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7

夕阳下看晚霞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文字体设计分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辣椒与泡菜~

已采纳

现在,每当我们走到大街小巷的时候,眼前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标志,英文字体标志设计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标志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就想人的衣服一样,各个方面都需要注意。 1、字母选择要准确。标志设计中英文字母标志时选用哪一个或哪两三个字母,要根据标志名称中的重点单词来决定。一般来说,标志中出现的每个字母都是特定单词的缩写,具有特定的含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因某种设计方面的原因,出现随意改、换选定字母的情况。 2、字母形象要易认。标志中的字母,因具有文字的作用,所以不论怎样设计与变形,均要让人易于辨认。也就是说,标志中设计的字母形象要具有传统标准字体中字母的主要形象特征。若在标志设计中对字母形象过分变形或让字母之间进行复杂的穿插,那将会出现一个已失去字母基本特征、没有文字传达作用的、无意义的线型美观图形的现象。 3、字母排序要恰当。用两个以上字母设计标志时,字母的排列在视觉上要有前后顺序,也就是要符合英文语序。因为标志中字母的排序是由标志名称中单词的前后顺序决定的。当然,有时由于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需要,可用特殊艺术手法改变字母常规的从左向右的排列顺序,可变为从前向后、从内向外等方式。 4、字母组合要巧妙。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设计标志时,要应用一些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连接、重叠、镶嵌、借用、互衬等),巧妙地组合字母,使设计的标志成为一个美观的统一体。字母造型要美观。传统标准字体字母的形象设计是非常美观的。所以,我们在现代字母标志设计中,对传统标准字母形象做必要的变形处理时,要充分运用设计美的法则,使设计应用于标志中的字母形象具有新特征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现代美感。

英文字体设计分析

103 评论(15)

