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0

睿智杭州
首页 > 英语培训 > 超越英文讲座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馍馍27

已采纳

极光文学系列讲座第七讲2021年1日21日星期四晚上,由顾月华策划、由北美中文作家协会、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皇后区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联合举办,由陈曦、纽约桃花、南希和顾月华为主的工作团队,在云会隆重推出:极光系列的第七道极光。 这一次的讲座由【留美学子】公众号之主陈屹担任主讲人,她的世界很大,并不能用简单的年代排列组合可以尽言,也许在她演讲的题目:挑战与发现一畅销书与千人访谈中,方可窥见她的成就之一鳞半爪。 陈屹是77级中国大学生,80年代留美,87年进入纽约职场,后担任高管。伊始1999年《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10 年专栏,出版涉及教育·管理·情感领域的七部畅销书,已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的纪实作品,系列访谈近千人,其中包括:美国名校校长、世界驻华大使夫人、世界企业精英、留学生群体与名校家庭、海外写作名家等。 她也曾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点军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美多所世界名校以及美国十几所中小学巡讲交流。作为访谈嘉宾,先后出现在CCTV等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对话》、《中国经济报道》、《读书》等20多个栏目中。在新中国60年60位世界华人杰出女性评选中,荣膺1977年代表人物。  陈屹穿了一件红色洋装,拥有一身优雅知性的美,她讲了一个小时,没有发言稿,她的发言是对她的非虚构的一系列创作过程作了介绍和总结。她说我今天的题目是挑战与发现,然后是畅销书VS千人访谈。 首先她说她请的点评嘉宾是苏炜老师,她编辑过很多他的文章,他的文章里充满了两个字:情和真。 陈屹首先介绍了两位人物泰格豪雅和林毅夫。她曾经釆访过他们,留下很重要的经验和印象。 从开场白里道出写了她采访过程的多细节,其实有的时候是可控的,有时是不可控的。有的时候还会有遗憾,其实她所经历的这些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她说并不是我的采访有多么好,或者是怎么样,她觉得这些每条路都是不管多辛苦没有一步是白走的,没有捷径可走。 今天她准备讲三个主题,一个主题是畅销书的元素,还有访谈发现和思考。 她是80年代中期到美国来留学,学完之后就走进纽约职场了。当她在一个部门中当上高级主管,孩子也相继出生长大,先生在华尔街,两个人都做得风生水起,当夫妻都在八小时工作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做出付出,即使百般不愿意,作为妻子的陈屹后来还是做出了选择,就是回归家庭。 作家会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当我们生活满足物质条件富裕的时候,往往我们写作会走向平静,真正让我们能写出对生命的呼唤,是内心在某一时刻充满了挣扎和呐喊,这其实恰恰是作为一个作家的财富,陈屹说她也正在那个阶段。当她回归家庭,远离职场陆续写了好几篇中短篇和短篇,但是她的中文系的作家梦,纯文学的作品的路,被人点破了。有人把她带到书店,到书店以后他们就说你在美国能写很多东西,能写你身边的事,因为那时候八十年代,很多人需要了解美国。 陈屹看了以后就说:“美国不是这样的啊!但是他们说那就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市场上有的,如果不是这样,你来写呀。”   陈屹最关心的东西就是教育,就开始写了很多教育东西,教育东西写完以后呢,也就特别巧,这一叠叠的东西就被北京青年报的总编他们这个部门看到了,看到之后他们跟着就交给了北京青年报的国际部,当时他们就跟她联系说,我们要给你开个专栏。” 陈屹的幸运之门就是这样敲开的。等于给她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一个机会,每周都有一个专栏,往下就一直走到畅销书的那些事。 因为有了专栏以后,经常会有读者问有没有书啊? 她的体会畅销书有五大元素,一个出版社就相当于一个人在哪里毕业,在北大?清华?或者在哈佛?耶鲁?因为很多的事情就不必再解释,你的存在就说明你的水平。 出版社每年会有几百本或者是上千本或者几千本书出版,那么你是分子还是分母,你是出版社的重要的第一位?还是前几位?还是重点的重点?还是你是千分之一? 然后呢是话题,特别是小说,文学作品、纯文学作品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它也有时代的烙印,就说话题,特别是非虚构的作品,难免都离不开一个热点话题,人家讨论的东西,有的时候一些作品当时是非常火的,拿到现在来说可能就没有人关心了, 话题,特别是出处,是有沉淀的,要花很多时间。 陈屹的最后一本书花了十年完成,《名校之路》在大家熟悉的话题上,提出不同的观点,提出挑战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就是读者的积累,需要时间,因为北京青年报给陈屹一个专栏,给她建了读者群,所以她已经有很好的沉淀,加上媒体的推荐,她非常幸运,当她每出一本书的时候,所有的主流媒体基本上都去覆盖了,包括电视台这种主流媒体,全都去报道,所以说从某种程度来说她是相当幸运的。 她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她在中国青年报,每天有这样一版报纸,是专门连载她的著作,一般情况下是要20天到30天一本书,这样一张报纸那每个月只有3本4本书可放上去,那么一年下来一共才有多少书,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她确实是非常幸运。 