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3

L张小猛
首页 > 英语培训 > 删除字段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kewen126

已采纳

对的啊,有什么问题吗?comment on column sc_bd_yjjs.name is '姓名';SELECT * FROM USER_COL_COMMENTS WHERE TABLE_NAME=upper('sc_bd_yjjs');

删除字段英文

166 评论(8)

超级吃货两枚

Oracle下select regexp_replace('abc123撒地方说道abc123撒地方说道-','[a-z]|[A-Z]|[0-9]','') from dual union allselect regexp_replace('companyname=15无ab_de','[a-z]|[A-Z]|[0-9]|[[:punct:]]','') from dual 看你的需要选择 sql server下,建议参考如下资料:

243 评论(8)

马云的小女儿

需要用的资料以链接的形式给需要的同学。 我用的mysql版本为: Mysql-5.5.45-win64.msi 密码是:26zw 图形化工具 Navicat(前期不推荐用,直接手动敲): Navicat 密码:c7fs 开始我的MySQL之旅吧 始于2016.12.04 --WH 一、数据库的安装 这个就不在这里过多阐述了,因为网上实在是太多安装mysql的教程了,有了我给的mysql,在按照这个安装教程(MySQL安装教程)去看,就能够安装完好。 安装好mysql后,如果需要使用windows命令窗口(也就是cmd)来操作mysql,那么就需要配置环境变量,在安装好的mysql下找到bin,将其目录放到环境变量path中去,就行了,检测成功与否的方法是在cmd命令窗口中输入mysql,就会出现一大段英文,就说明成功了,反之失败,如果不会的话就去百度搜教程。 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开启mysql服务命令 net start mysql2、进入mysql的两种方式 明文进入:mysql -uroot -proot格式:mysql -u帐号-p密码 密文进入:mysql -uroot -p 按enter会提示你输入密码(Enter pssword:),此时你写的密码就会显示为***这样。3、查看mysql中所有的数据库(一般在固定的单词命令就会是用大写,这个要习惯,看多了敲多了就认识了) 前面四个数据库是mysql中自带的,也就是必须的. SHOW DATABASES;4、创建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REATE DATABASE test_1;5、删除名为test_1的数据库 格式: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DROP DATABASE test_1;总结:学习了对数据库的三个操作,1、查看所有数据库 2、创建数据库 3、删除数据库 三、数据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表和数据库还有Mysql三者的关系 mysql中保存了很多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中可以保存很多表。 对数据表的增(创建表)删(删除表)改(修改表字段)查(查询表结构)。 注意:这里的操作对象是表,对表的操作也就是表的结构,和表中的字段的操作(字段和记录要分清楚) 前提:表是在数据库下的,所以要先确实使用哪个数据库。 USE test_1;1、创建数据表 格式:CREATE TABLE 数据表名( 字段名1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2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字段名3数据类型[列级别约束条件] ); 注意:格式不一定需要这样隔着写,完全可以全部写成一行。但是那样写可观性非常差。我这样写只是为了可以看的更清晰。 解释: 1、[]中括号中的内容表示可以有可以没有, 2、列级别这个“列”一定要搞清楚说的是什么,一张表中有行有列,列表示竖,行表示横 3、约束条件后面会讲到 1.1、创建没有约束的student表 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nameVARCHAR(12), ageINT(11) ); 注释:SHOW TABLES 查询数据库底下的所有表。 1.2、创建有约束的student表 六大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默认约束、自动增加 1.2.1:主键约束 PRIMARY KEY(primary key):独一无二(唯一)和不能为空(非空),通俗的讲,就是在表中增加记录时,在该字段下的数据不能重复,不能为空,比如以上面创建的表为例子,在表中增加两条记录,如果id字段用了主键约束。则id不能一样,并且不能为空。一般每张表中度有一个字段为主键,唯一标识这条记录。以后需要找到该条记录也可以同这个主键来确认记录,因为主键是唯一的,并且非空,一张表中每个记录的主键度不一样,所以根据主键也就能找到对应的记录。而不是多条重复的记录。如果没有主键,那么表中就会存在很多重复的记录,那么即浪费存储空间,在查询时也消耗更多资源。 一般被主键约束了的字段度习惯性的称该字段为该表的主键 单字段主键约束 两种方式都可以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nameVARCHAR(12), ageINT(11) ageINT(11), );PRIMARY KEY(id) ); 多字段主键约束(复合主键) 这个id和name都市主键,说明在以后增加的插入的记录中,id和name不能同时一样,比如说可以是这样。一条记录为id=1,name=yyy、另一条记录为:id=1,name=zzz。 这样是可以的。并不是你们所理解的两个字段分别度不可以相同。 CREATE TABLE student(CREATE TABLE student( idINT(11) PRIMARY KEY,idINT(11), nameVARCHAR(12) PRIMARY KEY,nameVARCHAR(12), ageINT(11)ageINT(11), );PRIMARY KEY(id,name) ); 1.2.2:外键约束 什么是外键举个例子就清楚了,有两张表,一张表是emp(员工)表,另一张表是dept(部门)表,一个员工属于一个部门,那么如何通过员工能让我们自己他在哪个部门呢?那就只能在员工表中增加一个字段,能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那该字段就只能是存储dept中的主键了(因为主键是唯一的,才能确实是哪个部门,进而代表员工所在的部门,如果是部门名称,有些部门的名称可能是同名。就不能区分了。),像这样的字段,就符合外键的特点,就可以使用外键约束,使该字段只能够存储另一张表的主键。如果不被外键约束,那么该字段就无法保证存储进来的值就一定是另一张表的主键值。 外键约束的特点: 1、外键约束可以描述任意一个字段(包括主键),可以为空,并且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外键。但是外键字段中的值必须是另一张表中的主键。 2、这样被外键关联的两种表的关系可以称为父子表或者主从表。子表(从表)拥有外键字段的表,父表(主表)被外键字段所指向的表。 3、子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必须和父表的主键字段的类型一样。 注意:一个表中有被外键修饰的字段,就称该表有外键(是“有外键”。而不是“是外键”),并会给该表中的外键约束取一个名称,所以我们常说的这个表有没有外键,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而是指这个表是否有存在外键约束。