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的小公猪
据说,目前有300—600万吉普赛人散布在世界各地。他们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家园,生活与那永无止境的道路一起不断向前延伸。他们有的成群结队,坐着颠簸的大篷车;而乡下的吉普赛人干脆把衣物和孩子背在背上,步行前进。他们的理想是充分享受漫步的自由与快乐、在无尽的星光下安然入梦。这个神秘的民族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引起了人们无穷的兴趣:他们来自何方?哪里曾是他们的故乡?关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谜。 一种观点认为,吉普赛人的故乡在埃及,英语“吉普赛”便是“来自埃及”的意思。这主要源于两个民间传说。一个是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彻底消灭基督教,决定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命令一位埃及铁匠打造铁钉。铁匠拒不从命,罗马统治者恼羞成怒,下令把他驱逐出境。于是,一大批信仰基督教、同情耶稣的人和这位铁匠一起离开埃及,到异乡流浪。他们就是吉普赛人的祖先。另外据法国人记载:1427年冬天,一些吉普赛人来到巴黎,他们自称祖籍在埃及,原来信仰基督教,后来因为阿拉伯人入侵,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这种行为引起了当时欧洲有权势的基督教徒的不满,认为这是背弃上帝。后经欧洲统治者协商,决定除非有教皇批准,吉普赛人不得在国内拥有土地,并勒令他们到罗马朝觐教皇,祈求宽恕。后来教皇又要求他们必须在欧洲流浪7年,途中不得在床上休息,以表示对上帝的虔诚和忏悔。从此,本已失去家园的吉普赛人再次离开了他们的立足之地,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 学术界一种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吉普赛人来自印度。德国学者鲁迪格、格雷尔曼和英国学者布赖恩通过比较发现,吉普赛方言中的许多词汇和印度梵文及印地语非常相近,吉普赛人人的祖先很可能居住在印度。后来学者们进一步研究了吉普赛人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发现它与早先居住在印度的多姆人很相似。比如他们都以卖艺为生,没有固定的职业;大多数人能歌善舞,精通占卜术,并有制造金属器皿的技能。还有,他们使用的风箱简直一模一样,都是皮革做成的两个口袋,用脚踏鼓风。由此断定,吉普赛人应该是多姆人的后代,但他们为何远走他乡,流迹天涯,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无庸置疑的一点是:不管走在哪里,吉普赛人都备受歧视,命运坎坷。历史上,西班牙君主曾限定他们在60天内放弃流浪生活。菲利普三世禁止他们使用自己的名字、服装和语言,“以便于这种生活方式永远毁灭和被人遗忘”。在菲利普四世和五世时期,西班牙的法律更加严厉,到1783年,吉普赛人被禁止从事传统行业、养马、甚至离开住所。17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干脆驱逐吉普赛人,用火烧他们,甚至在他们喝的水里下毒。在罗马尼亚,一些吉普赛人被当成奴隶一样买卖。几个世纪的迫害与歧视在二战时的大屠杀中达到顶峰:近50万的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一起死在希特勒的纳粹集中营。 值得庆幸的是,如此悲惨的境遇,丝毫没有改变吉普赛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他们天生不懂得忧愁。就像谚语里说的:“今天我们大吃大喝,明天我们忍饥挨饿,后天我们又饱餐一顿。”相传在很久以前,吉普赛人用石头建了一座教堂,塞尔维亚人用乳酷建了一座教堂。建好后,双方决定交换,吉普赛把自己的石头教堂送给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人把乳酷教堂送给吉普赛人。结果怎么样?吉普赛人立刻吃掉了乳酷教堂。这充分反映了他们随遇而安、及时享受生活的天性。
Charles2Lillian
对于吉普赛人的身世人们还知之甚少。大约在500年前,吉 普赛人移居到了欧洲。他们居住在大篷车之中,靠卖艺或给人占 卜等维持生计。由于他们是流动的,所以往往不受人们的欢迎。 吉普赛(gypsy)这个词的本义是“从埃及来的人”,然而,这 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吉普赛人——严格的说,应该称为罗姆人 (Roma)——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即罗姆语。语言学家注意到, 罗姆语和印度西北部的语言有相似之处。罗姆语在语言学上属于 印欧语系。根据语言学的证据,人们推测出吉普赛人大概起源于 印度北部,在公元11世纪左右踏上了迁徙的旅途。其间,他们的 语言受到了希腊语、波斯语等语言的影响。 1.吉普赛人最初住在印度北部,十世纪时开始迁移,以至于流落到世界各地。同是他们这个民族,却被称作不同的名字。在西班牙被称作“季当人”,在法国被称作“波希米亚人”,在俄罗斯和意大利则被称作“茨冈人”。 英国人误以为这些游民是从埃及来的,因而就叫他们Gypsy。 