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希尔
1.严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 学、政治 学、政治经济 学、哲 学和自然科 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2.曹靖华
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3.梁实秋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4.杨宪益
杨宪益,祖籍淮安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5.朱生豪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1936年春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为便于中国读者阅读,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辗转流徙,贫病交加,仍坚持翻译,先后译有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后因劳累过度患肺病早逝。他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拓展资料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和视频翻译。其中,在甲语和乙语中,“翻”是指的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的文字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
走错雨山
当代美国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
伯顿 · 沃森(Burton Watson,中文名:华兹生),
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葛浩文),
道格拉斯 · 罗宾逊(Douglas Robinson),
庞德(Ezra Pound,1885-1972),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
弗兰克 · 斯图尔特(Frank Stewart),
倪豪士(WilliamH.Nienhauser,Jr.)
注:请提问者及时采纳!
luck周哥周叔
庄延龄、翟理斯、克莱默·宾、丁韪良、庞德、洛威尔、阿瑟·戴维·韦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国外汉学家,他们热衷于中国文化的西方汉学家在从事唐诗英译西传的工作。
唐诗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同时作为世界文学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英译西传的道路满布荆棘,这其间有语言的障碍、中英诗体之异、中西文化因子的相互抵牾等现实存在的问题。
阿瑟·戴维·韦利(Arthur David Waley)是英国汉学界继翟理斯之后又一位汉学研究的专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和日本古代典籍的研究与翻译,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
韦利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时间上从先秦两汉历六朝唐宋直至清代,文类上则从诗词歌赋直到小说和历史叙事,包括了除戏曲之外的几乎所有中国文体”。
韦利翻译的四十种中日文化名著以及撰写的上百篇文章中,有关中国古诗的占绝大多数,其出版的有关唐诗英译的书籍有:《中国诗选》、《汉诗170首》、《中文译作续集》、《诗人李白》、《庙歌及其他》、《英译中国诗》、《译自中国文》、《中国古诗集》《白居易的生平与时代》、《李白的诗歌与生平》等。
扩展资料
1914年,庞德在整理费诺罗萨笔记的基础上,译出了一本半翻译半创作的中国诗集《神州集》。
英国学者马道克特·福特评论:“《神州集》是英语写成的最美的书。”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Light rain is on the light dust,
The willows of the inn-yard,
Will be going greener and greener,
But you, Sir, had better take wine ere your departure.
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ou,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 of Go.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阿瑟·戴维·韦利的作品
lula不是luna
1.汤永宽 :曾翻译卡夫卡的《城堡》、艾略特的《情歌·荒原·四重奏》、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泰戈尔的《游思集》等多 部国外文学名著 2.周煦良 :译著《神秘的宇宙》、《希罗普郡少年》、《水孩子》、 3.梅绍武 主要翻译作品有:卡伊·莫尔的长篇小说《一个匈牙利富豪》 , 《鲍狄埃诗选》(与张英伦等合译),弗·纳博科夫《普宁》、《微暗的火》,阿瑟·米勒《萨拉姆的女巫》、达希尔·哈米特《瘦子》(与屠珍合译),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精选》(与屠珍合译)等。 4.曹明伦:译著《爱伦·坡集》《威拉·凯瑟集》《弗罗斯特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维纳丝与阿多尼》《斯宾塞十四行诗集·小爱神》
长虹饮练
把中文诗歌翻译成英语的翻译家有:埃兹拉•庞德、爱德华•哈珀•帕克、阿瑟•戴维•韦利、翟理斯等。
以较为典型的庞德为例,他是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一生完成诗作、论文集、翻译文集70多部,成为英美现代诗歌的一座里程碑。这位引领20世纪英美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伟大旗手与中国诗学有着不解之缘。从发动意象派诗歌运动之时起,他就开始受到中国传统诗论的影响。
1915年庞德发表了他根据东方学者芬诺洛萨(Fenollosa)的遗稿而译成的中国古诗英译本《中国》(Cathay)。《中国》也被称为《华夏》或《神州集》,
1914年,庞德在整理费诺罗萨笔记的基础上,译出了一本半翻译半创作的中国诗集《神州集》。英国学者马道克特•福特评论:“《神州集》是英语写成的最美的书。”
扩展资料:
在《中国》中,有一首代表性诗歌《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SONG OF THE BOWMAN OF SHU
Here we are, picking the first fern-shoots
And saying: When shall we get back to our country?
Here we are because we have the Ken-nin for our foemen,
We have no comfort because of these Mongols.
We grub the soft fern-shoots,
When anyone says "Return," the others are full of sorrow.
Sorrowful minds, sorrow is strong,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defense is not yet made sure, no one can let his friend return
We grub the old fern-stalks.
We say: Will we be let to go back in October?
There is no ease in royal affairs, we have no comfort.
Our sorrow is bitter, but we would not return to our country.
What flower has come into blossom?
Whose chariot? The General's.
Horses, his horses even, are tired. They were strong.
We have no rest, three battles a month.
By heaven, his horses are tired.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埃兹拉·庞德
沙发里的土豆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1.杨绛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1]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2.严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 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3.林纾(shū)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4.梁实秋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5.草婴
草婴,原名盛峻峰,俄罗斯文学翻译家,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镇海。南通农学院肄业。他是我国第一位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还曾翻译过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后来草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工作,这一壮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