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2

正在复制843111
首页 > 英语培训 > 民族英文天祥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utouchoupihai

已采纳

因为文天祥始终不投降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才会被北方的敌人杀害。

民族英文天祥

274 评论(13)

YeezyYeezy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乃是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过零丁洋》。公元1278年,文天祥于广东五坡岭被元军所擒获。1283年1月份,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就义。然而大家清楚吗,民族英雄文天祥被蒙古人囚禁之时,他也曾经提出想要投降忽必烈。可是忽必烈背信弃义,即使文天祥想投降蒙古,却还是将其残忍杀害,这其中有怎样不为人知的背景隐情吗?

南宋末年朝纲不振,内有奸臣贾似道,外有蒙古大军虎视眈眈,本就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几乎是摇摇欲坠。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文大人从小许下宏愿:收复河山驱赶蒙古鞑靼。20岁的文天祥成为南宋末期状元,且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兵准备奋勇反击。只可惜,崖山海战之后蒙古人不仅从陆路击溃南宋,水路上也将南宋杀得片甲不留。1278年底,文天祥不幸被蒙古人俘获,其实文天祥之所以兵败被俘,与南宋内部一位叫做陈懿的贪官佞臣有关。

蒙古人与陈懿暗中勾结找到文天祥的藏身点,至此,文天祥开始了他长达三年的囚禁生活。中原人张弘范乃是忽必烈手下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张弘范祖籍南阳郡,他深知文天祥有大才,与陈懿那些贪官相比文天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张弘范便想为蒙古人招降文天祥,可文天祥在被俘之后一言不发,甚至连续八天八夜水米不沾。当时文天祥一心求死,可元军内部并没有人敢结果文天祥的性命。因为张弘范和忽必烈二人曾多次下令:要给文天祥更加优厚的待遇。最终,文天祥被送往元大都,听从忽必烈处置。到了公元1280年张弘范因病去世,文天祥则一直在元大都苟且偷生。

忽必烈每日派遣汉人官员,对文天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能为蒙古效力。1280年8月份左右,文天祥托人给忽必烈带话:"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文天祥身为南宋将臣,不可能国家灭亡之后转投二主。可如果忽必烈将文天祥放了,他便以道士的身份辅佐元朝和忽必烈。

表面上文天祥应该是屈服了,可是忽必烈也是了不起的人中龙凤。他清楚文天祥这只是缓兵之计,假如真将文天祥放走,他肯定会回到故里重新召集人马继续与元朝抗争,那样的话反而不美。即使忽必烈清楚文天祥不可能投降蒙古,但他还是多次派遣王积翁前去招降文天祥。直到公元1282年,文天祥想始终没有松口,忽必烈也没有要处置文天祥的意思。

但文天祥当时中原人民的精神领袖,忽必烈如果贸然杀害文天祥或许也有不妥之处。文天祥和忽必烈就像是一对敌人,又像是一对深谙旧事的老友。但忽必烈并没有信守承诺,起初忽必烈许诺:只要文天祥愿意投降元军,便会获得自由。可文天祥自始至终,没有动过想要投奔二主的念头。

101 评论(10)

sunbaby8893

文天祥对于文壁投降一事并不反对,反而很欣慰于文家没有绝后,父母也有人照顾。文天祥深知,国家的更替是在所难免的,即使自己与弟弟间的最终选择有所不同,但只要大家都为了百姓,为了自己坚守的朝廷做好本分工作,造福于人民,那么就是一个称职的官员。

278 评论(13)

kiss小妮妮

不仅不反对,还理解支持,文天祥死节,为华夏留下精神力量,文璧仕元,为华夏留下复兴的火种!详见《崖山憾》

167 评论(14)

Titi080808

我们一直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各有志。民族英雄文天祥虽然明知道元世祖对自己的青眼,但是文天祥还是觉得自己一生只效忠于一个君王对自己还是最后的选择。可以不用违背自己的内心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用因为自己效忠于新的君王而对前一任君王产生懊悔之情。虽然我们知道以文天祥的性格,如果真的跟了忽必烈也不会做任何对不起前一任君王的事情。

文天祥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选择,他也知道在当时忠孝难两全。所以自己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自己就一定无法回到家中赡养老人,而且自己还是家中的老大。如果自己也顽固不灵的让家里的弟弟也坚持不对元朝投降,那家中的依靠也就全都没有了,所以文天祥不能这么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家的弟弟注意不要在元朝为官,但是家中的老人也是一定是要赡养的。

文天祥这样一身正气的人也被迫于这个时代的发展,要在两者中间做出选择。所以我们自然理解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官员,为了自己的发展投奔了新的君王。其实他们一方面为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迫于当时这个战乱很多,政局混乱的时代里,要承担起自己对家里人,对自己父母的责任,才无奈的选择。也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少了正气一味的阿谀奉承。

所以英雄文天祥虽然自己能恪守自己的本心,但是有得必有失。所以在自己的亲弟弟投降了元朝的时候,他自己也知道也是无奈之选。而且也是因为家中已经有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忠”放弃了“孝”,所以在心中文天祥也是觉得自己亏欠了家里。

162 评论(9)

潇潇若雨

古人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问天祥的弟弟一心新抗元的话,家族就会被毁灭,香火将不会有传承。

165 评论(15)

莎菲娜娜

公元1278年,文天祥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从容就义。

18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