然后另外一个记录就是她当时除了这几本书在在头一两个月,都是榜首,但是陈屹说: “我要提的一点,就是说不要误解畅销书就是一个绝对的精品,不畅销的东西不是精品,的确都是相对而言,我们作为作者来说,我们没有不希望作品出来是被热卖,是被大家更多的去读,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也是挺遗憾,但是作为一个畅销书的作者的我,非常清醒这一点,绝对不是因为我写了书都卖得很好,我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其实差的还很远,我看到太多的我们当中有很多人的精品作品,但是因为是纯文学的原因,所以说呢有的时候它的销路和它的这种读者群是有限的,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气馁,我刚才说几个元素是大家可以参考的。” 下面她讲到访谈之路,她一共讲四个方面,中国企业家、世界企业精英、美国顶尖大学校长系列还有世界驻华大使夫人系列,还有穿越海外作家的这个群体的系列。 访谈中国企业精英这一段的经历让陈屹非常难忘,也是改变了她生命的轨迹,她觉得直到现在都影响她的写作,也影响了她的今天,当时趾高气扬的企业家们并没有尊重及认可陈屹,最后她说:“我就是普通作家,我说我要跟你们讲我刚采访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大学校长跟我说,我非常感谢我,大学校长说其实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但是如果我在校长的位置上,我可以超越我的教授,我可以引导影响几代人。我也可以影响世界,我要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作者,我有笔和纸,然后呢你们给我机会,你们给我分享,也许我能写下超越时空的作品,也就是这样,我们就开始了。” 完成访谈后陈屹回到家里自己感到失控了,所谓失控就是说在高度紧张后的猴皮筋儿回不到原点了。 每天孩子问她说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她突然发现她回不去那种家庭生活的状态了。陈屹从这一刻就知道她有问题了。突然有一天她就说不是他们的错误,都是我的错误,是我不对,一下就跳跃到另外一个思考,就是婚姻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也就很快就诞生了她的下一本书,《不是男人的错》。几乎是在七八个月之间就完成了,后来她跟中信出版社打了一个电话,她把书交了出去。她写了不是男人的错以后就真的如释重负,一下人回到她的原点,回到她的家庭,回到她的自我,她在自我反省很多东西,开始就是所谓的闭关,跟孩子一起,回到教育的这个专栏。 陈屹得到了一个结论:其实同患难并不是很难,但是你当你拥抱成就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胸怀的,有成功心态的,因为当一个人有成就的时候,你会把很多压下去,你也会让有些人感觉到更自卑,你只有有成功心态的时候,你才能去拥抱这些。 下面陈屹谈一下大学校长系列,就大学校长给她的影响,她的分享是什么呢? 她在一篇文章里非常强势讲到西点军校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她当时花了半年时间,才联系到然后走进了西点军校的校长办公室,他们总部那种庄园式的神圣的感觉真的是令人肃然起敬,然后是耶鲁大学校长,她当时跟他在中国还做了一个巡回演讲,有一段陈屹觉得是特别受益,他是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家庭,非常父母也非常有钱,但是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母却给他的暑假的礼物,是让他到最艰苦的德克萨斯州去修油管,埋管道,所以他经历人生这么最苦的时候,最苦的日子之后,他再回来,他回来之后在actor就是美国著名的那个思维技术高中去读书,他就坐在这种明亮的课堂上享受这种读书,实在太幸福,这次之后困难都踩在脚下了。这种父母培养这个所谓的富二代值得记录。 陈屹在访问大学校长时,发现了什么?她觉得大学校长不仅仅是他们能力,是这个名誉,这个名望,他们都是万里挑一的,更重要他们有他们的功能,跟他们接触以后令人觉得他们确确实实是学校的名片,所以他们的工作好像就CEO of marketing,就是一个市场营销一样,他们在位期间能募捐到最多的款,他们在位最成功的地方,因为钱到了,任何事情都好办,任何改革都好办了。 接着陈屹谈下面的非常特殊的这个经历,就是她对话世界最优雅的大使夫人,陈屹采访了5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使夫人,陈屹说:“我都不知道那是山中有老虎,其实访谈大使先生很难,但是访谈大使夫人是难上加难,原因是大使这种生涯,就外交生涯有有政治生涯,也有那个外交生涯他们是一级一级做上来的,那能做到中国大使,美国中国和俄国这样的大使呢,一般是最高级的,基本是在他们退休之前,或者是职业到达最高点后就能做到这样这样一个位置,所以说大使夫人是不能在先生最高端的时候,最紧张的事业辉煌胜的、在他就要离开这个外交生涯前,带来任何麻烦的。我觉得还是感谢北京青年青年报,后来我给我引导,就说这种报纸的这种呃画报的这种画面,会非常漂亮,所以我就到了北京青年周刊的来做的这个系列,那么也得到他们的主编社长非常大的支持。他们都是最棒的摄影师来做的,就是罗马尼亚大使接受访谈,真的是给我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炮。” 这些大使夫人全心全意在一个大使馆里,她们的任务他们职责就是一个大姐姐一个母亲的角色,因为后台全都要打理,而且他们生活永远在未知和离别中,经常每三年认识新的朋友又走了,认识新的朋友又离开了,其实挺伤感,但这种他们生活他们也是为他们的国家,不要光看表面的这种风光,这种非常风光的东西,像他们内心的世界是非常强大,也就是每一张照片你看到他们都是这么优雅。 最后陈屹讲的是海外的这些个作家群里,她说:“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的精彩,2014年创立国际视角谈人文·教育的【留美学子】公众号。