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985647abc
您好:台风和飓风都是一种风,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不同,台风是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并且是英文翻译成中文的
夜月叶耶也
0级:Calm 无风1级: Light air 软风2级: Light breeze 轻风3级: Gentle breeze 微风4级: Moderate breeze 和风5级: Fresh breeze 清风6级: Strong breeze 强风7级: Moderate gale 疾风8级: Fresh gale 大风9级: Strong gale 烈风10级: Whole gale 狂风11级: Storm 暴风12~17级: Hurricane 飓风12级以上的风就算是飓风(如果发生在西太平洋和南海上,则称为台风)。
米诺很努力
1.飓风hurricane2.台风typhoon3.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4.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5.菲律宾被称作“碧瑶风”。 6.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7.在印度半岛被称作“热带气旋8.在澳洲被称作“畏来风”。 9.在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10.在南半球则称“气旋”11,澳大利亚称之为威利威利微风.breeze,breath ,大风. gale. 狂风. storm. 飓风. hurricane. 风速. wind speed. 顺风. favorable wind . 逆风. unfavorable wind. 侧风. beam wind. 后侧风. quarter wind ...storm:暴风 hurricane:狂暴的旋风 whirlwind:旋风 最后最常见的就是 wind啦 0级:Calm 无风1级: Light air 软风2级: Light breeze 轻风3级: Gentle breeze 微风4级: Moderate breeze 和风5级: Fresh breeze 清风6级: Strong breeze 强风7级: Moderate gale 疾风8级: Fresh gale 大风9级: Strong gale 烈风10级: Whole gale 狂风11级: Storm 暴风12~17级: Hurricane 飓风12级以上的风就算是飓风区域风 local wind 给你说一些吧…… 焚风 Foehn Wind峡谷风 Canyonwind 山峡风 Mountain-gap wind窝塞奇风 Wasatch winds布冷风 Buran喀新风 Khamsin奇努克风 Chinook布拉风 Bora拨格风 Purga科萨瓦风 Kossava台宛太白风 Tehuantepecer哈布风 Haboob(也叫哈布沙暴)西罗科风 Sirocco(也叫热风)
哈哈2974
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
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台”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命名。
第二类是“源地说”,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所以称为台风。“台风”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粤语发音toi fong音译至英文,再进入普通话词汇中的。
扩展资料:
typhoon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保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和 tufan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
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风
宅男阳光刺眼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附近持续风力为每小时63-87公里,即8-9级风的风力,即烈风程度的风力。 每年热带气旋都从海洋横扫至内陆地区.强劲的风力和暴风雨过后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热带风暴。 [编辑本段]热带风暴-成因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产生基本条件: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 形成.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热带风暴登陆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热带风暴继续增强就形成台风。 [编辑本段]热带风暴-命名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台风的命名由编号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台风的编号也就是热带气旋的编号。人们之所以要对热带气旋进行编号,一方面是因为一个热带气旋常持续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时可能出现几个热带气旋,有了序号,就不会混淆;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热带气旋的命名、定义、分类方法以及对中心位置的测定,因不同国家、不同方法互有差异,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气象台之间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常常引起各种误会,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中国从1959年起开始对每年发生或进入赤道以北、180度经线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的热带气旋(强度在热带风暴及以上)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近海的热带气旋.当其云系结构和环流清楚时,只要获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力为7级及以上的报告.也进行编号。编号由四位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是当年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的序号.如去年第13号台风“杜鹃”,其编号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发生的第13个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和热带扰动均不编号。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2008年在中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便从现行命名表中将这个名字删除,换以新名字。台风命名表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上作出的,该表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政哥哥哥哥哥哥
热带风暴“菲特”(英文:Tropical Storm Fitow,国际编号:0114)是2001年8月28日(太平洋台风季)在南海形成的热带风暴。名称是来自密克罗尼西亚所提供的一种芬芳花朵名“Fitow”。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