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姐~:)
/意/大/利
北/意/大/利
名字:卢西安诺·瓦尔加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Luciano Vargas
常色:费里西安诺·瓦尔加斯
外貌:酒红色眼睛,发色似乎比常色更深,棕褐色军装,手里的意面变成了小刀,头上戴着帽子,小麦色皮肤。
性格:比常色睁眼时间更多,残忍嗜血,善于用小刀和手枪。而且性格波动较大,喜欢做加了奇怪调料的pasta和用血画画。经常调戏爱因斯。在无聊的时候会想办法让费里自我崩溃。(例如让费里感到自己没用)
德/国
名字:爱因斯·贝什米特[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Eins Beillschmidt
德/国
常色:路德维希·贝什米特
外貌:紫色眼睛,脸上有疤痕 ,黄色的军服外套披在背上,手里拿着匕首。
性格:懒散,和常色完全不同,没有军人气质,是个烟鬼,酒鬼,性变态,相比远攻更善于近战和肉搏。对卢希安诺很冷淡,常被卢西安诺调戏。
日/本
名字:本田葵[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Honda Aoi
常色:本田菊
外貌:红色眼睛,黑色军装,紫色流苏披风,红黑色头发。二设戴着红色耳坠。
性格:性格比较嗜血,极度的病娇,对本田菊说话带有调戏的感觉,性格相对菊来说很招摇,偶尔会自称“小生”,与菊的自称“在下”相对。
同/盟/国编辑
美/国
名字:艾伦·F·琼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名:Allen·F·Jones
艾伦 (4张)
常色:阿尔弗雷德·F·琼斯
外貌:深棕色头发,红褐色眼睛,打耳钉,黑色外套,皮肤颜色较深,带墨镜
性格:典型的不良少年,依然和亚瑟有纠葛,经常殴打反对他的人,没有耐心,非常暴躁。
英/国
姓名:奥利弗·柯克兰[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奥利弗 (5张)
英文名:Oliver Kirland
常色:亚瑟·柯克兰
外貌:橘粉色头发,亮蓝色眼睛,穿粉色毛衣、蓝色马甲、系着蓝领结。性格:有些疯疯癫癫的绅士,厨艺很好,最擅长做杯子蛋糕,不过经常往里面下药。
法/国
名字:克里斯托弗·波诺弗瓦[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Christopher·Bonnefeuille
克里斯托弗 (3张)
常色:弗朗西斯·波诺弗瓦
外貌:不怎么打理长发,有时喜欢把头发扎个马尾,满脸胡渣,穿开领紫色衬衫和棕色外套
性格:性格颓废,讨厌与人交往,性冷淡,烟鬼,不相信爱情。似乎很喜欢调戏奥利弗,有时也会被奥利弗调戏。
备注:设定与常色有撞梗之嫌(弗朗西斯与弗朗索 瓦可视为英与法语发音不同,同一名字的两种念法与译法,详情见《再谈外 国人名(及地名)翻译问题》[1] ),故不推荐使用。
俄/罗/斯
名字:维克多·布拉金斯基[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维克多 (3张)
英文:Victor·Braginsky
常色:伊万·布拉金斯基
外貌:血红色眼睛和围巾。戴棕黑色的帽子,穿棕黑色大衣和靴子。
性格:和常色比起来更加温和,对异色的抖抖三人组有些惧怕,不怎么爱发言。
中/国
名字:王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黯 (5张)
英文:Wang An
常色:王耀
外貌:短发,红棕色眼睛 ,戴黑色军帽,穿黑色军装或高领黑边红外套。
性格:家里蹲,参加会议时总是保持理性的中立,认为周围的人都是白痴,依然弟妹控,而且更可怕了些。自称爷,为人冷漠且性格高傲,但是似乎喜欢讲冷笑话。
加/拿/大
史蒂夫 (3张)
姓名:史蒂夫·威廉姆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Steve·Williams
常色:马修·威廉姆斯
外貌:紫色瞳孔,扎着小辫子,带墨镜,穿着红色格子衫,灰色或白色t恤,牛仔裤和红球鞋
性格:和常色一样没什么存在感,但和常色完全不同,脾气很暴躁,别人无视他时会很暴力的拿曲棍球杆打人。
娘塔利亚异色编辑
北/意/大/利
姓名:丽蓓卡·瓦尔加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名:Rebeca·Vargas
常色:爱丽丝·瓦尔加斯
外貌:手上的pasta变成了意面,深红色军服,红色的高跟鞋,发色跟常色相比更接近橙黄色。
性格:比常色更强势,更易怒,大胆开放,喜欢和别人社交。
德/国
姓名:泰瑞莎·贝什米特[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Teresa·Beillschmidt
常色:莫妮卡·贝什米特
外貌:橘红色眼睛,白色背心,裤子是深紫色,红色鞋子。左手拿着短刀,鼻梁处、手臂、腹部有伤痕。
性格:有点无口,是个认真严肃的女孩子,但是非常凶。受不了闹闹腾腾的丽蓓卡。
日/本
姓名:本田鸢[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Honda Tobi
常色:本田樱
外貌:黑色燕尾军服装束,头饰是血红色的彼岸花,眼睛变为红色,白色裙摆,手里拿着薙刀
