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76

骑猪去看海AA
首页 > 英语培训 > 并发症英文缩写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添喜lucklily

已采纳

根据急性胰腺炎(AP)诊断标准[1],对28例重症胰腺炎(AP)患者进行PN、EN分期营养支持,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29~68岁,平均46岁。28例均经外科手术,如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胰周引流,胆道探查和减压胆道“T”管引流,营养性空肠造瘘等。 营养支持方法 (1)PN输液途径:28例均行PN3~13天,平均8天。其中24例选用周围静脉途径,仅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2)PN总热卡及营养底物:AP患者能量消耗高于正常人20%~50%[2]。据Harris-Bendict公式计算,每日耗能达2 000~2 500 Kcal,但作为分期营养支持的PN,实际上起补充作用。因此,每日供给约2 000 Kcal即可。选用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作为营养底物,每日供氮约9.4~14.1 g,相当于7%Vamin 1 000~1 500 ml。按照代谢支持的概念原则,每日输入葡萄糖约200 g,并以6~8 g∶1 U的比例给予外源性胰岛素。(3)EN的输入:本组患者术中在病人空肠上段距Triez韧带20 cm处施行空肠造瘘,准备行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2天开始PN,待病情稳定,胃肠功能恢复,即过渡至EN,本组28例从空肠造瘘管输入EN,配方中每2 500 ml供能3 010 Kcal。

并发症英文缩写

90 评论(14)

许清池79

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保护好自己的肺,从而自己才可以正常的呼吸,但是现在却有一些人患上了慢阻肺这个疾病,从而也就让自己的呼吸系统受到很大的伤害,那么慢阻肺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呢?1、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并发于阻塞性肺气肿者并不少见,多因胸膜下肺大皰破裂,空气泄入胸膜腔所致。若患者基础肺功能较差,气胸为 张力性,即使气体量不多,临床表现也较重,必须积极抢救不可掉以轻心。肺气肿患者肺野透亮度较高,且常有肺大皰存在,体征不够典型, 给局限性气胸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2、呼吸衰竭阻塞性肺气肿往往呼吸功能严重受损,在某些诱因如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干结潴留、不适当氧疗、应用静脉剂过量、外科手术等 的影响下。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可诱发呼吸衰竭。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床破坏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心功能代偿期,并无右心衰 竭表现。当呼吸系病变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气恶化时,肺动脉压显著增高,心脏负荷加重,加上心肌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可诱发右心衰竭 。4、胃溃疡尸检证实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约有18%~30%并发胃溃疡。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5、睡眠呼吸障碍正常人睡眠中通气可以稍有降低,而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睡眠时通气降低较为明显。尤其是患者清醒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已经 低达8.00kPa(60mmHg)左右时,睡眠中进一步降低,就更为危险。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可出现心律紊乱和肺动脉高压等。任何人都要去重视慢阻肺,并且当一个人成为慢阻肺患者之后,首先就要去想尽办法保护好自己的肺部,其次就应该认认真真的接受治疗,那样才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也才可以让自己早日摆脱慢阻肺。

199 评论(10)

刺xin的刺刺儿

1、PN全称parenteralnutrition,中文译为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TPN)。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2、PN全称enternal nutrition,中文译为胃肠内营养,是指因疾病或创伤、手术致胃肠功能障碍、功能衰竭、肠瘘、短肠综合症,致使饮食不能被摄取、消化、吸收,从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经胃肠道内置管喂以特别营养素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胃肠内营养支持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道方面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都能被及时纠正处理,其中以恶心、呕吐和腹泻为最常见。

扩展资料:

肠外营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预期使用肠外营养的时间、护理的环境(住院与否)以及原发疾病的性质等因素。整理住院病人最常选择短暂的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穿刺插管;非住院环境的长期治疗病人,以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置管,或植入皮下的输液盒最为常用。

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适应证: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H2O者;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

优缺点: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机械、感染),且容易早期发现静脉炎的发生。缺点是输液渗透压不能过高,需反复穿刺,易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长期使用。

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

适应证: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H2O者。

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

优缺点: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易于活动和护理,主要并发症是气胸。经颈内静脉置管使转颈活动和贴敷料稍受限,局部血肿、动脉损伤及置管感染并发症稍多。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贵要静脉较头静脉宽、易置入,可避免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但增加了血栓性静脉炎和插管错位发生率及操作难度。不宜采用的肠外营养途径为颈外静脉及股静脉,前者的置管错位率高,后者的感染性并发症高。

3、经中心静脉置管皮下埋置导管输液(Catherter-Port)。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肠外营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胃肠内营养

282 评论(11)

我还是杰

英文缩写“MDS”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

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

扩展资料:

多数MDS病例以进行性的骨髓衰竭为特征,并最终都会发展成为AML,但是不同亚型转白率也不同,某些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是相对惰性的,病程较长,转白率很低。

在MDS定义明确后,诊断和分型中主要难点在那些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不增多病例上,尤其当病态造血不显著时;或与营养缺乏、化学药物、中毒、造血生长因子、炎症及感染继发的病态造血鉴别;

以及骨髓低增生或伴随纤维化等情况,不能获得足够细胞分析可能的疾病过程。低增生性MDS及MDS伴骨髓纤维化诊断常常很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294 评论(13)

爱旅游的小M

潜在并发症Potential complications潜在并发症Potential complications

235 评论(8)

你怎么都注册了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339 评论(14)

玲珑金月

你好,MDS即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引起造血功能异常,治疗上主要是减少因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0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