也就是说,不能说这个表的外键是xxx(该表中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虽然影响不大,但是在很多时候需要理解一个东西时,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格式:CONSTRAINT外键名称FOREIGN KEY(被外键约束的字段名称)REFERENCES 主表名(主键字段) 英文解释:CONSTRAINT:约束REFERENCES:参考 CREATE TABLE tableA(id INT(11),name VARCHAR(22),location VARCHAR(50),PRIMARY KEY(id));CREATE TABLE tableB(id INT(11),name VARCHAR(22) NOT NULL,deptId INT(11),PRIMARY KEY(id),CONSTRAINT tableA_tableB_1 FOREIGH KEY(deptId) REFERENCES tableA(id)); 解释:tableB中有一个名为tableA_tableB_1的外键关联了tableA和tableB两个表,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为tableB中的deptId,主键字段为tableA中的id 1.2.3:非空约束 NOT NULL. 被该约束修饰了的字段,就不能为空,主键约束中就包括了这个约束 CREATE TABLE tableA(id INT(11),name VARCHAR(22) NOT NULL,location VARCHAR(50),PRIMARY KEY(id)); 1.2.4:唯一约束 UNIQUE 被唯一约束修饰了的字段,表示该字段中的值唯一,不能有相同的值,通俗点讲,就好比插入两条记录,这两条记录中处于该字段的值不能是一样的。 CREATE TABLE tableA(id INT(11),name VARCHAR(22) UNIQUE,location VARCHAR(50),PRIMARY KEY(id)); 也就是说在插入的记录中,每条记录的name值不能是一样的。 1.2.5:默认约束 Default 指定这一列的默认值为多少,比如,男性同学比较多,性别就可以设置为默认男,如果插入一行记录时,性别没有填,那么就默认加上男CREATE TABLE table(id INT(11) PRIMARY KEY,name VARCHAR(22) NOT NULL,deptId INT(11) DEFAULT 1111,salary FLOAT); 1.2.6:自动增加 AUTO_INCREMENT 一个表只能一个字段使用AUTO_INCREMENT,并且使用这个约束的字段只能是整数类型(任意的整数类型 TINYINT,SMALLIN,INT,BIGINT),默认值是1,也就是说从1开始增加的。一般就是给主键使用的,自动增加,使每个主键的值度不一样,并且不用我们自己管理,让主键自己自动生成 CREATE TABLE table ( id INT(11)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2) NOT NULL ); 2、查询表结构 2.1、查看表基本结构语句 格式1:DESCRIBE 表名/DESC 表名这两个的功能是一样的,简写了单词describe DESCRIBEstudent; 2.2、查看创建表的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这样显示的格式很不好,看不清楚,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语句 格式:SHOW CREATE TABLE 表名\G SHOW CREATE TABLE student\G;3、修改数据表 修改数据表包括:对表中字段的增加、删除、修改。 在这个里面用的关键字为 ALTER 3.1、修改表名 格式:ALTER TABLE<旧表名> RENAME[TO]<新表名>; 将student表名改为student1(改完后在改回来) ALTER TABLE student RENAME TO student1;3.2、修改表中的字段名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CHANGE<旧字段名><新字段名><新数据类型> 将student表中的name字段名改为 username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name username VARCHAR(30);3.3、修改表中的数据类型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名><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解释:只能修改字段名的数据类型,但是其原理跟上面change做的事情一样,这里也有修改字段名的过程,只不过修改后的字段名和修改前的字段名相同,但是数据类型不一样。 3.4、修改字段的排列位置 方式1:ALTER TABLE<表名> MODIFY<字段1><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2> 解释:将字段1的位置放到第一,或者放到指定字段2的后面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方式2:ALTER TABLE<表名> CHANGE<字段1><字段2><数据类型> FIRST|AFTER<字段3> 解释:其实是一样的,将是字段2覆盖字段1,然后在进行排序 ALTER TABLE student CHANGE username username VARCHAR(20) AFTER age;总结 CHANGE和MODIFY的区别? 原理都市一样的,MODIFY只能修改数据类型,但是CHANGE能够修改数据类型和字段名,也就是说MODIFY是CHANGE的更具体化的一个操作。可能觉得用CHANGE只改变一个数据类型不太爽,就增加了一个能直接改数据类型的使用关键字MODIFY来操作。 3.5、添加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ADD<新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FIRST|AFTER<已存在的表名>] 解释:在一个特定位置增加一个新的字段,如果不指定位置,默认是最后一个。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x VARCHAR(11);3.6、删除字段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字段名>;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ex;3.7、删除表的外键约束 格式:ALTER TABLE<表名称> DROP FOREIGN KEY<外键约束名> 注意:外键约束名 指的不是被外键约束修饰的字段名,切记,而是我们在创建外键约束关系时取的名字。 3.8、更改表的存储引擎 格式:ALTER TABLE<表名> ENGINE=<更改后的存储引擎名> 这个存储引擎目前我自己也不太清楚,虽然知道有哪几种引擎,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就不清楚了,所以打算留到日后在说。 4、删除表 4.1、删除无关联表 格式:DROP TABLE<表名>; ALTER TABLE student;4.2、删除被其他表关联的主表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有外键关联关系的两张表中,如果删除主表,那么是删不掉的,并且会报错。因为有张表依赖于他。那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总共有两种方法 1、先删除你子表,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就达到了删除父表的目的,但是子表也要被删除2、先解除外键关系,然后在删除父表,这样也能达到目的,并且保留了子表,只删除我们不需要的父表。在3.7中就讲解了如何删除外键关系。

