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兰0518
产业作者|许雄俊
编辑 |谭松
来源|一鸣网
近段时间, 一款名为《双人成形》的 游戏 几乎是引起了圈内玩家的一致好评 ,说是这几年来最好的“双人合作” 游戏 也不为过。
《双人成行》(英语:It Takes Two)是一款由雾影工作室开发,艺电以EA Originals为名发行的动作冒险平台 游戏 ,于2021年3月26日在PC、PS4、PS5、Xbox平台发行。
虽然对于很多习惯给他爱5、巫师3等几十块“低价”策略的玩家来说,198元的 游戏 售价不能说便宜,但是 以 游戏 的完成度而言,绝对是能值回票价的 。不过在购买之前,还是得先了解一下:有没有一起玩 游戏 的朋友?
该 游戏 设计师仍是约瑟夫·法尔斯(Josef Fares),2017年TGA颁奖典礼上,在介绍自己的新作《逃出生天》时,直接竖中指、爆粗口“去tm的奥斯卡”的疯狂言论也是让玩家们印象深刻。
就是这样一位个性十足的 游戏 设计师,他之前的两款 游戏 《兄弟:双子传说》《逃出生天》也是带来了很多话题性。
此次《双人成形》延续法尔斯所擅长的双人合作形式,本作不支持单人游玩,只能进行在线或本地双人分屏合作 。但这点限制条件并未影响好评的程度,除了给烂橘子平台的差评以外。
《双人成行》必须通过本地或在线模式与另一个玩家共同游玩 。每一个关卡都有自己独特的玩法,与故事和关卡的主题有关联性,你和你的朋友分别控制的两个角色,在每一个关卡中都有对应的能力,玩家必须相互配合,利用这些能力推进剧情。
《双人成形》这款 游戏 融合了平台跳跃、解密、飞行、竞速、TPS(第三人称设计)、即时制RPG等诸多元素。 你能在《双人成形》里看到很多经典 游戏 的影子。
比如说,在“布谷鸟钟-时间之门”章节中,一间神秘的房子内的瓦罐就给很多老玩家带来熟悉的味道,这不是时之笛里城门内的门卫房间嘛,还是可以砸罐子,可以收获卢比。而且,这个房间砸罐子所对应的奖杯成就的名称就是「三角力量」。
除了塞尔达以外,马车系列中的经典彩虹赛道也出现在了 游戏 中。
对于老玩家来说,这些带着熟悉味道的“彩蛋”让人不禁会心一笑。不过值得吐槽的是,虽然这些“彩蛋”可以看出设计师对老任的致敬,不过 游戏 发行倒是只有任天堂平台“独不占”(无switch版本),估计switch的机能不好优化吧。
关于《双人成形》的优秀之处,很多人说得够多了,这里也没必要再一一复述。今天 主要是想谈谈“双人合作”这一 游戏 模式。
双人合作类 游戏 的高潮会二次袭来吗?
双人合作类 游戏 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马里奥和路易吉这俩红绿帽子兄弟的联合闯关模式更是典型代表了。
在梅祖拉的假面时,卡菲事件里有一个关卡也需要双人合作才能过关,虽然是一人控制多个角色。在 近几年,老任也推出过《马里奥派对》这样的多人聚会类 游戏 。野炊续作也会有双人模式,青沼会给玩家们带来什么样的体验也是让人拭目以待。
除了老任以外, 近几年也有《战斗方块剧场》《胡闹厨房》等经典双人合作类 游戏 。
作为一款双人合作类 游戏 ,这次的《双人成形》也是自带一定的“分手”属性。不过说起分手属性,最有名的自然还是以“分手厨房”而闻名的《胡闹厨房》系列。
如果说《双人成形》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多样性关卡设计,分手厨房的 游戏 机制就主要是考验双人合作的任务分配上面了 , 游戏 机制其实还是挺单纯的:玩家通过多人合作,控制 游戏 角色挑战各种厨房里的机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客人的点单,烹饪菜品进行交付。
但是,就算 游戏 一直围绕厨房这样一个小场景,乐趣还是十足的,毕竟多人合作类 游戏 的一大乐趣就是来自于“跟朋友一起玩”这一点。
截至18年4月,《胡闹厨房》的Switch版本(17年7月登陆Switch平台)销量就超过了50万套,几乎是多人合作类 游戏 的必备款之一。按照SteamSpy的统计,Steam版本销量也已经达到100万套(18年数据),在圈内也是饱受好评,也获得多个独立 游戏 奖项的提名和获奖。
所以有个问题来了: 在这些优质多人合作 游戏 的催化下, 游戏 行业会掀起一波多人 游戏 模式的高潮吗?
关卡太难设计,益智教育也是一个方向
相比日本、欧美几十年下来的 游戏 工业积累,要对国内 游戏 行业说“你们也给弄出这样的关卡来”,这就未免太“假大空”了, 以国内的 游戏 工业水准而言,脚踏实地才是逐步提高 游戏 水准的唯一途径。
在关卡设计上, 游戏 从业者也清楚哪些经典 游戏 的经典关卡值得学习,《双人成形》设计师法尔斯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提到, 任天堂 游戏 的 游戏 性很强,容易上手,有很多启发。
除了关卡设计以外,双人合作模式的“社交性”这一点也是值得二次挖掘的 ,毕竟国内手游的 游戏 性匮乏程度可是被部分玩家直接吐槽成“社交工具而已”。再加上国内QQ、微信这几大即时通讯工具和玩家数量这一人口红利,不把“多人合作”这一模式利用起未免太可惜了。
当然, 像是《穿越火线》《荒野行动》这样的设计类 游戏 也是多人竞技类 游戏 的一种。不过,除了FPS、TPS以外,多人合作类 游戏 的模式还有很多 。
比如说,教育类。 作为轻松休闲类 游戏 的一大类别,益智类 游戏 在手机 游戏 市场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不过,说起益智类 游戏 ,第一个想起的倒是switch上那款叫做《脑锻炼》的 游戏 。
当初switch还没有港区时,注册的是日区账号,在eshop 游戏 销量榜单上经常看到这款 游戏 , 游戏 中也有“比眼力”的双人模式,简单的乐趣 。
如果把教育性融合进 游戏 中,以 游戏 的形式体验动脑的乐趣 ,同时还能拉近跟小孩的距离,而不至于让小孩沉浸在短视频、氪金 游戏 等负面信息内容中, 也可以减少家长这一群体对 游戏 的误解。
把家庭性、教育性(尤其是K12这一块)利用起来,背后的消费力和商业机制是相当高的。比如说有多少女孩子为了健身环、动森买了switch啊。
对于玩家们在专心玩 游戏 时容易忽略周围人的问题,多人 游戏 模式也给出了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 :把女朋友、家人也拉进来一起玩 游戏 就行了。
不过,玩 游戏 的时候到底是「拉近距离」还是「引发争吵」,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