性格:比常色更胆大,但也更谨慎,自称小女,和樱的自称妾身成对比【二设】。战斗时对敌人很无情。
中/国
姓名:王秋雁[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Wang Qiuyan常色:王春燕
外貌:红色长衫、黑色裤子,中间可以看到腰,红色军帽上别着淡粉色牡丹花。
性格:和常色一样开朗活泼,比常色多些腹黑。
俄/罗/斯
姓名:尤金尼娅·布拉金斯卡娅[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Euginia Braginskaya
常色:安娜·布拉金斯卡娅或【安娅,安雅】
外貌:红色眼睛,黑色哥特裙装上有红色花朵状衣扣,鞋子为红色,发卡上有黑色装饰
性格:气场比常色阴暗的多,依然和艾丽莎不合,但不至于到一动手就打起来的地步,不是很喜欢抖抖三人组,武器为铁锹。
美/国
姓名:艾丽莎·琼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Elisa·Jones
常色:艾米丽·F·琼斯
外貌:眼睛变为红色,深棕红色头发,墨镜卡在头发上,穿着短衬衫和短牛仔裤
性格: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在棒球棒上钉了钉子】,大大咧咧的女汉子,不像常色一样自称“heroine”
英/国
姓名:奥莉维娅·柯克兰[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Olivia Kirkland
常色:罗莎·柯克兰
外貌:头发酒红偏棕色,浅青蓝色眼睛,戴着棕色的发带,粉白色调女仆装,着青白条纹长筒袜,外表总体风格很甜美。
性格:厨艺很好。喜欢做饼干,但和男体异色一样喜欢往里面下药【二设】,不像常色那么傲娇,是个很腹黑的女孩。
法/国
姓名:凯瑟琳·波诺弗瓦[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Catherine·Bonnefoy
常色:弗朗索瓦丝·波诺弗瓦
外貌:浅金色头发,头上插着紫色的花朵,红色披风,穿着华丽的米色蕾丝开襟衫,内为紫色装束,黑色蕾丝长裙
性格:性格略冷漠,对任何事都不怎么在意,酒鬼。平时喜欢调戏人,但是对性生活很反感,喜欢买奢侈品,讨厌做饭
普/鲁/士
姓名:柏妮丝·贝什米特[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Bernice·Beillschmidt
常色:尤莉娅·贝什米特
外貌:头发像男体的短发,穿着白色短背心与印有十字架的带兜帽披风,露出腹部的伤痕。左手拿着剑。
性格:是德/国娘异色的姐姐,和常色一样是妹控,觉得妹妹很可爱,不希望任何陌生人靠近伤害妹妹。
加/拿/大
姓名:维尔利特·威廉姆斯[具体未定.同人设定.仅供参考]
英文:Violet·Williams
常色:玛格丽特·威廉姆斯
外貌:散发,浅橙色头发,在左边别一红色叶形状发夹,红色军装夹克
性格:比常色胆子大许多,没有常色的害羞,内心很坚强。二设是一个御姐。
墨小客s
第一个是setsudan,第2个是botan,第三个是charlotte,第四个是龙虾子或者lobco,最后一个好像是rosemary吧。不懂日语而且海囚官网的人设只有英文和日文两种,另外charlotte不大确定,头发边的卷毛在海囚官网里是斜的,大概就是这样
Dana是天枰座
动漫真人秀顾名思义,COS 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其动词为COS,而玩COS 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PLAYER。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 COS PLAY最早的中文译名是出自台湾,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为这种译法与游戏中的RolePlayGame(RPG)同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为免雷同,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译法--服饰装扮。以现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内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张小天11
图一:セツダン(Setsudan)海囚人设79号图二:ぼたん(Botan)海囚人设225号图三:シャルロッテ(Charlotte)海囚人设34号图四:ロブコ(Lobco)海囚人设94号图五:ローズマリィ(Rosemary)海囚人设38号
薇儿的悲伤
