛的结局,但仍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比赛的紧张氛围中。

每一次跃起救球,每一次大力扣杀,在多角度镜头运用、现场真实音效和凌厉的剪辑这套“组合拳”中得到数倍放大,坐在影厅中你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速度和力量感完全破幕而出,透过感官直达心脏。

尤其是48帧的高帧率拍摄,更真实地捕捉着赛场上的瞬息万变,观影时也仿佛置身现实竞技赛场,所有的一切都如同发生在眼前,皮哥注意到即使是身旁的小孩子也都看得目不转睛。

赛场下的女排

福建漳州的排球训练基地,是中国女排凤凰涅槃的开始,见证了女排姑娘艰难而又漫长的蜕变。

斑驳的墙壁上,是女排队员们训练时留下的无数球印;训练馆的每一块地板上,都洒满了她们的汗水和泪水。

特别是看到女排姑娘们膝盖上、手掌上的伤口往外渗着血,但还在坚持高强度训练时,皮哥真的为她们感到心疼。

影片除了包含对女排姑娘们赛场与训练场上的热血描写外,还拍出了她们私下生活中“女孩”的有趣一面。

正是花季年华的她们也有爱美的一面,在出征1981年世界杯之前,她们也和其他女孩一样,到美发店做个头发,看着对方美美的样子,露出平日里看不到的畅怀大笑。

她们也会在郎平的一句“去谈恋爱吧”后,开心得一哄而散,仿佛重新蓄满了能量,影厅的观众也跟着乐出了声。

这样充满生活质感的细节处理一下子拉近了观众和角色的距离,也让这群花季女孩的形象更加鲜活。

影片并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在主观视角与客观记录的结合下,让我们逐渐走进中国女排这个集体,去了解、熟悉关于她们的一切。

02、演员百花齐放,女排姑娘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角色,巩俐饰演的郎平教练无疑是全片最受瞩目的人物。

巩俐演技水平和影坛地位自然无需赘言,任何类型的角色到了巩俐手里,都能驾驭得游刃有余。

但《夺冠》有些特殊,因为巩俐要演的是一个真实人物,一个对全国观众来说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排坛巨星,这对她而言无疑是演艺生涯全新挑战。

但看过正片后,皮哥只想说一句话:巩皇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稳!

巩俐堪称是《夺冠》的“定海神针”,从外形动作到神态语气,她把关于郎平的每一处还原都抓得十分到位,即使是“细枝末节”也不放过,用网友的话说真是“魂穿郎平”。

当郎平的眼睛里噙着泪水,发自肺腑地告诉女排队员们“好好享受体育的本身”时,仿佛能让人看到“铁榔头”此刻百感交集的内心。

在决定执教中国女排后,她对多年的好友说“我郎平从来不装,我都是玩真格的”,这句台词铿锵有力,让人看到她带领女排重回辉煌的笃定和决心。

特别是片中郎平从后台走向赛场时,略微含胸、走路端着肩膀、步伐有些僵硬的画面,让皮哥不禁想起了郎指导在运动员时期腿部和肩部留下的老伤。

这句话不长却充满力量,用摄人心魄来形容毫不过分,皮哥观影时下意识地全身颤抖,吴刚超强的台词功力也一览无遗。而他语气里的刚硬、坚定,也感召着每一位女排队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片训练场上。

从上映后的观众口碑来看,《夺冠》已具备爆款特质,尤其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夺冠》必将重燃国人深厚的“女排情结”,激励刚刚共渡难关的你我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重整山河。

夺冠电影英文影评

171 评论(10)

snowmemory098

这个电影非常好,展现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有利于下一代人学习他们的精神,很好看。

85 评论(10)

真的啊1988

从这部电影的评价上来看,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电影,亮点比较少。

就在前段时间,《夺冠》的导演陈可辛发了一篇微博,他这样写道:“女排夺冠的路上一向都是难,难,难。我们剧组拍摄也一样。三年的难,难,难。终于等到9月25日这一天。”事实上的确如此,《夺冠》这部电影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春节档撤档、重新定档、再次提档后,《夺冠》终于上映了。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发稿时间,《夺冠》票房已经累计7.76亿。

