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3

Yuan圆圆圆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汉翻译技巧英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全全英英

已采纳

词义选择: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多义的,翻译时必须选择正确的词义。词义选择的方法有三:根据上下文和词的搭配选择、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词义转换:在理解英文词汇的原始意义基础上,翻译时可根据汉语的习惯按引伸义译出;或用反义词语译出,即所谓的正文反译、反文正译。 扩展资料 词类转换:英语中很多由动词转化而成的名词、以及动名词、非谓语动词等,汉译时可将它们转换成动词。补词:是指原文已有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直接表达,译文中需将这些含义补充进去,这样才更通顺易读,如:英语中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而译成汉语时可酌情增加。省略:是指原文中某些词在译文中省略不译,只要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如:上面讲的汉语“量词”,译成英语时则可以省略;又如:英语中大量使用物主代词而汉语中往往省略不用。并列与重复:英语在表达重复含义的.并列结构中常采用共享、替代、转换等形式来避免重复,而汉语却常常有意重复表达以加强文字的力度,如:英语的物主代词替代前面的名词,短语动词只重复介词而省略主动词,汉译时可考虑重复表达。

英汉翻译技巧英文

195 评论(10)

薇枫1988

增词法 在翻译段落时,为了能充分的表达原文含义,以求达意,翻译时有必要增加词语来使英文的表达更加顺畅。

212 评论(12)

king独秀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 方法 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

一、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 思维方式 、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 句子 ,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二、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 标语 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三、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 短语 。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四、拆句法和合并法: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这样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语语序,顺译全句,顺应现代汉语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的句法修辞原则。

五、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

六、倒置法: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 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

七、包孕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英译汉。所谓包孕是指在把英语长句译成汉语时,把英语后置成分按照汉语的正常语序放在中心词之前,使修饰成分在汉语句中形成前置包孕。但修饰成分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拖沓或造成汉语句子成分在连接上的纠葛。

八、插入法:指把难以处理的句子成分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插入译句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笔译中。偶尔也用于口译中,即用同位语、插入语或定语从句来处理一些解释性成分。

九、重组法:指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和更符合汉语叙事论理的习惯,在捋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形式,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十、综合法:是指单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着眼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同时使用转换法、倒置法、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等多种翻译技巧的方法。

如何 学习英语 翻译

一、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跨 文化 信息传递活动,其本质是信息传递。从形式上看,翻译活动的确需要涉及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在实质上,在翻译活动的过程中,两种语言文字本身的表现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译者是信息传递者,其所从事的活动绝不是简单、机械的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对应转换,而是借助语言这个信息载体的转换而进行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活动。

译者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背景的两种语言及其使用者。那么,我们这里所说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活动,就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原语解读作者寄载于原文的各种信息,并通过译语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也就是译者借助两种语言作为信息载体,把原语作者明确表达的和隐含其中的消息、思想、观点、意志、情感等各种信息传递给译语读者。

这个活动涉及三个主体:原语作者、原语读者/译者、译语读者(这里的原语作者、原语读者/译者、译语读者也分别指原语说话人、原语受话人/译者、译语受话人,以后不再赘述)。首先,原语作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将自己头脑中产生的信息,以符合原语文化传统规约的表达模式寄载于原语文字(有人认为,从广义上讲,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翻译过程);第二,译者作为特殊的原语读者,即信息接收者,通过原语载体获取原语作者传递的信息;第三,译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将其从原文获取的信息以符合译语文化传统规约的表达模式寄载于译语文字;最后,译语读者通过译语载体获取原语作者传递的信息。

可以看出,翻译活动始终是围绕着跨文化信息传递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要想学好英语翻译,了解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认识自己在翻译这个跨文化信息传递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翻译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译者通过原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译语传递信息的能力。译者必须在充分而准确地理解并获取原文所承载的显性信息和各种隐性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用译语将原语作者意欲表达的各种信息比较完整或曰忠实地传递给译语读者。虽然绝对意义上的“完整”或“忠实”往往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尽可能减少信息衰减,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冗余,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般说来,原文作者在将信息寄载于原语文字时,总是会预设其确定的读者对象能够根据各种共有的知识和 经验 ,推理明了其意欲传递的信息,包括语言文字本身体现出的表层的显性信息和伴随的隐形信息。因此,译者作为一名特殊的读者,要想比较充分而准确地获取原文承载的各种信息,就应当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发挥相应的推理能力。

译者在将其从原语获取的各种信息寄载于译语时,需仔细分析两种语言载体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避免受到两种语言文字表现形式本身的束缚,应根据具体情况,以信息传递为中心,在译文里对各种信息的比重进行恰当的调整,以便按照符合译语文化传统规约的表达方式,来确定译文中比较恰当的文字表现形式,来安排译文信息层次的顺序,使读者能够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能够比较充分而准确地获取原文作者意欲表达的信息。

三、作为一名译者,应当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翻译意识。也就是说,译者应当在了解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熟悉翻译涉及到的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机制的基本特征及本质性差异的前提下,通过翻译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去体会翻译,认识翻译,提高自己作为译者的自觉意识,从而在翻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可以怎么做,为什么可以这么做。

英语翻译学习技巧

一. 翻译的技巧

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简单地说,基本功扎实就是技巧。

二. 翻译中最重要的项目

语法、词汇和专业知识。语法是最重要的,初中和高中学到的核心的东西其实就是语法。如果语法不好,和老外交流可能会很顺畅,但是做翻译不行,翻译不仅要求能让读者明白意思,而且要专业,英孚英语这个必不可少。