在她的公众号里,读者多达十余万点击量,她有一个穿越系列的访谈,对海外华文作家完成了十八篇人物穿越访谈集,计有: 1, 我有狗屎运,光阴似火箭(北奥) 2,40退休骑行美国,老爸基因再被儿女裂变(少君) 3,发现德国:低调内敛,给了我第一桶金(刘瑛) 4,N从硅谷到纽约,职场母亲的历练(海云) 5,一个女人’VS’3个另类男人的战争(胡桃) 6,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不通我脚下(陈九) 7,耶鲁20年我教学生,学生教我(苏炜) 8,出国差点被毁多亏为他人做嫁衣(陈瑞林) 9,命运被丢弃火炉子前刹那开挂(梓樱) 10,一本书两座城曼哈顿女人的前世今生(周励) 11,打不垮的家风:我诗故我在(董晶) 12,上海大小姐从山村闯入洛克菲勒(顾月华) 13,出生1948新中国,许多页与我链接(刘荒田) 14,横跨日中美30年:文化教育二代间的彷徨与发现(弥生) 15,藤校逐梦,我们到底要什么(黄宗之) 16,与叛逆而共舞,老爸活出了自己(谷文瑞) 17,香奈儿和他身后的4个男人,勇气战胜世界(张慈) 18,横跨中美讲堂,我的发现(江岚) 19,博弈在美欧职场的南方小女子(绢窗小雨) 述说了他们每一个人的动人心魄的故事。我的故事也有幸在列。苏炜是本次讲座的嘉宾,他是中国大陆旅美作家、批评家,现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曾任耶鲁东亚系中文部负责人。文 革中曾下乡海南岛农垦兵团十年(1968-1978)。1978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1982年赴美留学,获洛杉矶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后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86年回国工作,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990年后定居美国。他的作品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曾出版长篇小说《渡口,又一个早晨》《迷谷》《米调》《磨坊的故事》短篇小说集《远行人》,学术随笔集《西洋镜语》,散文集《独自面对》,《站在耶鲁讲台上》,《走进耶鲁》,交响叙事合唱——知青组歌《岁月甘泉》歌词,歌剧剧本《铁汉金钉》,《天涯晚笛》,古体诗词集《衮雪卢诗稿》等。 苏炜给陈屹总结了八个字:冰雪聪明,澡雪情怀。特别是后面她讲的穿越系列和她的留美学子的公号,其实完全是公益性的,她甚至连什么打赏啊,网红的功能都没有,她就是用来服务社会的,所以包括她整个演讲,苏炜具体分析陈屹的胸怀是造成陈屹成功的一个前提。 苏炜说其实今天陈屹的这场演讲他可以算是非虚构写作成功的一个典范,她成功的典范有哪些特点呢?苏炜做了一点记录也做了一点分析。 “第一个是经典与畅销的关系,那天刚好我也参加了哈金的那个云讲座,哈金就讲过文学虽然是小众的,纯文学是小众的,但其实每一个作家都有一个写畅销书的梦想,但是你能不能成为畅销书,哪不一定,是的,每一个经典作家有一个成为畅销书的梦想,前提其实就要有经典化的标准,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定的经典化的那个水平,你要想达到畅销,不等于畅销书就是经典,但是能够畅销的书,一定要具备经典化的特点,那这里面有哪些特点呢?我下面做一些我自己的分析:我也借用陈屹在她的讲话里谈到的一些概念,比如说一个分子与分母的概念,这也是哈金那天的讲座的时候,我问他,我谈到哈金受到了契可夫的影响很深。然后哈金说了一句话,也跟这个词有关。他说契可夫是我们所有小说人的分母,我们都是契可夫的分子,其实一个好的非虚构写作,有一个诀窍,就是你要找到你的分母是什么,你的分母陈屹刚才讲到了,她的恩师和她的北京青年报和她这个专栏,其实是让她成功的那个前提,北京青年报那个肩膀,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它的分母。” “第二作为我们一个普通的作家,我们要成功,其实有个简单的办法找到你的写作的分母是什么?比如说哈金说契科夫是他的分母,而我自己呢,我常常讲两个人,俄罗斯作家里面屠格涅夫是我的分母,然后中国作家里面沈从文是我的分母,就所谓的分母是我把它变成了我自己的亲人,把它变成我自己的精神的源泉,把它变成我自己可以模仿、可以追随的对象。当我在以前的谈创作里面,我谈到沈从文的边城曾经怎么影响了我的写作,包括我当年在乡下的时候读屠格涅夫怎么收搜遍了乡下所有的屠格涅夫啊,故意的让他受影响,然后好像也是哈金说的一句话,哈听说你就要找到你自己的文学上的那个亲人,跟着接亲你就成功了。这也是成功的写作的一个诀窍,今天用这个题目谈到了他的角色,谈到了分子与分母,让我想到了这一点。” “第三点是问题意识和选题角度,特别是非虚构文学,你有没有好的问题意识?你能不能立体把题目立起来?前提就要有好的问题意识,你针对什么问题来来做你的非虚构写作?那好的问题意识从哪里来呢?从你有没有一个选好的选题角度,而这个提问题的选题角度,直接涉及到你的底蕴,她刚才第一个讲到那个好像叫泰格豪雅先生吧?她的第一个问题打动了那个先生,什么问题呢?她说你是经过人生的地狱的,你的人在人生地狱里你感受到的美好事实是什么?就是这个话题一下子把这个采访者给打动了,他就给她留出了最多的时间,所以你的这个选题角度能不能点到问题的痒处?点到问题的痛处?其实涉及到你整个对问题把握的底蕴,这个是陈屹刚才讲到的,我特意把它提出来。” “另外好的畅销书和好的写作其实有两类型,写作非虚构写作有些人是面对读者写作的,有些作家就是面对自己写作的,不面对读者,我就是有感而发就写,不考虑读者怎么接受,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区别,一个是读者群陈屹刚才讲的畅销书的五个要素的时候,她谈到这个问题,你要知道你要面对的是什么读者群?一般来说畅销书的写作离不开这个创造读者群落的思考,你有你想到你面对谁说话啊?刚好最近这几次的云讲座跟写作有关的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你面对谁写作?我跟好几个写作的朋友最近也在想。我自己发现我真的是面对自己在写,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写作底色的问题,你的写作底色设在哪里好?你可以设一个读者群一个小众的读者群,但是这个在写作者的意识里边,你要非常清晰啊,你的读者群和你的写作底色是什么啊,这个话题呢我就想到了她引的田长霖的那句话:be yourself做你自己!