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2

18821090937
首页 > 英语培训 > 麋鹿英文名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沙沙小小囡

已采纳

elk 麋鹿

麋鹿英文名

88 评论(11)

小妮子乖乖81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扩展资料:

麋鹿的形态特征

1、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

2、 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

3、雄性小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4、麋鹿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麋鹿

85 评论(15)

为爱浪漫1

麋鹿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俗称四不像,因其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麋鹿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 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驼,角似鹿非鹿。原是我国特产的珍兽,起源于早更新世晚期,距今200多万年。其化石从我国东北辽宁省到长江以南,几乎整个中国的东部地区均有分布。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气候的变化,使野生麋鹿种群在19世纪后半期绝灭。到清朝时仅在皇家猎苑北京郊区的南海子饲养着唯一的一群。1865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猎苑隔墙发现了麋鹿,贿赂守苑人,取得麋鹿皮及头骨,第二年麋鹿以大卫氏作为种的命名。其后,南海子麋鹿流入欧洲多家动物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加上水灾,使南海子的麋鹿全部毁灭。50年代从英国接回几头种兽,1985年再从英国乌邦寺接回20头,在它们祖先的故居北京南海子还家落户,重建种群。目前,我国另一个麋鹿饲养中心为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斯动物园里饲养的18只麋鹿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麋鹿(又名四不像)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雄性麋鹿长有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更换一次。雄性肩高为1-3米,身长两米以上.体重为250公斤左右,尾巴较长。而雌性体重仅有100公斤,尾长约60厘米。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顷,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裸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这里孕育着种类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性,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7月,UNDP/GEF《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保护区正式启动,此项目通过开展能力建设、社区宣传、公众培训、设备援助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水平。 走进这片广袤无垠的滩涂湿地,到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貌,这里有鸟类315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就有31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有93种。成群结队的珍禽飞鸟,碧波万顷的芦荡,一片连着一片的红果盐蒿尽显眼前,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风景画,同时又组成了一个天然美丽的动植物王国。 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北京市大兴县圈乡三海子,距市区14公里,占地60多公顷。这里有沼泽、草场、池塘、林地,为全封闭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第一座散养麋鹿自然保护区。 麋鹿,俗称“四不象”,原产于黄河下游,形态和马鹿、赤鹿相像,但尾巴长、性格温顺。明清时这里是皇家猎苑,开始散养麋鹿。1890年后,因永定河水泛滥和八国联军入侵造成麋鹿灭绝。1985年8月从英国引进20头麋鹿,1987年英国又向麋鹿苑赠送18头麋鹿。回归故里后,这些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衍,目前已增加到三四百间。已成为世界上繁殖成活率最高的保护区。麋鹿苑还引进了豚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水鹿、占鹿和狍等鹿科动物。已成为我国鹿科动物“博物馆”。

240 评论(13)

减肥大胃王

麋鹿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1900年,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把最后一群麋鹿捕捉杀戮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165 评论(9)

变猪猪911

麋鹿学名:Elaphodusdavidianus英文名:Milu

143 评论(8)

绿草泱泱

Pere David's Deer

190 评论(13)

浮生若梦762

【中文名称】:麋鹿 【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俗名】:四不象 【英文名】:Pere David's Deer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特有种】:是 【濒危等级】:野生绝灭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低洼湿地和沼泽 【致危因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 【国内分布】:北京, 江苏 (人工引进) 【分类地位】: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亚科: 鹿亚科 Cervinae 属: 麋鹿属 Elaphurus,Milne-Edwards, 1866 种: 麋鹿 E. davidianus 历史发展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麋鹿过去曾经是野生动物.他善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疏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今天的黄河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热爱动植物的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价把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内的18头麋鹿全部买下,放养在他水草丰茂的乌邦寺庄园内.后经精心护理放养,这18头麋鹿逐渐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据说仅剩下一对,养在一处王府里,以后转送万牲园(现北京动物园),也死掉了.至此,中国特产动物麋鹿,在国内完全灭绝.而乌邦寺庄园内所饲养的麋鹿也成为了世界上仅有的麋鹿群.中国人想要看一眼本国的特产动物,不得不跑到国外去了. 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廉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为此,我国重新把麋鹿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麋鹿体长约200厘米. 肩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角较长,每两年脱换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像”.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 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雄性小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因为麋鹿“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角似鹿非鹿”,所以俗称为“四不像”. 分布范围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在自然界已经灭绝.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约200-300头.1866年,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各国公使用贿赂、偷盗等手段,为自己国家动物园搞到几只.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 1898年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花重金将流散到巴黎、安特卫普、柏林和科隆的18头麋鹿全部购回,放养到乌邦寺庄园,到1983年已经繁殖到255头,为了防止其灭绝,开始向各国动物园疏散. 麋鹿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沿海大丰市原麋鹿产地放养,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7年又提供18只.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三个麋鹿保护区,从大丰迁来64只.目前在中国的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132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全世界也没有超过2000头. 生活习性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7月中、下旬达到高潮.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射尿,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公斤.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0岁. 保护级别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物种. 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它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

295 评论(12)

xiaoyimoon

麋鹿的英文名:Elaphurus davidianus。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

扩展资料: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数量达到上亿头,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麋鹿

25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