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手链
PolarBella
线上教育教学场景丰富,易于传播,可实现随时随地都学习的要求,但如果是线下传统的教培机构,不建议彻底转型做线上,最好是可以做线上线下的融合。中小城市的教培机构作为本地机构的最大优势, 就是能提供线下服务,这是大城市的优质线上教育没办法做到的,这也是中小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毕竟学习这个东西还是需要一些线下的监督和仪式感的。但如果只是单纯提供线下服务,并不算新奇,对教育机构的服务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如果希望能和在线教育机构抗衡,对于中小城市的教培机构来说,做线上线下的融合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实对于很多小机构来说,做线上线下的omo教育模式并不难,现在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机构实现这种功能,我们机构也是前段时间开始用美阅教育开始做线上线下的融合的,我们平时线下上课,也可以在线上考核,甚至直接在线上制定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案,学生在线下学习完之后,回家可以现在做题,线上做题不会的还可以直接线上预约老师讲题,这样我们的教学服务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家长的反馈的都挺好的,我觉得这是中小教育机构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坚强的T123
应该。原因是洋文化已经渗透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我们已经接受并且习惯了洋文化的影响。举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1.我们的日历就是洋文化,礼拜天休息也是起源于西方基督教的传统。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 是用农历来计日子的。2.孩子们看的绘本,动画片大部分都是洋文化的产物。妈妈们选的宝宝绘本,一般都是在国际上获过奖的,来自各个国家的优秀儿童读物。孩子们看的童话、寓言故事,风靡全球的动画片和卡通电影,这些都不是国产的。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洋文化的熏陶,我家宝贝给她的娃娃起的名字就是洋名字。这不一定是坏事。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是大趋势。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了解彼此的语言和文化,遵守共同的规则和礼仪。无论是为了合作还是竞争,我们都应该了解和学习洋文化,过节只是一个小情趣,无妨。我们在接受洋文化的同时,要保留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立足之本。学习洋文化,是为了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比如我们学习好莱坞,是为了让国产电影走向全球,让全世界都有机会了解我们的故事和文化。泱泱大国的心态是自信、包容的。过洋节不等于崇洋媚外,我们也过七夕、端午、中秋和元宵节,而且过得更热闹、更走心。以后咱们发达了,全世界的洋人也会跟着咱们一起过端午、中秋和春节。公众号:爱多idol。
幸福、定格
今天是万圣节,朋友圈里满屏都在过万圣节。万圣节并不是中国的节日,但是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过各种各样的外国节日,反而中国自己的节日到显得平淡了许多。不反对过洋节日,但是大张旗鼓,忘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过犹不及就不好了。这些洋节日大部分是一些商家带头来过的,早在好几天前各大商家就已经打出万圣节的招牌,各种活动各种促销已经开始。像一些英语培训机构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外国文化和节日气氛,组织学生万圣节,更好的让外教与学生一同体验生活。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装扮自己,其实这些装扮也并不都是恐怖可怕的,也有一些很可爱的卡通人物造型,在游戏中又锻炼了口语,过这样的洋节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有一些商家经营的东西与万圣节完全不搭边,却偏偏要蹭万圣节的热度,搞一些促销活动,把店面装饰的很恐怖的样子。这些商家过过圣诞节就好了,非要什么洋节都跟着过一过,让人经过他的店铺都不知道里面是卖什么的,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并不是所有洋节都适合中国人大张旗鼓的过,适当的了解外国文化与节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洋节过得特别隆重。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那些该与家人一起团聚的节日,那些该纪念和值得尊重的节日。重拾那些仪式感,欢度我们自己的节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