你不要在洋人面前装华人,在华人面前又装洋人,在洋人面前卖中国,在中国人面前卖洋人,其实这个是最根本的写作底色,你在写作底色中,如果离开了你自己真实的那个角色,你的写作底色是有问题的,然后你最后会丢掉你的读者群,如果面对的是一个虚假的写作,是有问题。” “非虚构写作还有两个关系,一个是要有发现的眼光,我用我的词叫发现与发见,这个见识见解的见,你发现了一个东西以后,你怎么样从里边生发出你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我发现她在对着那些牛人的时候,她其实有她自己独立的看法,有她独立的情操和独立的把握,用这个独立的把握她征服了那群牛人,最后才做成了那本书,所以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其次的,有没有真正的发现中的发见,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就就不一样了,在刚才的演讲里有几个东西是打动我的,比如说每个人都强调成功,每个人都追求成功,特别是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她刚才强调了一点企业家的成功意识,来自于他们的危机意识,她说其实成功来源于生命力的意识,而生命力的意识背后是死亡,我们今天为什么重视生命?是因为有死亡,我们重视生命只有面对死亡你才对生命力有真实的认识,她刚才讲到了好几个采访都讲过,包括讲那个塞拉利昂的故事都怎么样在穿越死亡的危机的时候,才最后获得生命的升华,她从成功意识是得益于生命力意识而最后它来自于死亡这一点的深刻,是隐藏在陈屹刚才的演讲背后的。还有一个她讲到一个东西,也打动了我,就是她讲到这个预期,她讲到了她的编辑说,你太让我们失望了,我失掉了我对你的预期,然后她怎么样超越预期,其实这个对于一个写作者、对自己有很高的预期但是还要敢于超越自己的一个陈屹,听到了这么严重的批评以后,她怎么办呢?她急着回去脚踏实地花了几个月认认真真地反省自己,认认真真地做功课,所以呢贯穿在这个上面,超越预期的背后,其实要脚踏实地、要不断的反省自己、这样就来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注意到陈屹虽然她做了这么成功,她始终的学习,她始终在让自己成长,这个学习和成长的关系贯穿着一个寓言,她其实做了这么多的好的畅销书,做了这么多好的成功的访谈,它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很牛的牛大姐,拉着一个装满牛人的牛车的牛大姐,我觉得这个是它贯穿今天讲解的一个寓言,其实今天整个故事真正落这个寓言上。她就是这个拉车的牛,我们在座的可能包括顾大姐你们都是牛人,桃花,你们都是牛人,你们今天都被坐上了陈屹的这个牛车上,她是我们的牛大姐啊!然后最后我还说一个我的结论,其实陈屹的这个讲座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其实就是英文我们常常说的怎么样from good to great,我们做一个写作者写得好,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从好到伟大,从good to great,你要给自己提这个要求,写得好还不够。要Great,要写出比好的可以称之为great的文字和文学和你的思考,而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陈吃基本上做到了,所以回到最后的根,就是她讲到的出新的、干净的,她厚德载物、冰雪聪明、澡雪情怀,雪就是最干净的,这就是我今天对陈屹的总结。”苏炜的口才真是相当的好,同样的信口开河,讲完之后,却立刻被北奥在聆听中总结出以下的几条:1,定位分子与分母的概念2,问题意识以及选题角度3,面对读者群和写作底色4发现与发见及独立见解5,脚踏实地才能超越自己6,拉着一车牛人的牛故事7,冰雪聪颖的干净写作人 以上的总结,限于篇幅,我只摘其一部分,但是苏炜的点评,具有很好的文学评论价值,故而大半尽录于此。

超越英文讲座

183 评论(14)

怀念橡皮筋

Briefing of the Second-term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2019) Hosted by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Penglai Shiyan junior high school Wang Lizhu Time is on wings! It is time for us to say goodbye. Even though we have long passed the age of shedding childish tears before we set out on a new journey, we still feel reluctant to depart from such a place that has just become accustomed to us. BFS, your hospitality, friendliness, and enthusiasm to treat us, your prominent and outstanding scholars to share with us their profound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have left a profound impression on us, which as a sweet and soft memory, will reside in us for ever. With heartfelt gratitude and appreciation, I am setting my pen to paper, to glean from the bounty harvest and count the jewels. Episode 1《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12月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张虹在北外逸夫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课堂观察与评价》的报告。