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1

虫子在睡觉
首页 > 英语培训 > 印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曼妙樱花

已采纳
不能的哦。TESOL 全称为“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其意为“对外英语教学”,即对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其证书称为“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北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100 多个国家的学校和语言机构普遍认可 TESOL 证书。拥有 TESOL 证书,就等于获得一张全球通用的英语教师资格“绿色通行证”!如果你英语水平比较高,专业八级或者雅思7分以上,建议学完所有 TESOL 课程,通过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 TESOL 少儿、TESOL商务、TESOL高级3张TESOL认证证书或申请获得一张TESOL专家英语教师资格证书,真正成为英语语言培训领域的英语教学专家,即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从事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资格。 如果水平有限,大概英语四级水平也可以选择少儿,如果有六级水平可以选择高级的课程学习,对于实际教学还是有提高的。国考教师资格证是不同意义的,首先这可以说是一个上岗证,你如果要在国内上岗做英语教师,特别是申请公立学校教学,没有这个证是根本不可行的!机构上课也要考,因为这是国家对教师行业的一个考核和约束,通过对老师的个人能力和品德修养,管理能力的考核,限定能够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条件。

印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

166 评论(11)

晓布丁2011

TESOL证书,英文名称是:CertTESOL®,全称是:Certificate in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中文含义是:对外英语教学证书,通常称为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TESOL证书是全球公认的ESL(教授英语为第二语言)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其技术水准代表了英语教学技能的国际标准。TESOL证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认可。拥有TESOL证书,成为英语语言培训领域的专家,即拥有了在世界各国从事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资格。TESOL证书由美国TESOL(American TESOL Institute)统一认证颁发,并经由公证处公证,是全球公认,权威有效的国际英语教学资质证明,TESOL证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适用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全球对外英语教学“国际绿卡”的美誉。TESOL证书拥有者在各球英语教育领域受到广泛欢迎,能够直接进入国际职业市场,就业前景非常广阔。美国TESOL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历经10年在华发展,现已建立完善的TESOL课程体系,认证体系,考试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负责美国TESOL项目在华开展。目前,已经建立40多家TESOL认证授权中心,美国TESOL在华毕业学员(包括外籍教师)已逾30000人次。在华外籍教师、中国英语教师不出国门即可获得通行的“国际绿卡”TESOL证书,获得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

142 评论(10)

秋天里的松鼠

从事教师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发展需要,形势需要,还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水平,取得相关的合格证书。

159 评论(8)

小乐乐9

外教一对一比较好的几个辅导机构分别为阿卡索、51talk、学而思、嗒嗒英语、泡泡英语。1、阿卡索阿卡索拥有1万多名全职外教,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以英语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国家,毕业于国际知名的一流学府,他们大部分拥有TESOL或TEFL国际专业英语教师资格证书,从面试到试讲培训,需要通过5轮以上的严格资格审查,才有资格入试讲课阶段,最终录用率不到3%。2、51talk51Talk在全球拥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欧洲、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外教,严格把控优秀外教通过率,只用顶尖的3%。51Talk的所有在职外教中,近93%具备本科学历,7%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其中北美外教本科学历为80%左右,硕士为20%左右。3、学而思学而思在创立之初就成立了独立的研发团队,有专职研发团队近300人,由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和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共同组成。此外,学而思还与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机构展开广泛合作与交流,定期邀请北大、清华博导、国家级中小幼教育专家、国际知名教育人士莅临学而思交流指导。摩比思维馆和学而思培优还与美国知名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在教材研发方面展开合作。4、嗒嗒英语老师来源于英美澳加官方语言国家,外教持有TEFL、TESOL等国际资质证书,培训上岗录用率仅3%,标准英音和纯正美音任选,学习原汁原味地道发音5、泡泡英语轻松的课堂氛围:有趣的游戏、精美的教具、真诚的鼓励、友好的比拼,在欢声笑语中学习英语,认识世界。真实的语言环境:全英授课,外教参与;严格控制母语,培养英语思维。有趣的异国文化:说洋话,过洋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全语言观教学法、TPR教学法、自然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领业界专业水准。扩展资料选择外教的方法:一、英语培训机构的资质选择一家商务英语培训机构,通常要考虑其资质。资质代表了培训机构的可信度和专业度。是否具有大型企业的培训经验,是否有真实案例可以参考,学员对机构的评价怎么样?重点看课程是怎么样安排的?是不是量身定制课程,有没有具体的培训方案。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二、英语培训机构的师资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培训效果。企业英语培训与平常的英语培训不一样。培训的老师除了要有过硬的英语水平外,也需要了解培训时所涉及的相关行业知识。所以,是否拥有商务英语培训经验这一点也很重要。

