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7

小涛涛偶巴
首页 > 英语培训 > 取代英语新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的小恶魔

已采纳

能。第一,国家强,语言才会强,这个我比较有信心。对不是母语的人来说,学习一门外语的主要动力就是有用,不得不学,国家不强、影响不到别人,就没人愿意学。第二,语言交流效率高,汉语的效率太明显了。很多人说,汉字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殊不知,这恰恰是语言高效的象征。一个音、一个字只能表达一个意思,这个效率太低了,你愿意学,大脑也记不住啊。第三,汉语是诗歌的语言,一字多意,一字多音,多个声调,这可太重要了,为歌手们创作流行音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但是,在互联网世界时代,音乐的影响力可太大了,汉语意思的模糊性,还能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学完都觉得汉语好,这不香吗?第四,语言用户基数大,这点也超级重要。假设有14亿人都在使用微信,这会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吸引其他人参与进来。语言的生命力,不仅是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无数用户在使用,你想和14亿人交流,还是想和1亿人交流。第五,汉语是表意文字,表意就比表音强。很多人在那儿吹表音好,殊不知,语言就是用来变意的,发音根本不重要。外国人学汉语,在当地可以形成本地化发音,他们也能保持自己的特色。但是,学习表音文字,就不同了,即使表音文字普及了,时间一长由于地理差异,就会形成本地化发音,同一种语言也会变得难以交流。这点可以参考汉语发展,不同时期都有官方规定性文字,但是,不同时期发音都不一样,人类是不断发展的,即使你知道怎么发音,几百年后,人的声带变了,发出来的音就不一样了。

取代英语新闻

237 评论(9)

a416066323

对于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无论你说它有多么不典雅,也不论你说它有多么不规范,一个无法否认的现象就是,它已是一种称霸全球的强势语言。即便你想刻意地躲避它,但它照旧还是会像幽灵一般紧紧跟随并游荡在你的左右。既然你无法甩掉它,既然你无法将汉语变成全世界的通用语言,那么比较现实的态度就是:在继续锤炼好自己的母语并力求将之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多花点精力去琢磨一下英语并使之能够为己所用。

136 评论(9)

新津东方

答:不可以。英语是目前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它不象汉语那么复杂,所有单词都是由26个字母组成,简单易学,汉语字,笔顺笔划多,方言多,且有简化字、繁体字、楷书字等字样,而且一字多音,一词多义,更让人难以接受,外国人学起来更觉得难学。

235 评论(12)

