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压青松丶
维基百科(英语:Wikipedia),是一个自称自由内容、公开编辑且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协作项目,通过Wiki技术使得包括您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网页浏览器修改其中的内容(受保护的内容除外)。 维基百科一字取自于本网站核心技术“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混成词“Wikipedia”,当前维基百科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并接受捐赠。 维基百科最早是在吉米·威尔士与拉里·桑格两人的合作下,在2001年1月13日于互联网上推出网站服务,并在1月15日正式展开网络百科全书的项目。其中桑格同时结合了维基百科网站合作核心的“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而创造出新的混成词“Wikipedia”。创立之初,维基百科的目标是向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并希望各地民众能够使用自己选择的语言来参与编辑条目。其他书面印刷的百科全书多是由专家主导编辑,之后再由印刷厂商印刷之后加以销售;维基百科在性质上一如其号称般属于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这也意味着除了传统百科全书所收录的信息外,维基百科也能够收录非学术内容、但是仍具有一定媒体关注度的动态事件。2006年《时代》杂志所评选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你”中,便提到数以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于线上以共同协作并交互的方式促进维基百科的快速成长,同一年提及的其他重要网站还包括有YouTube、MySpace和Facebook。 维基百科强调Copyleft自由内容、协同编辑(Collaborative Editing)以及多语言版本的网络百科全书,并以互联网作为媒介而扩展成为一项基于Wiki技术发展的世界性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并由非营利性质的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相关的发展事宜。维基百科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合作编辑而成,整个项目总共收录了超过3,000万篇条目,而其中英语维基百科以超过450万篇条目在数量上排名第一。维基百科允许任何访问网站的用户使用网页浏览器自由阅览和修改绝大部标签页面的内容,根据统计在维基百科上大约有35,000,000名登记注册用户,其中有100,000名积极贡献者长期参与编辑工作,而整个网站的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过10亿次之多。截至2012年8月为止维基百科整个项目总共有285种各自独立运作的语言版本,且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成规模最大且最为流行的网络工具书,百科。根据知名的Alexa Internet其网络流量统计数字指出全世界总共有近3.65亿名民众使用维基百科,且维基百科也是全球浏览人数排名第六高的网站(最高纪录是排名在第五名位置),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无广告网站。根据估计,维基百科每个月便有将近2.7亿的美国人民前往该网站浏览。 由于维基百科能够十分迅速整理出与最近发生事件相关的信息并且任何人都能够深入整理数据内容,使得许多人也渐渐将维基百科视为一个新闻来源。同时为了方便一般学生或者浏览群众能够简单了解条目的内容,维基百科绝大多数的文章都会尽可能以简单的话语来解释困难的概念。随着维基百科在社会上的普及,也陆陆续续促成了包括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其它姐妹项目的产生。然而尽管维基百科在其官方政策上坚决拥护可供查证以及中立观点这两项要求,维基百科仍然因为任何人都能够加入编辑的特性受到社会许多人士的批评,其中又以编辑条目的质量、信息提供的准确度、呈现态度的客观性以及无法提供一致的准确内容为多。另外一部分人士指称问题在于维基百科采用了Wiki技术,这使得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内容的作法本身就是维基百科最大且无法改变的缺点,在这般情况下破坏者能够轻易在易引起争纷的政治和宗教条目中添加虚构的内容、删除正确的信息或者任意添加自己的偏见。而包括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乔纳森·齐特林(Jonathan Zittrain)等知识分子对于条目准确性的争议,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源自于他人对于维基百科的偏见。为了尽可能解决各界对于条目质量的质疑,维基百科也陆续提出许多相对应的方针与指引来保障文章的质量,同时也希望协同编辑时能够列出足以供他人查证、审核及确认的数据源。然而批评者也提到许多维基百科绝大多数大量信息都是由那些喜欢来自流行文化等事物的民众编辑自己喜爱的项目而成,但这也意味着在许多情况之下网站十分容易因为各种理由而受到他人人为破坏;同时批评者也指出就算一些报告证实许多文章在遭到破坏后往往能立即简单地被删除,但是维基百科内仍然包含有大量未经证实或者是相互矛盾的信息。不过《自然》在2005年的调查之中认为维基百科在科学文章这一领域与作为传统百科全书代表的《大英百科全书》有着相似的精确度,但是两者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严重缺失”。
我是蜜桃桃
Wikipedia:维基百科(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 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开放性的百科全书
1、读音:英 [vɪkɪ'pɪdiːə]、 美 [viki'pidi:ə]
2、例句:
So are you among the ones who go over to the other Wikis for information or do you remainrooted to the main Wikipedia?