238 评论(13)

kimiko范范

现行印度教育制度的特点 1、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学制,成为印度教育发展的首要特点。 将非正规教育系统如初等教育阶段的非正规教育中心、中等教育阶段的开放学校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开放大学纳入学制系统,是印度教育自80年代以来的一个显著特点。 国情:印度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团结是十分必要的,而“大体一致的教育结构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 2、与全国统一学制相适应,在初等教育和初中阶段要求具有共同的学习计划,称作普通教育课程。 尤其是其中的劳动教育更是印度特色,它实际上是由基础教育模式演变而来,是甘地基础教育思想在印度新时期的体现。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重视以儿童为中心和以活动为基础而 3、印度虽已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完善的学校类型,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级教育的发展并不平衡。 问题:初级教育要求的普及目标仍达不到,被认为是“10+2+3”学制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的中等职业教育并未受到学生的青睐,修学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远未达到政府所计划的比例。高等教育中存在教育质量、效益不高、毕业生失业、人才外流等诸多问题。 印度教育的特色 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置于优先地位,以带动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 1984 年甘地(Rajiv Gandhi)执政后, 把电子工业视为“国家的神经”, 并高瞻远瞩地提出“要用电子教育把印度带入21 世纪”的治国方略。1985年, 政府制定了新的国家教育政策, 并拟订23 条实施纲领, 其中包括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 例如计算机学习计划。印度政府在1998年提出了“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发展战略目标,颁发了《印度信息技术行动计划》。 印度早在10年以前就从小学开始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他们一直凭借自己软件产业和语言教育(即从入学就进行印地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的两大优势,一方面大力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的装备建设,一方面积极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 与学校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具体内容: (1)用向银行低利率贷款、并分期付款的措施帮助学校和师生购买计算机 (2)运用技术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3)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 (4)到2003年实现所有学校计算机联网 (5)建立SMART (6) 印度在《信息技术行动计划》文件中还提出到2008 年普及全民信息技术( IT for all by 2008) , 其中宏伟计划就是使各级学校联上互联网。 2005年作为亚太地区成员国印度《教育技术—亚太地区成就与未来规划》报告第一条就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政策问题。报告指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2008 亚太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计划”愿景: ( 1) 所有亚太地区成员国要制定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 ( 2) ICT 是职前教师培训的重要要素; ( 3) 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要发展教材的相关性、适当性, 考虑用多种语言编写教材; ( 4) 建立能够共享知识和经验的网络; 2、重视数学教育 印度历史体系却脉断难寻,可信度差,因为印度人极喜爱神话和诗歌的表现形式,喜欢把现实理想化、把历史人物神化,缺乏可信的历史记录。印度的历史著作也主要以神话的方式表达,使人难于分辨哪些是历史事实,哪些属于理想和想象。印度的思维方式的突出特点是即不充分认识现实与想象、事实与空想之间的差别,也不在通过直觉得到的东西与通过推理了解的东西之间作严格区分。 在现代数学单位未出现之前,印度人的数学思维已达到如此的地步,实在令人惊叹。从古印度到现代,数学是印度人逻辑思考的原动力,和印度的宗教哲思同等珍贵。对于现在的软件业来说,数学能力也同样重要。 因为数学从定义、定理推演,一步步把题目解出来,与写软件需要的分析、逻辑,能力一致。因此印度教育首重数学,是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作支撑的。 3、重视英语教学 印地语算是被使用较多的语言了,但也就是在北部普及,到了南方就行不通了。所以如今惟一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目前印度两种官方语言一个是印地语,另外一个就是英语。印度很注重英语教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了完全的双语教学。小学阶段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在中学以上,学生必须学习英语或任何一种现代欧洲语言,并且必须学习印地语。 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使用英语遣辞造句都很精确、规范和书面。由于他们的英语水平良好,所以与国际学术和信息交流中没有语言障碍,能够得到更快捷的前沿知识。印度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外国承认的,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是比较高,所以在国外很抢手,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雇佣了不少印度人。 印度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外国承认的,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是比较高,所以在国外很抢手,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雇佣了不少印度人。 4、积极完善教育政策 开展国际间的教育合作往来,和平共存。 ·促进平等。通过向学童们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 全印度各邦执行统一学制(10+2+3)。 ·在部落地区开设小学,提高列表部落(Scheduled Tribes)人群的教育程度。 ·为当地部落人群开设课程,发放学习资料。 ·重视幼儿保育,建立看护所,关爱儿童。 ·中学教育课程,让学生们了解科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课程的不同作用。 ·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廉价的书籍。 ·当地社区参与学校项目改进。 ·每5年回顾总结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 印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1.