caroline2900

每个人、每天、在各种场合都会接触到字体。字体设计与排版,其实已经超出了设计师的范畴,无论是写商务邮件,做展示报告,还是发布博客,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字体设计。  字体及排版的重要性从下面这个实验就可以看出来。20 位志愿者,一半男生一半女生被分成了两组,每组被展示了同样内容不同排版的纽约客:一组的排版、字体和图片都经过设计,另一组则是随意排布了一下。研究者发现,用户对排版很糟的那一篇文章印象很差,甚至在生理上通过禁皱眉头反映了出来。 而皱眉肌是与人脑海马体旁的杏仁核这种负责情绪管理的部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阅读排版良好的那一组人员,则拥有更强的认知注意力,更强的分析状态和更清晰的思路。 研究人员因而得出的结论是,良好的排版不一定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但确实会让你阅读感觉更好,从而能更加积极地对于阅读做出响应。 好吧,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我当然知道好的排版比差的排版对阅读更有帮助。但是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字体与排版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都属于英文中「typograhpy」的范畴。英文的「typograhpy」还包含了字体艺术,版式艺术等内涵。字体之所以会给你带来这样那样的感觉,原因之一就在于它与文化的深刻联系。许多人把 Helvetica 与美国政府联系在一起,也是因为美国税单上用的字体就是这个。 而如果你不生活在美国,或对西方打字机没什么概念,可能看到这两种字体就会无动于衷。因为这种文化联系的缺乏。 所以,这里的建议是在使用字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文化联系。看看美国银行的例子。这是原始网页: 这是改进后的网页 (与报纸新闻标题联系在了一起)当美国银行网页的字体改成了 Impact 之后,看起来反而没那么可靠了。 字体是人设计的。它的背后一定有某种文化意义。所以在选择字体的时候,要考虑到字体的文化背景,我相信你不会想选一个一下就让人联想到某些文化里面努力避免的字体。几种常见字体及其情感表达1. Times New Roman在西文中,最常见的字体莫属 Times New Roman 。这个带衬线字体来源于英国《时代》杂志。1929 年,字体专家 Stanley Morison 批评了《时代》杂志的字体难读又难看。杂志社的人接受了他的批评,并请他设计出了一款新的、适合杂志阅读的字体。于是 Morison 和杂志社内部的 Victor Lardent 合作设计了这款著名的 Times New Roman。 Morison 一开始是建议在 Plantin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但为了兼容可读性以及对于空间的节省,最终做出了字体的重大改动:笔触之间的对比做了加强,从而营造出一种干脆的感觉。 Roman 代指的是传统有衬线的一种规矩的字体。但 Times New Roman 的字体设计与名为 Roman 或 Romas 的源于意大利的字体没有关系。 风格:受早期现代化和一些巴洛克印刷影响,结构庄重,清晰。适宜正式场合。同样作为西文常见字体之一,Helvetica 作为一种无衬线字体,其来源名字显得没有那么动听一点:Neue Haas Grotesk。(neue = 新的,Haas = 很man的,粗鲁的,Grotesk = 怪诞的)。Max Miedinger 和 Eduard Hoffman 在 1957 年瑞士创建了这个字体, 这个字体的中性化设计让它迅速在各种应用中走红。但字体名字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当 D. Stempel AG 公司一年后打算开始推广这种字体的时候,他们决定换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新鲜名称。最终他们选用了一个让人注意到瑞士根基的名字:Confederatio Helvetica 是瑞士的拉丁名。 风格特征:高 X基准;紧凑的字母间距;窄 t 和 f。广泛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受品牌商标的偏爱, 包括 3M,宝马,雀巢, 曾经的苹果等等。另外,该字体很受政府青睐。正如上文所说,美国税单上用的字体就是 Helvetica。 对应的中文字体,应该是各种黑体比较适合。Verdana 是 Matthew Carter 为微软公司设计的一款无衬线字体。最初是微软的字体小组里的Virginia Howlett 提出的要求。Verdana 的名称是来源于 verdant (绿色的东西)和 Ana (Howlett 姐姐的名字)。 跟人性的字体 Frutiger 一样, Verdana 设计理念是适应那时低分辨率的电脑屏幕。其风格特征是高 X基准,字母间宽松的间距,以及很宽的字母空心(比如 a 和 p 闭合部分的距离),以便在小字号上也能易于辨认。 宜家从2010 年起抛弃了使用多年的 Futura, 转而投向了 Verdana 的怀抱。