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缩写,中文译为“角色扮演”,一般是指借由穿着特定服饰来扮演动漫、游戏以及影视中的某些人物,而扮演这些人物的人,我们则称为“Cosplayer”。Cosplay起源于日本,最初只是动漫商家和电玩公司的一种宣传策略,渐渐地,这种活动被动漫迷们所接受,成为一种展现自我独立性的展示活动。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动漫游戏不止能看能玩,更是能够自己扮演的! 把COSPLAY粗略来分类一下,最常见的是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其次是扮演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的成员,目前人气较旺被cos的乐队是中世纪贵族风格的MM(悲剧与恶意)乐队;另外还有电影中的某些人物,比如哈里波特;最特别的要算一些另类COSPLAY了,从cos机器人,到汽车都有,一些名人cos也被视为另类,因为明显有恶搞的痕迹。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说起来,COSPLAY可是历史悠久了。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舞台扮演者。他们穿上特制的衣服,扮演神话中的人物,这点与现代的COSPLAY精神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COSPLAY的场合和人物。现代动画COSPLAY发源地应属米老鼠的故乡――美国。50年代,在迪斯尼乐园里"米老鼠"装扮者才是现时代全世界COSPLAYER们的真正始祖。可以说正是将COSPLAY作为一种商业上的促销手段,COSPLAY其本身才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认识。 COSPLAY伴随着日本ACG业中GAME业的急速成熟以及视觉系乐团的层出不穷而开始步入正轨,成为一个极具规模的ACG业界的附属文化。日本ACG业界每每举办动漫画展游戏展,各个展位的漫画商或游戏产商都会雇佣一些展台小姐COSPLAY成自己公司的ACG角色,以吸引观众。以东京游戏展为例,漫展小姐总是会上必不可少一道风景线,甚至每年都会有杂志评选各种展会小姐奖。 日本cosplay界有两大人气偶像:樱庭时央和椎名朔哉。请注意:樱庭是女生,而椎名……也是女生!樱庭扮演起游戏里面的男性角色,比如FF8的史考尔,可会让大部分男生嫉妒哦。 COSPLAY在中国的发展以香港和台湾为龙头,不仅最早出现COSPLAY,而且也是现在中国COSPLAY水平最高的地方。相比之下大陆出现COSPLAY较晚,直到1998年国内开办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发的个人COSPLAY秀。2000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届COSPLAY大赛。在其后的一年里华义公司又凭借助其在网络游戏上的巨大影响力,打着旗下主力产品《石器时代》的名号开办“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赛”。与此同时由于上海、广州以及北京等地区在这几年里频繁的开办漫展及同人会展,而使现今大陆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 随着ACG行业全球范围内的成长,COSPLAYer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大小游戏漫画展。比如网络游戏盛行的韩国,其水平直逼cosplay龙头老大日本。其实西方国家也不乏COSPLAY爱好者。每年美国的E3展cosplay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白人在cos一些角色上拥有身体上的优势,而且服装基本上都很考究,对待cosplay可谓一丝不苟。除了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fans,而且大多数有自己的网站。 借由Cosplay,可以更接近自己所钟爱的动漫人物,从服装的制作到饰品的搭配,每一套扮相都是Cosplayer的心血之作;更重要的是,化身成自己所钟爱的人物的一瞬间,那种成就感让每位Cosplayer都为之沉迷。 值得一提的是,Cosplay不仅可以扮演人物,更可以扮演动漫游戏中的任何东西。只要用心,可以说:Cosplay,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扮不出的!COSPLAY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台湾有据可查的第一场COSPLAY是在1995年8月27日,地点位于高雄的SAGAWORLD一楼,但据闻当时的规模并不大,并且人物也多以电玩游戏中的人物为主。在这之后的1996年10月13日,台北熊宝宝餐饮店由“超级橙组”举办了一场秋日聚会,虽然在会前广为宣传,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规模依旧偏小。这种情况一直沿续到1997年2月中旬,一连举办了三场活动,COSPLAY的人数才开始多了起来,并且也从此形成了台湾COSPLAY界的特色。至此之后台湾COSPLAY的场次开始有年年增加的趋势,举办地点亦有由北部至中南部发展的现象出现,台湾COSPLAY活动的风行程度,可以由此看出一班。 而香港出现COSPLAY的时间似乎又早于台湾,据称最早在1993年香港便有了自己的COSPLAY。