那么你会是到其他的维基上面寻找信息中的一个,还是根深蒂固的到维基百科主站寻找信息?
扩展资料:
维基百科的发展:
1、维基百科起始于2001年,是由Bomis网站的总裁吉米·威尔士发起而开创的。
2、到2001年9月7日,维基百科英文条目达到10000条目。2001年开始创建的这一年创建超过20000条。
3、2002年2月,由Edgar Enyedy领导,西班牙语维基百科建立了自己的自由百科,由Edgar Enyedy领导发起。
4、2019年1月22日,谷歌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该公司将向维基百科再投资310万美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Wikipedia
甜田心ttx
你是指维基百科吗?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这个站点使用Wiki,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一个很好的百科全书网站哦,我个人觉得言论还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可惜政府总封,能登陆的机会不多维基的概念始于1995年,创建者最初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知识库工具,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也因此提出了wiki这一概念。从1996年至2000年间,这个知识库得到不断的发展,维基的概念也得到丰富和传播,网上也相继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维基百科(Wikipedia)。 维基译自英文wiki,据说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为“快点快点”。它其实是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而参与创作的人,也被称为维客。 在维基页面上,每个人都可浏览、创建、更改文本,系统可以对不同版本内容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记录都会保存下来,不但可事后查验,也能追踪、回复至本来面目。同一维基网站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维基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用简单的话来解释,维基就是人人都可以参编写的百科全书。
挥之不去215
华尔街日报:维基百科部分内容在中国可以访问 在经过近一年的封锁后,中国互联网监管部门基本恢复了维基百科(Wikipedia)英文网站的访问.维基百科是由读者编辑的网上百科全书.但这种变化可能只是说明中国的网上内容审查已找到了更精确地过滤内容的方法,也就是按照网页封锁网上内容,而不必禁止访问整个网站.此外,维基百科的中文网站仍然不能访问.负责出版维基百科的非营利组织维基百科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的发言人迈克尔•斯诺(Michael Snow)说,部分解禁应有助于向这部网上百科全书提供更多的内容.斯诺说,尽管还有封锁,但已可访问部分内容,不过在我们看来,能够公开访问该网站会更好.我们希望能够完全开放,让中文维基百科也能够自由访问.维基百科的中文网站共有约90,000篇文章,而英文维基百科则有140多万个条目.维基百科称,该基金会一直在与中国私下接触了解封锁的原因以及如何能够解除封锁.不过,政府对此事很少表态.维基百科在中国的内容提供者也在游说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向他们透露更多信息.Danwei.org的编辑杰里米•戈德考恩(Jeremy Goldkorn)说,解禁可能意味着政府总体政策的改变.Danwei.org是一个有关中国媒体和广告的网站.他说,正在做出的一些决定改变了封锁网站的趋势,这是积极的变化.维基百科最近一次遭到封锁是从2005年10月开始,这也是历次封锁中最长的一次.封锁从不正式宣布,网民和研究人员只是私下猜测个中原因.有人认为是一篇有关中国反腐败示威的文章激怒了审查者.专家认为,中国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种叫做"分组丢弃机制"(packet-dropping scheme)的方法阻止访问维基百科.在Alexa Internet Inc.的网络流量排名中,维基百科位居第十五位.维基百科系统管理员蒂姆•斯塔林(Tim Starling)说,现在看来中国正在使用不同的内容过滤方法.网站的一些内容可以访问,而一些用中文撰写的网页和同中国有关的内容则无法访问.维基百科中国用户Hector Lee说,能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各种信息,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是一件好事.戈德考恩说,他乐观地认为,这次解除封锁的做法并不是权宜之计.他说,看来这次有关方面在封锁哪些内容、不封锁哪些内容的问题上动了些脑筋.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