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经典65
《看见》(柴静)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看见
作者:柴静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1
页数:405
内容简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作者简介:
柴静,山西临汾人,1976年出生。曾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主持“夜色温柔”,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时空连线”“新闻调查”“24小时”“面对面”等栏目担任主持人与记者。现为央视一套专题节目《看见》主持人。
青帝织锦
柴静看见Jing Chai saw ……saw 英[sɔ:] 美[sɔ] n. 锯; 谚语,格言; vt. 往复移动; 锯成; 用锯; 拉锯; v. 看见( see的过去式); 观看; 领会; 考虑; [例句]He escaped by sawing through the bars of his cell[其他] 原型: see 第三人称单数:saws 复数:saws 现在分词:sawing过去式:sawed 过去分词:sawn
我不是小痴
“到底什么时候有电啊?20点说两小时后有,22点说两小时后有,到底什么时候有,要人等到什么时候啊?”学校已经停电了一整天,对面楼有女生如此大喊道。 我们宿舍的人也算淡定了。听听歌,刷刷朋友圈,抱怨几句,调侃一下这学校。最后,我们决定在有电有热水以前,就坐下来看看书,学学习吧。毕竟,学习这件事在什么时候都没有错的。于是,我一边闷热烦躁抖着腿赶蚊子,一边借着充电宝给光管带去的可能随时熄灭的光下,打开了柴静的《看见》。 我还没读完,不过在这昏暗的夜里,我被已读到的内容深深打动。 非典,一场带走很多人生命的恶战。我对它却没什么印象,大概那是年纪尚小,不懂事。记忆中,它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让我们这一届原本要去的军训取消了,以至于到后来的初中我们的军训强度是别人的两倍。像跟我一同经历过的朋友一样,我抱怨过,因为它让我们受苦受累。 但我却不知道原来有一批医护人员不戴任何防感染的手套和服装把病人一个个转移到安全区域。不知道原来有一对父母把治疗床位留给了自己感染非典的儿子,最后儿子得救,可是他们却双亡了。不知道原来有一个宿舍的女生因为感染被隔离,当中有人连回家的车票都买好了,却也不能归家。不知道有几个不怕死的人,在护士给消毒后还是死了。不知道有一群豁出性命的新闻调查记者奋斗在一线,从非典开始直至非典结束。 以下是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句子。 “天塌地垮,人只能依靠人。” “像是《卡桑德拉大桥》里头的感觉,火车正往危险的地方开,车里的人耳边咣咣响——外面有人正把窗户钉死。” “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瞬间我认识到,只有在真正的大灾难面前,人才更懂人,才更懂生命与珍惜。真正的惨白是真正绝望的人的脸上才有的,那是因为他们都不能活了。当连想看春天的榆树开花都成了一种未能实现的愿望,当连走过都会对破房子多看一眼,我知道了 真正的抱怨在生命不再时都是说不出口的 。 “啊~学校最新通知,今晚到24点过后都不能通电了。”舍友的声音把我从感动中拉回。“我想洗头啊,可是我又不想洗冷水!”另一个舍友说到。“我手机也要没电了。”又一个舍友说到。“既然都这样了,那我们还是趁手机还有电,开个闪光灯洗个冷水澡,就睡吧。”我说。 没办法,我们最后都洗了冷水澡,躺床上。“好热,我睡不着……”舍友开口说道。我没说话,看了下朋友圈。有个朋友吐槽学校,说这么停电什么的,要对这学校一生黑。我以前可能也会这样抱怨,可是今天却异常平静,甚至觉得这位朋友说得太决绝了。但我也没评论她。 “我觉得我都没脾气了,以前停水停电我一定会哀声连连,今天我居然默默承受这一切,你们没发现吗?”我隔壁床舍友突然说到。“我也觉得。”我回到。 突然想起我刚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段。“ 我原来以为这一辈子,就是每天想着怎么把一个问题问好,把衣服穿对,每天走过熟悉又局促的街道,就这么到死,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 。”是的,我也曾经以为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把衣服穿对,每天走过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校道,就是这样度过一天天的。可是却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有让人想不到的灾难来临,可能是小如眼前的停电,大如威胁全人类的非典。而我们都应该更从容地去面对,以一种还 活着就得好好活 的姿态。 正如柴静所说,“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大困难面前,人可以顽强面对。小困难面前就更应该直面不畏了。人因此伟大而战无不胜,生命也因此更有深度和广度。 也像Imagine Dragons用英文唱的“这一次我不会就这么跑开,直到你展示于我生活的本质。” 最后,我们那天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抱怨一天不来电,而是安静入睡,为手机保留一点明天还能响闹钟的电。 最后,在我们睡过去的深夜某一刻来电了。我们也没有醒。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只是我更深地懂得了活着就活着,并且爱上了一位才女新闻报道人的文字,也很幸运在一个停电的夜里读到,我还会继续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