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0

陈达文文
首页 > 英语培训 > 高中英语创造思维培训课件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吃的呆猫

已采纳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素质。英语素质就是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新世纪召唤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既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英语新课标》所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创新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性思维教学法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力,使学生能有效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思维能力,但容易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怕出错误,故作深沉,以致于影响英语的学习。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了让绝大多数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创造性思维(多向性思维,也叫发散型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运用联想、归纳、比较等方法,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大脑智力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值日法。从高一开始,在每堂课开始前,轮流让值日生用英语报告日期、天气、出勤、班内外事件、国内外新闻以及幽默故事等。内容不拘一格、力求新颖、避免雷同。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2.表演法。以课文内容为主,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把它变成对话、短剧,进行角色表演。对话语言来源于课文,又不拘泥于课本,注重创新,鼓励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演他们心目中的“课文”.3.演讲法。每周五或周六,在上课之前,组织一个五分钟左右的演讲,让学生就他们准备好的材料,用英语有感情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会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过的英语来表达他们的思想。4.游戏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模仿学生很熟悉的电视节目“幸运52”的游戏规则(描述者必须用英语,一个人描述,一个人竞猜,描述的过程中不允许出现被猜测的词语),组织学生进行猜词游戏,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使之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增加学习词语的趣味性。5.自由交谈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即兴谈话,谈2008北京奥运、谈NBA、谈世界杯、谈影视明星、歌星,以此来培养学生自由会话的能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6.辩论法。每月给学生一个和他们的生活、学习相关的“热点话题”,让他们下课做充分的准备,利用一节大课的时间,让学生分成两组,以模拟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组织,挑选出评委、主持人,由主持人组织其他学生就“热点话题”展开辩论,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旁听。简单的辩论赛不仅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精密的思维品质。7.竞赛法。这种方法的使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锻炼他们机敏的思维品质。具体可以通过记单词、背句型、读课文、造句、选择填空、英汉互译等方式设计竞赛。8.结合课文提出开放性问题。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即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去创造性思考,发表多种不同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研讨、展开争辩等方式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在词汇、句型、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在词汇教学中,利用创造性思维,逐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如:充分利用构词法(词根、前缀、后缀)、同义词(近义词、辨析词)、反义词、固定词组搭配、竞赛法、游戏法、普遍联系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词汇量就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增加。

高中英语创造思维培训课件

359 评论(13)

福娃小宝贝

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索,逆向反复比较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发散思维具有多维特征,它能从一种问题情境中取得一个或多个合理设想或猜想,是向空间的各个方向延伸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确定好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语言材料,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其次,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筛选发散点。高年级可以从内容中抓发散点,低年级可以从结构和功能中选取。另外,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非智力因素,采取各种方法使他们产生发散思维的火花,爱想、会想、多想,从而点燃创新思维能力的火种。具体做法如下。 (1)扩散思维创新。 扩散思维是一种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想中探寻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比正常的逻辑思维更生动、更活泼、更富有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学会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用英语表示回答对方感谢话时可说That’s nothing.教师可让学生扩展和补充:Not at all.You’re welcome. That’s all right/OK. It’s my pleasure.等。通过情境对话等练习,使他们明白在同一情境里,可用不同的词句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发现表象与实质之间的联系,用英语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各种句型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一词多配、一句多译、一句多型及对课文与对话进行改写等练习。 (2)发散求异创新。 发散是求异的基础,没有发散就没有求异,也就没有创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墨守成规只会阻滞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选择一些发散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无拘束的开放式讨论和辩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萌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教学JEFC ⅡB Unit 21 Lesson 83时,教师就可用以下问题开展讨论:Can money bring us everything?Why?通过讨论和辩论,使学生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了钱不等于有了一切。再如,在教学SEFC Ⅱ A Unit 2 No smoking,please时,可以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列举吸烟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2.拓展想象能力。 想象可以拓展人们的思路。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是知识的源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应建立在对事物必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论的传授,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活动,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学JEFCⅡ B Unit 22时,就有关“Class 3获得第一名和Class 4的队员摔伤了脚,但不顾自己的脚痛仍然继续跑”的话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家长、老师、同学们会对他们说什么?这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分组进行讨论。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3.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明代教育家陈献章指出:“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还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能提出问题就没有思维的火花,就不能做第一流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人深思,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之所在。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教师在进行设疑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展现教材内部之间的矛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以及学习中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另外,设疑要具体、明确、表达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 4.利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课型以开放式为组织形式。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研究意识,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课文The sea(人教版高二教材Unit 16)时,教师提出以“海洋探密”为题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搜集资料、分析研究、制作课件等活动,最后,让每组的“杰作”在课堂上展示。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的探索精神,加深了对海洋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而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26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