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锅盖盖好
多交流,多结交外国友人。英语本来就是一种语言,用于交流和沟通,学习语言就是要运用,提高的最好方法就是说。一定要抓住每一个说英语的机会。如果你身边有英语很好的人,可以多和他们交流,也可以参加英语俱乐部。但是尽量在沟通的过程中,少用母语。另外也要多看英语节目,多听英语广播,多给自己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糊涂妞呀
我觉得可以看全英文的书,回想起半年前,兴冲冲的买了本原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几乎每行字都有几个认不得的单词,查词典的时间远多于目光停留在书本上的时间,二三十分钟才能看完一页纸,那种感觉几乎就是煎熬。阅读英文文章有助于培养语感,但是文章的单词量只能微微高于自己的词汇量。如果单词量太大,就会出现之前的情况;如果单词量太小,阅读的效果便不是太明显。在这儿推荐床头灯系列。三千词汇量、五千词汇量、六千词汇量的都有,大多是改编的英文名著。所以几本书看完也能跟妹子们装装×自己看过哪些哪些外国名著,一举两得哈哈。
会飞的小马123
我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朋友,都是在中国长大,但至今我还没看到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说的一样好的,有很多人汉语说的确实比本民族语言好,那只是因为汉语是他的母语,而本民族语言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罢了。有些人由于十几二十年不说母语,母语词汇量已经严重退化了,但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仍然能发现他们母语的语法逻辑在支撑他的表达方式(即使在说汉语的时候)。我们那也有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和汉族混居(大概有2百年),当地人的语言中大量渗透了汉语,甚至一句话中有1/3是汉语。但是,他们的汉语水平好吗,也不见得,他们还是习惯运用自己语言逻辑表达,只是把其中的部分单词换成了汉语而已。所以你跟他们讲汉语,他们反而听不太懂了。还有些人母语长期仅限于口语表达,而工作、写报告等都用汉语,从而认为自己汉语水平比母语好。
yangguangsnow
如果你是成年人的话,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英语要想完全达到母语水平,基本不太可能,可以无限接近但是不能达到更不可能超过。英语的重要性我想是不言而喻的,从中考高考的占分来看,英语的地位等同于语文和数学,并列称为三大主课;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信息都是英语撰写而成的,所以英语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了英语,就相当于掌握了全世界的知识宝库。
虽然对成人而言,要想是英语达到母语水平不太可能,但是还是可以使得英语接近于母语水平的,应该怎样学习英语呢?
1.首先当然是要创造学习的环境,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习,毕竟语言的学习最为重要的就是环境和时间
首先说环境,如果有可能,你去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呆上那么一年半载,相信你的英语水平一定会突飞猛进,至少普通的对话是没有问题了,这便是环境的影响。
当然这样的环境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多看看英语原声电影,电视剧,每天早晚听一听英语播报,歌曲什么的,保证自己能够接触到最纯正的发音。
其次是时间,语言的学习最是需要时间,单词,语法,句型都需要记住,没有一定的积累,语言就像是空中楼阁,也许你能鹦鹉学舌说上几句,但是真正用起来就会捉襟见肘。
学习英语也不能闭门造车,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一定要尝试找一些外国人对话,比如去教堂,咖啡厅等地方,碰到外国人上去打个招呼,说上几句。
2.学习英语,一定不能是“哑巴”英语,要从开口说英语开始。
全世界所有的语言都是起源于话语,所以说是第一位的,学习英语的四个过程:说->读->写->听,应该先从说开始。
英语所谓口语练习第一是闭门阶段,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学英语的第一步就是simply to talk to yourself, 自己和自己说话,营造一个说英语的环境。
第二是开门交流,还记得李阳的“疯狂英语”吗?“若想学好英语,首先就是不要脸;今日不要脸,他日更有脸”当然,这话有点绝对,但是也不无道理。我们有很多人书面英语还不错,看书写文章都行,唯独一开口就完蛋了,磕磕巴巴,就是因为口语练习太少。怕丢人。所以看到外国人能大胆开口是第一步,也许可能词不达意,语法错误,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就像外国人学汉语一样,不也是笑话百出?我们也不会因此就笑话他们。
