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9

我爱微辣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中医脉诊英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香浓寻觅觅

已采纳

在问诊时切忌给病人以暗示和误导,尤其与情志病人的交谈,“诈病”者的假诉,要有所识别取舍。中医专家还说同时还须注重内外环境、气候、居住地区、生活及饮食嗜好、性格情绪、体质类型等与疾病的关系,针对妇女、小儿等不同对象,详察细辨。切诊:切诊主要含脉诊、触诊两部分。脉诊非常重要,但切忌夸张到神秘不可捉摸的程度,凭脉即可知病,更不应妄自否定诊脉的客观价值。脉诊首先应当了解如何调息,如何下指,以及掌握三部、七诊、九候、五十动的基本要求。三部脏腑取诊法,脉与时令、个体、饮食、生活、情志的关系,正常平脉的形态等,然后才能识别有病之脉。脉象的分类,一般说来有二十八脉(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又作疾)和十怪脉。为了便于临床掌握,前人也做过不少比类、对举、归类工作,选择主要的若干脉象,作为纲脉,其中如滑伯仁的浮沉迟数滑涩六纲,也有再加虚实或短长而称八纲的。脉诊结合临床体会,尚须注意下列几点:1.兼脉临床所见,脉象单见者少,兼见者多,凡属兼见之脉,必须区别主次,综合分析。2.脉症合参根据《内经》所说“色脉合参”的道理,把脉象与其他症状联系考虑,互相对比,肯定问题,解决疑点,决定顺逆。既要“凭脉辨证”,也要“舍症从脉,舍脉从症”,分别真伪,认清本质。3.掌握病机演变脉诊不但要求“凭脉辨证”,认清现在症状的病理变化,还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转归。例如无病之人,脉见结代者,为“脉病人不病”,真藏之气己伤,将有暴病之变;阴证脉见沉细的病人,忽然暴出虚大脉,为阳越于外,有脱变的危机;阳证脉来洪数的病人,忽然脉转沉细,有阳病入阴的转变;眩晕患者脉见弦劲搏指者,势将内风上旋,有暴中的可能。作为一个现代中医,既要掌握诊脉的基本操作规则,基本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加深体会,逐步提升辨识有病之脉的能力。不能轻率地认为诊脉仅是为问诊提供时间的一种形式。持上述认识者,关键在于陷入诊脉不能辨病的误区,没有把辨证作为立足点。如换位思考,脉的浮沉迟数,对证的表里寒热不是昭然若揭吗?

中医脉诊英语

159 评论(14)

狐狸不会飞

你要把中医弄成英文这个实在太难了,就是说中文你估记都似懂非懂的嘎嘎。中医在于调,西医在于治,中医讲的是治未病,即未病先治,西医比较直观,先查后治。中医的精华是阴阳,西医的精华是细胞。西医将身体分成各个系统,便于治疗。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比如头发,头发发黄,便知道是肾中精血亏乏的表现)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确定病情,因为每个医生的想法不同,问的方法不同,故常有医生开的药也不同,就不如西医的简单,直观。西医是到了病情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发现和治疗,不如中医的未病先治的防病原则占优。我说的是中西医之间不好的,好的你反过来说就行哈哈。

223 评论(9)

空山微风

可以百度一下,“ 老中医收徒弟 ”,看下有没有老中医收徒弟的那种,中医脉诊辩证需要有会脉诊的老中医手把手的教,辩证不准确更谈不上下药开方了。中医培训,很难学到真才实学。如果有老中医带徒弟的话,收费会比中医培训要高的多,关键是现在没有几个老中医愿意带徒弟。

264 评论(8)

真龙木木

这个 确实有难度~ 我们学生时候都不好学 主要是经验太少 相信要点老师都说了 要真正学会 得到临床 最重要的是 多练

254 评论(10)

Angelia8412

1.中医是辨证论治(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西医是辩病论治(Diseases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即中医只要证型相同就可以给同样的方子 而西医强调病的种类,从而给予相对的治疗和药物。2.中医更注重整体观(Holism):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并与外环境相统一的思想;西医更注重局部。如治疗肝病,西医就是通过治疗肝脏来达到一些指标的正常和缓解症状。而中医则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说法。即肝脏的病可能影响脾脏,所以提前治疗脾脏。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而且中医的五脏和西医的五脏不是完全等同一一对应的。中医的肝脏病变并不等于肝病。它还包括中医肝脏的功能性的方面。这也是两者的不同点之一。3.中医与西医的诊断方式不一样:中医是望闻问切,重视舌诊(tongue diagnosis )脉诊(pulse diagnosis)等;西医是视触扣听,和一些相关检查化验来判断病情。4.二者的理论基础也是不一样的。中医以阴阳五行(Yin Yang and Five Elements),藏象学说(theory of viscera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等为基础。而西医的基础主要是解剖生理病理等。其实中医与西医在逐渐融合 西医也在注重整体治疗,而中医也在借鉴西医的相关检查来判断病情的严重性

