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儿依依
产品、会员、电商、项目、众筹。1.产品类型:它是直接面向产品的,社区通过不断更新产品来实现。类似秋叶ppt,就是通过不断开发新的课程来产生直接回报,课程就是他的产品。2.成员资格。通过直接收取会员费来实现,类似罗辑思维。3.电子商务:是靠卖货实现的,也是以罗辑的思维为代表的。4.项目风格:它是通过各种项目进行合作,然后推出定制的产品和服务。5.众筹:就是利用社群精准的粉丝特征发起众筹。无论是做社群,还是做教育,还是做垂直电商,都把社群作为变现的重要手段。还包括品牌、认知、流量等。
号仔在厦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与个体相对,是个体的共同体。不同个体按某种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往往通过群体活动达到参加社会生活并成为社会成员的目的,并在群体中获得安全感、责任感、亲情、友情、关心和支持。群体特征尽管群体之间在类型、大小、性质、规模等方面千差万别,但所有群体都有下面几个特征:首先,各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群体目标与利益。任何一个群体必须具有群体目标(group aim),群体内有相互协作与配合的组织保证,群体内每一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并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做出自己的努力。通常,群体的目标是单个个体无法独自实现的。其次,各个成员都具有群体意识( group consciousness)。群体中每个成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员,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与他们相互影响,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与情感,群体成员之间经常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群体的成员资格有助于建立积极的社会认同,有利于形成一体化的自我感觉。几个人或更多人集合在一起,若彼此在心理上没有多大联系,那么这几个人就称不上是群体,只能把这几个人说成是一堆人或一群人。再次,各成员之间能够密切协作和配合:即群体内部要有群体分工,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群体内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即群体分工(group devision)。例如,一个公司群体有董事长、总经理、供销、技术、宣传等分工,做到各司其职。最后,群体要满足各成员的归属感需要。这是个体自觉归属于所属群体的一种情感,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的目标为准则,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群体的作用方式群体究竟是怎样影响其成员的?这涉及群体的作用方式。我们从群体本身的角色、地位、规范及凝聚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群体角色这主要指群体内的职能差异。在一个群体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做同样的事情,起着相同的作用;而是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无论角色是如何获得的,人们都倾向于使之内化,并把所扮演的角色与自我概念相联系,无论他或她是否在该群体内,都会在行为中体现角色的期望和特征。群体地位它主要指群体中的位置和等级。在一个学校中,当校长走进教室,学生都会起立,直到他入座,学生才坐下。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解释就是群体中存在着地位差异。地位不同,他们的权利也不相同。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对个体的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往往对它极其敏感,拥有较高地位就意味着拥有更多权利。主张进化论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生存和繁衍上,地位高的人比地位低的人更容易获得食物或配偶。简言之;地位实际上是群体给成员的一种奖励,也是群体影响的一种表现。群体规范群体对个体施加影响的第三个因素是群体规范,这些规范告诉成员如何行事。遵守这些规范往往是获得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其他利益的必要条件。群体凝聚力凝聚力不同,群体对成员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凝聚力高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更大。总之,群体的角色、地位、规范和凝聚力四个要素一起发挥作用,共同决定了群体成员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群体的类型群体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群体的性质、结构、作用和活动方式各不相同。根据群体的目的、联系的机制、影响群体成员的方式、群体成员问的交往特点等,可以对群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根据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这种划分最早由心理学家梅约(E. Mayo,1931)在霍桑实验中提出。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是指根据成员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文件而建立的群体。正式群体结构明确,它们规定好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明确提出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具有良好的群体规范,有清晰的信息沟通路线和权力控制机制,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有详细的规定。政府、企业、工厂、学校班级等都是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指那些无正式规定的、自发形成的、成员的地位和角色以及权利和义务都不明确、也无固定编制的群体,它主要用于满足人们某种生活需要,并且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即以个人的好感为基础。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某种利益或观点的一致性;二是由于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三是由于有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背景,如集邮爱好者、自发的钓鱼队、旅游同伴、同学会同乡会等。由于非正式群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所以有着较强的内聚力和对成员的吸引力。社会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在正式群体中总会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群体(陈景春,2002),非正式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式群体,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非正式群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就史能促进止瓦群体的巩固。当正式群体的目标和规范与其成员的个人需要不一致时,两个群体就会发生冲突,成为正式群体发挥作用的障碍。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根据群体的规模和沟通方式,可把群体分为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这样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因为群体的大小是相对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群体大小规模的划分是有标准的,即群体成员是否处于面对面的联系和接触情境中。大型群体(large group)指群体成员人数众多以间接方式取得联系的群体,如通过群体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层组织机构等,使成员建立间接的联系。大型群体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群体。如可分为乡镇、街道、居民村等群体;也可分为社会职业群体或人口群体等;还可以分为政治群体、工作群体、娱乐群体等。这些大型群体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都可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对象,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小型群体(small group)指相对稳定、人数不多、为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的、各个成员直接接触的联合体。它有共同的目标,全体成员为此目标做共同努力。小型群体成员问相互熟悉,往往面对面交往沟通,心理感受也较明显。其规模不能少于2人,但一般也不超过30人。夫妻、家庭、亲戚和小组、班级等都可以视为小型群体。一个人可以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也可以同时作为几个小型群体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愿望与需要与他人直接交往。在人数较多的小群体中,由于各种原因,某些人的交往活动较多,沟通较频繁,交往更加带有亲密的性质,可以称为“小集团”。“小集团”人数不多,一般为2-7人。“小集团”可能是一个正式群体也可能是非正式群体,同时还属于某个小群体。小型群体历来是社会心理学家很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如奥尔波特、梅约、勒温、谢里夫、里帕等都曾对小群体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