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无知23
终于改了名字
一、取缔校外培训机构1、这一类家长觉得校外培训机构应该被取缔,让教育回到学校,校外培训参差不齐,家长无法辨别教学质量,部分培训机构也只是教刷题技巧、超前教学,对孩子学习、知识与认知层面并没有提升。2、再加上高考决定了人生方向,中高考筛选分流加剧了家长焦虑,校外培训利用家长心理放大焦虑,而家长为了孩子未来,不得不报培训班,家庭教育成本的节节攀升,普通家庭苦不堪言。3、家长认为在校内能完成的,为什么要交给校外培训,学校承担该有的职责,不能将学生推向辅导班。二、不赞同取缔校外培训机构1、既然校外培训发展迅猛,说明学校学习内容不够,老师授课方式较差,校内的教学质量好了还会去校外培训吗?孩子发现自己的学习短板,在学校弥补不了,只能依靠校外培训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并且校外培训老师只是提供教学方式,具体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2、取缔了校外培训,学校老师也会在职补课去做私教,治标不治本,教育成本更高。3、参加高考的学生每年增加,若不在高考时脱颖而出,孩子的未来怎么办?而且国情决定了“一考定终生” ,学校学不会,只能通过培训提升孩子学习成绩。4、在工作中已无法抽身,送到校外培训托管,总比在家玩好,送到培训班还能培养兴趣和学习,何乐而不为?为什么不取缔校外培训?有需求就有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了校外培训不会被取缔。1、校外培训是经济下与国家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只要中考高考的存在,校外培训就会一直存在。家长和孩子对校外培训是刚性需求,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家长会想其他方法满足培训需求。2、合理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能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合规培训机构与公司一样都享有法律的保护,取缔合规培训机构是属于违法行为,监察部门只能对不合规的机构取缔。3、这次整治目的不是取缔所有机构,而是引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回到教育的本质,教书育人,去除商业资本化。资本与教培不是同一条赛道,资本追求快,教育要慢,资本不能快速获取收益,黯然退场,野蛮增长得到有效遏制。4、取缔校外培训,监管司成立监管的意义没有了,何必大费周章。总体而言,校外培训肯定是不会取缔,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有多数益处,取缔的必要性不充足。即使不取缔,也会受到很多限制,例如办学资质、校区消防、教师资格证、提供等级证书、广告宣传、资金监管、内容教学等。家长对校外培训需理性看待,不要带着“仇恨”视角,挑选培训班时去机构参观考察,看老师的授课方式;给孩子也不要盲目报培训班,了解孩子的兴趣与需求,给予他真正需要的。
梦溪shuer
学科的会取消,不是学科的不会。1、北京不允许对6岁以下儿童进行学科类培训,除了英语,其他学科也不可以。2、有课程存量的机构,可以把存量的课程上完,之后不能再续课,机构不能再招生,目前不可以再发招生广告。3.、英语绘本、数学思维等,若出现 “擦边球”行为,教授学科知识,将受到严厉处罚。一旦发现,马上取缔。4、对于已存在的少儿英语等培训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政策,等教委通知,这类机构可以转。主要内容如下:1、对9个省市及7个地方城市同步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其中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广州市)、四川省(成都市)、河南省(郑州市)、山西省(长治市)、山东省(威海市)、江苏省(南通市)。2、“双减”工作分校内,校外两方面推进,校内工作聚焦“三提”,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校外工作聚焦“三限,即限培训机构数量、限时间、限价格。3、统筹安排周末一天作为学校周末服务时间,由学校提供以拓展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服务,供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努力实现学生周末两天不参加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4、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方面特别提到了三个方面:严审批机构:进一步提高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主管部门,分类制定设置条件标准,强化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根据培训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部门监督,全面推广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小坦克秋
两会中,有政协委倡议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理由是培训机构很容易把教育的风气带偏带坏,给孩子们带来的压力太大了。孩子压力大这点我很赞同,现在的小孩太累了,幼儿园就被迫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童年时光,孩子们的压力太大了,这不是几岁孩子应该承担的。那么具体有哪些压力呢?01、学业压力。我一直都觉得现在的小孩比我们以前更幸福,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家长们都愿意给小孩花钱,因此现在大部分小孩都能够吃好穿好。每次看到街上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小女孩,我都很羡慕,但是想想他们的压力真的很大。读书年纪的娃,都一定要承受的一个压力就是学业压力,也可以说是升学压力。就算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小孩,培训班可以逃过,但是升学压力可逃不过。为了上一个更好的中学,他们在小升初的时候就要很努力;成功进入了那所中学以后,家长还会要求孩子向前看,最好能进优班,对考大学有大用处。每个年龄段都有学业压力 ,考重点中学,进优班,考重点高中,最后考重点大学。虽然说现在的大学每年都在扩招,但是985、211大学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因此孩子为了升学,受的压力可不必父母小。02、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压力。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父母更愿意给孩子投资了,这主要体现在父母从小给孩子们报各种培训班,比如说舞蹈、小提琴、钢琴等等。如果说孩子自己想去上兴趣班,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辛苦也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很多家庭上兴趣班不是孩子决定的,孩子就像一个工具一样,被迫学习,被迫参加各种考级。看动画片、去动物园、海洋馆、游乐园,这些对孩子来说已经成了奢望,留给他们的只有一个接着一个的考级考试。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他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这起跑线压力不是孩子应该承受的,只顾着考级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会压抑孩子的天性。03、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父母对于孩子肯定是有期待的,不然他们不会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想法,他们把自己的梦想,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实现的事情,曾经留下的遗憾,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父母希望孩子活成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本意是好的,但是这通常会忽视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理想,因此他们会想要摆脱父母的“掌控”,摆脱望子成龙的压力。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