她指出:课堂观察就是在课堂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展开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观察。课堂观察内容包括教师上课的方法和技巧、师生互动、师生行为、教师话语等;课堂观察目的在于评价和发展,课堂观察结果便于同行学习和研究;课堂观察方式包括结构型观摩、半结构型观摩和开放型观摩三类。她还介绍了课堂观察礼仪和课堂观察伦理方面的注意事项,为老师们下校课堂观察指明方向。 Episode 2美国中心Game on! 12月6日下午,国培班小学初中老师们乘车前往中国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大使馆内部的美国中心,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Game on!Beijing American Center Round Table英语培训项目。该中心免费对公众开放,政府官员、学者、记者、英语教学专业人士、学生及其他有兴趣了解美国的人士均可访问。美国中心是文化活动、图书馆资源和中美交流机会信息的家园。 首先由中方工作人员吴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美国中心的相关事宜。然后由外教Chad老师为我们介绍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英语游戏活动。首先Chad老师介绍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games warm up discussion, choosing the right game for your classroom, advantages of games in the classroom,benefits,when to use games ,modeling and instructions for games,sources.然后具体介绍了常用的八种游戏活动,games for today--1.three photos activities 2.find someone who 3.blackboard relay 4.who/ what am I 5.the hot seat 6.scattergories 7.blackboard crossword 8.Zap 每介绍一种游戏后,Chad老师都带领老师们进行实践,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深受老师们欢迎,老师们学得不亦乐乎。当Chad老师说他的教学部分结束时,大家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想我们的教学是不是就缺少这样的激情引趣,如果孩子们都是这样兴致盎然地学习英语,我们的英语教学定会蒸蒸日上。最后由中方的魏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中方汉办与美国大使馆合作的关键语言教师项目。 对于从未进过美国大使馆的多数老师们来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Episode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理念创新与方法变革》 核心素养需以具体的学科核心内容和学科核心活动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内容必须从分割走向整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及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Episode 4《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 张秋会,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中学英语教师,教研组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就是这样一位始终坚守在农村英语教学第一线的平凡的英语老师,在2019年12月7日下午为我们国培初中英语班进行了极不平凡的、极具感染力的专题讲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张秋会老师的讲座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系列化、常态化,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讲座主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个方面:首先,张老师用平实的语言阐释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其次,介绍文本解读的方法,分别对“what, how和why”三方面如何解读文本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介绍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路径,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以及3x3框架都做了阐释;最后,以一节阅读课为例,我们全体学员体验从文本解读到基于活动观设计教学的过程。全体学员们先进行自主阅读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学员代表发表观点。在此过程中,全体学员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并积极发言,学员代表的发言得到张老师的高度赞扬。最后,张老师利用她自己对本课的设计为学员呈现了如何利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看了张老师的设计思路,真的使我们大开眼界,心生敬佩! 