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琴弦
英语手抄报可以先画好模板,留下需要写字的空行,在画完手抄报后有的时候不知道往里面写什么内容,其实可以给手抄报添加关于英语的名言警句等内容,让我们的手抄报更丰富。
英语的名言警句:
1、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2、The voice of one man is the voice of no one. 一个人的声音没有力量。
3、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
4、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行动比语言更响亮。
5、Love rules his kingdom without a sword. 爱,统治了他的王国,不用一枝利剑。
会飞的猪lucky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整理
一、课题的来源和期望目标
课题的提出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新课标指出的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实践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前不久,学校展览了高年级学生自创的语文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同学们围着展版兴致勃勃地看着、读着、议论着,都放学了,他们仍然流连忘返。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深感觉到, 孩子们喜欢这种学习活动。于是,我决定在我所施教的班级组织辅导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希望这项活动在丰富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内容、方式的同时,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望目标
学生方面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丰富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其数学视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巩固、深化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方面
通过此项研究活动, 探索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数学手抄报内容图例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大黄山镇中心小学 五(3)班全体学生(共35名)
本校五年级共三个班,我执教两个班,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谈话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面、对办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数学成绩在整个五年级的相对地位等等,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
在研究活动结束之际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与前调查向对比,便于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
2、行动研究法
先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制定出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然后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 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3、文献法
尽管关于小学生数学手抄报的创编研究方面的直接文献较少,但我们仍然要搜集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把握这些文献的精神实质,以期帮助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4、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选取两个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有关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为课题研究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三、研究涉及的理论领域及要学习的内容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
3、《教育与人的发展 》
4、《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
5、《从课题申报到结题 》
6、《问卷编制指导》
7、《统计分析指导》
8、《小学生数学报》 江苏教育报刊主办
四、初步拟定的研究过程
1、 起始阶段(2005年11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完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4月)
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制定初步研究方案,然后采用 行动研究法, 边行动边研究,采集、积累、分析各种资料,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研究方案,逐步探讨出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3、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进行全面总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 并进入成果的推广、应用阶段。
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理论学习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为此,我制定了系统的教研学习制度:每周两次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新大纲 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参考资料》、《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等教育理论书籍,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除此之外,还要认真阅读校图书室订阅的《江苏教育研究》、《徐州教育科研》、《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要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
(二)、问卷调查
在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基础上,认真设计调查方案,从中心小学五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对编制手抄报的态度及对办报方法的掌握情况。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客观性,所有答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工作至十一月底顺利完成。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习兴趣
认为数学学习枯燥
学习消极被动
认为数学学习有趣
人数
20
10
5
百分比
57.1%
28.6%
14.3%
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极少数学生是因为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或有缺陷,学习数学比一般学生要困难,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体验到愉悦感、成功感,由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不太感兴趣,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比较枯燥,数学学习活动无非就是做各种练习题,而且练习形式也很是单一,多是计算、解答应用题等。由于数学学习缺少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学习形式的单调,使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了。
2、学习方法和途径
认真完成
作业
主动自学课本
阅读相关书籍
从生活中
学习
人数
35
3
6
4
百分比
100%
8.6%
17%
11%
除了在老师的组织下从数学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以外,所调查的35名学生都能认真完
成
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3人能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本,占总数的8.6%;有6人经常通过阅读课外书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占总数的17%;有4人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从生活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占总数的11%。正是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和途径很单一,致使被调查的35名学生中,有13名学生不知道一个数学家的名字,占总数的37.1%;只知道一个数学家的有11人,占总数的31.4%;知道三个及三个以上数学家的学生仅有4人,仅占总数的11.4%。那么,知道数学家事迹的学生就更是寥寥无几了,仅仅有3人。可见,我们的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多么的单一,数学学习的视野是多么的狭窄!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把数学学习定位于学好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以取得上级教育部门对其教学质量的认可,另一方面家长、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定位于考得高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试想,如果我们数学教师,能认真按照《课标》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经常主动地给学生提供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或者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了解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组织、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好数学、发展能力,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吗?
