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0

李大胆yao一起吧
首页 > 英语培训 > 牛蛙怎么上英语培训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包子熊二

已采纳
首先我想说这个事情看的真的是挺痛心疾首的,也非常惋惜这个孩子。从暑假里面的一个娃一天上九个培训班,到朋友圈热议的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之前的微信群里老师怒踢家长。这样的事件竟然是越演愈烈。到今天的牛蛙爷爷。狄更斯在其《双城记》开篇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回顾一下事件的本身: 一位68岁上海退休教授红了,源于撰写了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文章。  老教授炮轰了幼升小”牛蛙战争”,字字扎心。撰写此文的退休老教授更是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牛蛙外公”~节选:牛蛙之殇  我今年68岁在国家级研究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也倔强了一辈子,素不服老!但刚刚,在我6岁外孙身上,全家人一场耗费3年的“牛蛙战争”,以失败告终。 现在,我觉得不止我的脸上、心上,连这些文字的样子,都长满了苔藓与皱纹。  尤其当时从医院回来,看着才6岁大的外孙,仿佛天真的眼里也长满了褶皱的血丝。 他患上了抽动症,全名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虽不严重,却很难治愈。这次去复查,孩子没有明显好转,依然不由自主地挑眉毛、眨眼、乱蹬腿。医生说只能从心理着手,开点药便让回了。  作为家长,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中,总告诉他不要乱动,要乖乖的坐好写字、看书……现在他这样的抽动,岂不是潜意识里的反抗?  大概三年前,我的爱孙还是3岁的年龄,懵懂无知,被我,还有他的父母推向了“求知若渴”,开始备考上海四大民办小学的招生考试。是的,提前三年。只因在上海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小孩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是牛蛙,若没考上,是青蛙。为了备战“幼升小”,往往从3岁开始,就被家长打鸡血,以便赢得这场“牛蛙战争”。这四大民办小学,就像上海滩时期的四大家族,处于金字塔顶端,是所有家庭挤破头的地方。 孩子的妈妈,我女儿,公务员干了十多年。希望外孙按照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线成长,也是她在孩子刚3岁时,便开始了“牛蛙模式”的计划,率先狠下心来让孩子放下口里的咿咿呀呀,而步入各种培训机构开始念起ABC。  孩子爸,我女婿,中学起就在国外生活读书,算个海归。关于孩子的教育,他没有我女儿那么激进,却也不怎么太管细节。起初他对“牛蛙模式”的教育心里存疑,但也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法和说服妻子的理由,所以也不置可否默许了这种“操作”。(文章真心有点长,不过老爷子的文笔不错,也确实是真情流露,后悔了)。1、首先我想说的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你为孩子选择的路能使孩子幸福吗?拔苗助长,反而容易弄巧成拙。我们作为家长,孩子首先是个人,不是物,更不应该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的身上。我们竟然将爱变成了害。在小的时候,他们无力反抗父母,就这样,压抑着长大了。当他们长大以后,发现一直生活在父母为他们编织的“优秀”的鸟笼里,发现这种“优秀”,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人生,他们长有一个成人的躯体,却依然只有一颗幼小的、脆弱的心灵。是的,什么是爱?怎样去爱?很多为人父母者还来不及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去爱了。爱,是一切成长的基础。爱,是一切教育的先决条件。在爱前面,一切教育都要让道。爱如果不够、不正确,一切教育都免谈。亲子关系中的爱,与成人的爱情一样,是需要双方互动、“两情相悦”的结果。否则,忽视对方意愿和感受的爱,其实只是一种控制,而不是真正的爱。没有尊重就谈不上爱。当家长在内心认真地审视这个问题时,才有了作为一个家长的谦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做错了。2、家长的攀比心理,文章的牛蛙外公自己家里的孩子没有考上名校,而邻居考上了。原文:最令孩子他妈崩溃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几乎和我们一起开始“牛蛙战争”的,他们家的孩子顺利进入了“四大家族”其中之一。我女儿当即提出找关系让孩子晚一年上学,等明年再考一次。 中国式攀比往往不来自阶级,而来自街坊邻居。我们家一直都要比他们家优越,这次反倒让他们压了一头,受到了嘲讽与看不起,这个气让我们难以下咽。(评论:一语道破,其实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这些,做父母的好像很喜欢拿孩子互相攀比,小时候比成绩,比学校,比孩子上了几个培训班学习班;长大了比工作、比工资......直到现在,还在比谁谁谁多有本事儿,在哪儿在哪儿赚了多少多少钱。久而久之,父母们的攀比,就成了我们辛苦奔波的理由。但是如今成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还在拿同样的方式教育着我们自己的孩子,这就不应该了。)  