据宜家的解释,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字体能适应各种国家的文字(之前的宜家字体不能兼容亚洲文字),从而保证宜家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可见 Verdana 在国际化适应范围上是比较广的。被称为「温暖又温柔的一款字体 」,Calibri 从 2007 年开始,逐渐成为了微软旗下几乎所有产品的默认字体。该字体属于 Windows Vista 推出的 Cleartype 字体系列之一,用于适应 LCD 显示屏。同系列的字体还包括 Cambria, Candara, Consolas, Constantia and Corbel 。 在大字号尺寸下,字体圆润的边角清晰可见。而它的意大利斜体则包含了书法字体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现代系字体里面都可以见到。虽然对于 Calibri 字体在设计界有些争议,但得益于它有些弯曲的线条和笔触收尾初的轻微卷曲,该字体在幻灯片展示大字号的时候还是挺好看的。San Francisco 是苹果特意为其产品设计的一款无衬线字体。根据苹果官方介绍文档,该字体也是高 X基准,数字高度与大写字母高度一致的。相比之前苹果使用过的 Helvetica, 该字体在小字号上的显示表现优秀很多。对该字体的积极评价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字体颜色的均匀程度。缩小文字字号,眯起眼睛感受一下:字体的灵活性 San Francisco 是一整个字体家族。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不用操心使用具体哪一种 San Francisco(比如只需要把系统调成 UILabel),系统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字体适应屏幕和字体大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该字体的冒号。一般字体冒号会比底部基准线高一点点,但 SF 的冒号位于两个数字中间的时候,可以刚好居于数字高度居中的位置。总的来说,SF 是一款适应了数码时代的字体。 一般同一个场合,不一定会只使用一种字体。比如标题和正文可能就是两种字体。但是,一定要先选好正文部分的字体,再根据正文的字体选择合适的其他字体风格进行搭配。就好比穿搭,一般来说是先选好了穿哪件衣服,再决定搭配什么配饰。而一般来说,字体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带衬线字体: 也就是在笔触边角有小短线的字体。这种字体一般被认为更正式,也更加传统。并且更适合于印刷体。 无衬线字体:与带衬线字体相对,无衬线字体就是没有笔触边角的小短线字体。相应地,也被认为传达了更加欢乐、不那么正式的感觉。 手写体:模仿手写,往往用在正式的邀请函当中。不适合用在大量文章主体部分。装饰体:独特的非正式字体。适合用在表达个性的标题上面,为整体设计添彩,但绝不要用在正文里面。总之,在有大量文字出现的时候,用带衬线或无衬线体字是最合适的。因为这个时候你需要阅读者把注意力放在内容,而不是字体上面。 过去,鉴于屏幕分辨率的问题,会有人建议在网络上面最好使用无衬线字体。不过随着屏幕分辨率的提高,在适当的地方使用带衬线字体也没问题。在一些重内容的博客网站,甚至直接选用带衬线的 Times New Roman 作为主体文字。 总之,大部分情况下,清晰易读,一定是主体文字部分的第一要务。 这里有个检验字体的小技巧 (来自于 Jessica Hische)测试你的西文 I,小写的L 和1 是否具有辨识度。用这个标准一测试,显然很多字体都经不起考验…… 这里,科学家又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过程*&……%。好总之结论是,随着我们电子设备屏幕越来越大,12 磅字体是个更合适的选择。而在一定范围内,大一点的字体会容易让人产生更强的情感联系。所以也有人提出 16 磅是新时代的 12 磅。看看其他网站的字号给大家做个参考: Medium — 22px 37Signals: Signal vs. Noise — 22px Zen Habits — 21px 当然,这个字号大小也有一个范围。要是主体文字超过了 30 磅,那也没什么意义了。不过,你可以尝试把字体调大一点试试。要是你用的是 12 磅,尝试一下 16 磅,要是用的是 18 磅,不妨尝试一下 22 磅。也许会有惊喜发现。 文字长度指的是文字在屏幕上延伸多长。一般来说,西文 50 – 75 个字符比较合适。当然越大的屏幕有越宽的范围。 Zenhabits 的一行有 78 个字符,约 16.5 厘米。这个长度根据他们的轨迹测试被证明是最有效帮助读者阅读的长度。 过长或过短的文字长度都会扰乱读者的阅读节奏。所以要对文字长度给出重视。这里有一些网站文字长度参考: 知乎文章:43 个中文字符 (约 86个西文字符) Medium — 75 个西文字符 37Signals: Signal vs. Noise — 76 个西文字符 如果字体排列太过紧凑,会让读者难以辨认文字;字体排列太宽松,又会降低阅读效率。 这里是 Jessica 给出的一个对比例子。她会更推荐 Avenir,因为该字体的间距更加让人舒服。读起来更轻松。这张是 Crew 团队邮件字体重新排版前和排版后:改变字体,并且增加字间距之后,显然邮件可读性高多了。 再给个懒人福利。五种字体搭配建议下次在选择字体的时候,不要总是拘泥于默认字体,或是随意搭配啦。用字体传达出你对读者的爱吧。正如某个不知名的伟人所说过的: 人们会原谅你犯的错误,如果你向他们传递出了积极的情感。 明天上班第一时间下找字体、下字体