3.重复练习,过度学习
学习英语不能浅尝辄止,而是需要不断重复甚至需要过度学习。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只能通过重复学习,过度学习来加深印象。
不管你在学习什么领域,过度学习的这种过程也就是重复练习都会给大家深远的影响和好处,它可以提升我们持久的学习力还有记忆力,使我们的表现越来越优异。重复练习可以使我们脱胎换骨。
爱美食的NANA
英语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孩子从小都可能接触到的语言,英语也作为一门学科贯穿着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很多家长也非常关注孩子学习英语的情况,然而在学习英语过程当中,英语口语的学习在很多人眼中都是被认为最为困难的,很多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让自己的英语口语达到母语水平,但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学习,这次我就和大家讲一下该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才能达到母语水平。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英语思维,意思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将英语当作一门学科去学习,而是应该将英语当作一种工具去应用。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多使用英语口语,把英语口语当作一种生活当中的工具,思考问题或者与人交流的时候自主地去使用这种工具,长期以往,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熟练与运用这种工具,这样子我们的英语口语就会越来越好。
想要让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达到母语的标准,仅仅是多说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用耳朵听。为什么很多人被送到国外一段时间之后英语口语就会变得非常得好?答案是因为这些人在国外生活的时候不仅仅天天运用英语口语说话,而且这些人每天听到的都是英语。我们想要自己的英语口语提高的话那么就一定要多听点英文歌或者多看点英文电影,这样子长期坚持下来,英语口语也会越来越棒。
综上所述,我们想要自己的英语口语达到母语的水平,就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英语思维,把英语当作一种生活当中的工具,多听多说,这样子我们的英语口语就会越来越好。
岁月若如世
在广外的四年间,基本上每天早起去小树林读、背、复述英语,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学校还有长达一半课时的英语课,与专业课并驾齐驱。自己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英语,大量的阅读,每天睡前和起床后的十分钟背单词。之后六级上了600分,四六级口语考试A+等级,大四时如愿以偿拿到了英语专八证书。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励志故事,那可能要失望了。到香港读研和工作,很多次在地铁里听到国际学校的孩子们用英语聊天,很多时候接触英语国家客户与合作方。这个时候,对英语的自信,基本上破灭了。我深深地意识到,如果不是以英语为母语,不生活在英语环境之中,永远没有办法以英语思维来说英语。这个事实可能让人沮丧。别说英语了,以广东话为例,我在湖南出生和成长,14岁来到广东,按道理广东话是可以说得很好的,但即便解决了发音问题,我也很难以广东话的思维来思考,日常生活用语,或者开会什么的都没问题,但跟香港男生聊足球或者聊一些本地新闻,不可能如讲母语时那般流畅。到后来,我发现湖南话(湘潭话)也有时说着说着不知道某个词该如何发音,我感觉大脑很神奇,她可以输入无尽的信息和知识,但平时不用的话,调动机制(反射)可能就比较薄弱,不如每天使用的语言那般敏感。这是我切身感受,愿能提供帮助。
小布丁儿0126
其实很简单:很很下苦功并满足下列几个要求或条件就能媲美英美人。1、具备几W高级词汇(包括单词词组谚语俚语及各学科常用专业词汇等);2、精通高级语法;3、精通5类基本句型及其造句规则,能正确自创复合句型并熟悉老外惯用句型(老外经常用来说话和写作的句型);4、长期视听各挡BBC、VOA、CNN等老外电台电视台节目和英美剧、电影;5、长期阅读老外报刊杂志;6、经常与英美人交流深层次议题(目的是练习高级词汇语法和句型的准确运用);7、长期坚持英语写作。如能做到以上这几点,几年下来自然而然就能用英语思维逻辑,甚至还能超越老外的母语水平,唯一缺点accent差点(老外会问你:Where were you 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