3、家长为了让孩子变“优秀”,进行形形色色拔苗助长的掠夺式教育。从胎教音乐、居住环境、交流、锻炼到饮食起居,无不为胎儿生长提供各种“最佳”条件。胎教对胎儿的发育、成长的确有积极作用,但有些家庭过分强调胎教的作用,尤其是过于强调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绝对”作用,这是值得警惕的。文中的孩子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我真的想替孩子大声的呼喊一句:妈妈,我是一个孩子。让孩子过早涉足各种“有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却忽视孩子的基本认知规律和年龄、生理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早和多”就是对孩子的优质教育。其实,孩子在形、色、远、近、语言、数字等方面都有“最佳发展区”,不是越早越好,也不是越多越优。同样,不是好的、有用的东西都必须学,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都不一样。过早、过多的精准化教育,不能给孩子带来多大帮助。因为这往往会在技的层面上让孩子得到提高,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孩子失去好奇心、探寻的精神和灵性,使其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实,这是对孩子智力、注意力、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的过度掠夺性开发,这种开发是不利于孩子健康、长久发展的。当前家庭教育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要么过分超前、精准;要么毫无教育意识,只注重孩子生理的成长,结果让孩子缺失了最佳启蒙教育。前者是掠夺,后者是荒废,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4、在大街上,相信大家都看到过一句满天飞的广告语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也似乎已经成为了家长们的口头禅;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便开始往孩子稚嫩的生命里填灌各种知识,什么兴趣班、培优班悉数报上,大有“头可断,孩子不能不趁早教育”的架势。其实这是非常可怕的。每当我看到这句广告语时,我都会在心里问道:“谁定的起跑线不一样,结局就不一样啊?其实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被一些概念性的错误价值观洗脑后,还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甚至好多父母觉得不让孩子多去些补课班和才艺班,孩子就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教育仅仅是孩子人生成长所需的“工具”,家长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可能孩子终身都用不上。我们自以为是为孩子准备的“锦囊妙计”在孩子看来可能只不过是沉重的包袱和前行的障碍。人生不能预设,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教育要帮助人获得能力而非技术;要帮助人从容淡定地面对未来和生活而非紧张、恐慌;要帮助人面对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而非简单按规则行事、按部就班地生活;要帮助人用知识、能力、技术服务他人,而不是让人成为知识、能力、技术的容器。5、最后我想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儿,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该玩儿的年龄一定是玩儿,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真的要不得。但实际生活里,是我们把自己的希望过度加注在了孩子的身上。用成人世界的期待与生存法则,去催促孩子成长。这种攀比导致我们忘记了,尊重孩子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孩子的发展最适合的地方其实是温馨的家庭,最好的刺激其实是父母的陪伴。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带着孩子去上这个补习班,上哪个补习班。因为在一个温馨、有爱的,并且有着正确的三观的家庭环境里面儿。孩子眼睛里看到的是他将来要生活的环境,耳朵里听到的是他将来要讲的语言。当他有健全的心智、健康快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任何挑战他都能面对。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成就感,而应该是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在该引导的时候引导好了就行了,快乐这个东西真的是无价的。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如其给孩子创造一个多么多么好的未来,还不如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方式,《道德经》里面有句话叫:“无为而治”,我说的无为,不是指作为父母不是什么都不为孩了去做。而是一个好的引导和榜样,让孩子顺其自然、快乐的成长才是教育孩子的真谛。