事实上,虽然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已经基本上恢复了,但是电影市场还是相当低迷的,尤其是9月的电影市场,可以用冷清来形容,除了《八佰》掀起首轮高潮之后,市场上也始终缺乏接棒者,虽然期间有好莱坞大片《信条》和《花木兰》接力,但在内地影市并未引起大的水花。《夺冠》这部电影在不计入午夜场票房的情况下,该片首日排片占比29.5%,电影首映日票房达到5509.77万,超过《八佰》夺得单日票房第一的宝座。

事实上,作为第一部上映回归院线的春节档影片,在大盘尚未炒热的情况下,能取到当前的票房成绩,已经算是可喜可贺。而且,随着电影正式上映,电影口碑也迅速溢出,目前电影猫眼评分9.2分,淘票票评分9.1分,豆瓣开分7.4分,现回落到7.3分, 虽然《夺冠》没有《八佰》上映时声势浩大,但是电影口碑与热度还在持续发酵中,票房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夺冠》是能够冲击五亿这个关口的,因为国庆档马上就要到来,虽然《姜子牙》、《急先锋》、《我和我的祖国》接连上映,但是《夺冠》这部电影还是会有一定的市场的,相信电影的最终票房至少是五亿。

那么,为什么《夺冠》这部电影不那人让人看好?

事实上,这主要还是因为体育题材的电影受众太少,这种题材其实并不太适合用电影的方式去呈现,哪怕足球篮球这种受众广得多的运动也几乎没有大爆的电影。当然,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改名和撤档的原因,毕竟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观众的热情也被消耗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夺冠》上映的时间其实有很大的问题,刚好在国庆档之前,虽然排片很高,但是由于市场非常冷清,基本上这部电影也很少有人会去看,除非是非常喜欢排球的人。

总而言之,现在市场对《夺冠》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主力观影人群对女排精神没有概念,因此,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

301 评论(10)

王大锤哇

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很好,夺冠这部电影体现女排精神,很多人都为此受到了鼓舞。

261 评论(11)

tonyxiaozb

影评很好。豆瓣上打分9.1,大众的口碑也不错,影评是很好的。

301 评论(13)

fj陈老诗

看了《夺冠》感觉不只是关于中国女排,更是关于时代。该片展示了中国女排三个辉煌年代,电影拍摄和剪辑使得画面充满动感,营造了紧张氛围。细腻展示了中国女排延续和女排精神的传递。

156 评论(13)

二階堂真红

《夺冠》这部电影的影评,可以说是有好有坏。有人觉得选角比较好,演员演技也很不错,不过也有人认为过于煽情,没有解决电影本身的问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电影成功的主要因素,还是煽情成功。没有女排这一因素的话,《夺冠》就算不上好电影了。不过整体也不差,最起码比《八佰》纯粹的情怀好多了。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部电影都是以情怀为主的。当陈可辛开始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就知道情怀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而看电影的人也不例外,在评价的时候也会带有情怀的因素。这算是电影的优点,也算是电影的缺点。现在卖情怀的电影太多了,部分人会被情感所感触,可也有人会看电影的本质。你过于注重电影的情怀,就是利用情怀在忽悠观众。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选角,像是巩俐的郎平、黄渤的陈忠和,都是比较不错的。特别是巩俐的郎平,简直就是形神具备,就连郎平本人也很赞同。而且这两个人的演技比较好,把角色诠释的很不错。不过可能是剧情设计的原因,让剧中的郎平显得有些压抑,貌似与大多数人心中的郎平形象不符。好在演技不错,抛去情怀和剧情的问题,整部剧的选角还是十分成功的。

这部电影拍摄的是女排的故事,就算没有剧透,观众们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点陈可辛没有处理好,观众看了就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整体过于平淡和冗长,在高潮已经被大众所知的情况下,陈可辛没有带来新的感动和情绪。体育应该是有竞技精神的,是可以让人感到振奋的,可是这部电影完全没有。要真说优点的话,就是选角和演技比较成功,情怀主题选得不错。

163 评论(15)

淘气lulu

这部片展示了女排精神,非常的励志。很多人看这部片,感受女排拼搏向上的团队精神,受到鼓舞。

28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