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懒喵喵
若曦0518
都别争了,正确答案是“不一定”。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任何人只要用用逻辑思维想一下,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外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从概念上来说“外教”就是外国籍的教师,在许多人心中对于“外教”,也基本就是这样理解的,根本不在意外教是否有专业教学资质、在教非母语的学生英语方面是不是有经验、甚至外教自己的母语是不是英语、是否带有口音,这些都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所以用这样的思路找到的外教,你说能不能比中国老师教得好?真的不一定啊!我们从以上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先说外教的母语问题:如果外教的母语根本不是英语,那么很可能在一些文化理念上有根本的差别,从而导致在一些内容的讲解上有偏差,这是一种可能性。然而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某个外教的母语不是英语,但是他的英语水平非常的好,英语口音也相当纯正,那么他反而会对于“非母语人群学习英语”有着更深的见解,可能教学效果比英美人士还要好。那么如果一个非英语母语、但英语水平非常好的的外国人能做到,难道英语水平非常好的中国老师就做不到吗?——很显然如果中国老师的英语水平非常好,那么他将对中国人容易遇到的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毕竟汉语这门“表意语言”和其它“拼音语系”的语言有着本质的不同。再说教学经验和资质的问题——这个对国内教师和外教是一样的,都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不断打磨自己的课程,才能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脱离了实际情况去谈“外教好还是中教好”,根本没有意义,不如花点时间去考察一下你准备跟随的老师真实的教学水平是什么样的吧!
quanyanhei
我有一段时间就是比较的失意,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才可以让自己振作起来。当时的我什么都不想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义。感觉自己特别的累,就想一个人在房间里呆着。突然有一天我自己告诉自己,我这样做是不行的,我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了,我不能再因为之前的失败而影响我之后的人生。我决定整理好自己的心情,重新开始,虽然我这样告诉自己但是在我的内心还是没有办法接受。我就选择把这样失意的心情,通过旅游的方式发泄出去。当时我毅然决然的选择去一个地方旅游,我个人比较爱吃是一个典型的吃货,所一我去旅游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吃当地的特产。当时我告诉自己你可以灰心,给你机会让你软弱,但是你要振作起来。我告诉自己通过这次旅游又把所有不愉快的事情都放到那个城市,把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留在所看到的风景中。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有效的放松,不要再被这种压抑的情绪捆绑。告诉自己旅游回来了之后就要有规划的做一些事情。旅游回来之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给自己在生活中定了一个生活计划,在职场中定了一个职业规划。当你有了计划就说明你有了目标,你就可以慢慢的去向你的目标靠近,当你在做项目标的时候,回头看看当时的你就会感觉非常的心酸。也会使你更加有前进的动力。
bismarck66
给你讲讲我的亲身经历吧,因为我就是背单词很快,几乎不费什么劲的那种。上学的时候我英语从来都是班里前三名,初中时最明显,150分的卷我最低能考145分,去除语法阅读之类的不说,单词这方面几乎从来都没有刻意去背过,我所做的就是按老师的要求作业,每课的单词在作业本上抄一行而已。我为什么背单词比同龄人快,那是自己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只是一直比较得意认为自己就是记忆力好……直到许久以后,我在做英语培训师的过程中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学生,帮他们分析和改进学习方法,才一点点理解了,为什么同样背单词,有的人一下子就能记住,有的人却要花很大的功夫仍然容易出错。真正的原因在于——对发音规律的掌握。我刚开始学英语时的路径大概是这样的:熟练掌握音标——大量地听课文音频——大量地朗读——遇到生词多读几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第一步先搞定了音标,因此我的语音基础更好,在这个基础上大量地用原声音频磨耳朵,又大量地朗读,让我不知不觉地对于音标和字母、字母组合的对应规律,有了潜移默化的了解。虽然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其实我使用的就是现在特别流行的“自然拼读”法——英语和汉语不一样,英语是拼音语言,拼音语言的特点就是写法就代表了读音,最自然的情况是“会读就会写,看词就能拼读”,因为觉的发音规律准确率达到80%以上,剩下的个别特殊情况只要稍加记忆就可以了。然而许多人在学英语的时候,在记单词方面用的却是汉语的记忆方法——然而汉语是表音文字,字形代表意思而不代表发音,把背汉字的方法用在英语单词上,结果就是孤立地记忆字母的顺序,在大脑中建立不起联系,而大脑记忆没有联系的事物要比记忆有联系的事物困难得多。所以要明白,大多数人的记忆并不是特别好也不会特别差,往往都在中等程度上下,所以背单词快慢跟方法有很大关系,想要快速地记住单词,首先要掌握好音标,然后在读的基础上去记忆,最好是把单词放在句子和文章中记忆以便建立更强大的联系——真正地让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发展。
七碗爱玉味