151 评论(13)

muxiu木秀

26个英文字母的设计理念及说明如下:

一、A罗马体的头部尖端,要略为突出大写字线之外。如果和线一致,便会觉得矮了一点。右上至左下用幼线。中间横线位置适中,如果太高,中空三角形太小,就会有窘迫感。

二、B这个字可分为上下两部。一般讲字要窄一点,上部幅度比下部小一些,这样有安定感。上下圆曲线之间交接的横线要稍靠向上方一点点,圆曲线的中部厚度比干线要大一些使感觉上大小相称。

三、C圆曲线要略为突出于大写字线和基线之外,否则字形会显得矮小。回曲线中部的厚度要略大,特别是罗马体,要比其它字更大一些为好。

四、D这个字从上到下的圆弧比较难画,需要下些功夫。如果回曲部分的厚度不匀称,就很难看了。圆曲中央厚度要比干线略大一些。

五、E中间横线要略为提高。罗马字的横线切忌过长;无视线体中线则要比下上线幼一点。

六、F字幅和E字相同,但要略为窄一点较好。无视线体中间横线比视线要稍为幼一点。

七、G和G一样,圆曲线略超出大写字线及基线。罗马体右下的短干线,比圆曲线中央厚度略小些。有些无视线体,右下部成垂直的形状。

八、H这个字形较易写,中间根线要稍高。罗马体干线末端的视线,要做到两边等量伸展。字外侧视线应该伸展到框格外一点儿。

九、l这是最简单的字。罗马体的干线比其他字的干线略粗,看起来就舒服些,下部干线要比上部干线稍为大一点,能增加稳定感。

十、J罗马体干线下面的弧线,要伸到基线下面去。线珠的形状有多种,但总的要求是略带重感,以求稳定。无视线体的下部不可伸离底线太多,突出一点就可以了。

十一、K罗马体的上部斜线用幼线,和干线的交点应略低于干线的中点。无视线体的右边和夫脱粒体一样成“<”形,有些则类似于罗马体。

十二、L这个字的字幅较大,但尽可能取小一些,特别是右侧邻字并排时,要注意斟酌字幅。

十三、M罗马体的中间倒三角形尖端直抵基线,也有略为突出基线的,不过切忌突出过多。左侧竖线用细线,无视线体也有两侧用竖直线的,中间两斜线接口处的底线要略小些,以免太重。

十四、N罗马体的两竖线均改用幼线,以求均衡。斜线左上方要有伸出左方的干线,斜线下部尖端则略为突出底线,无视线体的斜线要比竖线略粗一点。

十五、O圆曲线上下部都要略为伸出线外。罗马体中有些O字中轴是倾斜的,不过一般以竖直为正规。无视线体,在和其它文字组合时,回曲线中部要略为粗一些,以取得匀称。

十六、P中横时和干线接连处要稍低于干线中点。圆曲中央的厚度要比干线略大。

十七、Q、Q这个字是Q字带尾,根据字体的不同,尾部的形态亦有很多变化,特别是罗马体颇多优美图形。本字的字尾要伸出基线下面一定地方。

十八、R这个字的斜脚有好几种形态,多数是直线或轻滑曲线。罗马体的斜脚尖端,有时是挑上的。

十九、S上部和下部大体上是对称的,但下部要略比上部大,下部的圆曲比上部的噪突更向右伸展,而上部圆曲线和下部的喙突则要在同一竖线上。罗马体的脊骨,要比其他字干线粗点,但无视线体要求幼一点。

二十、T、可罗马体字臂两端的喙突,有垂直的,有略斜向外的,也有同一方向的。文字字幅多数较本字略为窄。无视线体一般要求是字幅窄,横臂厚而比干线略幼些。

二十一、U罗马体左竖粗面右竖幼,这一点很重要。下面圆曲均要突出基线下面一点。

二十二、v罗马体的倒三角形的尖端略为突出基线下面。左侧斜线用粗线,右侧用幼线。无视线体的斜线相交接口底线要略为幼些。

二十三、W罗马体的W是两个V字的叠合形体,而无视体则是两个V字相结合的。有些罗马体仅左右有视线,中央是尖顶;有些则把左边和中央视线连起来。无视线体中间的两斜线多数都比两侧斜线幼一些。

二十四、X多数字体的斜线交叉点,比中央位置略高。不过,也不能提高过多。有些罗马体的右上到左下的幼线,并不是一根直线,而是中间错开一点的两段直线以修正视线的错觉。

二十五、Y、YV形和干线的交接处,比中央略低一点。无视线体斜线比竖线略幼一点儿。

二十六、Z罗马体的斜线用粗线。下面根线比上面的略长一点,以增加稳定感。无视线体也是如此。喙突可垂直,或稍斜向外。

33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