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2

大力非水手
首页 > 英语培训 > 儒释道法英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武汉王钦

已采纳

儒家,道教,佛教

儒释道法英语

179 评论(10)

添喜lucklily

儒:指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孟子,经典为四书五经,汉武帝以来长期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思想精髓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严格执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对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森严等级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道:指道家,创始人为老子(即道教中的太上老君),庄子,经典为老子的《道德经》、《庄子》(作者为庄子),其思想精髓为讲求无为而治,在西汉初年,统治者鉴于秦朝在严刑苛法中灭亡的教训,而奉道家的老庄之学为施政的理论依据,成语“萧规曹随”即是这种无为之治的写照。自此天下大乱结束后,朝代开始时,统治者都会依据老庄之学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注意:道教与道家有明显的不同,虽然他们的共同奉〈道德经〉为经典,但道教的终极追求是为了人获得长生不死而成仙,为此而修炼精神,身体,炼制丹药等;佛:指佛教,创始人为印度婆罗门尼泊尔的王子释加摩尼,佛家经典繁多,浩如烟海,难以数计,其思想精髓讲求生死轮回之说,将人的前世,今生,来世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而又统一的世界,讲求因果报应,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因,亦会有果,因果相报无穷尽。佛教是种高等级,成熟的宗教,系统的回答了人出生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死后又最后到哪里去等终极问题。因此在佛法昌明的时代,往往社会治安良好,比如唐朝前期曾经数十年全国仅仅只有十数人被判决死刑,而同时期的日本更是200年间无一人或判死刑。应楼主的要求,这里解释一下韩愈和佛教的关系,韩愈的时代正是唐宪宗当政,唐宪宗信奉佛法(注:唐朝官方并没有独尊儒术,是儒,释,道三家并重,而因唐朝皇室姓李,与老子同姓,将道教立为国教,但并非一家独大),多次迎奉佛骨(即今日法门寺地宫所发现的佛祖的指骨舍利)进宫奉养,场面奢靡,耗费无度。而当时安史之乱之后,盛唐气象已是过眼云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抗衡,因此迎奉佛骨的活动极大的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使朝廷拿不出作够的军费去与藩镇做战。韩愈担任刑部,吏部侍郎,政治上力主尊儒排佛,反对藩镇割据,劝谏唐宪宗迎奉佛骨而被贬官为潮州刺史(今广东潮汕一带)。

267 评论(14)

许清池79

Confucian School。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的英语是Confucius,而儒家学者是Confucian,整个儒家学派就是Confucianism。

同样,道家所说的“道”,翻译成英文是Tao,道家学者就是Taoist,而整个道家学派就是Taoism。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看看佛教,佛用英文表达是Buddha,那么佛教徒和佛教就分别是:Buddhist和Buddhism。

儒、释、道三大家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释家讲“隐世”。儒家文化教化我们以成为“君子”为目标不断提高自我修养,道家极力推崇顺从自然,上善若水的生活方式,而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佛家通过参悟领会虚幻寂灭的真谛。

回顾一下:

Confucius→Confucian→Confucianism。

Tao→Taoist→Taoism。

Buddha→Buddhist→Buddhism。

一般来说,在一个名词后加ist是指人物的身份,比如:墨家人物:Mohist,法家人物:legalist。加ism是指一种主义、信仰、教义等。比如:Christianism基督教精神、基督教教义。

126 评论(8)

刺xin的刺刺儿

古代儒、释、道三家中的“释”是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儒释道为古代中国最早的世界文化视野范围观,以释为代表的印度文化圈,是大中华文化圈范围外众多外来文化中离中华最近,接触最早的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球也如同一个小村落,更多优秀的文化呈现在世人前,取长以补短,万物以冲和,方为中华之真精神,世人之福气。

95 评论(8)

我还是杰

释 shì 〔名〕 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如:~氏。~教。~子(和尚)。~藏(z刵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 儒佛(释)道三家合一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唐。三教讲论,虽肇始于北周武帝时,然直至唐代始以儒、佛、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及明,尤其是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更成一代思潮蔚为风气。� 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明太祖朱元璋首开明代三教合一风气之先。太祖曾经入寺为僧的经历,使他洞悉佛、道二教阴翊王化的玄机,深知佛、道二教内部的弊端,并力行整顿。在此基础上,明太祖进而提出了三教并用之说:"若绝弃之而杳然,则世无神鬼,人无畏矣。王纲力用焉。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上有所好,下必应之。朱元璋提倡三教并用,其臣下随之极力鼓吹。

196 评论(14)

爱旅游的小M

儒道释俗称“三教”,是在中国乃至东亚的传统文化中指的是儒教(或儒家)、佛教(释教)、道教三家,又称“儒释道”。三教概念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又是一个阶段。在最初,虽然有三教连称,不过彼此是完全独立的,之后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最后形成了“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宗教。三教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包容并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在三教体系里,道教的道观往往供奉儒教的圣贤和佛、菩萨,佛教寺庙往往供奉道教的神仙和儒教的圣贤。中国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其实都是以本教为主、三教合流的场所。中国的五岳,也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如在嵩山,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鼎足而立;其中的少室山安阳宫主殿洞内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门上书:“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27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