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开窍。埃及(Egypt) 与吉普赛(Gypsy )两个词的英文拼法的确十分相近,这原来也是历史的误会啊。 2.吉普赛人自称“若姆”(rom)。据考证,“若姆”源自于古印度的“多姆族”(印度北部),多姆族大多是歌舞者和占卜者。多姆族原居住在印度中部德干高原。公元十二世纪左右,由于长久的战乱,造成本地居民流漓失所;高尔王朝的大举入侵,更使多姆人大规模地向外迁徙。一部分人在印度境内流浪,一部分人向境外迁徙。向境外迁徙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印度出发,经波斯、土耳其进入欧洲;他们首先到达希腊,然后转道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希米亚、德国;到德国后,一部分人去丹麦、瑞典、芬兰、挪威,一部分人去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另一条是从印度到波斯,然后到达亚美尼亚,又经俄罗斯到达欧洲,流浪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 3. 吉普赛人以占卜为生,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在罗马教廷势力最为强大的时期,正是吉普赛人的保护才使塔罗牌能够流传到今天。在很长的时间里塔罗牌只有吉普赛人才能看得懂,许多塔罗牌的牌意都是以吉普赛人的解释作为基础的。同时吉普赛人还发展了塔罗牌的占卜方法,仿佛又为塔罗牌起源于吉普赛人提供了重要证据。 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吉普赛人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游牧民族,没有太大的可能发展出极有系统的塔罗牌哲学,他们的塔罗牌知识是从其他文明学习来的。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普赛人,其中1000万左右分布在 欧洲。吉普赛人有独特的传统,他们不与外族通婚(结婚年龄在 12~13岁)。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吉普赛人“部落”。尽管吉普 赛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们居住的比较分散,如同历史上犹太人 的遭遇一样,他们受到了很多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 把50万吉普赛人送进了集中营加以杀害。1979年,联合国正式承 认罗姆人(即吉普赛人)为一个民族。冷战结束之后,中欧和东 欧的吉普赛人又受到了严重的排挤,他们的身份得不到承认,生 存受到威胁。 吉普赛人靠卖艺为生(摄于20世纪30年代),图片来自微软Encarta百科全书。 吉普赛人得不到承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身份问题。 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在吉普赛人是否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这个问题 上争执不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确定吉普赛人是一个单一的 民族,而不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将有助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 利。近来,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 他们选取来自14个不同的吉普赛“部落”的275个人作为研究对 象。这些人相互没有血缘关系。研究者检查了他们的Y染色体和 线粒体DNA(线粒体只能遗传自母亲,因此可以有效的判断人群 祖先的相关性)。它们含有被称为“单倍组”(haplogroups) 的突变类型。结果,科学家发现来自所有14个地区的样本Y染色 体都含有单倍组VI-68,其数量占所有样本的44.8%。对于线粒体 DNA有类似的发现:26.5%的男性都携带有单倍组M。这些人在单 倍组上表现出的差异性非常小。 线粒体帮助科学家追踪吉普赛人的身世 这一结论说明,尽管吉普赛人有不同的部落,他们仍然是一 个单一的民族。而且,单倍组VI-68和单倍组M都是亚洲人特有的, 这就支持了语言学上的证据。科学家把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了 2001年12月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Edith Cowan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将继续研究吉普赛民族的单 一性,这将促使一些国家正视吉普赛人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这一事 实。同时,由于吉普赛民族非常单一(不与外族通婚),科学家 研究这种“封闭”民族的基因可以确定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吉普赛人不是不祥的象征,而是非常珍贵的样本。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