三. 翻译中的语法

语法就是公式。为什么很多译员朋友喜欢做汉译英而不喜欢做英译汉?就是因为汉译英的有公式可套,英译汉的没有公式可套。

四. 评价一份稿件的翻译质量

1.符合逻辑;2.没有语法错误;3.专业知识无错误。做到了这三点,一篇译稿的质量就保证住了,如果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强,文采飞扬,行云流水,那当然就最好不过了。

五.做到译文顺畅的方法

采取意译。有些译文读起来晦涩难懂,但参照原文却又找不出什么错误,这就是直译较多的缘故。直译会让人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译稿,用行话说这叫翻译痕迹太重。

英语翻译的十大技巧相关 文章 :

★ 英语翻译中常用的十种技巧大盘点

★ 英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 学好英语的十大建议和方法

★ 英语背诵十大技巧

★ 切记:英语翻译的十大误区

★ 学好英语的八大技巧

★ 英语翻译技巧拆句与合句

★ 提高英语翻译的方法

★ 学好英语的方法与技巧

★ 10大优秀英语作文写作技巧,请收藏!

350 评论(15)

淡淡默默淡淡

写在前面:关于中翻英和英翻中哪个更难的问题? 个人觉得中翻英相对简单,英翻中更难。 中翻英时,首先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文,其次最不济翻译英文时可以从写作的高度来译。而英翻中比较难,首先你要理解英文的话里话外,包括一些背景人物地名等,很多定语从句和代词也要找到精确对应,尤其很多英文句子特别长,找到主语谓语,主句从句,分析出逻辑关系也要颇费周折,其次即使英文理解到位,翻译成中文时要让看个人的中文功底(用词表达的精确凝练程度),而这种功底不是一两天炼成的。正如大家都懂中文,但真正写作好的没有几个。 接上一篇的中译英翻译技巧,我继续学习韩刚《90天攻克二级笔译》,对于英译中的翻译技巧总结如下,拿来共享,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1.英译中首先要分清英文主从句,先处理从句,再处理主句。因为上篇说过,中文前轻后重,比如我们通常看到中文句子:先事实背景,后判断表态。而英文则是前重后轻。同时,翻译时要按照中文来龙去脉,由远及近的叙事原则组织行文。 2.中文已知信息可不翻译,同理,也可适当添加背景信息 3.翻译时使用中文的四、六、八字句构成同义重复,从而增强语言张力。例如口若悬河,剑拔弩张之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等。 4.英译汉翻译考试讲究速度,而速度的提升在于对句子结构的快速把握。动笔前先对全段或全篇做“心译”,标记出不确定的词语,动笔前还要牢记保持卷面干净整洁。所以平时训练时要纸笔翻译,练习卷面和时间把握,不要过度依赖电脑。 5.有些英译中的难点在于知识面和专有名词,不属于技巧层面问题。所以要做好背景调查和了解,注意平常知识面的扩宽和积累。 6.英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属于判断表态词,英译汉时应该先处理事实背景部分,然后处理判断表态部分。例如 The process slightly, but measurably, lubricates and accelerates the grinding passage of ice towards the sea. 可译为“整个过程对冰划入海洋起着润滑和加速的作用,虽然过程缓慢,但是作用明显。” we mark the passing of 800 years, and that is indeed a remarkable span for any institution. 可译为“今天,我们迎来了剑桥800周年纪念日,对于任何一个机构而言,800年都不是须臾瞬间,不由令人惊叹。” 其中,“a remarkable span”指的是时间跨度,翻译时还原为800年,remarkable属于表态判断词, 独立出来翻译为“不由令人惊叹”,前面交代背景铺垫的“都不是须臾瞬间”则是正说反译,以前后照应,增强语感。 7.英译中基本遵循逆序的原则。 8.中文形散而神不散,翻译为中文时以意群为成句单位,意群间除非有必要,否则不用特别指明逻辑关系。但是,翻译一定不能脱离上下文,逻辑一定是行文的基础,找不到逻辑,多通读几遍,确保逻辑准确的前提下,行文考察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功底。 9.英文中代词和替换同义词使用较为频繁,英汉翻译时要将英文中代词所指对象明确化,将同义替换词译为统一的汉语表达,保持前后一致。 10.英译汉时不能拘泥于英文动词,否则会“费力不讨好”,词不达意,影响行文质量。 11.英译汉时尽可能少用或不用“的”、“被”字,避开被动,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 12.翻译必须以知识背景为依托,翻译技巧和翻译能力是次要的,如果没有知识背景而仅靠语言结构分析,肯定不会译出精品,甚至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外行话”。 13."of"前属于英文形象或概括词,后面是实意具体词,翻译时,重点处理后面的实意词,前面的修饰性概念可灵活处理,有时甚至可以省去不译. 14.汉译英一般"数字先行",而英译汉尽可能把数字放在句末,,可保证行文准\顺\快.例如,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38 million Chinese took international trips, 18% more than in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In 2011 they spent $73 billion while traveling abroad, third only to Germans and Americans." 可译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达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11年中国游客海外旅游消费达730亿美元,仅次于德美游客,居世界第三位。” 15.we have seen...we have witnessed...we are expecting...等句型,其中的动词并非实意动词,只是构成一种句式而已,翻译时无需处理。 16.具体语境下,有了主语和宾语,可以推测添加适当的动词,用写作的角度去翻译,不必将注意力放在英文动词本身。 17.具体转宏观。英译汉时中文属于已知细节部分可以略去,英文细节描述往往在中文都是高度概括表达,要进行宏观化处理。例如 50% of the population are now living in cities and towns. 可译为:城镇化率50%。

23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