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84

我是毛毛虫妈
首页 > 英语培训 > 大嘴鹈鹕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骷髅

已采纳

拼音:tí hú。tí,声母:t,韵母:i,声调:第二声。hú,声母:h,韵母:u,声调:第二声。

鹈鹕 [ tí hú ]

释义:鸟,体长可达2米,翅膀大,嘴长,尖端弯曲,嘴下有一个皮质的囊,可以存食,羽毛大多白色,翅膀上有少数黑色羽毛。喜群居,善于游泳和捕鱼。也叫淘河。

出处: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外物》:“鱼不畏网,而畏鹈鹕。”

白话译文: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庄子·外物》:“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

笔顺

扩展资料:

形态特征

鹈鹕体型粗大,成年鹈鹕体长约1.7米左右,翅展可达3米,它的翅膀强壮有力,能够把庞大的身躯轻易送上天空。体重可达13千克,是现存鸟类中个体最大者之一。

嘴形宽大直长,长30多厘米,上嘴尖端朝下弯曲,呈钩状;下嘴分左右二支,其间有一巨大而能扩缩的皮肤喉囊;皮囊是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巨大的嘴巴和喉囊使鹈鹕显得头重脚轻。当鹈鹕在地上走路的时候总是摇摇摆摆步履蹒跚。

这是因为鹈鹕的大嘴十分碍事。尤其是当它捕到猎物的时候,大嘴和喉囊里装满了海水,使它浮出水面的时候很困难。鼻孔小,而位于嘴基。眼前部裸出。颈长而较细小。翅宽阔,但形不长也不尖;尾短而呈方形;跗蹠短而扁平,前面呈网眼状细鳞。

大嘴鹈鹕英文

83 评论(10)

迷糊喵星人

鸬鹚. 鸬鹚总科Phalacrocoracoidea包括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鸬鹚是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鸬鹚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的水域,在海洋和内陆均有分布,但以太平洋南部最丰富。鸬鹚有38种,我国有5种,北京可见2种。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是大型鸬鹚,分布极广泛,在南美洲和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水域都能见到,我国将其饲养作为捕鱼之用。黑颈鸬鹚P.niger是我国体型最小的鸬鹚,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我国仅见于云南极西部和西南部,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脚鸬鹚P.gaimardi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及附近岛屿,是典型的海洋鸬鹚。秘鲁寒流使这一带海域成为渔产最丰富的海域,为红脚鸬鹚带来丰富的食物,使红脚鸬鹚种群非常繁盛,往往在繁殖的岛屿上形成肥沃的鸟粪土层。近年因为额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红脚鸬鹚栖息地的海洋温度升高,海洋鱼类数量下降显著,红脚鸬鹚的生存受到巨大威胁。 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它们主要以小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所以,在我国南方和印度的江河湖海中能见到渔民们驯养的鸬鹚在帮助渔民们捕鱼。渔民们放出鸬鹚之前,先在鸬鹚的脖子上套上一个皮圈,这样,就可以防止鸬鹚将捕获的猎物吞下肚子。鸬鹚捕到鱼后跳到渔民的船上,在渔民的帮助下将嘴里的鱼吐出来。鸬鹚很贪食,一昼夜它要吃掉3斤重的鱼。一条35公分长,半斤重的鱼它能一口吞下。 鸬鹚广泛分布与亚欧大陆及非洲大陆的江河湖海中。人们常见的是江河中的普通鸬鹚。其实,鸬鹚的种类也很丰富。它们虽然都属于鸬鹚,但是相貌和习性各有特色。生活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加拉帕哥斯鸬鹚和广泛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鸬鹚都是十分有特色的品种。

272 评论(8)

白白桃花

这种鸟名叫鹈鹕。鹈鹕为大型游禽。嘴平扁而特长,先端有钩。下颌底部有一大喉囊,能伸缩,可用于觅食和贮存食物。翅特宽大, 腿短,四趾具蹼。生活于沿海、河川和湖泊等处,善游泳而不会潜水。捕食鱼类为主,有时也吃甲壳类。全世界1属6种。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均有分布,也生活在内陆水域中。

扩展资料:

鹈鹕下嘴分枝间有皮喉囊,一次能装2kg鱼,是它们捕鱼的利器。鹈鹕是一种候鸟。每年2~4月,10~11月为迁徙期。鹈鹕体重达10多kg,双翼展开时长达3m。鹈鹕飞翔时常鼓动翅膀6~7次后滑翔一段,当升到1000m高空时,可不费劲地以50km/h速度飞行几小时。

鹈鹕通常成群繁殖于岛屿,在一个岛上可能有许多小群鹈鹕。结群的北美白鹈鹕繁殖于北美中北部和西部湖泊中的岛上。任何时期任何种群中的成对鹈鹕都处于繁殖周期的同一阶段。就如某些其他种一样,北美的鹈鹕有迁徙习性。褐鹈鹕繁殖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滨。

95 评论(9)

晓晓小同学

鸬鹚 1.亦作"鸬鹚"。 2.水鸟名。俗叫鱼鹰、水老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颔下有小喉囊,嘴长,上嘴尖端有钩,善潜水捕食鱼类。渔人常驯养之以捕鱼。鸬鹚是鸟类中优秀的潜水明星。它们主要以小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鸬鹚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鸬鹚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鸬鹚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只有借助敏锐的听觉才能百发百中。 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所以,在我国南方和印度的江河湖海中能见到渔民们驯养的鸬鹚在帮助渔民们捕鱼。渔民们放出鸬鹚之前,先在鸬鹚的脖子上套上一个皮圈,这样,就可以防止鸬鹚将捕获的猎物吞下肚子。鸬鹚捕到鱼后跳到渔民的船上,在渔民的帮助下将嘴里的鱼吐出来。鸬鹚很贪食,一昼夜它要吃掉3斤重的鱼。一条35公分长,半斤重的鱼它能一口吞下。 鸬鹚广泛分布与亚欧大陆及非洲大陆的江河湖海中。人们常见的是江河中的普通鸬鹚。其实,鸬鹚的种类也很丰富。它们虽然都属于鸬鹚,但是相貌和习性各有特色。生活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加拉帕哥斯鸬鹚和广泛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鸬鹚都是十分有特色的品种。

112 评论(9)

好吃不懒做也

这是鹈鹕的一种——卷羽鹈鹕,拉丁学名Pelecanus onocrotalus。 卷羽鹈鹕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与沼泽,以及沿海地带等。喜欢群居。鸣声低沉而沙哑。善于飞行和游泳,也善于在陆地上行走。颈部常弯曲成“S”形,缩在肩部。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等为食。 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婚配为一雄一雌。繁殖期为每年4~6月。营巢于近水的树上。每窝产卵3~4枚,卵为淡蓝色或微绿色。由亲鸟轮流孵卵。

192 评论(13)

嘟嘟200907

普通鳾(学名:Sittaeuropaea,英文名:EurasianNuthatch)属鳾科鳾属,又叫茶腹鳾,俗名蓝大胆、穿树皮、松枝儿、贴树皮。

186 评论(11)

我不是水蜜桃

黑领椋鸟(学名:Sturnus nigricollis):一种大型椋鸟,体长27-29cm。整个头和下体白色,上胸黑色并向两侧延伸至后颈,形成宽阔的黑色领环,极为醒目。腰白色,其余上体、两翅和尾黑色,尾具 白色端斑。眼周裸皮黄色,嘴黑色,脚黄色。特征极为醒目,野外不难识别。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均为留鸟。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等地。

14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