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110110
上周去某校听课,一年青老师问英语课怎么教,我说,教英语要有“大格局”和“小算盘”,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度,英语教得基本不会差。 所谓”大格局“,就是着眼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着眼于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 按课程标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看,写”;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如何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无非是“五多”——“多听,多说,多读,多看,多写”。我上一届学生,从读伴儿图书馆到典范英语,三年从未间断课外阅读;除了单元作文,每周都有主题写作,格式不限,越长越好;直到中考前还在坚持课前英语演讲……虽然到最后中考复习综合练习册还有一半没做完,但是学生考得很出色。遗憾的是,有的老师往往只盯着语法和知识点,天天让学生背知识点,做题,最后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语言能力可以通过“练习”来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提升则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阅读课为例,以前我们往往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现在要进一步提升到“知其所以然”,“何以知其所以然”的高度。这也就是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字面语境(what),隐含语境(why)和拓展语境(how)。如果阅读教学永远停留在第一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2017年去北京听课,北京一位教研员就说,课标上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你训练了吗?文化意识你培养的吗?情感态度你熏陶了吗?如果你都没有,你只忙着教知识点,那你的学生怎么得到全面发展呢? 然而,一味只讲“大格局”又很容易让教学浮于表面。学生的语言学习还是以语言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语言知识,其他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需要老师教学还要有“小算盘”。 所谓“小算盘”就是要在核心词汇,关键句型和重点结构上下功夫,力求检查到位,反馈到位,落实到位。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核心词汇,关键句型和重点结构”,因为很多老师经常无法把握好这个度。有的老师拿到教材满眼看到的都是知识点,甚至连练习题干上出现的新结构也不会放过。我是用过三种版本初中英语教材的人,我常问如果教材每一句话都这么重要,那么没用这个教材的学生是不是中考全完蛋了?其实并没有。教材不过是用来教学语言的一个载体,我们可以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结合单元话题、语言功能和语法结构,梳理出谈论该话题的“核心词汇,关键句型和重点结构”,人人掌握,个个会用就够了。 然而,打好“小算盘”也不是容易的事,永远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任务都完成不了,这时候老师就要“盯到位”。教育界有个说法“名师不如严师,严师不如盯师”,虽然讲得不一定科学,但是往往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的。 要“盯”必须要目标明确。 哪些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要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漫无目的。 其次要抓反复,反复抓。 知识是会遗忘的,这是客观规律,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带领学生“小步调,常反复”与遗忘做斗争! 最后套用一句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的工作策略结束——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其实英语教学也不过如此。
麦兜的秒杀季
na.pattern; structure; setup
网络framework; layout; Setup
中文里的格局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词,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意思都不同,不能用一个英文单词来翻译,视实际意思采用不同的英文表达。
图片
如果说一个人是一个有格局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一个big picture thinker/person。相反,如果一个人格局很小,就可以说small picture person.
如果说培养打造格局思维,可以用develop the big picture thinking,look at the big picture,当然还可以说Train your brain to think of the big picture(打造自己大的思维格局)。我们在说到 big picture thinking 的时候,通常还会有一些相关的表达:
1. broaden one's horizon(开阔眼界);
2. jump out of the box以及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思维的墙,打破思维定式,有点像汉语的不要做井底之蛙);
3. put something into perspective(客观合理,更清楚明了看待一件事情)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