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是透明哒
石头脾气
英语教学有可改进之处中小学英语观摩课具有一定导向性,其展示方式和教学内容可折射出教师日常授课的风采。日常授课时,教师都备有教案,已设计出一个详细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用作讲授一些语言点和解决听、说、读、写、译等问题的行动指南。然而,笔者观察到的各省英语观摩课,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宽泛,这等于失去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终极目标,而不应该用作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有泛化现象,并且非语言成分大量增加。例如,有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地震灾区人民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4)通过身体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等等。其实,这样的非语言目标,教师用母语(汉语)讲,效果可能更好。教学目标泛化的严重后果是,课堂一旦偏离“语言教学就是教授语言”的轨道,学生则难以学到语言。教学目标要细化,同时聚焦语言。这是第1点改进建议。原则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万能的。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排斥母语,强行输出。目前很多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有偏差,导致滥用。任务型教学有多种版本,如强势、弱势之分,但在世界各地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任务型教学有五个阶段:①非交际性的学习(non-communicative learning);②交际前的练习(pre-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③交际性的练习(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④结构性的交际(structured communication);⑤真实性交际(authentic communication)。课堂教学进入到哪一个阶段,教师应视教情、学情而定,但极少有真实性交际的情景出现。课堂教学应具备师生互动、交流的特点,体现输入为主的教学原则。课堂如果以输出为主,则有表演、做秀之嫌。实践证明,PPP教学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适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当下似乎有一种思维惯性,传统的就是不好的。其实不然,传统教法仍然具有很多优势,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而不局限于一两种。这是第2点改进建议。许多教师注重互动,但对如何互动方面考虑不足。互动方式主要有:①讲座或报告,互动方式为A-(B);②邻近应对(adjacency pair),互动方式是A-B;③A-B-A互动方式,有时称作IRF(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或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实际教学中,几种互动方式重复或混用现象比较常见。日常授课中,A-(B)很少,因为这种方式容易演变成 “满堂灌”。邻近应对如果大量充斥课堂,互动容易变成街头巷尾式的闲聊或有始无终的追问。A-B-A方式突出反馈和评价,可以提高交流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正确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担心课堂讲授多了就不符合课改精神,结果该让学生明白的教学内容,学生课上不明白,课后更是糊涂。没有讲授的互动,或单纯为互动而互动,课堂教学就变成无本之木了。讲授有互动,互动有讲授,这有利于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认识,提高语言能力。因此,多种互动方式共存的情况下,A-B-A方式应是主要互动形式。这是第3点改进意见。评价过多过滥,这样的课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的课堂,新授课内容被限制在几分钟之内,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考评上。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有填空、正误判断、搭配和单项选择,还引入了竞赛和奖励机制,这些举措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举个例子,有教师指着画面上的花朵问:What color is it(这是什么颜色)? 学生齐声高喊:Yellow(黄色). 然后教师评价:You are very clever(你们真聪明)! 这样渲染气氛的场面比比皆是(其实三岁孩子也能分辨出什么颜色)。再举一例,某一单项选择题考问,学生看见大楼着火,应该怎么办。选项有A:拿起身边可用之物立即去灭火;B:拨打火警电话……。结果,学生选择包括了全部A、B、C、D项。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选择A,以弘扬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这是在美国的场景,那么救火是专业的消防人员的义务。没有防火知识的学生去救火,这是犯法的。何况人死了之后保险公司要拿出一大笔钱来赔偿。另外,竞赛规则都是教师说了算,比如何时开始,何时结束,谁来回答,谁来计分等等,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这样的评价和竞赛打击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以上举例都是语言被边缘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忽略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过程。每天用尺子量身高,这不能增加身高;用两米尺子和用五米尺子丈量,效果是一样的。教学回归语言内容是课堂之本。这是第4点改进意见。课堂过多依赖技术则无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辅助作用,然而,教师是第一语言资源,就应发挥出主导作用。多媒体可节省课上书写时间,但是会延长课下准备时间;多媒体的内容多了,但是教师的板书少了;日常授课不要求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主导的课堂,学生瞧见屏幕上到处乱跑的卡通小动物和人物形象,这样的视频就会严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对教学的干扰)。这类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另外,即使教师没有亲自示范,改用多媒体声音播放,也应选择英、美标准语音,避免那种“唐老鸭”式卡通英语。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教师。课堂教学应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这是第5点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