3、关于手抄报
不 喜 欢
一 般
喜 欢
人数
2
15
18
百分比
5.7%
42.9%
51.4%
在被调查的35名学生中,有18人喜欢编制手抄报,占调查总数的51.4%;不喜欢编制手抄报的有2人,仅占调查总数的5.7%。孩子们喜欢编制手抄报,是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它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工作:实践活动,实际调查,搜集、筛选、编排资料,报头制作、版面设计、画图着色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活动,也能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通过阅读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学生对手抄报的编制方法了解得非常少,对报头的设计、版面的设计、颜色的搭配、资料的搜集等知识仅仅是从别人制作好的小报上自悟出来的,虽然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许多同学也制作过语文手抄报,但语
文
老师并未做过具体的指导工作。
调查结论如下:
小学数学学习的现状是:
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他们大多是为了取得高分能得到父母、老师的赞赏或者为了今后考高中上大学打好基础而学习数学,他们学习数学的空间和时间比较狭窄,一般只限于学校、教室、数学课本,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方法比较被动,学习的内容较为枯燥。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如果小学生能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能注意从多种途径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那么他们对数学学习定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必然会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教师方面: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尽管《数学课程标准》早已于2001年就出版发行,但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仍十分令人担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上级教育部门对“应试教育”避而不提,但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查却仍以“统考”、“抽考”等形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把学习课本知识看得过重,甚至看作数学学习的全部,把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也就导致我们的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致使大部分学生机械地、被动地学习数学,致使一小部分学生厌学。许多学生一提起数学,就仿佛掉进了“题海”,就仿佛被压在了大山之下,顿时失去了生气。
(三)、实验研究
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实验研究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指导小学生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阶段:初步学会编制手抄报的一般方法。我首先带着学生学习编制手抄报的相关知识:主题的确定、报名的设计技巧、版面的设计方法、内容的选择、栏目的设置、图画的配置等等。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编制一份数学手抄报,结合学生编制的手抄报进行评讲,对编制得好的部分及时给予表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进行编制,并进行展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阶段:学会编制数学手抄报。此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能自主编制自定主题的手抄报。尽管是自定主题,第一步也要教师先统一主题,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搜集相关素材、合理设计报名、科学设计版面、灵活设置栏目以及如何配置优美的图画。大约用了两周的时间,孩子们就编制好了一份手抄报。我让他们把手抄报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大家互相参观、互相评议、互相交流,活动气氛相当热烈,每个人都从中获益匪浅。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定主题来编制数学手抄报了。有的以数学家的故事为主题,有的以数学速算为主题,有的以数学幽默为主题……这一次编制的数学手抄报效果很好,我用大展板在全校进行了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得到了全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第三阶段:结合数学课本,编制单元专刊。学完一单元知识后,指导学生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并打破原来顺序重新进行分类、整合,紧密围绕这一单元学习内容编制出数学手抄报单元专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灵活安排、设计单元专刊的内容,如:可以搜集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数学小资料,构建栏目“你知道吗?”;可以整理出本单元学习中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构建栏目“数学医院”;可以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小窍门、经验,构建栏目“自我展示”;可以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独特解法,构建栏目《大显身手》;……。在编制数学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个性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4、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完成了实验研究工作, 我于2003年4月底对原学生进行了实验后调查。调查结果证明,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活动, 丰富了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其数学视野,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深化了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在研究前后分别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对比如下:
(一)学习兴趣
题号
调查内容
原人数
百分比
现人数
百分比
1
喜欢学习数学学科
10
17%
30
85.7%
4
a认为数学学习枯燥
b认为数学学习一般
c认为数学学习有趣
20
10
5
57.1%
28.6%
14.3%
1
1
33
2.9%
2.9%
94.3%
从前后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通过创编数学手抄报这一数学活动,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
(二)学习途径方法
题号
调查内容
原人数
百分比
现人数
百分比
2
除数学课堂外,
能从不同途径学习的
10
28%
33
94.3%
3
课外除完成作业外,
能用各种方法学习的
13
37.1%
21
60%
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创编数学手抄报这项活动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注重从不同的途径、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数学,如: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从网络上学习数学知识、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来学习数学知识……。从学生回答问卷第六题的答案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编制数学手抄报的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视野开阔了,数学知识丰富起来了,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关于手抄报
题号
调查内容
原人数
百分比
现人数
百分比
5
喜欢编制数学手抄报的
18
51.4%
18
51.4%
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喜欢编制数学手抄报的人数并未增加,但也未减少。通过进一步谈话,我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愿意参加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活动,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从事这项活动。现在学习任务非常紧,课余时间都被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所占用了,要想编制一份理想的数学手抄报是非常困难的,得会挤时间,还需要有耐力和恒心,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对编制手抄报是敢想不敢做,想做没时间做。也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有惰性、有依赖性的学生借口时间紧迫而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把手抄报编制得更好。