三个小时的精彩讲座转眼即逝,心中充满对张老师的敬佩之情,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希望自己能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好学近乎知”,让学习真正成为习惯! Episode 5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2月8日下午,我们初中班老师聆听了来自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郝静老师做的报告《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郝静老师是北京市骨干教师。带领本区英语教师开展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在郝静老师的指令下全体老师分成六组,选组长、确定队名并队呼,为最后的实践活动做准备。第二部分,郝静老师为我们介绍什么是思维可视化; thinking map 及mind map的起源,特点; thinking map的八种类型及其具体操作方法,并补充介绍了要点图、维恩图、T形图、KWL图、鱼骨图、五感图等其他类型的可视化工具及其在教学中的使用例子。第三部分,郝静老师指导老师们结合初二阳光英语阅读绘本The man who enjoyed grumbling开展阅读圈小组合作活动。阅读之后角色分工,绘制思维导图,分享阅读,展示思维导图。活动中,郝静老师始终与老师们一起互动,引领老师们分析绘本内容,实践绘制思维导图,这种学以致用的形式深受老师们欢迎,两位老师代表做了汇报展示。最后郝静老师把她喜欢的几句话与老师们分享: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 :    一坐下来,脚踏实地    一钻进去,精益求精 一潜下去,身体力行    一做起来,率先垂范 一走出去,助长补短    一放开来,兼收并蓄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思维可视化工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相信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会更加合理地使用各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助推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Episode 6 语言测试命题方法与质量分析入门     12月8日上午8点30分,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初中英语教师齐聚一堂,在北外综合楼313教室,聆听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罗凯洲博士关于语言测试命题方法与分析的报告,罗老师以问题切入,引导各位国培学员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罗老师从语言测试的目的、构念界定、任务设计和质量分析四个方面,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这些问题,尤以高考阅读为例,首先理解主旨要义,其次理解文章结构,然后理解作者意图、观点、态度等方面分析目前高考英语考试现状,同时罗老师还收集了很多各地的不同类型的高考题分享给大家,起到防微杜渐的目的,给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以启迪。罗老师在讲课期间,不时的深入学员中间,倾听各位学员的想法。然后罗老师又把2017年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新课标的变化及方向。同时把新课标与考试结合起来,给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Episode 7下校观摩 12月9日,今天我们初中国培班50名同学乘车前往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听课,分别听了常会媛老师、王芳老师的听说课和樊萌萌老师的阅读课。三节课各具特色,三节课的设计都体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明确,体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三节课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常会媛老师讲授的是Module 10 Australia Unit 1. 用视频导入新课,干脆利落,顺利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节课上来。然后又通过two lies, two facts.这个半游戏半学习的活动,预测即将听到的听力内容,并通过语境把听力中的生词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听力,验证预测。再听第二个听力,了解有关澳大利亚的信息,并尽量用定语从句表达出来,使学生在用中习得语言。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呈现出澳大利亚的另外三个城市Melbourne, Sydney and Canberra, 运用实践语言。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拿着自己去过的地方的照片,适当运用定语从句来谈论,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一个迁移创新环节老师没有机会给我们呈现,但是已经能够充分体现常老师的英语教学活动观。王芳老师讲授的是Module 10 Spring Festival Unit 1, 从本课的设计上可以看出王老师对学情的分析与了解,她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措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技能培养、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进行培养,最后达到知识的迁移。