种姓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种姓制度的传统影响,在教育方面,印度拥有高种姓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远远高于低种姓人口。目前印度的低种姓群众仍有1亿6千万人,占印度总人口的16%,但是他们中大约2/3是文盲,半数是农人,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印度奉行的“精英教育”和倾斜的教育资源投入制度看成是种姓制度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 2.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2001年,印度城市男性识字率为86.4%,农村男性识字率为71.1%,相差15.3%;城市女性识字率为73%,农村女性识字率为46%,相差27%。印度普拉塔姆基金会的一项年度调查清楚表明.仍有很多印度人还不具备实现以上目标的素质。这份最近公布的最新报告在2007年调查了1.6万个印度村庄。 3.男女受教育不平衡 我们几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受过教育的女孩的品质的提高,我们总是说,她们没有必要去挣钱,干吗要她们去受教育呢?只要这种观念存在,我们就没有希望能理解教育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由于家长认识等多种原因,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明显反映在教育上。印度目前有2 500万适龄儿童没有上学,这占全世界辍学儿童人数近20%。 (二)入学率普遍较低,辍学率居高不下 高级小学阶段入学率更低,辍学率较高,尤其是贫困儿童辍学率相当高。印度在1950-1951年度,小学(1.5年级)的毛入学率是42.6%,到2002-2003年度增加至95.4%。高级小学阶段(6-9年级)1950-1951年度为12.7%,到2002-2003年度增加到61.0%。接个基础教育阶段(1-9年级)在1950-1951年度为32.1%,到2002-2003年度增加到82.5%。印度低收入家庭子女有40%的儿童不到小学5年级就辍学了。 印度政治独立60年后,在2006年的世界人类发展报告的175个国家中仅名列第126位。印度的成人识字率只有令人失望的61%,与中国90%的成人识字率相比,印度有40%的成人今天仍然不具备对他们口常生活做一个短的、简单的表达能力,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获得与最基本的小学教育相当的水平。 (三)课程危机 在众多问题的大锅里再加料的是由政治对立引起的课程危机。1998年,当右翼的Bharatiya Janata党赢得全国选举时,教育成为修正主义历史学家的第一个目标。 课本被重新编写以反映该党的极端民族主义理念。然后当国大党重新上台时,政府又回复到原本的东西。现在父母和教师们担心再一次的选举又将引起教科书和课程的更改。“这种在左翼和右翼之间的摇摆让父母和老师们快疯了。 (四)高等教育容纳量有限 十亿人只有七所理工学院。印度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出现大幅增长,从1947年的10万增长到2005年的1050万,但每个学生获得的公共资金却在1991至2003年间下降了近30%。 印度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0.5%,同时还允许不公平的分配体系存在。该体系将85%的中央政府经费分配给少数几所精英院校,而这些院校的学生人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 印度的特色课“沉思课” 沉思,在印度已有两千年的传统,人们把它叫做“悲伤的终结”或者“生活艺术的掌握”。不管是孩子们在学校里,还是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有沉思的习惯,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沉思是印度学生的必修课,在印度的一些中小学校,学生们的首要“功课”是帮助老师整理教室,然后一起参加“沉思课”,以帮助学生“与内在自我交流”。只有在这些活动完成后,学生们真正的课程才得以开始。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引进此类项目,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沉思课,就是通过思考,提高学生的承载能力和情感协调能力,学生懂得修身养性,排解烦忧,超越功名利禄的捆绑,摆脱不良情绪的骚扰,成为善于协调和精神幸福的人。教育在给学生提供了生存工具的同时,也提供了精神工具和“情绪润滑剂”。 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长期的情绪压力更是情绪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学会宣泄和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者,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生命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 印度的沉思课程也一定是当今社会特别流行的心灵课程,当我们闭上眼睛,切断和外界的联系的时候,思维就会进入一个空灵状态,我们就能主动、自觉地检查出自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考虑自我与周边的关系,考虑社会个体与功名利禄的关系,考虑自我发展与和谐运作的关系,更考虑精神幸福与成功成就的关系,提高承载能力和情感协调能力,明白得修身养性,排解烦忧,超越功名利禄的捆绑,摆脱不良情绪的骚扰,成为擅长协调和精神幸福的人。久而久之,“让我们的人类潜能得以全面苏醒”,“将永恒智慧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的心灵由狂躁转而安静、由挣扎归于和谐”。 遗憾的是,考虑对我们已特别奢侈了,不仅是对小孩,一定是成年人,真正属于静心修养、闭目思考的时间有多少呢?更多人钻到了升学率、高分、重点大学录用通知书等政绩怪圈中,身心发展、精神高兴、承担责任、排解苦恼等情商发展备受冷落。特别多小孩一门心思一定是考大学,不可能考虑,不明白考虑,默默遭遇,心灵封闭,甚至形成了自感觉是、情感自私、人格孤僻等心理亚健康。 对此,教师、校长多振振有词:“升学压力如此大,哪有心思沉思呢?”看似振振有词,事实上却是对心理发展、心灵成长的疏忽和回避,只是在功利需要和心灵成长之间,更容易重视前者,疏忽后者而已。说到底,这一定是一种心理发展意识的弱化,甚至说是一种无知。 同在应试教育困窘中,印度就能生出富有个性的沉思课,印度的老师们是这样考虑的:“自个儿没有能力转变政府的政策,希望能通过努力关心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因此,我们应当学学印度:少一点功利追求,多一些朴素信仰;少一些盲目投机,多一些安静思维;少一些混沌从众,多一些心理尊敬,将小孩的心灵成长放到重要位置,开设此类的心灵课程,让小孩成为身心和谐者。 我们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师本的教育: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现在我们必须把儿童身上失落的东西——主体性还给儿童,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使儿童的教育真正成为“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的模仿和演绎,使儿童从成人笼罩的阴影中,从成人世界的“霸权”中走向主体,走向自由。教育即解放,首先要解放儿童。教育即自由,首先要还儿童以自由。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儿童的生命才能够真正获得一种自由、舒展的发展。

13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