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自考
广东专升本
教师
建造师
武汉中专
武汉中专
导游证资格证
电气工程师资格证
化工工程师资格证
人力资源师证
社会工作者证
税务师
心理咨询师
育婴师
审计师
问答类
健康
消防
日语培训
英语培训
医学类证书
职业资格证
会计资格证
公务员考试
提问
哈格英语培训
哈佛英语培训价格
2019哈格英语培训学校
哈格英语培训
回答数
3
浏览数
318
回答
关注
篠田麻里子
2025-09-02 07:35:57
首页
>
英语培训
>
哈格英语培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迪拉索高品
已采纳
物理复习资料 密度 1密度:该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质量/体积 3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本身有关,与质量体积大小均无关。不同物质,密度通常是不同的 3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受温度的影响] ⑴属性:与外界因素无关 ⑵特性: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4密度的单位是 千克 /米3 5密度水=1g/cm3 =1000kg/m3 物理意义:每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 6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小于固体的密度 7同一物质所处的态度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8目前宇宙中发现的密度最大的星体是中子星 压力&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3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受力面积上的压力所决定的 4当接触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与重力的不同点 不同点 重力 压力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于受压面 作用点 重心 受压物体表面 符号 G F 大小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取决于物体间形变的大小 定义 由于地球吸引物体受的力 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6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7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8在SI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 符号是Pa 9 一个成年人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0Pa。 物理意义:每1平方米受到的压力为10000N。 10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11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 12极限压强:经验表明,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个限度,加在材料上的压强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材料就会受到损坏。 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对容器底部[液体受到重力],侧壁[液体具有流动性]有压强。 3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且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4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工具:U型管压强计 5液体压强大小与何因素有关? ⑴深度: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该处压强也越大 ⑵密度:在不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⑶高度差:判别液体压强有无 6公式:p=密度*质量*深度 连通器 1连通器:底部相通 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多个容器组成 2为了让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 ⑴同种液体 ⑵液体静止后 3血压计:利用u型管压强计来测定人体血压的装置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这部分液体所受的重力大小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 增大 浮力 增大 浸入液体的物体的体积增大 浮力增大 2 F浮[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G排[排开的那部分液体所受的重力 3 G排=M排*g =液体的密度*V排*g 4 F浮=液体的密度*V排*g 5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F浮=F上表面-F下表面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6物体的沉浮条件 G大于F 下沉 液体密度大于物体密度 G=F[静止在任何位置] 悬浮 液体密度等于物体密度 F大于G[浸没] 上浮 液体密度小于物体密度 7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问题 8 排水量指船栽满时的质量 9 液体密度计:刻度从上到下 数值从小到大 10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改变自身的体积 改变所受的浮力 改变浮力的方法:改变液体[气体]的密度 改变浸入的体积 11 V浮/V总=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 12 如果物体漂浮 物体浸入1/n 物体密度=1/n液体密度历史2007年《世界历史》(川教版)九年级(下))复习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 ——1918.11 )(8-12页) 1、 一战爆发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国实力发生重大变化。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普西波林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这一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7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对类似的暗杀等恐怖事件的看法:我们应坚决反对暗杀等恐怖活动。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更不能将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 2、 一战的交战双方是:两大军事对抗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巴尔干半岛,它也是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3 、 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它发生在欧洲的西线战场,交战双方是德 、法;人们把它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此后,德国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4 、一战的结果 结束: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它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影响(后果): 一方面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最大的成果) 5、 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不会发生?为什么? 答:如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战争的爆发并非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战的爆发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国际背景,但如果没有象萨拉热窝事件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发生,各国矛盾可能会通过和平理智的方式得以解决,那一战就可能不会发生。) 6 启示:(或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受?) 答: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应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言之有理即可) 彼得格勒起义(12-33页) 1.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射空弹作为进攻冬宫的信号。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43-46页) 1、《凡尔赛和约》: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巴黎和会三巨头即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九国公约》: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在华盛顿会议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毛泽东:“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认识: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5、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问答、 1 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因为它宣称要中国“门户开放”、让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也便利了其它几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2、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6、列表对比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项目 时间 地点 操纵国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会 1919年 法国巴黎 英、法、美 欧洲、西亚、非洲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 美国华盛顿 美、英、日 东亚、太平洋地区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48-49页)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开始于美国,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一是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启示: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罗斯福新政:1933年(49-51) 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内容:财政方面,整顿银行业;工业方面,(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产业复兴法”;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影响: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经验教训:实行财政和货币政策,降低储蓄利率和兴办工程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生产,以工代赈,扩大就业等。 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81
评论(14)
1小时前发布
树果衣嘎凌
其实这些复习资料不如你的课本好!
293
评论(13)
3小时前发布
情感白羊座
天利考试信息网。明年我也中考,我做中考题都靠这个。
133
评论(8)
12小时前发布
相关问答
英语培训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向你推荐
热门问题
希望之星英语培训有哪些
初一英语培训排名前十
饭店英语的培训
星海课外英语培训
社区英语培训暑期活动信息
初中英语新课标培训笔记
昆明有哪些线下英语培训
外贸英语培训宁波
福清哪里有成人英语培训班
英语培训周末允许吗
热门百科
英语培训班级
网教英语培训
培训少儿英语
培训专业英语
5岁英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