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不能把学英语变成任务,而是一个不断满足好奇心、获得新知识,天天新发现、日日有进步,乐趣从不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爸爸妈妈的不断引导和陪伴。1.通过对比找乐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很多与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从对比开始就会不断发现冲突点,越来越有趣。2.通过使用找乐趣多学习一种语言就多获得一项技能,遇见和人打招呼,想说中文说中文,想说英文说英文,将英语同普通话一样应用在日常交流沟通中。让孩子学习英语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方便孩子在实践使用中掌握语言这个工具。3.通过成就得乐趣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一个人没有取得过成功带来的喜悦,可能永远也不会相信自己其实是有将事情做好的能力。学习英语是个长期的过程,遇见问题就调整姿势,多鼓励,不要注重分数上的高低。帮孩子制定阶段性目标,一点一点积累,每天多记住一个单词,多学会一个句子,都是应该获得称赞的小进步。4.通过欣赏得乐趣每种文化都有其经典的文学和音乐作品,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渠道阅读、歌唱。将书中、歌曲中的地域风貌展现在孩子面前。其实让孩子对英语感兴趣并没有多大的方法,只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程度,让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
火山红虎
整理下思路:口语是英语学习的输出部分,所以很多小朋友就会自然地想,口语嘛,多说多练就好了嘛。这想法是不对的,没有输入,哪里来的输出。单词,句式,表达方法你都掌握不好,你当然说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你去上百次英语角都没有长进的原因!我这篇回答,有写输入,也有写输出。输入部分我教大家我是如何做词汇和表达的积累,输出部分我教大家如果模仿和操练,包括走在路上自言自语什么的,这有点像其他大神说的“影子学习法”,具体怎样我不累述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大神的回答。如果真要我推荐什么教材,我只能推荐我上大学时的语音教材:《大学一年级英语语音练习手册》,薄薄的一本,淘宝上面9.9包邮,不过短小而精悍,语音的技巧,包括连读,略读,轻读,重读和语音语调什么都有提及。 狠抓单词。这里的单词不是指词汇量,而是每一个单词的读音。要把每个单词都准确的读出来,像“th”这个读音,他发音的时候是咬舌的,所以千万不能把“thing”读成“sing”。即使是你会读的单词,也请花时间查一下读音,因为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以为读得很正确的音其实是错的。这种情况我很有感受,有时候刚听完电影原版的读音,自己在复述的时候还是会浑然不知地读错,直到有一天翻到字典发现,咦,原来自己的读法一直是错的。
娜娜nancy
多人认为口语不好是自己说的少,如果说的多就能说的好。但是说其实是一个条件反射,脑子里没东西怎么都说不出来,用单词语法组词造句怎么都说不好(这一点在德语里面体现的极其明显,靠语法和单词来造句根本就是一团糟)。我的英语机缘巧合的没有走上哑巴英语的道路,反而是读写一团糟,口语倒还行。我从一年级的时候我妈就开始教我英语了,一些常用单词卡片,背一些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还比较有趣的文章,听一些CD。后来因为英语一直比同龄人好很多就基本扔掉去看数理化了,也造成后期词汇语法不足,阅读较慢较吃力。 不过很多口语内容还是像刻在脑子里,在二外的初期甚至是出国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只要脱口英语就出来了,很多德语句子我都是用英语翻译过来,和德语不好的美国人用德语聊天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每个强行翻译的句子都能感觉到英语原型。
笑靥的梦魇
冷静,真正遇到事情没有办法接受的时候,我都会选择让自己冷静的想一下问题,当你真的有理智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能力的。其实我过了二十年了,真正经历的事情比同龄人多了很多,从小时候无家可归,再到去亲戚家死皮赖脸的住着,再到被她们嫌弃。我这样的经历,对于当时的那个年龄的我来说,真的特别的不容易。我从小就经受了别人异样的眼光,从小就遇到了别人遇不到的人生,可是那又能怎样,我只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的接受,每当我抗不下去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个待一会,冷静一下,否则我真的怕我会承受不住。振奋真的谈不上,大概就是能够让那个时候的我有理智的去处理一些事情,明白这些事情之外的一点好处,不一定要从我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从其他方面考虑问题可以让我看起来没有那么的难接受。人生本来就不能一帆风顺,有谁的人生真的能够谈得上一帆风顺,毕竟这个社会现实,社会上的人现实,你只有让自己也变得现实,你才能想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你感到人生有点不容易已经很正常了,我这个本该读书的年纪,却已经把这个社会的一切看的那么的透彻,觉得你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想办法适应这个社会。失意的时候能怎么办,你除了让自己冷静下来继续生活之外,难道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可以哭,你可以闹,但是并没有什么用,真正能解决办法的还是自己。我知道生活不容易,也知道让自己强大起来特别的困难,但是我会努力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也会让自己一步一步的习惯这个社会带给你的不如意。现在的我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我已经让自己有了自己的处理心情的方法,除了冷静还可以解压,这个年龄的我,真的没必要有这么大的压力,但是既然有了,那就迎面而上吧。
火野丽Q
至于经常说的看美剧,我看了不知道多少年,我看的视频基本9成都是英语(学德语之前)。老实说:不少美剧完全不适合做口语材料。很多俚语等看起来狂拽炫酷屌炸天的口语真的我觉得你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而且这些俚语属于三天不用就会忘的状态,别费劲去背了。(别说在国内用不上,绝大多数我在国外都极少用,就像你不会和你学汉语的朋友随便用一些成语,俗语一样)带着中文字幕=中文剧。能啃生肉就啃生肉,有些语速比较慢,信息不密集的美剧(像最近的那个stranger things)啃生肉效果还真不错。多次重复看的确有效果,如果你真能做到像我印度室友已经看到第七遍老友记的话。反正对于我这种剧情党真是做不到看第二遍。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