当时的香港还没有什么同人志即售会,一般来说同人社团都是通过当时香港每年都会举办的艺术节场地来进行展览和销售,而正是在那一年(即1993年)一个名为“四百尺”的同人组织穿上了《银河英雄传说》中同盟军的制服出现于会场,就此他们这群人成为了香港最初的COSPLAY。而在下一年的同一会场内他们又同样扮演了同盟军,不过这次他们还带了另外一组名“UVRZ”的同人社团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那些“UVRZ”的女成员穿上日式巫女装,用巫女棒为到场的参观人士进行祈福。95年的“四百尺”扮演了《机动警察》的角色,而“UVRZ”在当年则开始扮演一些有名有姓的ACG角色,比如《乱马1/2》中的右京或是《我的爱神》中的贝露丹迪。从96年开始“四百尺”社团开始引退不再做任何的COSPLAY,但与此同时其余的同人社团则陆续开始玩起了服饰装扮,令香港COSPLAY界的人数一直高攀直上。在这之后不久,香港的第一个同人志即售会由“UVRZ”、“ComicBabies”以及“火狗工房”联合开办(但也是唯一的一次,其后香港就再也没有过此类出演),当然其间又一次扩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响力。 因为影响力的逐年扩增,香港的漫画协会开始在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举办了第一个真正属于漫画迷的动漫会展,当时的入场费为25港币。据称这次会展中的COSPLAY是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一次,许多人扮演了八神、草剃等格斗游戏中的角色。而那一次获得香港第一个COSPLAY比赛--“FUNFUN服饰扮装大赛”冠军的是一位装扮成《圣传》中乾达婆王的女孩。在这之后SE株式会社、TG坊和香港美术用品专业中心在98年8月30日就旺角麦花臣室内运动场合办了第一次ComicWorld。并且首次在会场内划分出一块“服饰装扮照相区”以方便参展人人士拍照留念。比较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当时竟然已经有人开始COSPLAY起“犬夜叉”了!?在随后的近几年里,大学社团间的展出也逐渐地开始显露头角成为香港COSPLAY界的又一活跃场地。 相比之下大陆出现COSPLAY较晚,直到1998年国内开办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发的个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也没有一定规模的同人志即售会。因此即是有COSPLAY,数量也极奇之稀少。但缘于日本、台湾、香港三地COSPLAY的成熟,大陆的COSPLAY得以急速稳定的成长,且在2000年8月成功举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届COSPLAY大赛。在其后的一年里华义公司又凭借助其在网络游戏上的巨大影响力,打着旗下主力产品《石器时代》的名号开办“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赛”。与此同时由于上海、广州以及北京等地区在这几年里频繁的开办漫展及同人会展,而使现今大陆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 Costume(名词)=某一角色的装束,服装 Costume(动词)=制衣 Costumer=穿着与某人物相似的人,与cosplayer差不多。 cosplay-起源:一个由Nov.Takahashi提出的,英语“CostumePlay”的简写。他的这一灵感源于在美国旧金山的国际化妆舞会,并且由于他在日本“MyAnim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1982年)中表示的对cosplay的热情,引发了1982-83年日本的cosplay运动。虽然cosplay并非起源于日本,但美国现在的cosplay却受了日本cosplay很大的影响。 cosplay(名词)=穿着有关动漫人物的服饰。 cosplay(动词)=穿上有关动漫人物的服饰。 cosplayer=穿着Costume的人 Crossplay(动词)=cosplay的一部分:在cosplay中扮演异性。 Crossplayer=在cosplay中扮演异性的人。 Crossdressing=穿着异性的服装。一个人crosdressing的时候,并不能说明他是crossplay(也就是说,一个男的扮演一个男的,而后者喜欢女生衣服,那前者是crossdressing,但不是crossplay)。crossplay和cosdressing没有任何关系,它只和扮演者的性别与扮演对象的性别有关。 举例:(不好意思啊,人名译不出:P) 男生cosNuriko,KamatariorMana不是crossplaying却是crossdressing. 女生cosNuriko,KamatariorMana是crossplaying,却不是crossdressing. 男生cosUtenaorSakura是crossplaying也是crossdressing. 女生cosKenshinorVash是crossplaying也是crossdressing. crossplaying和crossdressing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性别倾向。