lingling8826

【摘要】 标题简洁、准确、抢眼,堪称新闻的“眼睛”。本文从新闻英语标题的选词、修辞手法的采纳两方面来探究语言的独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新闻英语标题 语言特色 汉译技巧 标题,作为英语新闻版面上最为明显的地方,应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形式独特,使读者在浏览中能从标题中发掘主题、领悟内涵、各取所需。但现实中,不少标题却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新闻英语标题在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段的采纳方面有其特色,翻译标题时应遵循相应的对策和技巧。 一、新闻英语标题的词汇特色及汉译对策 新闻英语标题多简洁、醒目,追求新奇、文简而意丰的双重效果,具有较强的信息功能与美感功能。省略虚词、选用短小词、运用缩略词和采用新造词,是新闻英语标题的显着特点。 1.省略虚词 省略是新闻标题最明显的特点。标题往往只保留实词而略去诸如冠词、连词、介词等虚词,突出关键词语、增强节奏感。其中,省略较多的虚词是冠词以及系动词“be, are, seem”等。如:Chinese students talk to (an) ISS astronaut (chinaview.com 07-8-27)译为:中国学生与(一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对话。此例中,汉译时数量词被省略,以达到简洁、避免繁琐。 但有时英语新闻中被省略的部分可适当体现,以达意为目的。如:China (is) to ease restriction o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service sector (chinaview.com 07-11-17) 译为:中国将放宽服务行业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汉译时,将英文的省略功能性虚词的部分加以阐释,译出“将”,使译文更精确。 2.选用短小词 为使英语新闻标题简洁有力,编辑们多用音节少而词义广泛的短小词,以浓缩主题于标题之中。如:Bali climate talks seek 2009 deal (chinadaily.com.cn 07-12-03) 译为:巴厘岛峰会寻求2009年(抵制全球温室效应的)谈判。其中,“deal”一词是新闻英语标题中较为典型的短小词,取代“negotiation”。通过使用字母较少且意义简明通俗的词语,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抓住其意。又如表示“目睹、查看”等意的eye, 通常替代witness,watch,observe,review等长词。在汉译时,应根据不同的文章意境,还原原有的长词,选择恰当对等汉语表达词,以做到准确。 3.运用缩略词 新闻英语标题简明扼要特点的形成有赖于缩略词的选用。其运用一则避免了标题中出现冗长词语,以缩减词数;二则使版面活泼抢眼。缩略词,尤其是首字母缩略词,翻译时须译全称。如:Al Gore and the BBC win International Emmy Awards (chinadaily.com.cn 07-11-20)译为:阿尔?戈尔及英国广播公司赢得国际艾美奖。其中,BBC是“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的缩略形式,即“英国广播公司”,应译出全称。 4.采用新造词 语言是永恒变化的,每年都有上千个新造词亮相于新闻媒体。通过赋予旧词新义、转换词性、添加词缀等方式,造出新词以表达特定意义,使标题更形象生动。如:One million computers get holiday bug (chinaview.com 07-10-09)译为:国庆期间百万台电脑感染病毒。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应运而生。“bug”原意为“虫”,在此作“计算机病毒”解。因而在汉译时,要注意正确翻译专业名词,不可有太多的随意性。再如受Watergate (水门事件)的启发,不断出现带有-gate(丑闻)的词,如Whitegate (克林顿的白水门事件),Monicagate (克林顿与女秘书的性丑闻)。在汉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标题意义,在此基础上紧扣内容、切忌望文生义。 二、新闻英语标题的修辞特色及汉译对策 新闻英语标题的选词是为了强化主题、吸引读者,而修辞手段的采纳便是记者的匠心所在。标题大多注意修辞、力求生动活泼新鲜,避免千篇一律。标题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谚语典故的套用、押韵等手法。 1.套用谚语、典故 谚语与典故历经历史的长期锤炼,往往能表现出复杂现象的本质。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但使标题引人注目,并更具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如:“No Payne, No Games”,套用谚语:“No Pains, No Gains”。这里指美国举行亚特兰大奥运会幸亏有Billy Payne(奥运会主席比利?佩恩),举办才得以成功。再如:“President’s Heels Hurt”,套用典故:“Achilles Heels” 阿基里斯的致命弱点。巧妙的运用典故,增添标题的吸引力。 2.借用小说中的文学形象或着作之名 增强标题形象性与生动性的方法之一,便是借用众所周知的文学形象或文学着作之名。如:To Save or Not to Save,借用了莎士比亚在Hamlet(《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是生是死),译为“要不要储蓄?”;再如:All the President’s Perks(美国总统的一切额外权利),此标题套用美国作家Robert Penn Warren 的名着All the King’s Men(《国王班底》)。 3.运用押韵、对比等修辞格 为使标题便于记忆、韵律铿锵而又生动,往往运用押头韵、幽默、重复、对比等多种修辞格。如:Assembly: Answer to Saving Private Ryan,译成“《集结号》:回应《拯救大兵瑞恩》”。这个精心拟就的标题,巧妙地运用押头韵,读起来琅琅上口;Spies, Spies, and More Spies, 则是典型的重复手法的运用体现;而Best of Times , Worst of Times,译为:美好时代与艰苦岁月,对比手法一目了然。 总之,翻译引经据典或富有修辞格的新闻英语标题时,应尽量考虑和体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实在不能译出时也不必勉强,应以达意为主,切勿因辞损义。 三、新闻英语标题汉译的总体原则 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同其他类的翻译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其汉译的总体标准,遵循一定的翻译准则。近代翻译大师严复所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信”,即忠实原作,要“译文取明深义,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悖本文”。汉译时,要坚持严谨的翻译态度、准确翻译专业名词,切忌望文生义;“达”,就是通达,要“全文神理”,“融会于心”。汉译时,不可逐字死译、生搬硬套,不可拘泥于一两种翻译技巧,应灵活处理标题形式;而“雅”即运用渊爵尔雅的词采,要“求其尔雅”,“以行远”。汉译时,要懂得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段,注意锤词炼句,言简意赅,独具匠心。 总之,要译好新闻标题,除透彻理解原文内涵外,应善于比较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标题的特点,并兼顾三个方面:(1)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2)译文要体现标题特色,增加可读性;(3)尽可能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为读者着想。

8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