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鲍鱼的螺丝
哈鲁咕噜
有竞争就有压力。经常听老妈对妹妹说:"某某又去学习培训了,咋们不能落后啊。也得报!据说学习了一对一,成绩蹭蹭往上走!"父母总是秉承着一种,“人家的孩子去学了,你不去学,就会落后,跟不上”的攀比心理盲目跟风学习。另外!去了培训班高强度的学习,孩子们的成绩确实提高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父母给孩子报培训班的信心。用报班换来孩子今后的好成绩,也让他们觉得心安!觉得培训班值得一报! 另外,培训班的学习也比学校的学习难度要加强,比较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报各自的培训班。比如说,现在有开设一对一辅导班,虽然费用较普通的要贵,但是效果显而易见,这比学校里的一对多辅导要好很多。所以说,为了孩子能考个好大学,父母们忧心孩子的学习成绩,通过报辅导班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非常高的期望! 但是,最后辛苦的还是孩子啊,青春本该无忧无虑,却被学习剥夺了自由!被学习压抑了活泼的本性!被学习约束了丰富的想象力!报辅导班也要适当。切勿过度。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跳蚤的华丽转身
抱着“你去我也去的心态”,抱着“孩子分数决定一生”的想法,于是家长们都“沉沦”了!许多家长定闹钟抢名额,其实针对的是“名牌补习班”那些补习班里汇聚了985,211,和清北的精英们,单从客观上来讲是值得家长们追捧的。但是家长的心态却值得我们深思,他们争相为孩子报培训班的原因是什么?那些培训班真的对孩子有用吗?家长不惜花费高价,为孩子抢名额报班,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提高成绩是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进而奠定“人生巅峰”的基础。这样的理由无可厚非,但在如此“疯狂”举动的背后,反映的却是家长们的心慌,焦虑,和对孩子未来的迷茫。在我父母的年代里,有这样一句话:“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因为那时候国家急需知识分子,科研人员。所以一个村里能够出一个大学生就是很光荣的事,甚至于要请客吃饭了。而如今呢?国家喊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家长却开始把分数作为唯一的“至宝”。这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社会出现了阶级,贫富,和不公平开始。而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历,不过是父母为孩子找到的唯一可以抵挡这种“浪潮”的小船。在他们看来即使社会差距的浪潮再怎么大,有更高的学历,就有了更安全的小船,殊不知水早就进到船中而补自知罢了。说到那些培训班有没有“真材实料”,以他们里面的精英老师为例,是有的并且还更加的“有料”。培训机构系统管理和学习,还有创新的题库都能够让孩子在竞赛和成绩上出彩。但这种“高档培训班”更像是上流社会和下流社会的分割线,不是所有父母都可以负担这样高昂“培训费”,一旦负担不起,一旦孩子没有跟上学习。出现的会是:学习好的更好,学习一般的开始消沉。最后社会也将会分层,因为这些“培训班”会越来越多。培训班没有错,家长让孩子好的心也没错,最后出错的终究是大环境的驱使。“他人去我也去”的从众心理,让分数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