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爱吃草
三、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内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关系: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 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 1.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情景、主题、理解力、表达力 2.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 关键词:文化理解、文化鉴赏、跨文化认知、态度、行为。 3.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 关键词:思维有层次,思维有差异 4.学习能力: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英语学习策略,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渠道,学习效率 (二)总目标。 1.发展语言能力。 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 2.培育文化意识。 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既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动词:了解、比较、发展、形成、加深、树立、坚定) 3.提升思维品质。 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4.提高学习能力。 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 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式; 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 (三)学段目标。 1.语言能力:告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表达与交流。 2.文化意识:比较与判断、调试与沟通、感悟与内化。 3.思维品质: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批判与创新。 4.学习能力: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整、合作与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