牛蛙怎么上英语培训班

170 评论(15)

liuruojing

是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读民办?很多上海爸妈心里都会困惑,民办的节奏非常快,压力也要比公办大,处于懵懂阶段的小学男生,能适应吗?   【家长留言】   主要是考虑到男孩子在小学阶段大多懵懵懂懂的(牛蛙除外),一般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发力,如果在小学就民办逼的太紧,恐怕相反会有不好影响,不如小学就选家相对靠谱的公立读着,不用压力太大,家长课外多操心,保持在班级领先的水平,然后小学高年级开始追,小升初去考民办?话说同年龄的男孩子女孩子,真是差别太大了,男孩子就是憨得多,女孩子就是灵巧得多啊。   【经验分享】   到底男孩适合上民办小学吗?我们请来了帅小伙越越的妈妈来现身说法。越越目前就读于虹口区一所人气民办小学,感谢用心的越越妈给了我们一些很到位的体验和建议,很值得男娃、女娃的家长一起看看。   去年5月份儿子收到了民办HX小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报名有一千多人,只招了一百多人,能够被录取,我们觉得很幸运。   上学前,对私立学校我比较担心的是学习压力太大,儿子不一定能承受。真正进入小学以后,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平时虽然有笔试测验,但不批分数,只评级,分为ABC等,大部分孩子都集中在A星,A减和B。   作业基本上以口头为主,书面的不多。课程的进度控制得也不错,基本上能做到循序渐进。老师在课堂上会把每门课的重点都讲到,回到家只需要略加巩固就可以了。   总体来说,每天的作业我们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解决,从来没有做到9点多的情况发生,相比有些公立的学校反而轻松,儿子在学而思的同学就读于某公立,每天书面作业都要做到9点多。   虽然作业不多,但并不是说对学习的要求就放低了。学校会鼓励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外的内容上,比方说语文要求每天阅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熟记一些经典古诗词,适合儿童的美文等;英语会经常有一些拓展的音频,视频,对话练习等让孩子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个人还是挺赞同这样的方式的。   私立小学教的东西通常要比公立的多,校园生活也比较丰富多彩,但除却这些吸引人的地方,私立小学也有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较有争议的方面。   首先,私立是比较重规矩的`。老师希望学生听话安静乖巧,不喜欢太有个性不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孩子。我的儿子在男孩中不算皮的,但他对学校里下课只能呆在教室里不能去操场上活动很有意见,平时课间喜欢跑跑跳跳,有时候和同学模拟下动画片中角色作战推来抱去,一不小心就闹上了。   为此,老师没少给我打电话,每次老师来电,总搞得我心慌慌。不过,重规矩是把双刃剑,家长们需要自己评判,我个人认为还是利大于弊的,毕竟孩子需要养成一定的学习和行为的习惯,尤其对于不能自律的孩子。   其次,私立对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相对大一些。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外面报了奥数班,英语培训班。家长群里每天轰炸的就是鸡血的爸爸妈妈找来的辅导材料,还有那一个个牛蛙们的优秀表现。   儿子在班级里不是学霸,有的时候作为家长也会有点小失落,孩子自己也会有点压力,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多做纵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   最后一点,私立各种奇怪的作业多。比方说做一个带指针会转动的钟表、用一张纸折一个方盒出来、还有各种数学小报、语文小报、美术小报。   这些作业由于时间紧,很多又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更多时候就变成家长代劳,孩子在旁边最多搭把手的情况了。这对于没有太多空闲时间的家长就成了一种负担。   其实,就上学这事儿来说还是挺个人的,孩子的天资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只要孩子能适应、学起来不累的就是适合他的学校。但无论私立和公立,学校教育都只占一部分因素,父母的投入才是最重要的。父母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孩子就有多少的差异。   我们班级有个超级鸡血爸爸,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每天先回来给孩子辅导好功课再回去熬夜加班,自己打印资料教孩子学英语的加州教材,每天吃饭、洗澡都要放英语让孩子磨耳朵,还给孩子讲中国历史的朝代演变,这孩子现在就是我们班各门功课的学霸。   最后,作为男孩子的家长,给准备上民办的男孩家长一些建议:   训练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不要拖拖拉拉,让孩子自己管理好时间,相对于考试成绩,一年纪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将来想升入名牌初中的话,奥数,英语早点学起来,尤其是奥数证书含金量比较大。   有的孩子是天才,有的孩子需要靠后天的努力。教辅对短期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语文推荐《新教材全练》,《期终冲刺百分百》,英语推荐《一卷搞定》。做教辅要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哪里错的多,针对性的多加练习。   不要把每次测验的成绩看的太重,关注点不要放在成绩上,要放在通过测验发现孩子的问题上。

11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