190 评论(15)

薇宝儿521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医学常识的通俗简单介绍) 西医的理论基础是西医人体解剖学说的”八大系统”.八大系统包括: 1.运动系统:主要介绍骨学,有骨的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的构造(骨主要由骨质,骨髓和骨膜构成),全身骨有206块,分颅骨23块(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躯干骨51块(包括椎骨总26块,分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1块,尾椎1块.胸骨1块.肋骨共12对肋骨和肋软骨构成,),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还有6块听骨.)骨的连接(包括七个主要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运动方式,易损情况).骨胳肌的构造和形态,功能作用. 2.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胃腺肠腺. 3.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 4.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基本功能是排出机体中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由循环系统运到肾,在肾内形成尿,经输尿管运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5.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男性生殖器分睾丸,附睾,输精管,***管,前列腺,精囊腺,阴囊和阴茎.女性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女阴. 6.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可分为心血管系和淋巴系两个部分.心血管系由心脏,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其中循环流动着血液.淋巴系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散在的淋巴组织组成,在淋巴系的管道内流动着的液体是淋巴.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循环系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气,通过循环系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各组织各细胞,同时将各器官各组织各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分别运送到肺,肾或皮肤等腰三角形各器官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人体新新陈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是相同的)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借循环送到相应的器官而调节其生理功能.此外,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还能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并参与机体免疫反应.附:胸腺,它是淋巴组织器官,但兼有内分泌功能,胸腺主要分泌胸腺素,参与细胞免疫功能. 7.内分泌系统,有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内分泌细胞团如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巢细胞和黄体细胞.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物质为"激素",激素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运到全身组织,器官,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等. 8.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人体各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能协调人体各系统的活动,维持内部环境的恒定,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又能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使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它包括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西医的诊断手段有医生的”问”加各种化验和机器检查辅助,以找出病因.它的优势是可以把身体各部位的各种病态或损坏情况再现出来,一目了然,这是很先进的.当然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光凭图象资料这种诊断误差也是很大的.因为机器设备的优劣和操纵者对图象资料的处理也是很关健的. 西医的治病原则明显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常有针对性。不过有一点容易让人接受的是,并且强于中医的是,对于器质性病变的组织和器官进行手术.把它们部分或全部切除或进行更换.效果明显和痊愈时间也短. 西药因是单纯地治疗。所以西药的基础可以概括为"三素一液",就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输液(吊5%生理盐水打点滴或5%生理盐水加5%或10%葡萄糖),西药准确的说,其名称应该说是“化学药”,它的副作用是有目共睹,西药对肝肾的损害是不可逆转、不可预防的.药品中所说的负作用是不是中毒?负作用的累积是不是会使人丧失生命?学生物,学化学的人应该清楚的。从这里也可以断定,西药绝对没有调理补益身体健康的功能。 西药还有一个优势是使用方便,病人到医务室打针,拿药吃,过程简单.病人没有什么要自己去做的事情.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 1."藏象学说",是人体互为表里的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三焦、膀胱、胆、小肠)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在五脏中,在中医里“肾”的功能作用与西医中的“肾”的作用是相差很大的,可以说有天壤之别。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肾”, 不是我们口中常说即西医说的“肾”,它所具有的功能非常多.基本上和西医所说的八大系统都有一些联系. 中医所说的“肾”是中医理论中所说的五脏之一的“肾”,它管的身体机能可就多了,1、“肾”促进生殖繁衍;2、“肾”促进生长发育;3、“肾”参与血液生成;4、“肾”抵御外邪侵袭;5、“肾”主水液,是负责调节人休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6、“肾主纳气”还有调节呼吸作用;7、“肾主骨”还管着骨和髓;8、“肾其华在发”还管着头发呢;9、“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还管着耳朵和大小便哟。所以说中医的补肾其实就在于在滋补人的生命的根本. 2."