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子生锈了
欧美电影的工业化进程比较早,从黑白无声电影,到彩色有声电影,再到3D或真人+CGI的电影,可以说是各种形式一应俱全。在这个逐步完备的过程中,也诞生了很多精彩的佳作,因此好看的英文电影多到数不过来,而且每个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我还是想在此分享三部最近刚看过的特色电影。
1、老少皆宜型
《大侦探皮卡丘》
可能我们小时候的童年被小霸王游戏机和《宠物小精灵》等动漫占据,而现在的孩子们,则是被3DS或Switch游戏机,以及手机游戏占据。但无论是游戏玩家也好,动漫爱好者也罢,甚至是浏览过一些表情包的路人甲乙丙,大家都一定会知道那个家喻户晓的“皮卡丘”。
自1996年“皮卡丘”诞生以来,它就用它的闪电形大尾巴,以及软萌Q弹的脸蛋和“高原红”似的电力袋,一举老少通杀,俘获了数不清的芳心。而在2019年,得益于成熟的CGI技术的“皮卡丘”,一改曾经“光面”的形象,拥有了令人羡慕的浓密“毛面”形象,以毛绒绒,表情丰富的“萌神”模样,携《大侦探皮卡丘》电影,向大荧幕散播起了可爱魔力。
《大侦探皮卡丘》的剧情是根据3DS的游戏情节改编而成的,所以影片中,男主角在草丛里捕捉宝可梦“卡拉卡拉”的画面,能勾起一众成年观众的游戏情怀。还有经特效高度还原的“可达鸭”、“胖丁”、“妙蛙种子”等等的一众宝可梦们,更是易如反掌得到了老人和儿童们的喜爱。还记得我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周边有老人、有孩子、有爸爸妈妈们、有年轻的男男女女们,所以《大侦探皮卡丘》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合家欢电影。
而且《大侦探皮卡丘》还有着反对种族歧视的立意。电影把游戏和动漫里的日本男主角“小智”改成了黑人男孩,把女主角设定为了白人女孩,还有渡边谦饰演的吉田警长出现,可谓是“黑白黄”种人皆全,十分符合如今好莱坞电影包容、融合、平等、自由的精神。
2、超英型
《复仇者联盟4》
超英电影不仅获得了好莱坞和全世界各地域观众的青睐,而且近年来超英“龙头”漫威和DC的作品,更是受到了一众少年及成年人的喜爱,属于妥妥的粉丝向电影。但我个人认为超英作品不太适合儿童观看,比如说其中的打打杀杀、受伤流血、阴谋人性等等方面,容易造成心智幼小的儿童感到惶恐,因此超英电影不是合家欢电影,建议不要带儿童一起欣赏品鉴。
《复联4》作为《复联》系列的最终章,不仅影片时长长达3个小时,是一票超英电影的时长之最。终局之战的内容也是漫威目前作品的高潮之最。它在内地的票房一举冲破40亿大关,更是超英电影目前在内地的票房之最。
这部《复联4》代表了漫威十一年谱写的一个大段落故事的结束。不仅钢铁侠和黑寡妇有了最终结局,下一任美国队长也即将崛起,暗示着漫威的下一个段落亦即将开写。
在《复联4》的最后,和心爱的卡特一起老去的美队,将盾牌传给了黑色人种的猎鹰山姆。我想这可能是因漫威的《黑豹》,在2019年年初作为首部入围奥斯卡的超英电影,让漫威开始受到启发,于是在此番,特地改写并加入这段反抗种族歧视的元素。要知道在原著漫画里,下一任美队是白人“冬兵巴基”,而不是黑人“猎鹰山姆”。
《复联4》的最大亮点在于导演罗素兄弟对叙事剧情的编排。即使观众已经忘却《复联3》的剧情,或是没有看过《复联3》,也仍能看得清晰且明白。所以即使把《复联4》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来看,也是非常具有完整性,剧情非常动人心弦的新好莱坞式“三幕剧”。
3、文艺型
《绿皮书》
文艺片的受众群体比爆米花超英电影小得多,但是极具文化艺术性,特别能引人思考。因为文艺片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或是现实主义作品,所以一般只有心静且有阅历的人,或是文艺青年才会选择观看。
《绿皮书》是一部在奥斯卡上获奖无数的佳作,对人心、人性、LGBT、种族歧视、社会阶层问题,都有深刻的展示,所以特别具有立意,也能引发观众反思。而且这部《绿皮书》,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因此特别能引人动情。
《绿皮书》是一部公路电影,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时期,一个黑人钢琴家雇主,和白人司机雇员,一路南下进行钢琴巡演的路途故事。
黑人钢琴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止思维超过了很多白人,有才又多金,只因生来黑皮肤,仍遭受一片白人的恶意歧视。一开始白人司机也是颇为瞧不起黑人钢琴家,但他“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才勉为其难地为黑人钢琴家开车。但是经过一路上的种种事件,他最终了解了黑人钢琴家,并和他成为了朋友,也消除了自身的种族歧视。
这位黑人钢琴家还是一位同性恋,他也因此更受排斥,但他最后用人格魅力,以及人性的光辉,感染了白人司机,并得到了包容和理解。
这部《绿皮书》是一部特别有内涵和思想的作品,深刻探讨了很多人类社会的问题,而且这些社会问题,是当下人类社会仍然遗留的问题。所以《绿皮书》不仅具有影视作品的艺术性,还有着令人沉思的立意。
摆脱拖延症
好看的英文电影有《本杰明·巴顿奇事》、《寻梦环游记》、《廊桥遗梦》、《怦然心动》、《绿皮书》、《水形物语》等。
1、《本杰明·巴顿奇事》
