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1

就叫小胖
首页 > 英语培训 > 血生化的英文简称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枫月絮影

已采纳

不需要找医生,教你看懂血常规检查单

血生化的英文简称

263 评论(11)

tongtongaiya

1、TC:总胆固醇。每天从食物中直接吸收300-500mg,每天身体合成1g,70-80%来自肝脏,10%来自小肠。由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运输到全身

2、TG:甘油三酯。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一部分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输到肝脏,肝脏将它们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储存,也能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的血液(这就是内源性甘油三酯)。

3、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肝合成的新生HDL以磷脂和ApoAⅠ为主。在LCAT作用下,游离胆固醇变成胆固醇酯,脂蛋白则变成成熟球形HDL3,再经LPL作用转变成HDL2。

4、GLU: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扩展资料:

血脂形成原因

人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两种途径,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血脂是指在人体的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摄入的血脂成分。具体来说,内源性血脂是指通过人体自身分泌、合成的一类血清脂类物质。

内源性血脂先经过肝脏、脂肪细胞,并与细胞结合后释放到血液中,便可成为供给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相对于内源性血脂而言,来自外界、不能由人体直接合成的血脂称为外源性血脂,这类血脂大多是人体从摄取的食物中吸收而来的。食物在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后脂类物质进入血液,从而成为血脂。

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血脂和内源性血脂相互制约,二者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人体的血脂代谢平衡。当人体从食物中摄取了脂类物质后,肠道对于脂肪的吸收量便会随之增加,此时血脂水平就会有所升高;但由于外源性血脂水平的升高,肝脏内的脂肪合成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血脂分泌量减少。

相反,如若在进食中减少对外源性脂肪的摄取,那么人体的内源性血脂的合成速度便会加快,从而可以避免血脂水平偏低,这样能使人体的血脂水平始终维持在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而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关系的存在,人体的血脂水平才能够良好地维持在稳定状态。若是长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等,则会造成血脂升高,诱发疾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血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空腹血糖

299 评论(9)

忘记高傲

血常规英文缩写--中文全称 WBC 白细胞计数 GR%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LY% 淋巴细胞百分比 MID%中值细胞百分比 EOS%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AL% 变异淋巴细胞百分比 ST% 中性杆状粒细胞百分比 RBC 红细胞计数 HGB 血红蛋白HCT 红细胞比积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 PLT/BPC 血小板计数 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PCT 血小板比积 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一般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和初步印象增加检查项目。如肝炎会查肝功等。

112 评论(11)

熊猫盖盖

CREA指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正常值为50-140 umol/L。

tp指的是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正常值为60.0-80.0 g/l GLOB(球蛋白) 。

ALT指的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相当于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起加快体内蛋白质氨基酸在体内转化的作用,它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1U/L,女8---41U/L

ALB指的是血清白蛋白,正常值为20.0-30.0 g/l ALB(白蛋白)。

BUN指的是尿素氮,正常值为2.9~7.5mmol/L(8~21mg/dl)。

扩展资料:

1、血清总蛋白:

增高后果: 总蛋白增高,脱水。

降低后果: 血液稀释,饥饿,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严重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糖尿病,烧伤,蛋白质吸收功能障碍的胃肠道疾患,出血。

2、磷酸肌酸激酶:

增高: 心肌梗塞,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周期性四肢麻痹,浆伤,肌萎缩,头部外伤。

降低: 甲状腺机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

3、血清白蛋白:

增高: 脱水

降低: 营养摄入不足,肝硬化,烧伤,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血生化检查

80 评论(11)

格水物獭致知

1、红细胞记数(RBC):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2、血红蛋白(HGB) :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3、红细胞比积(HCT):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判断贫血的类型;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8、白细胞记数(WBC):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9、白细胞分类(DC):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10、血小板记数(PLT) :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1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12、血小板压积(PCT) :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13、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14、网织红细胞记数(RC):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扩展资料:血常规检查目的:1、检查是否出现感染:血常规可以检测是否有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通过血液化验观察白细胞是否增加做出初步判断。通常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属于病毒感染;而白细胞增多是细菌感染,但这不能作为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依据,只能做出初步判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症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主要是由于药物,辐射和一些血液疾病引起的流感,麻疹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严重脓毒症的常见病例。2、检查是否贫血:血常规检查贫血主要是通过血红蛋白含量来判断的。临床上,血红蛋白<120g / L,女性血红蛋白<110g / L,血红蛋白<100g / L的孕妇都意味着受检者有贫血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切原因并确认贫血的种类,然后对症处理治疗。常见的贫血症有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3、检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患者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乙型肝炎、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早期症状非常隐蔽,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应通过血液检查进一步确诊。

357 评论(10)

嗜吃福將

白血球(WBC) 红血球(RBC) 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小板(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血小板压积(PCT)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LYM) 中间细胞计数绝对值(MON) 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GRA) 淋巴细胞百分数(LYM%) 中间细胞百分数MON%) 中性粒细胞百分数(GRA%)

33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