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huals2008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1、语音的差异。语音分为语调、音调、音节。中国语调有感叹、疑问、陈述等。单从语调就可听出是问话还是感叹。音调包括“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读起来抑扬顿挫,响亮好听,有规则、音节,就是单音节、基本不存在什么闭音节,如“ha”加上“t”,就只能从英文中找位置了,成了“hat”,西方的语言文字是要讲究开音节、闭音节的,包括轻音节、重音节,并且有单音节、多音节。这些特征决定了根本上的差异。2、语形的差异讲到语形,自然马上想到中国的象形文字,如“火”“人”等不胜枚举,一看就明白其一、处处,和自然形象联系起来就是一幅图,一幅美景图的精化,比如现在的各种书法,特点鲜明,意境深远,字的结构上更是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像建筑结构,通透看是立体互通,形象彰显,自身融入自然界,达互通互构之效其自然性特征,而西方的文字则非立体性结构,只是一种流线型的符号化了的字母、文字,没有象形可言,那些曲曲折折、玩玩画画的符号,人文性强,有逻辑联系,强调的是一种智力的运行规律、轨迹。这种外形、结构上的差别无疑产生的效果、效应不同,其主导暗示了某种潜在因素。比如:“大漠晚霞映碧空,黄沙浩瀚动乾坤”。写景诗文美中有境界,一年就气贯长虹,直入肺腑,再如:“明月别枝惊鹊”就是一副镜头而且是特写镜头,一下就放大了景物至少一个点,中国文字的优点使然。用外国文字就很难达到这种意境,尤其用外国文字翻译的中国古诗,美都给翻译没了。只剩下字面的意思和一些弯曲的符号,五味至极,这是西方文字的缺陷,也是语形的差异~
伯符仲謀
从词的形态变化角度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所谓形态变化,即词的形式变化。构词形态,即起构词作用的词缀变化(affixation),包括大量的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常常一缀多义,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汉语利用词缀构词仍处在发展中。
2、汉语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是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重叠为“研究研究”,“老实”重叠为“老老实实”,是动词、形容词的形式和语法意义不相同的形态变化;二是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凿”这个语素,可单独构成动词,加词缀“子”就构成另一个词“凿子”(名词),这就是构词形态。
3、英语通过词形变化,改变词性,用这些词灵活组句,可以表达一个几乎相同的意思。汉语没有多少词形变化,就难以用这么多的句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英汉互译时,往往要改变词性、转换词类,才能通顺地表达原意。
词的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