是一部启发人思考,值得品味的经典之作。由大卫·芬奇执导,凯特·布兰切特和布拉德·皮特主演,讲述了一个返老还童的逆生长奇异故事。影片拍摄手法和叙述方式和《阿甘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不断的回忆展现了主人公传奇的一生,探讨生死和爱情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2、《寻梦环游记》
虽然是一部动画电影,却以其新颖的题材,反转的剧情,饱满的画面,以及动听的配乐杀出重围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可谓是实至名归。片子轻松有趣却也温情不断,看过的人都被感动得一塌涂地,导演以回忆与遗忘为核心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梦想的奇幻冒险故事。
3、《廊桥遗梦》
首次将“婚外情”作为正面案例进行描写成感人肺腑的作品而好评不断。人生固然有锲而不舍的坚守,也有求而不得的放下。爱情这种奢侈品太过难得,拥有过已经是极大的幸运。影片将婚外情描写的清新脱俗,哀而不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观看此片有着不同的感受。
4、《怦然心动》
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从此以后,其他人不过是匆匆浮云 。少女用一个镜头爱上男孩,男孩却用一部电影的时间才找到真爱,女孩爱的浓烈却保留尊严,可以爱却不会低到尘埃里,《怦然心动》绝对是一部超级治愈的电影。
5、《绿皮书》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白人保镖托尼受雇于黑人钢琴家唐,为他一路向南的巡回之旅保驾护航,两人从针锋相对到彼此认可,发展出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友谊。电影的主题其实是老生常谈,关于来自外部的种族歧视,阶级差异,与自我内心的挣扎,但表现手法非常精彩。
6、《水形物语》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冷战时期,注定了它整体的灰色基调。女主艾丽莎是个平凡的哑女,遇到了被关在实验室里的半人半鱼怪异生物。两个孤独的生命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奇妙的感情,彼此救赎。
普陀小吃货
提到英文电影,我在脑海中快速检索后闪过的第一部电影是——《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由鼎鼎大名的大卫·芬奇导演作品,大卫·芬奇是一位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导演,合作过的好莱坞大牌明星更是数不胜数。他的作品在豆瓣上几乎都在8.5分之上,比如说《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本杰明·巴顿奇事》等等,可以说也许你不知道大卫·芬奇,那么你一定听说过,或者看过他的作品。
《社交网络》是以创办了Facebook的扎克伯格为原型,也就是说这是一部传记片。与大部分传记片不同的是,《社交网络》并没有以时间顺序讲述扎克伯格的创业史。
故事的主体结构是由扎克伯格陷入两场官司展开,扎克伯格在两场官司的交涉中,关于他研发并成立Facebook的往事以回忆的方式穿插在电影里,从而构建这个完整的过程。电影讲述了扎克伯格与女友的分手,好友安德鲁的帮助和维持,合作伙伴肖恩的背叛与无知,还有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敌视和报复。这这些激烈的故事与冲突里,将Facebook的创办和扎克伯格的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当然了,作为一部传记片这也不能说是异类。之所以让我在看到“英文电影”这四个字第一个就想起它的原因是,《社交网络》里的台词实在是太多了!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见过这种机关枪式对白,这也就造成了哪怕我看着中文翻译字幕,也完全跟不上台词的刷新速度。这让我一度决定以0.75倍数去看这部电影,因为对白里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太太多了!一不小心就会漏掉点什么关键信息。
我一直以为这是演员们表演台词功底,并跟上电影的节奏所做出的努力。直到三年后,也就是2013年上映的《惊天魔盗团》,我终于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没错,就是在《社交网络》里扮演主角扎克伯格的演员杰西·艾森伯格,在《惊天魔盗团》里他再一次担任主角并且又用他那机关枪似的语速“伤害”了我。
说回电影,与演员激烈又迅速的对白相匹配的,是《社交网络》那凌厉的剪辑和高密度的信息量,使得电影的节奏变得异常快速——这么一来,大卫·芬奇倒是与诺兰的风格类似——诺兰喜欢把超量的信息藏在画面和情节里,而《社交网络》则把海量的信息藏在了演员的嘴巴里。
所以看到“英文电影”这种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部《社交网络》——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你将听到超过其他电影三倍以上的英文台词!