樊萌萌讲授的是Module 8 Choosing presents. Unit 2.樊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大方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学习能力,另外樊老师还补充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找出足够的语言支撑,为语言输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在给别人赠送礼物使要考虑的诸多方面,同时在文章的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重要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礼物背后的“love”。三节课都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情的深入分析、对文本的透彻解读和对主题的合理定位。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用心领会。争取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家乡的外语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Episode 8个性化英语笔记提升学生能力 12月14日,我们共同聆听了向东方老师的巜培养学生个性化笔记习惯,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 向东方老师擅长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善于指导学生发展英语学习策略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向老师把学生的需求理论与英语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向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和做法,结合学生需求和从学生学习认知策略角度讲述了与学生“做笔记,做标记"的故事……通过科学地指导学生养成做标记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向老师要求学生坚持做标记,做笔记,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互评,达到共同提升。通过坚持做笔记,既发展了英语核心素养,也提高了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向老师的讲座始终保持着微笑,享受着教育教学带来的幸福感。 Episode 9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多元阅读教学 12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朱莹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多元阅读教学》的报告,报告分为“教学现状与困境”、“核心素养与多元阅读”、“多元阅读的示例和提示”三部分。朱老师首先从优质课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说起,刻板的教学流程、单一的缺乏逻辑连续性的活动形式、过高的语言输出、控制性太强的预设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源于我们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课程标准造成的。朱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详细地为大家解释了学生差异的归因,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同伴压力、社会价值观、父母成长经历等等,让大家了解了学困生和学优生所处的不同困境和不同需求。朱老师的讲解对每一位教师都产生了强有力的共鸣,让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深刻的意识到改变课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课堂要革命,而且要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一节课如何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的收获?朱老师结合课例为大家阐释了如何在多元阅读中激“趣”,这里的“趣”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觉得好玩,而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收益“benefit”、志趣作为“aspire”、正向激励“stimulate”、身心愉悦“enjoy”,这些教学激趣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如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落实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如何培养学生优质的思维特质。可见,脱离了学生需求,也就是脱离了教学。