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的双鱼宝宝
因为Confucius的意思是“孔夫子”,孔子本命叫孔丘,别称就是孔子、尼父、孔夫子。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扩展资料: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孔子在易学中明确提出了“美在其中”“见仁见智”等著名美学命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在易宗基础上提出了美宗——阳刚、阴柔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认为“阴阳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谓是美学之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ID换了又换
因为老外不认识孔子的中文名字,只知道英文名,就像成龙一样,外国人提到成龙就会说jack chen。
孔子英文名是Confucius,"Confucius"本是拉丁文,后来被用至英文。16世纪,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前往遥远的东方,踏入明朝的国土,向中国人传教。
他们惊讶发现当时的中国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受过一些教育的人,都会信奉一位2000多年“哲学家”的教诲,并把他的教诲运用到治国安邦和日常生活中。
这位西方传教士口中的“博学的伟大哲学家”就是孔子。
其他外文名字写法
在所有的欧洲语言中,孔子的名字都来自拉丁文的 Confucius,只是在某些语言中的拼写形式保持不变,如英语、法语中依旧写作 Confucius。
而另一些语言中根据这些语言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规律做出了一些变化:
如德语中的 Konfuzius,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 Confucio,瑞典语中的 Konfucius,波兰语中的Konfucjusz,以及俄语中的 Конфyций(Konfucij)。
实际上,明清时期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不但拉丁化了孔子的名字,还将其他一些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的名字也一并按照上面的那个套路拉丁化了。
比如孟子的拉丁化名字 Mencius,曾在译回中文时被错误音译为「门修斯」。
还有明朝天启皇帝的拉丁文名字 Thienkius,崇祯皇帝 Zungchinius,以及清朝顺治皇帝的 Sungteius。
wangxinrose
【Confucius】: The Latinized name "Confucius" is derived from "Kong Fuzi", and was first coined by 16th-century Jesuit missionaries to China, most probably by Matteo Ricci. 孔子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Confucius”源自“孔夫子”,是拉丁化的音译。Confucius这个尊称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来中国的传教士(极有可能是利玛窦等人),将孔子学说介绍给西方的时候用的译音。现在国际社会通用的就是Confucius,表示对孔子的一种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