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川依夫
灿都,2010年第3号热带风暴,英文名Chanthu,来源柬埔寨,意思是一种花的名字。
中央气象台7月20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2010年第3号热带风暴“灿都”的中心,20日9时位于广东阳江东南方大约65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17.2度,东经115.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0百帕。
相关新闻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周冠博分析称,2021年9月7日8时“灿都”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低纬度的高海温给台风提供了巨大能量。
8日5时“灿都”增强为超强台风,12日晚才降为强台风级,在超强台风级维持近90小时。它的结构也比较紧凑,有利于发展强大,最终与“舒力基”并列成为今年“风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灿都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中央气象台:台风“灿都”未来不会登陆我国
兔了里个酱酱
截止2021年10月25日已经消失。
超强台风灿都(英语:Super Typhoon Chanthu,国际编号:2114)为2021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4个被命名的风暴。“灿都”一名由柬埔寨提供。
“灿都”于2021年9月7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于9月8日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于9月18日8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灿都”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为“一种花”。
安好即可
据相关消息报道,目前台风灿都一直在舟山群岛外海一带徘徊打转,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朗了,那就是他不会再登录到我们国内,可能会向日本那边移动。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自然是非常欣喜的,因为这样意味着我们将不需要承受他所带来的损失。当然如果我们以这种心态来面对这种自然灾害,肯定是不对的。不管他最后的走向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该去做些什么工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首先是,我要做好相关的预警工作。有一种俗话说的好,有备无患嘛。只有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我们才能减少他的损失,所以对于这种专业的预警装置,我们是一定要提前设置的而且是必须设置在相关的核心区域,这样当意外发生之时,我们就可以提前收到相关信息,也就能够帮助我们做更多的准备工作,这样意外到来的时候,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其他处理。
其次,做好财产转移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灾害的到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人民财产,既然我们能够提前预示,那么自然在我们收到了相关信息之后,我们要第一时间的动起来。将一些相关的核心区财产,进行适当的转移。这样意外到来的时候,就可以减少我们的一些损失。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毕竟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能够真正重视起来,我们才能够引起关注。才能够针对他们做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自然也就能够减少它所带来的一些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不然这种后果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
飞花叶叶雪
台风灿都
时间:17 日 11 时
命名:“灿都”,CHANTHU
编号:2114 号
中心位置:北纬33.3度、东经128.2度
强度等级:强热带风暴
最大风力:10级, 25米/秒(约90公里/小时)
中心气压:985 hPa
参考位置:距离韩国济州偏东方向约155公里的朝鲜海峡西南部海面 风圈半径:七级风圈半径 东北方向280公里;东南方向280公里;西南方向220公里;西北方向250公里
预报结论:“灿都”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拓展资料】
台风(typhoon),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强热带气旋(其中风速要超过32.6米/秒)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由于台风是气旋的一种,其中心气压低,风会由四周吹向中心,在北半球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最大风力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力≥16级)。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道附近风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发生对流作用,同时周围之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不已,终必使整个气柱皆为温度较高、重量较轻、密度较小之空气,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热带低压。然而空气之流动是自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就好像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四周气压较高处的空气必向气压较低处流动,而形成风。在夏季,因为太阳直射区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更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方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旋涡。这种西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相遇所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的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已形成为低气压的旋涡继续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气加快向旋涡中心流,流入愈快时,其风速就愈大;当近地面最大风速到达或超过每秒32.6米时,我们就称它为台风。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