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
果敢,形容词,义为果决勇敢,当机立断,敢作敢为。该词首出《逸周书·谥法》:“强毅果敢曰刚。”唐 李咸用 《猛虎行》诗:“爪牙欺白刃,果敢无前阵。”《明史·常遇春传》:“ 遇春 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她已经长大了,在战争的烈火中长大了,处处英勇果敢,意志坚强。”
烟圈缠绕0
你好!果敢bold 英[bəʊld] 美[boʊld] adj. 明显的,醒目的; 勇敢的,无畏的; 莽撞的; 陡峭的; n. 粗体字; 黑体字; [例句]Amrita becomes a bold, daring rebel阿姆里塔成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叛逆者。
杨大公主H
I benefit a lot from the instruction of my parents, who teach me persistence,braveness,kindness and diligence. 或者I benefit a lot from the instruction of my parents, who teach me to be persistent,brave,kind and diligent.
拎拎同学
词目:果敢拼音:guǒgǎn含义一、:当机立断,敢作敢为英文:[courageous and resolute] 例句:毛主席指挥全军,以机动果敢的行动,迅速回师桐梓,摆脱敌人。——《遵义会议的光芒》含义二、生活在缅甸的汉族人——果敢族的简称。果敢族简介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闯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该辖区于2 002 年实现了基本禁绝罂粟种植,在当地的民族历史和禁毒的历史上迈出了一大步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