你不能断定一个Crossplayer是男(女)同性恋,还是双性恋。至于生活中的crossdressing,或多或少对一个人的性别倾向有所暗示,但请不要臆断,你可能会完全错误的。 Glomp 定义:一种表达祝贺或问候的拥抱(有时候也表示攻击) 对COSPLAY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相貌如何,而是取决于服饰的制作.一般来说得到COSPLAY服饰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别人送、去专卖店买、自己动手做或是叫裁缝铺量身定造。 1:别人送 这个当然得要有人缘才行,平时在漫展或生活中认识的一些会COSPLAY的服友,等他(她)们不要COSPLAY服的时候你就可以问他或她要过来,不过相对来说这种机会是少之又少。 2:去专卖店买 这一点在日本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比如在日本有OFFCIAL的COSPLAY服装卖,COSPA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并且她们出的衣服都是官方认可的。另外还有一些造COSPLAY服的店子,因为是私下造的所以不是OFFCIAL。而在台湾地区基本上都是非官方认定的COSPLAY服饰店,但在以上这两个地区都有即省钱又方便的COSPLAY服二手店。至于香港和大陆地区则连专门经营COSPLAY服的店都非常少见,一般都是需要定制的。 3:自己动手做 其实COSPLAY最大的乐趣便是自己亲手制作服饰以及道具。当然如果要自己作的话,首先必须要会裁缝,家中亦最好有一台缝纫机。一般来说自己一个人从选料,设计直至制作完成需要一个月时间。其间你除了要有技术和工具之外,精神上的集中力也是相当的必要。一件衣服由最初的纸样直至完成,确实是件非常不简单的事呐。但同样服装完成时自己所能感受的快感也是别人无法体及的。 4:裁缝铺量身定造 去裁缝铺量身定造一般是香港和大陆COSPLAYER的做法。这样的好处是,一个在价钱上比较便宜,另一方面也容易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大陆一般来说裁缝铺是很好找的,但真正会作COSPLAY服的确是不多。通常在大陆你交了定单之后,一至二个星期便可收取衣服。如果此时对服饰有什么不满而提出异议的话,店主通常会当场为你改制。 其实作一件COSPLAY服真可谓是价格不菲,专卖店成品服的话通常要价近千。自己动手裁制虽然花费较少,但如果视所COS角色服饰的复杂度而言有时也要将近六、七百元,并且还要付出相当大的心血与劳力。有鉴于此在台湾地区COSPLAY被有些人称之为是劳命伤财的玩意儿。但是对于广大的COSPLAYER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汤糖躺烫湯
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日文写作「コスプレ」。一般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的角色。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PLAYER。cosplay比较狭义的解释是模仿、装扮虚拟世界的角色,也被称为角色扮演。由此,在网络上衍生出了新的含义,往往被用来形容“假扮某类人的人”。 例如,一个ID在任何场合下,表示了自己是A明星的粉丝,但是却说出了A明星的其他粉丝认为伤害了A明星的话,那么就会有A明星的粉丝说“你是cos(cosplay的简称)A君的粉丝吧”。意思就是怀疑这个人实际上并不是A的粉丝。 从某种意义上说,cosplay(一般都说cos)在网络上的衍生含义,是个贬义词。 顾名思义,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er[也称cosplayer]。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译名是出自台湾,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为这种译法与游戏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为免雷同,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译法--服饰装扮。以现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内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视觉系乐队以及电影中的某些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当广阔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这一领域便绝对就是当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LZ选我!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