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3

nanjingyiyi
首页 > 英语培训 > 锦绣成都英语翻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陶小唬同学

已采纳

一、翻译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二、原文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三、字词解释

成都:即今四川成都。

秦川:即秦岭以北、渭水流域的关中平原。此指长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此组诗当作于诗人晚年时期,从整体上看,是收复长安以后写的。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兵破潼关,唐玄宗西巡。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就是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至德二载(757)十月,肃宗还长安,遣使迎玄宗。十二月丁未,玄宗返回长安,以蜀都(成都)为南京,凤翔为西京,西京(长安)为中京。此时李白在寻阳被判为长流夜郎徒刑,他忍着悲痛写下这组诗。

关于这组诗的意旨,历来有争议,主要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颂歌,意在为唐玄宗的还朝而感到欣喜,为国家形势的好转而高兴。

另一说认为全是用反讽手法,对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的逃跑主义进行了批评,安史之乱中,国家处在风雨飘摇的情境,而李白也不幸陷入内战的漩涡中,他运用一惯的讽刺手法,表面上以唐玄宗“西巡”为“盛事”,其实抒发了他对玄宗弃国出奔的可耻行为的义愤。

锦绣成都英语翻译

245 评论(12)

六月的橙子

开明王迁都成都 【开明王迁都成都】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 秦惠文王灭蜀 【秦惠文王灭蜀】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国内乱,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古蜀国灭亡。� 张若筑成都城 【张若筑成都城】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 文翁兴学 【文翁兴学】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1),庐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师太学学习,学成归来委以重任,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学宫(在今成都石室中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开蜀中官府办学之先河。� 刘备成都称帝 【刘备成都称帝】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蜀汉于公元263年被魏攻灭。� 李特、李雄据成都 【李特、李雄据成都】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公元338年其后继者改国号"汉",史称"成汉"。"成汉"政权前后历6世,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国亡。�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乱",玄宗入蜀避居成都。玄宗返长安后,唐朝政府升成都为"南京"。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僖宗避乱入蜀,在成都居住3年。� 浣花夫人卫成都 【浣花夫人卫成都】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朝之机,乘虚突袭成都。崔宁之妾任氏(人称浣花夫人)出家财募众数千人,自帅以击之,杨子琳败走,成都得保。任氏护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她为冀国夫人。成都人奉她为守护女神,后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兴建了浣花夫人祠。� 芙蓉花开成都城 【芙蓉花开成都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为成都市市花。� 三范修史 【三范修史】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范镇参加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了《神宗实录》、《唐鉴》,并担任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范冲是范祖禹长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三范在中国史学、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范祖禹所撰的《唐鉴》12卷,被誉为"深明唐三百年治乱"的史学名著。� 设置益州交子务 【设置益州交子务】"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商人之间货款的支付凭证。"交子"最早出现在公元1008年,初在成都民间发行流通。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宋朝政府在成都设置益州交子务,统一管理交子的发行与流通。� 张献忠据成都 【张献忠据成都】清顺治元年(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 石达开就义科甲巷 【石达开就义科甲巷】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杀于成都科甲巷。� 创办尊经书院 【创办尊经书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学政张之洞集资在成都文庙街西侧石犀寺附近修建尊经书院,光绪元年(1875)春建成开学。书院以人才荟萃著称,王�运、宋育仁等曾先后担任书院山长。尊经书院培养出了大批人才,近代四川诸多"蜀学鸿儒"和杰出人物,如杨锐、廖平、宋育仁、蒲殿俊、张澜、吴虞、吴玉章等均曾是书院的学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扩建为四川省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 创办四川机器局 【创办四川机器局】清光绪三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东门下莲池创建四川机器局,次年建成投产,这是四川最早的军用工厂。后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兵工厂。四川机器局是洋务运动在四川最突出的成果,客观上刺激了四川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川保路风潮 【四川保路风潮】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九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当劫夺商办铁路的"上谕"传到成都时,立即遭到成都立宪派的强烈反对。同年六月,清政府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其夺路款、卖路权的阴谋完全败露,成都绅商于六月十七日在岳府街铁路公司成立保路同志会,誓死"破约保路",保路风潮迅速由成都扩及全川。九月七日,四川总督诱捕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屠杀请愿民众,制造"成都血案"。九月八日,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军揭竿而起,围攻成都,全川同盟会员借机发动了武装起义。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日军轰炸成都 【日军轰炸成都】抗战期间,日军多次轰炸成都,其中大规模轰炸有两次。1939年,成都市中心遭日机轰炸,数百平民被炸死。1941年,日机108架对成都实施大轰炸,死伤1000余人。�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1950年1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周士第任市长。� 只有中文,英文自己翻译。

284 评论(15)

sys19818888

辨别方法如下:狮牌锦绣成都,一款小众川烟,烟支闻起来有一股果香味,点燃试抽味道比较醇厚,还算耐抽,不像十来块的阳光娇子燃烧速度快。假烟没有这些特点。

134 评论(14)

童真记忆2008

诗仙李白以他特具的豪情、激情、真情写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老天爷偏爱我们,帮助我们开辟出来这么一个成都,一个大美的环境。“万户千门”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像一幅幅画一样。在古代,就连比较贫穷的成都人,都要在门前种花、种树,有庭院的,都要把庭院打扮得漂漂亮亮,再加上外环境的烘托,真的是“万户千门入画图”啊。“草对云山如锦绣,”这是诗仙李白神思飘逸于九天,俯瞰天府之国,以大写意的笔法描绘了全域成都的山川之壮美、秀美、奇美。美到何等境界,李白以“锦绣”二字高度概括 。我看成都名片定位,就应该是“锦绣成都”,这张名片是诗仙为成都设计定制的,只有名号锦城的成都才当得起。接着,李白就来了一点比较:我们成都的美与秦川相比如何?大家知道,唐代的首都在哪里?在三秦地区的长安,现在叫西安的那块地方。他说“秦川得及此间无!”李白随着又写了一首诗,再次跟首都长安比一比。他写成都的空气质量、周围的环境,你们听一听,“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一点尘埃都没有。我们气候也好,夏天不太热、冬天又不太冷,真的是胜过长安三秦那里。

20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