阴阳五行" 中医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是由“阴阳”所组成,在介绍人体的病理变化时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会导致阴阳两虚” 中医学认为"阴胜则(得)阳病,阳胜则(得)阴病,阳(病)胜则(表现)热,阴胜则(表现)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治病时采取的是:寒(病)则热(药)治,热(病)则寒(药)治 。中医的治疗调理是为了达到“阴平阳秘”理想境界,即阴气平顺阳气因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平衡就是健康。 五行是说金水木火土各代表肺,肾,肝,心,脾,中的一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肺生肾、肺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肾生肝、肾为肝之母;肝生心、肝为心之母;心生脾、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母强子强,母弱子弱,母病及子,子病犯母使母也弱;病理进行如,子脏如先出现病态,病邪从子脏传入母脏,然后再出现母脏的病态;具体实例,如心火亢盛而到肝炎炽盛。母脏子脏之间可相互辅助或相互损害,还有它们之间如何相生、相畏、相克、反克及保持平衡等.这是一个玄奥神秘的理论。但用得正确,有时按照这规律去治病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3、"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气”这个概念在西医是没有的。气即“真气”,它充养 全身,是人生命的基础。 4."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特有的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从西医的人体解剖上则不能体现出来,于是就有人攻击说这是伪科学)前些年北京已有教授用现代科技物理学证明了经络的存在和可信性也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没有人能说清楚西医中的“血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与中医的《经络系统》有什么关联”,谁也说不清,而经络在人体解剖中确实看不见它的物质存在,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所在。虽然有些学生物的人想来解释或攻击中医的理论,但他们同样没有令人可信服的理由和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实践操作,有的只是推论,只是文人之间的攻击文字,而不是详尽的学术讨论和理解。这更说明传统文化的魅力啊。 5.除此还有"病因学说""病机学说". 有一个问题真是非夷所思.在两千多年以前,没有解剖作为基础,硬是把人体的结构进行了划分和总结,还创造了以这个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套用药原则.虽然在现在看来,有一些说法要进行一些修改,但它的绝大部分还是得到实践的检验结果的证实和支持.这才是泱泱大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我们今人为什么不发精力去完善,使之更加完美? 传统中医诊断(在现阶段表现得比较简单)讲究望、闻、问、切,来诊断各类疾病.望人的神气,望人皮肤颜色和光泽,望形体的强弱和外形变化,望姿态,望头面部,望舌.闻是闻声,了解呼吸,语言,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音高低,强弱,清浊等.问.所有的医生都会问患者来看病的原因.最后是切,切是切脉,这是一个最有技巧的技术活.名医可从人的脉搏情况就知道患者有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调理治疗.现在的中医学院已没有好的教师来教学生学切脉了,有的只是照本宣科,非常的遗憾,这个传统文化的精华可能就要失传了. 中医的治病原则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密切联系,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且通过精,气,神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通俗的说,人体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机器,而这部机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全自动化的,缺一不能算是完美,损一则会引起连锁反应,直至全面崩溃不可收拾.这与西医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有着天壤之别哟。 中医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所在.从疾病的表面现象----症状,分析出它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产生的"证候","证候"反映了疾病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基本不同的治法,也有说"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说白话,就是说,在开处方时,相同的病可用不同的药、不同的方法来治疗,不同的病可用相同的药或相同的方法来治疗。中医看病的”证”,这一点对于普通老百姓也真是不好理解,因为它不如听得多的”某某病”来得顺耳. 中医用的药是叫中药(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做汤药用的),可是有几千年历史了,这些中药都是一代一代人的经验的结晶和积累.这是宝贵的财富.更主要的是,中药饮片,中药汤药基本上是没有副作用的.可以长期放心和服用.当然中草药中也有一些是有毒或有小毒的,它们配在处方药中也是有毒的,这些有毒的中草药在各类中医药书中都已经明确标明了和有服用警示的,如果明知有毒一意孤行硬要去尝试,这就是个人负责的范畴了。(顺便告诉人们一点小秘密,江湖郎中和乡下的土医生最喜欢用毒药,他们卖的中药可就有毒了.例如,止痛外用药喜欢用草乌川乌,内服药喜欢用制草乌,天仙籽,天仙藤,三钱三,元胡,因为这些药止痛的效果显著,但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他们的做法有点象某些西药,只顾有效而不管其它,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象氯霉素,它的抗炎抗菌作用是最强的,但它的负作用也是最大的,它很可能破坏人体的造血功能,相对它的抗炎抗菌作用怎么评价?孰是孰非呢???) 所以说中药的优势是西药不能比的,特别是中药补益药这一块,我们要抓住这个优势,抓住机遇把这块市场做大做强. 有趣的是当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病人就会自动转向进行中医药治疗.这一点在农村尤其突出.有许多的病例就是在西医药无效的情说下用中医药治疗好了. 我们也从众多的实例中知道,对于肾结石用西医的碎石机进行治疗产生了很多很多的极其严重的后遗症,有些过了一段时间后,连续几年都要到医院去做消除碎石后遗症手术的手术.其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中医理论讲究的就是人体内各个器官的协调平衡,强调整体,在调理平衡中去除病因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一味中药又不单纯是对一种病症有效而是可以对多种症状一起治疗,而一个多味药的复方处方,其功效就更好了。所以我要说中医理论对于人的养生,维护人的健康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最有效的.中药是我国人民养生护生,保持身体健康状况的首选。

24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