(四)学生数学素质测试对比
项目
及格率
平均分
尖子生数
百分比
优生数
百分比
对照班前测
100%
89.6
6
18.2%
28
84.8%
研究班前测
100%
87.1
3
8.6%
23
65.7%
对照班后测
97%
90.3
7
21.2%
27
81.8%
研究班后测
100%
93.2
7
20%
28
80%
(说明:两次测试分别为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测试,区里统一试卷内容、统一测试时间、镇内对调监考、统一对调批卷。其中表内的尖子生是指成绩在97分以上的学生,优生是指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
两次测试对比和两班测试对比都可以说明通过这一研究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五)个案研究结果
个案1:
五(3)班的杨波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在他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但他的学习习惯不好,知识面较狭窄,基本上属于被动学习类型。实验初期,他对编制数学手抄报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不用费劲都能学得不错,觉得做手抄报太浪费时间。首先我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特别要认真阅读《小学生数学报》,一方面开阔视野,丰富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读报,初步了解了解一些办报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班同学的数学手抄报编制情况,并帮助其他同学进行修改。好胜的他干劲十足,不仅搜集的资料图文并茂,而且版面设计十分新颖,很快地他办的手抄报锋芒毕露,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典范。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记录来看,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他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矫正了他以往懒散、被动的行为习惯。经过半年的努力,杨波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上等水平提高为尖子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个案2:
五(3)班的权禹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到了中下等水平,并滋生的许多坏习惯。我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我先在生活上多关心她,鼓励班上的同学和她多交往,多交流。其次以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突破口,给她提供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并指导其科学地读书读报,在研究过程中,亲自指导其搜集资料、设计版面等等,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她由原来做不成样发展到编制的手抄报通过评优在班内校内进行展示,手抄报的编制水平提高地很快,数学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以上两个个案充分说明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编制数学手抄报,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六、研究结论
1、数学手抄报,以小报的形式表现数学的魅力,以多种形式和不同体裁来表现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创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编数学手抄报活动,巩固、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 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了其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3、创编数学手抄报,改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美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七、讨论与建议
1、作为数学教师,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课标》精神。《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图书、录像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要求明确具体,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不能继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而教,绝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属于考查范围就弃之不顾!要认真解读《课标》,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把《课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我认为,我们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看报、读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编制数学手抄报。既然编制手抄报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审美等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报上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广泛地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手抄报上开设各种栏目,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幽默》、《数学历史与发展》、《数学谜语》、《操作园地》、《思维拓展》、《大显身手》、《数学日记》、《学习方法介绍》、《我的巧思妙想》、《巧算24》、《数学童话》等等,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灵活确定每期的主题,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办报设计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办报质量,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木每木每
读书,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强调阅读面一定要广,要不断扩大。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大学毕业后仍要学习。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如有可能阅读原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迪生为发明而读书。为了发明“白炽灯”,他曾翻阅图书馆有关各种书刊,作了9万页笔记。他为了发明一种新型号的打字机,从图书馆借来了有关的书刊资料,共有3尺厚。
他只用两三个晚上就钻研完毕了。他不可能在两三个晚上从头至尾一字不翻地钻研完毕这3尺厚的书刊。他只是搜集与他发明新打字机有关的部分,其余部分则pass。
爱因斯坦说,他只吸取、抓住把学习和研究引向深人的东西,而把一切偏离要点而使头脑负担过重的东西统统抛掉。他说,凡是书上有的,他都不记,只记书上没有的。这就是将书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识的东西统统pass。
华罗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书,别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两个晚上就看完了。当然不是拿起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末尾一个字。他拿到书以后,要躺在床上想一想,自己问自己:要我写这本书,怎样写。
想过以后,再拿起书来读,凡自己过去已钻通了的部分,都Pass,过去。只看自己没有钻与没有钻通的部分。他认为一本书提供的新东西,往往就那么一点,只看这些有新东西的部分。对已知部分则不必字字细看,很快跳过去,绕过去,pass过去。
扩展资料
1997年1月,中国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 中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
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