112 评论(12)

戏说小默

添加表字段(如果一次添加多字段后面不加bit)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名 bit 例如:alter table main add 年龄char(3),姓名varchar(8),性别char(2)

192 评论(11)

l波波刘

grok可以解析任意的文本并将其结构化。 该工具在针对syslog, apache或者其他的webserver或者例如mysql跟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特别好用=- =。而且对log的格式化仅仅是为了数据显示更加人性化,不会增加计算消耗。 Logstash本身针对不同语言有120种默认的匹配模式(实际上很容易看到是正则表达式),你也可以写你自己的表达式并且提一个pull request;

Grok 通过将文本标签与log内容进行匹配实现格式化。 格式:%{SYNTAX:SEMANTIC} SYNTAX是标签的名字,SEMANTIC是通过标签映射得到的数据的存放变量。

默认情况下所有字段的存储类型为String,如果你希望其他的存储类型 %{NUMBER:num:int} 使用这种匹配将产生int类型的字段

直接用这个就能自定义一个正则把数据存入field_name. 也可以写文件自定义一个pattern

最常用的就是对message字段进行格式化

}

如果想对同一个字段多次格式化

其中"Duration: "是正则直接匹配相对应的字符,%{}是grok的匹配标签,前者为正则后者为字段

没错很好用,每一款filter都可以加这个玩意儿

字面意思, 删除某些字段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标签的使用需要在过滤器成功工作的前提下,如果你的标签没有效果,记得检查一下前面的过滤主体(有的标签必须在有过滤得情况下才能起作用)

该过滤器的目的是将多条消息的数据聚合成一条消息,提供"code"字段可以对int属性进行自定义的增加减少,然后丢到某一个最终消息中去,然后进入output过程。

不过为了使用这个过滤器,你需要将Logstash的过滤器参数设置为1 (-w 1 flag)这样该过滤器才能正确工作。否则会掉头发。

总的来说是一个很迷的过滤器,请尽量在来源或者Kibana中完成消息聚合, 使用该Filter极其麻烦。

拒绝翻译这个东西 = =

英文文档

变形(?)过滤器。 允许你对字段做一般的改变。 你可以 改名 , 删除 , 替代 , 修改 收到消息中的参数。

如果你认真读了上面的你会发现grok也提供删除字段的功能。实际上相当多的过滤器提供了大量的重复功能,不过我认为针对不同操作尽量调用相对应的过滤器会令配置简洁明了。

其中涉及到True False有一些转换的规则,详情请从title下面的英文文档链接点进去。(没错自己看吧hhhh)

你会发现有两个反斜杠,这没错,你需要给正则里面的所有反斜杠加反斜杠。。。我知道这有点绕口hhh。

hash也可以merge 反正你自己玩=。=

日期过滤器是一个用来解析日期格式的过滤器,并将解析出来的日期作为logstash的时间戳使用。 栗子 日期过滤器是一个对整理消息重新回填旧数据非常重要的过滤器。如果你没有在你的消息中正确的获取到时间,那么之后对他们的搜索很可能会失去顺序。 如果没有该过滤器并且时间中没有设置时间戳,logstash会根据他首次获取到消息的时间设置时间戳,比如从文件中读取消息,那么每次读取的时间将会作为时间戳。

188 评论(9)

小M回归中

MySQL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 什么是数据库 存储数据用文件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弄个数据库? 文件保存数据有以下几个缺点: 文件的安全性问题 文件不利于数据查询和管理 文件...

146 评论(9)

爱dele的Vivian

用正则表达式替换

34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