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的猫g
2000年之后至今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命名工作由西北太平洋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英文缩写:RSMC)——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以下简称“日本气象厅”)负责。
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国际编号。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
扩展资料
台风的命名,多用“温柔”的名字,以期待台风带来的伤害能小些,但是世界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于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
或者是以名称本身因素而退役的,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这就是除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
冰雨茗香
2015年1-9号台风名称如下: 2015年第1号台风米克拉,英文名Megkhla,编号1501;2015年第2号台风海高斯,英文名Molave,编号1502;2015年第3号台风巴威,英文名Bavi,编号1503; 2015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英文名Maysak,编号1504; 2015年第5号台风海神,英文名Haishen,编号1505; 2015年第6号台风红霞,英文名Noul,编号1506; 2015年第7号台风白海豚,英文名Dolphin,编号1507; 2015年第8号台风鲸鱼,英文名Kujira,编号1508; 2015年第9号台风灿鸿,英文名Chan-hom,编号1509。
乱世you佳人
发源于中国,在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台风”这个名字是在明末清初。南朝刘宋、沈怀远著的《南越志》中有写:“飓者,具四方之风也。《福建省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常骤发,台则有渐。飓或瞬发倏止,台则连日夜或数日而止。大约正二三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当时台湾及东南亚就已经有西方殖民生活,将外文词typhoon带到了台湾,音译“台风”传至中国。此外,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认为英文的typhoon是中文“台风”的音译。而之所以叫“台风”是因为大陆人看到登陆的台风都来自于台湾方向,于是就称台风。至于说现在为什么不叫飓风,那是因为20世纪中国参照国际标准规范命名。
小妖精87623
台风typhoon。
例句:
1、它称这次台风为韩国多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It has called the typhoon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 in South Korea in many years.
2、台风横扫日本中部大部分地区,留下死亡的足迹和满目疮痍。
The typhoon has left a trail of death and destruction across much of central Japan.
3、那一地区的所有建筑都已加固,以抵御台风侵袭。
All buildings in that area have been reinforced to withstand typhoons.
4、台风侵袭沿海地区。
The typhoon hit the coastal areas.
5、台风后一片混乱。
The typhoon left chaos behind it.
吃货201510
台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气象学名词,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关于台风的名字起源,根据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的记叙,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台风,只不过一般将其统称为飓风,直到明清时期开始才开始出现台风的称呼。
实际上台风和飓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名词,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一种热带气旋,但是因为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
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称作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如果在南半球,就叫作旋风。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
台风的英文是“typhoon”,而这一单词可以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等多国语言背景,该词最早起源于希腊单词typhoon,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后又被借入到阿拉伯语之中。
阿拉伯语传入印度之后,又变成了阿拉伯语的衍生单词,之后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
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