农夫三下乡
《在路上》讲述“我”同一个狂热的垮掉分子迪安·莫里亚蒂以及其他几个朋友三次从美国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穿梭旅行。
《通往仙境》讲述一个美国男人爱上了法国女性,二人回到了美国小镇。像所有的感情一样,两人也从如胶似漆渐渐变成了冷漠,最后分离。这期间男主角还和瑞秋·麦克亚当斯饰演的儿时好友有了感情。
《一天》讲述1988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德克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和艾玛(安妮·海瑟薇饰)初次相识,然后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们每一年的这一天都会见面,只见一面聊聊彼此的生活。
《文科恋曲》讲述虽步入中年却向往校园的男子杰西与青春无悔敢作敢为的19岁女生济比上演了一段温馨感人的忘年恋的故事。
《壁花少年》讲述的是一名性格内向的青少年,通过他的书信,剖析青春期男孩在性、毒品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困惑,并涉及同性恋话题的故事。
《伊丽莎白镇》讲述了一个经历事业重创的年轻人在得知父亲去世后返家的途中所遭遇的种种经历,由此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认识的故事
《两小无猜》
《两小无猜》是一部法国电影,影片的骨子里包藏着浪漫主题,但表现方式却是自我毁灭式的恶作剧。摄影是出彩点,镜头调度极有想像力,制造了一种似乎魔幻的效果。经典老歌《玫瑰人生》在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说明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反衬出影片的主题。这是导演的处女作。
小男孩朱利安在校车前遇到了小女孩苏菲,苏菲是刚移民过来的波兰人,被所有孩子欺负。朱利安说他喜欢苏菲,苏菲的回答是“那你证明给我看,敢不敢?”朱利安趁着司机不在车里,推上手闸,汽车冲下斜坡,司机在后面猛追。朱利安跟苏菲成了朋友,代价是被老爹暴打。这两个小孩从此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敢不敢”的游戏,他们不相信任何规矩,世界就是个巨大的游乐场。上课组词,专门说脏话;用墨水喷老师;在校长室里小便;在姐姐的婚礼上把新娘弄哭……
《怦然心动》
《怦然心动》由罗伯·莱纳执导,演员摩根·莉莉、玛德琳·卡罗尔等主演影片。该片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着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
朱莉·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特别是她最爱的梧桐树)、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下看成乐趣呢?
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对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显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情当回事呢?
《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Homework The Art of Getting By)是由两位着名童星弗雷迪·海默和艾玛·罗伯茨两位90后领衔主演,入选了2011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影片深入当代美国都市青年的精神世界,表现出青春期的迷茫、躁动和暧昧美好的情愫。本片是加文·维森的长片导演处女作。
弗雷迪·海默饰演的乔治即将高中毕业,是一个聪明但不合群的孩子,一直逃避学习的他从未完成过任何一门功课,他因此面临着无法毕业的困境。艾玛·罗伯茨饰演的校花莎莉,在极受欢迎的外表下掩藏着忧伤的内心世界。乔治在得知自己难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后不顾一切地想要逃离高中生活,他尝试学习一门技艺以约束自己,于是做了艺术家达斯汀的学徒,达斯汀看到了乔治身上的潜质,乔治也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他长期以来的懒散作风却阻碍着他的进步……
《恋恋笔记本》
影片《恋恋笔记本》是导演尼克·卡萨维茨2004年的一部爱情类影片。改编于美国小说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由莱恩·高斯利、瑞秋·麦克亚当斯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4年6月25日在美国上映。
讲述一对青梅竹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劫重逢,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由一名天天来探望住在疗养院病人的老先生笔记本中娓娓道出,随着故事水落石出,显然这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而说故事者正是求婚的人……
《分手信》
影片《分手信》改编于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查宁·塔图姆、阿曼达·塞弗里德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2月5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约翰在家乡的艳阳下、沙滩上,偶然结识莎文娜。透过莎文娜,约翰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爱情。甜蜜的相处时光总是短暂,约翰必须回到军队甚至被派驻海外。时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这段靠书信维系、偶而得以见上一面的远距离恋情,终因莎文娜的一封分手信而划下句点……
《爱情三选一》
又名《确定地可能》,(Definitely, Maybe)是首部推理浪漫喜剧片,由导演亚当?布鲁克斯与英国着名的制片团队Working Titles所拍摄的,由瑞安·雷诺兹及艾碧?贝丝琳等主演。
故事是发生在生活于纽约曼哈顿父女之间的故事,主角威尔与妻子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有一天威尔去学校带女儿玛雅回家的时候,发现学校的学生很多人的情绪不稳,因为学校那天的课题有关于性,而十岁的玛雅很正经的在问威尔一些问题,威尔一直不知道怎么回答,晚上睡觉时玛雅很好奇威尔结婚前的事情,而威尔以假名来代替三位在他命中相恋女子的名子来讲述他与她们的故事,并且让女儿自己来推理出哪个才是她的妈妈。在曼哈顿居住的他,目前正在办理着离婚手续,同时,他还打算独自一人带着自己10岁的小女儿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