我们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学生需求为归宿,通过多元阅读,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适合自己特长的激励和教育,真正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Episode10英语课堂交际活动 12月15日下午聆听了北京市教育学院袁昌寰教授的“Communicative activities"的讲座,所有参训学员都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了什么是Communicative activities,为什么要开展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如何开展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一、What is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袁昌寰教授从一幅图片作为切入点,要求每位老师思考图片中的三个对话可能在生活中的哪种形式和会话中发生?老师们的答语都指向了真实的语言交际。真实的语言交际就是一定要有信息差。One person has information which another does not have, so there is a need to communicate. 不同类型的交际活动主要有:Guessing games, information gap exercises, exchang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role play. 袁教授在讲解这四种交际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所有学员也都参与了role play,不仅体验了一把做学生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才体会到了真实交际的功能。 二、Why to hav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从教学活动设计开始,教学活动的设计由Teacher centered 到Students centered,如何做到students centered呢?就一定要从学生的真实交际活动开始。 三、How to hav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1. Before activities:  Teachers should prepare for the pairwork by establish what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 should be.  Teachers should demonstrate the pairwork.  Teachers should get in the way of the vocabulary. 2. While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move quickly round the class to check that students are talking and to see when they finish. 3. After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evaluate the behaviors of the students and summarize the feedback. 一个下午在体验交际活动的学习中,我们都在收获着、反思着,也希冀在今后的教学中去践行! Summary With thousands of words in our hearts pressing to be uttered, we just can’t find time and space for them all. I have to stop here for now. To meet, to love, and then to part, Is the sad tale of many a human heart.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verse makes us sad. However, we do know that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and we have to remember the mission with which we have been sent here. We have our kids at home waiting for us to enjoy part of their precious life together. Therefore, despite all the reluctance, we have to say goodbye now. Thank you, all the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who have generously given us lectures! Thank you, all the workers who have provided excellent services, especially Miss Gao, who has earnestly stayed with us all day long, to care for these old guys! Thank you, all the fair pretty ladies and smart gentlemen, who have come here to restore your outdated young age! 这静谧的夜晚使我们意识到,悄悄确实是别离的笙箫,虽然,我们既没有夏虫的沉默,也没有沉默的康桥,但是,我们多么期望,回到我们的学校,等待我们的将是安宁和静谧,and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让我们期待一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吧! Adieu, all our friends! Adieu, BFS! 让我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4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